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申论技巧:学会综合分析,答题更有逻辑
申论技巧:做法到启示小技巧大作为
申论综合分析题中经常让大家谈启示,启示就是别人的所思所想、所作所为给我们带来的启发,教会我们以后该怎么做。但是很多同学都会误以为就是要回到材料里面直接摘抄别人的想法、做法等等,其实不然,想法、做法并不能完全等同于启示,想法、做法是个性化的东西,而启示,是需要注意普适性的。所以,如果这个想法、做法有普适性,那就可以直接摘抄,如果没有,那就需要自己根据材料进行转述。
示例:请根据给定资料,谈谈小沈的启示能给返乡创业的青年带来什么启示。
2013年,小沈母亲突发脑溢血离世,让他心中萌生不愿远走的想法。与此同时,M市作为全国深化农村改革的试点区,不仅诞生了“四步机制、三方受益”土地规范流转经验和农村土地“两权”抵押贷款经验等示范全国的农村改革先进案例,更崛起了众多特色农业基地,广阔乡村成为一片创业的热土。
2017年,小沈辞去高校辅导员的职务,同父亲拿出全部家当,流转了130亩地,跨行做起一名新型职业农民。【1】在彼时的小沈看来,农业是最简单的行当,虽然自己不懂种地的门道,但请位“土专家”,便能轻松搞定生产的事情,自己只需要跑市场,找销路,不出四年,农场便能走上正轨并产生效益。但一场突变,给了他当头一棒。【2】种植的80亩猕猴桃苗烧根,一株也没有保住。遭遇如此惨痛教训的小沈心痛得几天几夜吃不下饭,这次事故让他明白,农业不是想的那么简单。小沈含着眼泪,拔掉枯死的猕猴桃树苗,从银行贷款30万元,在地里重新种上了晚熟柑橘粑粑柑。【3】
深入分析
第一段介绍了小沈有了不远走的想法,同时,因为农村是全国深化农村改革的试点区,成了创业的热土。以此只能看出要不愿走,要回归家乡,但具体和深化改革这个政策有无关系,还不能确定。
【1】介绍小沈辞去高校辅导员的职务,流转土地,做新型职业农民。结合第一段,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小沈不远游,同时,又因为深化改革农村的影响,所以他选择回村搞土地流转。因此,可以得到一个启示:要抓住发展机遇。抓住全国深化农村改革的机遇,在广阔乡村实现创业梦想。
【2】小沈的做法是把农业看得过于简单,认为自己随随便便就能做好,最后遭遇了突变,第一次创业失败,证明这是一个不好的做法,是教训,那我们就应该和他反着做,而且,因为是启示,不一定大家都是搞农业种植的,所以要把农业改为职业,那就得到启示;创业前要有明确规划,摆正心态,不妄自菲薄、不轻视任何工作。
【3】创业失败之后,小沈开始做反思、总结,而且还换了一种种植的农作物,这属于好的做法,可以直接当作启示,但还是一样的,因为是启示,所以农作物那里要换一换,可转换提炼为要积极寻求解决办法,不断创新,这个普适性更强,总结也可得到一个启示:创业中要正视困难,及时总结教训,要积极寻求解决办法,不断创新。
参考答案
启示:1、要抓住发展机遇。抓住全国深化农村改革的机遇,在广阔乡村实现创业梦想。
2、要摆正思想观念。创业前要有明确规划,摆正心态,不妄自菲薄、不轻视任何工作;创业中要正视困难,及时总结教训,要积极寻求解决办法,不断创新。
申论常考综合分析题作答思路分享
综合分析题是申论考试当中必考一种题型,从历年的考情分析看每年基本必考题。出题的类型多样,其本质上是归纳概括+一点逻辑的作答思路,近几年基本是考综合分析里面的解释型综合分析题型为主,评论型综合分析与启示型综合分析为辅,分值占到10-20分左右。下面政华公考给各位考生讲解一下综合分析题的答题思路和技巧。
一、常见问题
常见问题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1、难以将题干关键词与材料建立联系,阅读材料感觉没有方向;
2、材料整体的逻辑层次把握不清,书写时缺乏逻辑性;
3、不会准确地提出观点;
4、应考者阅读材料是存在一定的主观思维,不尊重材料。
示例1:解释一句话:“我们只有通过水的意象,才能够真正地体味到儒之柔也。”
示例2:解释一个名词:“预先失败”
示例3:谈谈“新技术是否能突破社会结构的屏障”
示例4:谈谈对“想象力经济”的理解。
上述问题仅仅只是申论试题当中的缩影,但也具有较强的代表性,大多是应考者对上述问题,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都不同程度地面临上述所遇到的常见问题。
二、一般思路
提出观点+分析观点+落实观点
由于不少综合分析类问题是以问题为导向的,因此也可理解为: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当然具体问题要具体分析。
三、常见题型及作答方法
解释型综合分析:对句子或者是词汇的理解
总:解释句意
1、结合句子自身逻辑直接判断含义
EG:如果不能打破这种种遮蔽,就创造不出有分量的文学作品
==》多种影响文学作品创造有分量的不良因素
2、联系题干出处上下文得出句意
EG:企业家既要有仰望星空的格局与胸襟,又要有坐住板凳的定力与意志,就拿BD药业来说,一方面制药与百姓的身体健康息息相关,另一方面,制药投入大,失败率高,想成功很难。
==》这句话是指企业家既要有为民服务的理念,又要有耐得住寂寞的定力。
3、联系全文解释句意
分:与主题相关的全部内容都需要书写
总:原文有对策,写对策。无对策写总结性言论。都没有自行写结尾。
评论型综合分析:
总:表达观点注:观点表达要明确观点的倾向与材料的篇幅无关
正确表达方式:我认为新华字典电子版应该收费但不应过高
分:概括原因
总:原文有对策,写对策。无对策写总结性言论。都没有自行写结尾。
启示型综合分析:找点找好做法或者好思想理念等可以学习的内容,书写时注意符合启示对象的身份.
以上是申论综合分析类问题中的一些大家需要关注和今后学习中可以注意的地方。
申论备考提升综合概括能力的三个小技巧
随着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不断提升,政府对于治理人才的需求也有了新要求,最直观反映在公务员考试当中的,即考察的新趋势和新要求。就拿申论考试中的归纳概括题型来说,在以往考试中,考生往往只需正确抄下材料中的相关表达即可;而随着考试趋势的不断变化,在现在的考试中,考生除了要会抄写材料,还需要结合材料进行综合概括。综合概括能力的掌握也成为考试中的重点和难点,接下来政华公考就为各位考生分享一些综合概括的经验和技巧。
一、材料口语化概括
在申论材料中,往往以案例型和观点型材料居多,而其材料往往以“口语化表达”特点显著,考生在答题时很难直接去抄写材料,所以就需要对材料进行综合概括,主要方法为将口语化表达转化为书面化表达,这就需要考生通过日常做题和热点学习,积累相关高档词汇,灵活运用在归纳概括中。举例如下:
1、材料中出现“道路,垃圾桶,房屋,马路”等相关词汇,可统一用“基础设施”概括。
2、材料中出现“种植农作物,开工厂,办民宿”等相关词汇,可统一用“就业创业”或“产业发展”概括。
3、材料中出现“工作人员年龄大,工资待遇低,工作忙”等相关词汇,可统一用“工作人员队伍结构”概括。
二、现状转换概括
在归纳概括题型考察中,结合目前考试趋势,题干中的概括对象多以“做法”为主。但是在阅读材料过程中,我们会发现除了一些直接表达作答的句子之外,还有很多表达的现状的句子,即:题干中要求找寻“做法”,材料中却给出“现状”。其实,这就是目前在考试中经常出现的一种考察方式,那到底面对这种情况,考生又应如何应对呢?答题技巧为:在“现状描述”前加上动词引导即可,将“现状”转化为“做法”表达。例如材料中说到“目前,国际秀场已竣工,即将迎来‘首秀’。”,将现状转化为做法可表达为“建设国际秀场”。
三、主体转换概括
同样,还是在归纳概括“做法”中,可能会出现题干要求概括A的做法,材料中却会出现B的做法。如果考生在阅读材料中不够仔细,往往会被误认为该句子没有答案要点,最后导致漏点的情况。那么,在了解了这一考点之后,考生又该如何应对呢?答题技巧为:首先仔细阅读表达B做法的句子,其次找寻句子中隐含的A做法内容,最后规范表达在答案要点中。例如材料中说到“22岁的小温大学毕业后到社区工作,听完老马的宣讲后,坚持来‘老马工作室’实习”,该句子体现为“小温”的做法,题干要求找“老马”的做法,发现该句中与老马有关内容为“听完老马的宣讲后”,最终转化为老马的做法“开展宣讲活动”。
申论技巧:学会综合分析答题更有逻辑
综合分析题型本身是申论考试中非常重要的一个题型,无论是国考,还是省考,无论是自主命题,还是联考命题,综合分析都被列为了重点考察题型。所以对于各位考生而言,学习综合分析题型的答题方略和技巧至关重要。政华公考在此进行展开分析。
第一招:熟悉综合分析题出题方式,让解题轻车熟路。
目前来说,综合分析主要分为三类,分别是解释型综合分析、评论型综合分析、启示型综合分析。其中解释型综合分析考察频率是最高的,主要以解释某句话或某个词的含义为主要考查形式。例如:请根据给定资料3,谈谈你对划线句子“乡镇工作虽然忙、累、压力大,但也是我们无悔的选择”的理解。其次就是启示型综合分析的考察,例如:谈谈黄大年精神对青年人的启示。所以考生在备考中一定要学会分析判断具体题型。
第二招:掌握综合分析题考察本质,让作答直击本质。
启示综合分析题目本质是阅读理解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的考察,所以考生要通过大量题目练习提升对于申论材料阅读的能力,通过对材料的阅读,准确定位出答题的关键词和采分点,让自己的答题更加准确。再者综合分析要求考生对题目形成整体性认知,在完成答题的同时,重视逻辑思维能力的体现,从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三部分对观点或者句子形成整体性的认知,体现出其作为准公务员看待事物的全面性和准确性。
第三招:学习综合分析题作答技巧,让答题更具策略。
综合分析题目作答时,按照审批,找点加工书写的形式逐步进行。首先审题过程中要重点审出作答对象以及作答的相关要求,对于特殊的作答对象要进行简单分析,对于其他内容要理解透彻,对于要求要重点把握,因为要求是得分的标准和参考的核心要素。其次,在找要点的过程中,要紧紧围绕作答对象进行要点的找寻。无论是直接出现的相关要点还是同义词的相关表述都可以成为我们做答过程中的相关要点,所以作用的考生要在找点的过程中重点把握好找点技巧和方法。再者在作答过程中一定要做好加工和整理。无论是做题的时候对于材料要点的整合还是对于答题逻辑的整合都至关重要。最后,考生在作答中一定要注意卷面书写。卷面是非常影响考官阅卷整体感受的,所以希望考生能够练就美观的做答卷面。
政华公考相信以上三招能帮助广大考生在备考中取的好成绩,一定可以对综合分析做答形成更加有效、更加全面的做答。
申论综合分析题以“全”取胜
多数考生在申论备考中对综合分析有畏惧心理,认为综合分析难看懂、不理解,导致失分率比较高。如何在省考中拿到综合分析的高分成为广大考生的关注重点,为此,政华公考为备战申论考试的考生分享综合概括的做题技巧,助力大家准确、深刻作答要点。
一、掌握出题特点,透析命题规律。
从历年考试来看,省考综合分析考法比较固定,多数以对一句话或某个短语解释为主,难度系数不大,从题干作答对象中可明确掌握出题方向。一是可根据题干作答对象明确关键词(一般为实词),二是根据句子整体走向判断作答方向。例如2021安徽省考申论A卷,谈谈对种下满地金黄的庄稼,才是为旷野除草最好的办法,从中可以抓住两个关键词(种下庄稼,旷野除草),整体走向强调前者是后者最好的办法,可往做法方向去思考,由此可初步明确作答方向。
二、把握材料特点,还原材料逻辑
可优先结合题干对象出处段进行简单分析,提炼有效信息,另外回归材料每段,寻找与题干对象有关的要素,常见要素有原因、影响、做法、表现、特征等要素,在梳理时,需要梳理要素与作答对象的关系,确保答案书写条理更清楚;另外可根据材料特点确定作答重点,省考多数为案例材料,可多关注案例中的做法和结果确定要点,有助于正确书写答案。
综合分析在考试中整体不难,只需各位考生掌握备考技巧即可轻松取胜,政华公考祝愿大家取得好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