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政热点阅读
习近平: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走自己的路
“世界上既不存在定于一尊的现代化模式,也不存在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现代化标准。”
“现代化不是单选题。历史条件的多样性,决定了各国选择发展道路的多样性。”
2021年7月1日,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鲜明指出要“走自己的路”:
我们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协调发展,创造了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
在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长期探索和实践基础上,经过党的十八大以来在理论和实践上的创新突破,我们成功推进和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实践表明,中国式现代化既切合中国实际,体现了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也体现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
2021年8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给“国际青年领袖对话”项目外籍青年代表的回信中指出:
中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要想发展振兴,最重要的就是立足国情、走自己的路。实践表明,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越走越宽广,将更好发展自身、造福世界。
2021年11月11日,在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这样评价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世界贡献:
我们党领导人民不仅创造了世所罕见的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两大奇迹,而且成功走出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这些前无古人的创举,破解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诸多难题,摒弃了西方以资本为中心的现代化、两极分化的现代化、物质主义膨胀的现代化、对外扩张掠夺的现代化老路,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为人类对更好社会制度的探索提供了中国方案。
中国人民的成功实践昭示世人,通向现代化的道路不止一条,只要找准正确方向、驰而不息,条条大路通罗马。
5个重要特征
我们所推进的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国情的中国特色。习近平总书记精辟概括了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5个重要特征并作出深刻阐释。
第一点,我国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
我国14亿人口要整体迈入现代化社会,其规模超过现有发达国家的总和,将彻底改写现代化的世界版图,在人类历史上是一件有深远影响的大事。
第二点,我国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
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我国现代化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自觉主动解决地区差距、城乡差距、收入分配差距,促进社会公平正义,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坚决防止两极分化。
第三点,我国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
我国现代化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人民精神力量,促进物的全面丰富和人的全面发展。
第四点,我国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我国现代化注重同步推进物质文明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否则资源环境的压力不可承受。
第五点,我国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
一些老牌资本主义国家走的是暴力掠夺殖民地的道路,是以其他国家落后为代价的现代化。我国现代化强调同世界各国互利共赢,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努力为人类和平与发展作出贡献。
今天,我们已经自信满满地走上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着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前进道路上,必须坚定不移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迎接党的二十大”专题研讨班上郑重指出的:
我们推进的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必须坚持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坚持把国家和民族发展放在自己力量的基点上、把中国发展进步的命运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进入新发展阶段,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的大跨越
1.“今天我们所处的新发展阶段,就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中的一个阶段,同时是其中经过几十年积累、站到了新的起点上的一个阶段。”
新发展阶段是我国社会主义发展进程中的一个重要阶段。
——2021年1月11日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不是一个静态、一成不变、停滞不前的阶段,也不是一个自发、被动、不用费多大气力自然而然就可以跨过的阶段,而是一个动态、积极有为、始终洋溢着蓬勃生机活力的过程,是一个阶梯式递进、不断发展进步、日益接近质的飞跃的量的积累和发展变化的过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既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发展的要求,也是我国社会主义从初级阶段向更高阶段迈进的要求。
——2021年1月11日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
2.“新发展阶段是我们党带领人民迎来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历史性跨越的新阶段”。
我们党成立后,团结带领人民经过28年浴血奋战和顽强奋斗,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革命到社会主义革命的历史性跨越。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创造性完成社会主义改造,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大规模开展社会主义经济文化建设,中国人民不仅站起来了,而且站住了、站稳了,实现了从社会主义革命到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性跨越。进入历史新时期,我们党带领人民进行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极大激发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成功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使中国大踏步赶上时代,实现了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新的历史性跨越,迎来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今天,我们正在此前发展的基础上续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的历史。
——2021年1月11日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
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赢脱贫攻坚战,使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向前迈出新的一大步,实现了从大幅落后于时代到大踏步赶上时代的新跨越。
——2020年10月29日在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
3.“新发展阶段就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阶段。”
新中国成立不久,我们党就提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目标,经过13个五年规划(计划),我们已经为实现这个目标奠定了坚实基础,未来30年将是我们完成这个历史宏愿的新发展阶段。我们已经明确了未来发展的路线图和时间表。这就是,到2035年,用3个五年规划期,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然后,再用3个五年规划期,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2021年1月11日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
从第一个五年计划到第十四个五年规划,一以贯之的主题是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2020年10月29日在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
我们走过弯路,也遭遇过一些意想不到的困难和挫折,但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意志和决心始终没有动摇。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党对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在认识上不断深入、在战略上不断成熟、在实践上不断丰富,加速了我国现代化发展进程,为新发展阶段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奠定了实践基础、理论基础、制度基础。
——2020年10月29日在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
习近平总书记谈如何认识和把握重要战略机遇期
“深入分析国际国内大势”
谋划和推进党和国家各项工作,必须深入分析国际国内大势,科学把握我们面临的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在这篇重要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这样分析国内外形势:
“从国际看,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进入加速演变期,国际环境日趋错综复杂。”
一方面,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主题,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国际力量对比深刻调整,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深入人心。
另一方面,国际形势的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明显增加,新冠肺炎疫情大流行影响广泛深远,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民粹主义、排外主义抬头,单边主义、保护主义、霸权主义对世界和平与发展构成威胁,国际经济、科技、文化、安全、政治等格局都在发生深刻复杂变化。
“从国内看,我国继续发展具有多方面优势和条件,也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关键是要用全面、辩证、长远的眼光看问题,积极拓展发展新空间。”
关于国内形势,总书记提出了“三个深刻认识”的重要要求:
第一,深刻认识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增强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的系统性。
第二,深刻认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增强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的针对性。
第三,深刻认识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增强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的信心。
面对前所未有的困难,总书记特别强调,“我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进一步指出:
党的坚强领导,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是实现经济行稳致远、社会安定的根本保证。
长期以来,我国积累的雄厚物质基础、丰富人力资源、完整产业体系、强大科技实力,以及我国全球最大最有潜力的市场,是我们推动经济发展和抵御外部风险的根本依托。
“机遇和挑战都有新的发展变化”
2002年,党的十六大首次提出了重要战略机遇期,明确指出:“二十一世纪头二十年,对我国来说,是一个必须紧紧抓住并且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20年后,对战略机遇期如何判断,是一个重大问题。
总书记明确指出,“综合分析国内外形势,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发展仍然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但机遇和挑战都有新的发展变化”:
过去我们是顺势而上,机遇比较好把握;现在要顶风而上,把握机遇的难度就不一样了。
过去大环境相对平稳,风险挑战比较容易看清楚;现在世界形势动荡复杂,地缘政治挑战风高浪急,暗礁和潜流又多,对应变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
过去我们发展水平低,同别人的互补性就多一些;现在我们发展水平提高了,同别人的竞争性就多起来了。
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迎接党的二十大”专题研讨班上,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分析当前国际国内形势,指出:
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的特征更加明显。
我国发展面临新的战略机遇、新的战略任务、新的战略阶段、新的战略要求、新的战略环境,需要应对的风险和挑战、需要解决的矛盾和问题比以往更加错综复杂。
“危和机并存、危中有机、危可转机”
能否在历史关键节点判断准、利用好战略机遇,将对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产生全局性、长远性、决定性影响。面对不断发展变化的机遇和挑战,如何把握重要战略机遇期?习近平总书记在这篇重要讲话中深刻指出:
我们的判断是危和机并存、危中有机、危可转机,机遇更具有战略性、可塑性,挑战更具有复杂性、全局性,挑战前所未有,应对好了,机遇也就前所未有。
我们要增强机遇意识、风险意识,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勇于开顶风船,善于化危为机,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
关于正确认识和把握重要战略机遇期,习近平总书记多次进行过深刻阐释。
——关于“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
2020年3月29日至4月1日,总书记在浙江考察时指出,危和机总是同生并存的,克服了危即是机。要深入分析,全面权衡,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善于从眼前的危机、眼前的困难中捕捉和创造机遇。
2020年8月24日,总书记在经济社会领域专家座谈会上指出,进入新发展阶段,国内外环境的深刻变化既带来一系列新机遇,也带来一系列新挑战,是危机并存、危中有机、危可转机。要增强机遇意识和风险意识,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勇于开顶风船,善于转危为机,努力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
——关于“我国发展仍具有诸多战略性有利条件”。
2022年全国两会期间,总书记提出“五个战略性有利条件”:有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有持续快速发展积累的坚实基础,有长期稳定的社会环境,有自信自强的精神力量。强调,我们要既正视困难又坚定信心,发扬历史主动精神,迎难而上,敢于斗争,砥砺前行,奋发有为,以实际行动迎接中共二十大胜利召开。
2022年7月25日,总书记在党外人士座谈会上强调,综合判断,我国发展仍具有诸多战略性有利条件,我国经济韧性强、潜力大、活力足,长期向好的基本面不会改变。只要贯彻落实好中共中央决策部署,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就一定能够抓住历史机遇、赢得发展先机。
——关于“集中力量办好自己的事”。
2021年1月11日,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上指出,全党必须继续谦虚谨慎、艰苦奋斗,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积极因素,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全力办好自己的事,锲而不舍实现我们的既定目标。
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迎接党的二十大”专题研讨班上,总书记强调,全党必须增强忧患意识,坚持底线思维,坚定斗争意志,增强斗争本领,以正确的战略策略应变局、育新机、开新局,依靠顽强斗争打开事业发展新天地,最根本的是要把我们自己的事情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