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行测技巧:教你轻松搞懂类比推理
行测类比推理有“交叉”,这些角度考虑它
在行测考试中经常会出现一些让我们判断词项间关系的题目,这就是类比推理。此题型看上去简单,但是错误率却一直居高不下,究其原因有两个方面:一是部分题目结合常识相关的知识点来考查;二是随着考试难度的增加,考生面对很多题目不能第一时间看出词项间关系,选出答案。今天政华公考就来讲一下类比推理题目遇见哪些角度时优先考虑交叉关系!
那怎么去判断题干是否属于交叉关系呢?我们可以用“有的”造句子。即:有的A是B,有的B是A,有的A不是B,有的B不是A。如果句子成立,那么词项间便属于交叉关系。接下来政华公考就带大家一起做几道例题。
例1:岳父:科学家( )
A.男人:女人 B.矿产:石油
C.医生:儿童 D.女青年:运动员
【答案】D【解析】题干中有的岳父是科学家,有的科学家是岳父,有的岳父不是科学家,有的科学家不是岳父,岳父和科学家是交叉关系。
A选项,“男人”和“女人”是并列关系,与题干逻辑关系不一致,排除。
B选项,“石油”是一种“矿产”是种属关系,与题干逻辑关系不一致,排除。
C选项,“医生”是一种职业,“儿童”指的是年龄小的孩子,二者不可能是交叉关系,与题干逻辑关系不一致,排除。
D选项,有的女青年是运动员,有的运动员是女青年,有的女青年不是运动员,有的运动员不是女青年,女青年和运动员是交叉关系,与题干逻辑关系一致,当选。
故本题选D。
总结:“岳父”和“科学家”分别为身份和职业,可能同时出现在同一个人的身上,二者属于交叉关系,与题干关系一致的是D选项。那第一个角度就是当题干同时出现身份、职业的时候,可能会考查交叉关系。
例2:旱田作物:粮食作物:高产作物( )
A.工业酒精:食用酒精:医用酒精
B.人民日报:光明日报:解放日报
C.领军人物:新闻人物:公众人物
D.脊椎动物:哺乳动物:高等动物
【答案】C【解析】题干中“旱田作物”、“粮食作物”、“高产作物”分别是从生长环境、用途和产量情况三方面对作物进行分类,两两互为交叉关系。
A选项,“工业酒精”、“食用酒精”、“医用酒精”是根据用途不同划分,三者为并列关系,与题干关系不一致,排除。
B选项,“人民日报”、“光明日报”、“解放日报”为三份不同的报纸,三者也为并列关系,与题干关系不一致,排除。
C选项,“领军人物”、“新闻人物”、“公众人物”三者是从人物所处领域的地位、媒体中出现的情况以及受关注程度三方面对人物进行分类,两两互为交叉关系,与题干关系一致,保留。
D选项,“哺乳动物”属于“脊椎动物”,“高等动物”也属于“脊椎动物”,是种属关系,与题干关系不一致,排除。
故本题选C。
总结:第二题大家要注意,题干词项均含有“作物”这一相同语素,但三者的分类标准不同,其两两互为交叉关系,我们结合这一点选出C选项。那么第二个角度就是当题干均含有相同语素,但划分标准不同时,优先考虑交叉关系。
以上就是政华公考分享的全部内容,“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希望大家在备考阶段不要懈怠,坚持刷题,也期待下次共同探索类比推理中更多有趣的词项间关系!
行测类比推理:全异关系的三“类”一“比”
在行测考试中,类比推理这类题型最大的特点就是题目简短、容易上手,但是这类题型准确率又不容易高,一方面是因为这类题型属于半常识类题目,有很多题目结合常识进行考查,另一方面是这类题型考查的角度越来越多,造成同学们找不准关系。常识问题在于大家的积累,而想要找准关系就需要清楚地了解常考关系的考点。在这里政华公考为大家讲解一下类比推理中全异关系的三类考点。
矛盾全异:两个概念a和b,同时包含于一个属概念I之中,并且a与b的外延之和等于I的外延,那么a和b就是矛盾关系。例如,“男人”与“女人”。
反对全异:两个概念a和b,同时包含于一个属概念I之中,并且a与b的外延之和不等于I的外延,那么a和b就是反对关系。例如:“黑色”与“白色”。
一般全异(跨级全异):全异关系中矛盾关系和反对关系以外的情况就是一般全异关系,其特点是外延没有任何重合的两个概念没有共同的属概念。例如:“鲸鱼”与“鱼”。
在分析题干时,当确定两个概念属于全异关系了,首先要考虑的就是题干中的关系属于哪一类全异关系。举例如下:
例1:开:关( )
A.小麦:水稻
B.痛苦:快乐
C.盈利:非盈利
D.工作:休息
【答案】C【解析】题干词项“开”和“关”是矛盾全异关系,非开即关,不存在第三种情况。A选项,粮食作物除了小麦和水稻,还有其他的,是反对全异;B选项,人的情绪除了痛苦和快乐,还有悲伤等其它情绪,也是反对全异;C选项盈利和非盈利,属于矛盾全异关系,和题干关系一致,保留;D选项人的状态除了工作和休息,还有娱乐等,也是反对全异关系。
例2:熊猫:爬行动物( )
A.肺结核∶传染病
B.酒杯∶玻璃器皿
C.鲸∶哺乳动物
D.五粮液∶葡萄酒
【答案】D【解析】熊猫属于哺乳动物,哺乳动物和爬行动物是反对全异关系,所以熊猫和爬行动物属于一般全异(跨级全异)。A项,肺结核是传染病的一种,二者是包含关系,排除。B项,酒杯和玻璃器皿是交叉关系,排除。C项鲸是哺乳动物的一种,包含关系,排除。D项,五粮液是白酒,白酒和葡萄酒是反对全异关系,所以五粮液和哺乳动物是一般全异(跨级全异),与题干关系相似,当选。
此外,还会有一类题目,根据前面所说的三种全异关系无法确定选项,这时就需要进行下一级考点的比较,也就是要考虑单独概念和普遍概念。单独概念是反映某一个别对象的概念,它的外延是由独一无二的分子组成的类,普遍概念是反映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对象的概念。举例如下:
例3:白羊:黑羊( )
A.高价:价格
B.蓝天:春天
C.周刊;月刊
D.苏州:徐州
【答案】C【解析】白羊和黑羊是反对全异关系。A项,高价是价格的一种,二者是包含关系,排除。B项,蓝天和春天没有明显的关系,排除。C项,周刊和月刊是反对全异关系,与题干关系相似,保留。D项,苏州和徐州是反对全异关系,与题干关系相似,保留。
比较CD两项,题干的白羊、黑羊,C项的周刊、月刊,都是普遍概念,而D项的苏州、徐州是单独概念,所以C项与题干关系更为相似,故本题选择C项。
政华公考希望通过以上分析能对各位同学有所帮助,遇到考查全异关系的类比推理题目,可以快速锁定正确答案。
行测类比推理:“语感”很有用——造句区分词语结构
行测考试中,类比推理是必考而且容易拿分的题型之一,也是深受同学们喜爱的题型。它的题干是由两个或三个词语构成的词组,而我们要做的就是将这些词语间的关系找出来。有些题干的词组读起来很“顺口”,非常符合我们的说话习惯,但在顺口模糊的“语感”下,词语间的结构关系容易混淆,我们要注意区分。
为了帮助同学们更好地区分词语间的结构关系,政华公考在这里为同学们介绍一个好用的技巧——用“语感”造句来区分常见的四种结构关系(主谓关系、动宾关系、偏正关系、并列关系):
主谓关系:名词(主体)+动词(主体发出的动作);可结合语感造句理解:“谁做事”。(例如:春风:拂面)
动宾关系:动词(动作)+名词(动作的作用对象);可结合语感造句理解:“做什么”。(例如:创造:奇迹)
偏正关系:修饰词+修饰对象;可结合语感造句理解:“什么样的事”(定语+中心语)(例如:激动:心情)/“怎样地做”(状语+中心语)(例如:大声:喧哗)
并列关系:常见有词语元素(词性)的并列(例如:琴棋:书画)和短语结构的并列(例如:金戈:铁马);结构造句参考上述三种。(例如:“金戈”是闪耀金光的戈,“铁马”是配备铁甲的马,可知二者都是偏正结构)
注意:除了准确区分词语结构,还要注意词语的前后位置,避免错选。
下面我们通过三道题目来练习一下:
例1:重视:人才( )
A.依法:治国
B.商品:销售
C.掌握:知识
D.作战:军队
【答案】C【解析】本题只涉及两个词项间的关系,重视人才,重视是动作,人才是动作的作用对象。题干为动宾结构。接着分析选项选出与题干关系一致的一项。
A项,依法治国,治国是动词,依法是治国的状态,符合“怎样地做”,二者为偏正结构,与题干关系不同。
B项,销售商品,销售是动词,商品是销售的对象,二者为动宾结构,但选项两词位置相反,与题干关系不同。
C项,掌握知识,掌握是动词,知识是掌握的对象,二者为动宾结构,与题干关系相同。
D项,军队作战,作战是动词,但军队是动作发出者,二者为主谓结构,与题干关系不同。
故本题选C。
例2:山色:水声( )
A.珠圆:玉润
B.春花:秋月
C.钟鼓:琴瑟
D.天寒:地冻
【答案】B【解析】分析两个词项之间的关系,山色与水声二者并列,两个词语本身是偏正结构(山的颜色,水的声音),且为偏正结构中的定中结构(定语+中心语)。
A项,珠圆和玉润为并列关系,词语本身是偏正结构中的状中结构(状语+中心语)(像珠子一样圆,像玉石一样光润),与题干关系不同。
B项,春花与秋月为并列关系,词语本身是偏正结构中的定中结构(定语+中心语)(春天的花,秋天的月),与题干关系相同。
C项,钟鼓与琴瑟为并列关系,但词项中钟、鼓、琴、瑟四个语素为并列关系,与题干关系不同。
D项,天寒与地冻为并列关系,词语本身是主谓结构(天很寒冷,地很冻人),与题干关系不同。
故本题选B。
例3:刀:屠夫:肉( )
A.相机:记者:摄影
B.剪刀:裁缝:布料
C.粉笔:老师:黑板
D.法律:法官:犯人
【答案】B【解析】本题涉及三个词项,分析题干词项间关系,屠夫是主语,刀是屠夫的工具,肉是屠夫的工作对象。可造句:屠夫用刀切肉。
A项,造句:记者用相机摄影,但摄影是动词,不是工作对象,与题干关系不一致。
B项,造句:裁缝用剪刀剪布料,与题干关系一致。
C项,造句:老师用粉笔在黑板上写字,黑板是位置不是老师的工作对象,与题干关系不一致。
D项,法官用法律审判犯人,法律虽然也是工具,但不是实物,不如B项贴切。
故本题选B。
小结:类比推理我们都要研究各种词项间关系,这是我们做题的核心方法,也是我们应该优先选择的方法。只是针对一些读起来很“顺口”的题目,同学们可以用“语感”将这些词语联系起来,通过上述造句方式能够帮助我们更快地理解区分不同的短语结构关系,但在使用造句这种方式时,也需结合词语结构进行仔细区分。
以上就是政华公考为大家分享的关于类比推理题目中如何辨析词语结构关系的小技巧,希望对各位考生有帮助。耕耘于分秒,收获于细微,大家加油!
行测类比推理:擦亮眼睛识破词间“二级考点”
类比推理题干较短,小伙伴们做该类题目速度也相对较快。但总有些正确答案会出乎大家的意料,原因可能在于小伙伴们并没有准确把握词项间更深层次的关系。今天政华公考就跟大家探讨一下词项间的这个更深层次的“隐藏”关系:二级考点。
“顺承关系中注意词间主体是否相同”
顺承关系是指概念之间按照时间或者事理发展的先后顺序进行,比如:“初审:复审:终审”,这三个词语就是按照顺承关系排列的。除此之外,我们还应关注选项中词语的主体是否相同。
例1:拍摄:剪辑:放映( )
A.诊断:检查:康复
B.开采:加工:销售
C.化妆:演出:喝彩
D.编辑:征稿:出版
【答案】B【解析】题干中先拍摄,再剪辑,后放映,为顺承关系,并且拍摄、剪辑、放映主体一致,都是影片的制作方。A项先检查,再诊断,最后康复,与题干词项顺序不一致,排除。B项先开采,再加工,最后销售,也为顺承关系,且开采、加工、销售主体一致,都为商品的销售方。C项先化妆,再演出,最后喝彩,三者具有先后顺序,但化妆、演出主体为演员,而喝彩的主体为观众,主体不同,排除。D项先征稿,再编辑,最后出版,三个词不具有先后顺序,排除。所以,本题答案选择B。
【思路点拨】通过这道题目大家可以发现,B和C两个选项中都出现顺承关系,这时,我们可以通过主体的比对来进一步确定选项。
“近义关系中注意色彩一致”
当类比推理涉及言语关系时,经常会考察词语之间的近义关系。除了词语本身的含义,我们还应关注词语的感情色彩。
例2:为虎添翼:如虎添翼( )
A.耸人听闻:骇人听闻
B.一字不差:一字不落
C.无所不至:无所不知
D.好为人师:善为人师
【答案】D【解析】题干中,为虎添翼比喻帮助坏人,增加恶人的势力,是贬义词;如虎添翼比喻强大的事物更加强大了,是褒义词。题干虽语义相近,但前贬后褒。A项,耸人听闻指夸大或捏造事实,使人听了感到惊异或震动;骇人听闻指使人听了某事后感到很惊讶、恐惧。二者属于近义关系,但不存在明显的褒贬关系,排除。B项,一字不差指一个字也没有更改;—字不落指整篇文章都仔细逐字逐句地阅读或背诵,一个字也不落下。二者也不存在明显的褒贬关系,排除。C项,无所不至指没有达不到的地方;无所不知:意思是什么事情都知道。无近义关系,无褒贬之分,排除。D项,好为人师形容不谦虚,自以为是,是贬义词;善为人师指善于指导别人,是褒义词。与题干关系一致。故本题选D。
【思路点拨】通过这道题大家可以发现,在词义关系中,如果题干为近义关系,但选项中存在多个近义关系时,我们要留意近义关系中的二级考点:褒贬之分。
政华公考希望小伙伴们再遇到类比推理题目时,一定要火眼金睛,在清楚地分析题干词项关系的基础上,找出进一步的二级考点,排除其他干扰选项,快、准、狠,拿捏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