banner_ad_1
申论范文阅读
2022-08-26 08:28
来源:政华公考

申论范文阅读

提升健康素养 建设健康中国

健康是人民幸福之源、国家富强之基。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顺应14亿多人民的期盼,吹响了建设健康中国的时代号角,坚持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把以治病为中心转变为以健康为中心,我国的健康事业取得的成就举世瞩目。然而调查显示,我国大多数居民健康素养水平都在“及格线”以下,令人痛心。建设健康中国,亟待提升公民健康素养,让人人享有健康。

提升公民健康素养,政府要强化责任。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首次提出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健康中国”的新蓝图,凝聚着政府、社会和人民群众的共同理想。人人健康、人人幸福是时代的呼唤,也是百姓的期盼。为此,政府不仅将全民健康上升为国家战略,从医疗保障不断完善,让城乡居民都平等享受基本医疗保险和大病保险,为患者就医提供了重要保障还是通过完善县乡村三级公共体育设施网络、15分钟健身圈等服务,提高群众体育健身意识,增加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都体现出政府对建设健康中国的决心。将健康纳入政府决策,是应对和解决人群健康问题的核心策略,必须要建立跨部门高层协调机制,全面提高城乡居民健康素养水平。

提升国民健康素养,学校要加强教育。健康素养要从健康教育做起,而健康教育要从学校做起。当前学生日常运动量严重不足,耐力和力量成短板,上肢和肩背力量不足……已经成为学校难解决的问题。导致学生缺乏吃苦耐劳精神,上课溜号,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缺乏锻炼,会使学生的身体机能下降,导致发育迟缓。究其原因是由于学校一味的追求书面成绩,忽视了对于学生体质的锻炼,这样唯分数论的教学思维,使健康教育成为口号响亮、行动落后的教学安排。因此,要对每一个学龄段制定相应的运动教学计划,安排相应的课程,使健康教育在学校中扎扎实实地得以推进。

提升国民健康素养,个人要提高意识。当前保健药品行业可谓是如火如荼,鱼龙混杂现象也屡见不鲜。曾经有公司热炒高科技概念,大肆宣传,宣称保健品“极草”使用“微粉粉碎和纯粉压片专利技术”可以使冬虫夏草“含着吃”让不少消费者认为一片极草等于7根虫草的功效不惜重金购买,导致不懂科技的老人对此偏听偏信。出现此类问题固然有企业为追求利益最大化欺骗消费者,但归根到底是由于部门消费者是因为缺乏正确健康素养,容易被一些似是而非的观点所迷惑。因此对于民众个体来说,应该提高辨别意识,把健康知识真正转变为健康行为、健康生活,主动参与到全民健身的事业当中才是非常重要的。

让人人享有健康,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只有人人健康,才有全民健康只有人人幸福,才有全民幸福。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提升公民健康素养,以全民健康助力国家发展,必将为14亿人民带来更大福祉。

 

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

古语有云:“来而不可失者时也,蹈而不可失者机也。〞国家之兴亡,民族之兴衰,在于每次革命来临之时能不能把握机遇、立于时代前沿。在今天,大数据、云计算频频创造经济神话,人工智能、生物识别更是屡见报端,谁能搭上数字经济的东风,不断推动产业融合、创造经济新模式,谁就能够立于不败之地,真正做到与时偕行。

数字经济,促多元产业蓬勃发展。当下,全球经济复苏乏力,寻求发展新增点成为世界诸多国家和地区面临的首要课题。随着信息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和信息通信应用的广泛普及,数字经济异军突起,相对传统产业需求不振、危机四伏的低迷现状,其强劲发展势头显得异常璀璨,催生了一系列活力四射的新经济、新模式。除了老牌互联网企业利用大数据创造客户价值数字经济下,大数据与传统产业相结合,数字技术贯穿企业生产到销售的全流程,让企业成本控制更精准、采购计划更科学、决策行为更理性,为传统产业注入新的发展动力,焕发出新的生机。因此,发展数字经济,不仅能推进数字经济新业态的崛起,也能激发中国传统经济发展的新动能,为实现转型升级注入新鲜血液。

数字经济,为民众打造美好生活。随着数字技术产业迎来发展机遇,“数字+”基础设施发挥着巨大的作用。新型数字基础设施不仅包括5G网络、大数据中心等,同时也包括利用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对交通、工业等传统基础设施进行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改造升级,“数字化”一词真正走进民众生活。当前,在线购物,手机支付等数字化消费场景早已像柴米油盐一样进入百姓日常生活。无论是智能机器人还是“智能家居”亦或是无人驾驶汽车,数字化黑科技正照进现实,数字经济已经成为新时代的标签。可见,以数字经济为引领,能够开创未来更美好的生活。

数字经济,让政务服务提质增效。“数字+”政务服务,解决了群众办事难的问题,实现了政务信息资源的共享,让“只跑一次腿”甚至“一次都不跑”真正落地。安徽省建立了网上审批负面清单制度,全面取消部分没有法律法规依据的证明,清单以外事项“零跑腿”上海建立了网上政务大厅作为上海市网上政务服务的“窗口”,约100个审批事项“全程网上办理”在广东,政府部门签发电子证照、社保查询等一大批民生事项都可以在线上完成通办。“数字+”政务服务,解决了群众办事“最后一公里”的问题,提升了群众的获得感和满意度。

数字经济是大势所趋。积极抓住全球数字经济快速发展的机遇,需要让“数字”变革政务服务,以“数字”走进民众生活,用“数字”推动产业升级。如此,方能让更多人在数字化浪潮中享受发展红利,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发展无止境 改革无穷期

当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正加速演进,我国正处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伟大历史性成就,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顺利开启,系列改革有序推进。站在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亦强调:要弘扬改革创新精神,推动思想再解放改革再深入工作再抓实,凝聚起全面深化改革的强大力量,在新起点上实现新突破。而如何让改革破冰发展,关键在于以坚定信念、务实精神、理性思考来助力。

“敢教日月换新天”,以坚定的信念开辟改革新天地。理想信念犹如精神的钙,没有理想信念,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从洋务运动到戊戌变法,从新文化运动到新中国成立,从改革开放到高考制度改革,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改革一直在路上,以理想信念为灯,高歌亢进,奋勇向前。站在时代新起点的我们,也要坚定理想信念,补足思想之钙,全面深化改革,落实乡村振兴的目标,答好放管服改革的答卷,做好教育改革的引路人,当好医疗体制改革的先锋,接续奋斗,以大无畏的精神迎接挑战,以坚韧不拔的精神书写时代新篇章,落实全面深化改革的新思想。

“业精于勤荒于嬉”,以务实的精神打造改革奠基石。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务实精神是时代发展的主旋律,是改革的重要保障。立足当下,第一书记黄文秀心系百姓,扎根基层,引进产业,踏实为民,带动百姓踏上脱贫致富的康庄大道,以生命践行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无独有偶,扶贫局长张渠伟以帐篷为家,以干粮为食,用脚步丈量每一寸贫困土地,带领渠县人民打赢脱贫攻坚这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他们将实干精神演绎的淋漓尽致,用赤子之心、实干之魂,带动中国的改革发展,脱贫攻坚战在他们的手中已然取得了胜利。绝对贫困已然消除,相对贫困问题解决之路依旧任重道远,需要我们秉持着务实的精神,扎实推进改革发展。

“行成于思毁于随”,以理性的思考建设改革新高地。古语有云: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探索真理永无止境,改革攻坚才能真正“破冰”。回溯到90年代,电视剧《大江大河》中的小雷家村在面对村民矛盾多样化的情况下,结合本村实际情况,探索集体经济改革发展,正是凭借“摸着石头过河”的思路,不断转变发展理念,村民幸福指数逐步提升。互联网时代,面对群众办事难、跑断腿的现象,浙江政府通盘考量,开展“最多跑一次”的改革,打造“互联网+”政务服务,提高办事效率,打造真正的服务型政府。改革之路何其艰辛,纷繁复杂的难题,如何才能破解唯有立足实际、不断摸索,黑夜中不必恐慌,只要心中有方向,前行必有曙光。

征途漫漫,唯有奋斗。站在两个百年目标历史性交汇之处,我们要延续先辈的革命精神,永葆改革奋进的坚定信心,秉持实干兴邦的务实精神,到达穷理尽性的境界。唯有如此,改革才能一路高歌猛进、进行到底

  

加强基层建设 抓牢乡村振兴发展重点

含德之厚,比于赤子。一个人也好,一个政党也好,最难得的就是历经沧桑而初心不改、饱经风霜而本色依旧。乡村振兴正是我党在推进共同富裕的道路上展现的壮志与担当。乡村发展离不开基层建设,基层建设离不开文化建设、生态建设和产业发展。

乡村建设离不开家乡的风土人情。正所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在乡村的发展建设中,这种味道不能被冲散、冲淡,要保留其原有的风貌、底蕴,保留乡村的灵气和神韵。在乡村这片土地上,承载着生于斯、长于斯的乡情,乡音是农民群众热爱家乡、情怀隽永的“声音符号”,乡音朴实、情怀真挚,乡情浓浓、蕴含真情,这种味道深深地根植在游子的记忆中,无论离家多远,思念和记忆总是相伴。时代青年要听乡音、知乡情,明确乡村建设的发展路径,保留乡村的意境和底色,让“乡土味道”成为乡村的独有味道和亮眼名片。

乡村建设离不开家乡的宜居生态。“生态环境没有替代品,用之不觉,失之难存”,生态环境是大自然的馈赠、是生命活力的创造,也是乡村建设的基础,是美好生活底色。乡村的建设,要把握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秉承‘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立足实际、规划先行,始终把握重点、务求实效,要以“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决心去践行,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让乡村美景如诗如画,让清新空气沁人心脾,让诗意生活相伴左右。作为青年一代,我们必须把新发展理念记牢在心上、落实于行动,焕发出盎然的生机。

乡村建设离不开家乡的产业创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乡村发展不能一成不变,要坚持与时俱进、遵循发展规律走出一条因地制宜的“新路子”,以创新融聚力量,以创新提档升级,让乡村的魅力与日俱增,让乡村的发展行稳致远。时代在发展变化,乡村发展要乘上时代发展的东风,乘势而上、顺势而为,提升农民群众的科学素质,有力筑牢科技人才的基础,同时注重产业培育、管理和规模扩展上的技术运用,扩大数字化在乡村的应用场景,把“科技文章”写在乡村大地上。

关山万千重,山高人为峰。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记走过的路走得再远、走到再光辉的未来,也不能忘记走过的过去,不能忘记为什么出发。将初心融进灵魂,把使命扛在肩上,只争朝夕、顽强奋斗,我们必将走出一条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乡村振兴之路。

 

牢筑生态屏障 留住绿水青山

6月5日,是一年一度的环境保护日,在联合国第一次人类环境会议召开50周年之际,我国将“共建清洁美丽世界”作为今年环境日的主题。国内举行了一系列生态环境保护宣传教育活动,为进一步深入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发出了号召和动员,习近平总书记更是在环境日国家主场活动中指出,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根基,保持良好生态环境是各国人民的共同心愿。

生态兴则文明兴,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进入了实现生态环境质量改善由量变到质变的关键时期。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来扎实有序地推动绿色低碳发展,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开展了一系列根本性、开创性、长远性工作。在“绿水青山”的呼唤下,环境保护已成为时代最强音,绿色也日益成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鲜明底色。

牢筑生态屏障,需要推进环境治理现代化。生态保护的推进需要我们在不同时期作出不同的战略抉择,不仅要因地制宜,更要因时制宜。新时代要求我们应该推进生态环境治理现代化,牢固树立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要把生态保护与改善民生有机结合,积极探索让生态优势变成发展优势的发展路径,促进美丽与富裕高度统一。推进治理环境现代化,要把科技运用到生态环境的治理中,通过科技创新让绿水青山成为老百姓可用可享的金山银山,充分发挥生态优势,加快推进生态扶贫、脱贫。借力科技创新让生态红利惠及贫困地区群众,让生态成果全民共享。

筑牢生态屏障,需要贯彻绿色新发展理念。在生态治理保护方面要统筹污染治理、生态保护、应对气候变化,以实现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为总抓手,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核心。政府以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为工作方针,以更高标准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相关部门也应该将环境治理精准化,集中攻克老百姓身边的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推动污染防治在重点区域、重点领域、关键指标上实现新突破。

筑牢生态屏障,需要人人都做践行者,推动者。生态文明建设关乎到每个人的生活,而不是一个人孤军作战,对国家公民而言,强化环境意识,进行节约适度、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把建设生态文明转化为每一个人的自觉行动,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的良好风尚。只有这样,才能推进环境治理现代化经过持续攻坚,让蓝天白云渐成常态。

近年来,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经历了光辉历程,取得了辉煌成就,越来越多的环保热搜也进入了人们的眼帘,从B污水处理厂变身‘光伏电站到护送亚洲象群安全行进,从核能供热助力‘暖气自由’实现到首个万吨级光伏绿氢项目落地。而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响彻神州大地,对生态环境的保护意识已经深入人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画卷正在绘制。我们的时代还在不断前行中,对生态环境的保护也需要我们一起努力,共同留住绿水青山

 

弘扬赶考精神 成就伟大事业

管子有言:“是故事者生于虑,成于务,失于傲。不虑则不生,不务则不成,不傲则不失。”这句话是在告诫我们,事情总是产生于谋虑,即未雨绸缪,考虑周密,同样的更离不开务实和谦虚。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了一个个伟大奇迹。虽说前路非一片坦途,但要坚信的是,一往无前,永不止步,谦虚谨慎、戒骄戒躁,从来都是成就伟大事业的最正确的姿态。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达摩克利斯之剑告诉我们要时刻保持忧患意识。忧患使人谋求生存,安逸舒适使人走向死亡。忧患意识不可失,防范措施不可少。古人尚且有忧患意识,在生活优裕的今天,我们应该时刻提醒自己,不要沉浸于安逸享乐之中,要努力进取,充实自己。然而当下青年人存在着价值观迷茫、生活迷茫、学习迷茫、工作迷茫,不知未来方向,更是没有忧患意识,浑浑噩噩,不知何去何。因此,我们教育必须发挥其作用,正确引导青年人树立忧患意识,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实现人生价值。

成于务实,败于形式。钉钉子精神要求我们不畏艰难,脚踏实地,务实肯干。居里夫人正因她在无数次失败中的不断探索,坚定追寻,才成就了镭元素的现世,从而为科学界增添一抹明艳的色彩。而赵括纸上谈兵,终落得全军覆没,兵书的技巧终不敌“现实”的战场。务实是内涵的折射,它告诉我们一步登天的虚妄与愚昧,并揭示了脚踏实地的意义与深度。务实精神是人生中一笔宝贵的财富,它让我们积蓄力量,创造精彩,实现人生的价值。

得于谦虚,失于傲慢。毛泽东同志曾说过:“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谦虚就是有自知之明,是一种有修养的表现。一个人只有谦虚,才会让别人尊重。富兰克林被称为美国之父。在谈起成功之道时,他说这一切源于一次拜访。年轻时,一位老前辈请他到一座低矮的小茅屋中见面。富兰克林来了,他挺起胸膛,大步流星,一进门,“砰”的一声,额头重重地撞在门框上,顿时肿了起来,疼得他哭笑不得。老前辈看到他这副样子,笑了笑说:“很疼吧你知道吗这是你今天最大的收获。一个人要想洞察世事,练达人情,就必须时刻记住低头。”富兰克林把这次拜访当成一次悟道,他牢牢记住了老前辈的教导,把谦虚列为他一生的生活准则。俗话说: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这是在告诉我们谦虚是前进的必要条件,是实现梦想的有效途径。

生于忧患,成于务实,得于谦虚。山再高,往上攀,总能登顶路再长,走下去,定能抵达。新的时代,新的征程,重任多多,期待满满。唯有以不变的忧患、务实、谦虚,才能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执着踔厉奋发,笃行不怠,以行百里者半九十的清醒不懈推进赶考之路迈上新台阶。

 

坚定如一 方能致远

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这样的变局催生新的机遇,但过程中往往充满风险挑战:经济社会深刻变革,思想文化多元多变,利益诱惑交织叠加……面对如此复杂的局面,无论是一个民族、国家,还是我们每一个个体,都要认真思考和研究如何去应对。纵观历史,不难发现,保持定力是应对一切复杂形势的制胜法宝,只有坚定如一方,能前行致远。

保持政治定力,稳若泰山,方能致远。政治定力,一直以来是中国共产党获取辉煌成就的重要优势之一。不论在哪个年代,面对纷繁的形势,强大的政治定力,都能够帮助我们认清本质,保持头脑清醒,做出正确伟大的决定,指导实践。当前,新冠疫情仍在继续,乌俄战争进入关键期,世界局势动荡,中美对抗也较以往更加激烈,中华民族的伟大崛起不可阻挡,美国为了阻挡中国的崛起不择手段。多元的思潮肆虐,作为中华儿女,在这个关键时刻,一定要保持政治定力,相信党的领导,坚守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只有凝聚起党心军心民心,齐心坚定如一,中国号巨轮必能劈波斩浪,前稳致远。

锤炼坚守定力,逆境突围,方能致远。疫情反复,国内经济发展,人民生活都受到了较大冲击。很多企业无法开工,部分人群失业、收入降低。曾经美好生活将一去不复返,前途暗淡。这个时候一定要相信,只有坚守前进的方向是正确的,坚守必定会突破重围。当年新中国刚刚成立,面对美国打压,苏联公然撕毁合约撤走专家,我们科技工作者坚守科技科研,不放弃,克服经济困难、技术落后的不良条件,造出原子弹、人造卫星等先进科研成果,用坚守突破逆境,达到成功彼岸。只要坚守住,胜利也许就在明天。

坚持守正创新,稳中求进,方能致远。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有其规律,破坏规律的发展是蛮干。在推进客观世界改造的进程中,也应遵守其规律,在坚守基本规律的基础上寻找创新。乡村振兴是当今热门话题,各种成果遍地开花,各种举措招数轮番上阵。但无论怎样,坚持新发展理念的思路不能变,绿色发展的底线不能破。对乡村传统文化的保护,传统和发展不能丢,只有拥有守正的定力,砥砺前行的动力,变革的创新才有活力,有生命力。

100年在人类历史长河中虽然是短暂的,但这100年对于中国、中国人民、中华民族而言则是非凡的。在接下来的第二个100年,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定领导下,保持定力,中国人民必将创造出更加伟大、更加辉煌的未来。

 

自然是人类生存之本

2005年提出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再到不断完善的保护自然的各项法律。中国在保护自然改善环境方面作出了巨大的努力,也取得了重大的成果。但在取得成绩的同时依旧存在的众多问题:随手乱扔垃圾,滥食野生动物等对自然不重视的行为最终都让人类自食恶果。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人类对自然的伤害最终都会伤及人类自身,而只有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我们才能驾驭自然。

尊重自然,正确认识人与自然的本质关系。自然是人类的生存之本,发展之基。自然界先于人类而存在,说明了自然界不依赖人类而具有内在的创造力,它创造了地球上适合生命生存的环境和条件,创造了各种生物物种以及整个生态系统。人类只有遵从自然规律才能有效防止在开发利用自然上走弯路,人类对整个大自然的伤害最终都会伤及自身,这是无法抗拒的规律。然而,人类在利用自然的过程中毫无节制地索取,乱砍滥伐,乱食野味,破坏生态平衡,一味追求经济利益和享乐,沙尘暴,传染病,温室效应等问题接踵而至,最终遭到自然的报复。因此,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人类必须尊重自然,才能更好利用自然。

顺应自然,要科学对自然进行改造。纵观人类发展史,不难发现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工业化进程中创造了物质和财富,但也产生了难以弥补的生态破坏。山西肆意开采煤炭资源,带来物质和财富的同时也造成了地表下沉,地下水位下降,山西上空始终笼罩着一层阴霾过度开采和砍伐,产生了泥石流塌方同时沙尘暴肆虐随意食用捕杀野生动物,不仅破坏食物链,还会诱发了病虫害以及各种传染病……这些灾难之所以发生,都是我们在开发利用自然时没有节制,不顾自然发展的规律。培根说“只有顺应自然,才能驾驭自然”,习近平总书记曾提出“顺应自然,追求天人合一”。这都明确地给我们提出了在现代化建设中要顺应自然的要求。因此,我们应始终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在保障自然生态环境的前提下进行科学改造,和自然和谐共生。

保护自然,构建绿色发展的生态体系。我们当然可以利用并对自然进行改造,但同时我们也要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自然。最后一条长江白鲟没能走到2020年澳大利亚的鸭嘴兽也濒临灭绝北极在十年后恐将夏日无冰……这一切都在提醒我们,保护自然已经是刻不容缓。在肯尼亚内罗毕联合国环境规划部署总部,陈彦娴、刘海莹、于士涛代表三代林场建设者接过“地球卫士奖”的奖杯,令人感动又心生敬意。而要盘活山水林田湖这个生命共同体,单靠某一个人,某一个国家是远远不够的,它需要世界各国,天地万物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共生局面。只有各个国家,各个企业,每个公民主动践行绿色发展、保护生态,才能真正实现山水相连,花鸟相依,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正处于关键期、攻坚期、囹口期,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好转,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而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我们绝不能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换取经济的一时发展。我们提出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的战略任务,给子孙留下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

 

紧跟时代大潮 竭力为国利民

孙中山先生曾说:“世界大势,浩浩荡荡,顺之者昌,逆之者亡”。这话意在指: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大势,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需要,时代的需要既是社会发展的趋势,也是国家的发展势向。因此,作为当下青年的我们,更要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竭尽全力为国利民,做时代的弄潮儿。

紧跟时代大潮,实现自我价值。吴玉章曾说过:“春蚕到死丝方尽,人至期颐亦不休”。这告诉我们要向春蚕学习,即便百年也不能停止追求理想来实现自我价值。而想要实现自我价值,就要走在时代发展的前沿,做时代需要的人。河南青年教师张玉滚,扎根恶劣条件的山村小学17载,呕心沥血教书育人,“一口扁担”担起了大山孩子的求学梦中国核潜艇第一任总设计师彭士禄,隐姓埋名30载,靠着仅有的两张外国核潜艇照片和一个孩童模型玩具,使我国第一艘核潜艇成功问世,实现了我国军事上的突破。他们无一不是紧跟时代的脚步,在平凡的岗位上展现了非凡的个人价值。

紧跟时代大潮,助力乡村振兴。乡村振兴,是当前国家的一项重大的民生工程,更是广大人民群众的殷切期盼。为了早日实现乡村振兴,国家基层党建不断强化,无数基层干部甘愿扎根乡村振兴其发展。白坭村第一书记黄文秀,研究生毕业后,毅然决然放弃大城市工作的机会返乡扶贫,带领村民发展砂糖橘、八角等特色产业,助力村庄建档立卡贫困户实现脱贫池口村驻村干部小赵,在乡村基层扶贫攻坚中,发挥该村资源优势,统筹协调,联合相关科研平台,发展特色花椒种植加工,带领村民开创集体脱贫之路。为了让亿万农民有更多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幸福感,他们紧跟时代步伐,在基层工作中散发着光芒和热量。

紧跟时代大潮,讲好中国故事。习近平总书记曾明确强调:“推动文艺繁荣发展最根本的是要创作生产出无愧于我们这个伟大民族、伟大时代的优秀作品”。近年来,踏着时代的铿锵鼓点,《风景》《烦恼人生》《平凡的世界》等写实作品也赢得了较好的市场口碑。这也鞭策着文艺工作者要聆听时代声音、敢于回答时代的提问,写出能体现百姓真情实感的作品。反观一些作家,为了迎合娱乐精神,肆意发挥,混淆历史,违背了创作初心。只有打破“种种遮蔽”,才能为时代明德。现今,越来越多作家创作出有时代精神、有思想深度、有生活温度的故事。他们紧跟时代脚步,在故事中体现了真实的民族灵魂。

无论时代如何变化,我们每个人的内心深处都应时刻怀有浓厚的家国情怀,把个人情怀融入社会需求,实现个人价值把报国之志融入国家发展,助力乡村振兴把个人创新融入文化复兴,写好中国故事。正所谓时代是出卷人,青年是答卷者,让我们听从时代的呼声,做时代的弄潮儿

 

数字和实体经济融合 深度助推经济繁荣

数字经济是继农业经济、工业经济之后的我国最为重要的经济形态。自中共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中共中央高度重视发展数字经济,不断强调要实施网络强国战略和国家大数据战略,以此建设数字中国、智慧社会,并号召推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因此,充分发挥数字技术、数字经济作用,融合数字和实体经济是未来经济发展的大势所趋。

发展数字技术产业,实现实体经济扩容。想要数字技术融入现实,建立发展技术产业是最为重要的一环。数字技术的成熟和广泛应用,势必会产生出大量以数字技术为核心的新业态、新模式,如果不及时推进其形成系统的产业,难以推动数字经济规模快速扩张。将数字经济产业化,还可以不断促使实体经济领域不断产生新产品和新服务,更好地推动经济发展,形成良性循环。之后更要以壮大数字经济为依托,不断发展数字产业,在新发展阶段赋予实体经济新内涵,进一步扩充完善产业链,以此实现经济发展的需要。

加强新型设施建设,创造良好发展条件。基础过硬,才能有的放矢,数字经济发展需要网络、电力等基础设施的支持。安全可控、智能敏捷、云网融合、天地一体的智能化综合性数字信息基础设施是形成数字产业、构建全国一体化大数据中心体系的重要保障。生活各类应用场景,都必须抓紧以数字化场景应用为依托,加快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以此才能保证智慧社区、智慧出行等便民服务的顺利实施,也才能真正的投放到实体经济中。要以数字经济赋能为抓手、以数字产业发展为机遇、以融合实体为目标,不断在各产业实施新型基础设施植入,不断优化升级现有的设施设备、不断创造新供给新需求。用基础设施的建设完善,作为推动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融合的“背后推手”,为高质量发展夯实基础。

做好企业示范引领,营造产业融合氛围。百年变局与世纪疫情交织,使各企业进入了前所未有的黑暗期,也给世界经济发展带来了巨大冲击。C区的K汽车空调有限公司,在疫情影响下,企业提前利用数字化融合技术,全面布局多条自动化生产线,在大量员工受疫情影响不能到岗的情况下,仍可以实现每天3000套的生产任务,并且还压缩了交付周期,提高了生产效率。让企业能亲眼看到、亲生经历过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结合带来的红利,才能真正的调动起企业融合的积极性,以此才能形成良好的社会氛围。现在多省也已出台了技改贴息的政策,要引导企业做智能化改造项目,引导企业创建示范标杆,助推产业融合。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充分发挥海量数据和丰富应用场景优势,促进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赋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催生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不断做强做优做大我国数字经济。时代的快速发展,注定了未来是数字经济的天下,跟紧时代的步伐,奋力推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融合,实现我国经济的腾飞

 

绿色发展成就诗意中国

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场所一再强调,“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然而,在经济发展的滚滚大潮面前,生态建设却频频失守。长此以往,天蓝、地绿、水清的美丽中国必将与我们渐行渐远,我们的眼中再也不会出现这绿意盎然的家园。可见,我们必然要遵循习近平总书记的指示,“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

以绿色生产,为发展注入澎湃新潜力。在人们的固有印象中,“生产”往往意味着排放,意味着污染。然而,鞍钢以减量集约智慧创建“绿色钢厂”,给出了不一样的答案。鞍钢股份开展基于资源——能源——工艺深度耦合的低碳路径研究,全面分析鞍钢生产全流程的碳足迹,摸清碳排放的堵点、痛点,实现复杂钢铁生产系统碳排放“算得清”、模糊的直接碳排放和隐含碳排放“管得住”等一系列技术突破。为老工业基地绿色转型持续发展提供了样板,带来了巨大的发展价值。因此,要积极推进绿色转型,实现可持续发展。

以绿色生活,为发展注入鲜活新动力。绿色生活,体现在我们日常衣食住行的方方面面。无论在家还是去饭店,要根据食量和用餐人数确定饭菜数量,不讲排场,不攀比浪费,不暴饮暴食,珍爱粮食,尊重劳动,做“光盘行动”的践行者,是绿色生活的体现。减少添置不必要的衣物,废旧的衣物争取循环利用,可以把旧的羊毛衫裁成方形,当成坐垫填充物把旧毛衣毛裤拆后的毛线织成小毛毯等,也是绿色生活的体现。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发展进步,绿色、低碳、环保的理念日益深入人心,绿色生活不断呈现新亮点。

以绿色生态,为发展注入环保新势力。“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已成为近年热议的话题。依托技术创新构建生态环保产业园、循环经济产业园,实现了部分行业上、中、下游的绿色低碳循环将农业与旅游业融合,形成了生态农业和乡村休闲等多样化绿色产业模式发挥了市场型政策工具,如碳排放权交易试点、排污权交易试点和绿色金融等对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的支持作用。当前,新产业、新业态、新商业模式为产业生态化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和发展机遇,产业生态化助力碳达峰碳中和大有可为。

“万物各得其和以生,各得其养以成。”大美河山,万物皆灵。绽放的美丽中国,正在为全球生态保护注入“绿色养分”。踏歌而来,向绿而行,让生态赋能未来,让绿色发展成就诗意中国的美好明天。如此般绿色诗意的未来,怎能不让我们心驰之、神往之、践行之

 

共创乡村振兴新格局

在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背景下,乡村的发展,振兴至关重要点,这也是让社会主义现代化质量更高的重要举措。只有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目标实现才能真正提升农民获得感,而这样一个宏观的目标需要团结才能取胜,只有全社会共同努力,全面乡会振兴才能实现。因此,要融合各方力量共创乡村振兴新格局。

汇聚党员干部之力,引领乡村全面进步。在乡村振兴中党员干部起着重要引领作用,在文化建发展中,党员干部通过建设文化礼堂、中心广场完善相关设施,对提升村容村貌有重要的作用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引领下,各地党员干部能大力宣传环保护重要作用,不断加强农村环境保护力度,进而有效的遏制了一些农村中焚烧秸秆的现象,有效改善农村生活环境在全面实现乡村振兴过程中党员干部手中有群众赋予的权利,通过为农业发展制定产业发展规划,传承乡风,家风遏制农村不良风气,能够对农村的产业及乡村文化发展起到重要作用。因此,应该汇聚党员干部力量引领乡村全面进步。

调动乡村群众之力,激发乡村内生活力。基层是最活的教材,群众是最好的老师。“党的政策好不好,要看群众是哭还是笑”,乡村振兴,以人为本才是关键。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强大合力。在打造共享、共治、共建的当下,如何发挥好利用好群众的力量才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一步,只有真正的用好人的因素、振奋人的精神,动员起群众的力量,才能为全面乡村振兴提供坚实基础。

融入社会组织之力,扶持乡村向好发展。乡村发展,不仅要依靠党员干部,社会组织力量也很重要,产业资金如何分配,专业人才返乡如何发挥作用,产业融合如何发展……很多专业性的工作需要有专业的组织参与。如在发展乡村旅游中,很多地方引入专业旅游公司,通过“公司+基础+农户”的模式,成功把乡村农业与旅游第三产业融合,这对于产业发展,促进农民增收有重要的作用。再比如,疫情当下,A集团开展“爱心助农”,通过多方合作破解滞销农产品难题。引入社会力量,是彰显智慧的选择,更是坚定走下去的道路。

要实现产业兴旺,生态宜居,治理有效,乡风文明,生活富裕的目标,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需要融合社会各界的力量,激发一切可以激发的活力,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力量,尽力发挥每个人的关键作用,真正地实现全面乡村振兴的目标。

 

坚持优秀品质 成就伟大复兴

中国共产党建党百年以来,奋斗征程,因大局谋划而波澜壮阔百年大党,因笃定务实而一往无前壮丽史诗,因谦虚谨慎而行稳致远。优秀品质不仅是前进的方向标,更是成事的杀手锏,带领广大人民群众,在中华民族发展史上书写了一篇篇光荣历史。

成就伟大复兴,务必大局谋划。九八年多省份洪水泛滥,零八年汶川大地震,……到今天新冠肺炎病毒疫情全球大爆发,无数次大难大考面前,党和国家第一时间布置相关单位人员前往需要的地方及时拯救广大困难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号召各领域党员干部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在最需要、最紧急的时候冲在最前头,让老百姓对中国共产党绝对的信赖,让中国共产党伟大旗帜迎风飘扬。……我党正是立足我国的实际国情和民生现状,快速响应制定计划,并不断调整前进方向,稳中有进才能实现靓丽业绩。反观部分地区发展依旧“摊大饼式”,只复制粘贴已有模式,或对于外地发展模式照搬照抄,毫无思虑谋划可言。长此以往,其结果必然是片面的、短视的甚至是危险的。

成就伟大复兴,务必笃定务实。坚持求真务实,艰奋斗的积极上进作风,敢为人先勇于变革,坚持中国特色创新发展道路。改革开放四十年来,在党和国家的科学指导下,广大人民群众发扬开拓创新精神,乘着改革开放的东风,走上富强民主的康庄大道作为乡村改革创新的“排头兵”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的村民们民主协商、群策群力,在无创新发展经验和先进成果的艰难背景下,在合约下按下了一个个红手印儿。大家伙儿一起“摸石头过河”经过艰苦奋斗之后,取得了乡村创新的伟大成果,让“小岗村”精神成为我国乡村创新振兴优秀品质和精神的代名词,习近平总书记到此地考察时为小岗村艰苦奋斗的精神所感动。

成就伟大复兴,务必谦虚谨慎。坚持谦虚谨慎、戒骄戒躁的做人做事态度,总结各类宝贵经验,经住历史考验。目前正是“十四五”规划的关键时期,回望过去十三个“五年”风雨兼顾取得的丰硕成果与伟大成就,让世界人民对中国共产党的战略性发展策略仰慕、钦佩。作为两个百年计划交替之年、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之年,中国共产党没有被过去胜利的喜悦冲晕头脑,沉着冷静应对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与新冠肺炎疫情,让中国成为疫情当下首个实现经济正增长的国家,也是世界上首个基本控制住疫情蔓延局势的大国。中国共产党带领广大贫穷边缘的人民群众创新发展模式、招宽产业销购渠道,在广大扶贫干部们的积极努力下,让困难民众们都过上有保证的幸福生活。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中国共产党带领广大中国人民,永怀优秀精神品质,向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方向大步前进。

 

激发文化自信的深沉力量

从海昏侯的马蹄金到故宫的石渠宝笈,博物馆一票难求,人们在与文物的对话中感受历史从《大圣归来》到《大鱼海棠》,电影院人头攒动,一年440亿元票房堪称奇迹……这只是当代中国文化场景的两个“特写镜头”。近年来,文化的繁荣与发展,为公众拓展了心灵空间、构筑起精神家园。“欲人勿疑,必先自信”。只有对自己的文化有坚定的信心,才能获得坚守的从容,鼓起奋发进取的勇气,焕发创新创造的活力。

源通流畅、源远流长的传统文化,这是我们文化自信的根本基础。文化,可喻之为河。有源头活水,有支流汇入,一路奔腾向海,会穿行峡谷掀起巨浪,也会途经平原静水深流,沉淀下河床,滋养出沃野,哺育出勃勃生机。从老子的“道法自然”到孔子的“仁者爱人”,从周易的“阴阳相生”到孟子的“民贵君轻”,礼乐相和的精神、天人合一的哲学,涵养了中国人的精神生活,架构起中华民族的心灵空间。这是中华民族深层精神追求的结晶,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涵养我们文化最肥沃的土壤、最充沛的水源。

奇伟瑰丽、高迈超绝的现代文化,这是我们文化自信的重要内容。文化,可喻之为山。壁立万仞,挺拔巍峨,为地之锁钥,为天之柱石。山中既有大树参天,也有溪流边野花烂漫,可曲径通幽,更可登临远望。把握文化,就需要把握其高远之处、其仰止所在,才能在高天厚土间树立文化的坐标。对于今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划定时代的价值航标,是人生奋斗的梦想之舵、中华民族的精神之钙、当代中国的兴国之魂。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流淌于历史与现实的精神潜流。

不拒众流、扬帆出海的文化交流,这是我们文化自信的前行方向。文化,也可喻之为海。万川涌入,涓流汇集,因包容而成其大,因丰富而成其广。可载大舟,亦可浮一苇,“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发展文化,就需要发展其多元、多样,其宽容、宽广,才能在兼容并蓄时更新文化的血脉。对于中国,历史之船已经驶入“世界历史”的广阔海洋,“文化的对话”成为必然和必须。一方面,海纳百川,有容乃大,要吸收借鉴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另一方面,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也要以中国文化丰富人类文明的基因库。

“仁者乐山,智者乐水”。长河浩荡,在时间的轴线上,把握住历史、现实与未来高山巍峨,在精神的维度中,把握住时代精神、民族精神与核心价值大海空阔,在世界的尺度上,把握住文化的交锋、交流与交融,才能建立起真正的文化自信,让当代中国大踏步走向世界、走向未来。

 

坚持人民至上 促进大国发展

民之所忧,我必念之,民之所盼,我必行之。习总书记也曾说过大国之重,人民重于千钧。千头万绪的事,归根结底就是人民的事。所以不管我们取得多少成就,我国所倡导的都是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我们党也始终把人民放在第一位,国家发展之重任是你我背上共同的责任,坚持人民至上,各行各业,人民各尽其能,为我国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促大国发展,需倾听百姓诉求。我们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做到与人民心心相印,与人民团结奋斗,与人民同甘共苦。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我们国家有很多的地区,尤其是农村地区开展厕所工程改造,为了群众使用更加便捷,我们的基层干部深入基层,走街串户,了解百姓的真正需求。还组织村民大会采取问卷调查的形式,了解百姓存在的问题,使得民生工程真正能使群众满意。不仅基层干部,我们的总书记不管多忙每年都会探访贫困户,了解他们的生活情况,了解当地的发展情况,用双脚丈量土地,用双耳倾听百姓声音,供百姓所需,解百姓所难,切实提高服务的精准度。

促大国发展,需提升服务质量。工作人员的服务态度是人民评价政府工作职能好坏的关键,它虽然是无形服务,但是如果仍存在门难进,脸难看,工作效率低等现象,不仅有损政府的公信力,而且也有违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高速公路收费员帮助推走故障车辆,耽误了时间,被后面的司机指责他委屈地流下眼泪,但面对下一位司机时,他仍面带微笑,疫情期间我们的基层干部社区工作人员不畏风险冲锋在前,面对群众的不理解,他们反复耐心的解释,对于隔离人员他们送菜送安慰,保障民生,用微笑化解焦虑,用专业化解误解,用真诚打动人心,用无形的服务化为有形的纽带,拉近了政府与群众之间的距离。

促大国发展,需强化监管体制。国家的发展离不开法律的监督,加强监管,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引领群众监管,增加透明度,让群众的意见真正成为评判的标准。近年来很多地区开通市长热线,不管是个人还是企业,都能及时反馈问题群众,监督成为常态化,政府也要强化监督和管理,制定岗位权责,明确责任,同时也要完善各项机制,过去我们以材料多少为评判标准,现在更注重于结果及导向,重视工作实际,能者上,庸者下,倒逼各部门提升责任意识。

大国之大也是大国之重,千头万绪的事说到底是千家万户的事,我们要明确百姓需,解决百姓难,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舍尽其能,为我国的发展助力。

 

“雪”冬奥里的中国故事

立春伊始,雨水即止。“双奥之城”北京再度为世界贡献了一场精彩卓越的体育盛宴。放眼历史,从“奥运三问”到”“百年圈梦”,从2008年让世界认识我们,到2022年洋洋洒洒的中国人的浪漫,中国的奥运事业实则浸透着中华民族的辛酸与梦想,折射着百年奋斗的复兴巨变,通过冰雪冬奥的舞台,用微镜头,讲好中国故事。

从冬奥微镜头里,体现科技创新之力。6年多的精心筹办,是中国对申办承诺的庄严兑现,是对奥林匹克精神的积极践行。在新时代,中国用科技赋能冬奥,系列节能工艺,提供了中国智慧。开幕式上代表和平与希望、人类团结交流的火种点燃,是高新材料、高新装备、高端制造的凝练概括,是艺术设计与科技创新的精彩碰撞。为助力运动员冬奥梦想,研发人员用仿识、机械工程、生物力学等多领域的知识,融会贯通,打造最佳比赛装备,如自动感温队服等一系列高科技“战衣”相继亮相冬奥镜头。用科技创新的力量,讲好中国智慧的故事。

从冬奥微镜头里,践行绿色生态之念。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的理念,被牢牢坚守。海拔落差2千多米多的延庆赛区,建设过程极为艰苦,谷底有长虫沟,蛇要防但不能伤山顶有草甸,施工移动全部手工剥离,带土复原山腰溪流中,北京水毛茛安然栖居,这看似不起眼的水草,是北京地域零星分布的特有物种,被奥委会专家称为北京冬奥的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天然标志。赛区,只是北京冬奥生态保护的一个宿影,就连火炬点燃“大火”变“微火”的火炬设计,也是传递出低碳环保,绿色生态的理念。在冬奥的微镜头中,讲好中国可持续发展的故事。

从冬奥微镜头里,展现文化自信之美。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就以“天下大同”的宽广胸怀,吐纳八面来风,自信而大度地开展民族间的交流交往。从谷爱凌腾空飞舞时背后金灿灿的龙,到憨态可掬宇航服创意的冰墩墩从迎客时的迎客松到折柳送别的惜别与不舍从开幕式二十四节气倒计时到闭幕式十二生肖。这些经典瞬间,中国与世界同行,传统文化与现代激荡,科技与文化融合,各式各样匠心独运的创意背后,折射出的是对自身文化的高度认同,自信世界能看到源自中国的文化之美。通过冬奥的微镜头,讲好中国传统故事。

北国风光,虎啸山间,神州满目春。今日之中国,不仅是中国之中国,更是亚洲之中国,世界之中国。我们以2022北京冬奥为契机,展示中国科技创新,绿色发展,文化自信的磅力量,向世界弘扬中国精神,以更自信,更开放的姿态,讲好中国故事

 


微信
QQ
公众号
微博
联系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