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测言语理解题:抓住特点巧解片段阅读题
“特立独行”的推断下文之总分文段
在国考行测中,片段阅读是每年都会考查的题型之一,其中有一种题型虽然考查题量并不多,但每年几乎都会与大家见面,这种题型就是我们常说的推断下文题。在考试中我们可以通过问法来识别这种题目,常见的问法如:“接下来作者最有可能叙述的是”、“这段文字接下来最有可能讲述的是”、“作者接下来最不可能讲述的是”等。一般大家在做推断下文题时会关注尾句,常常结合尾句判断接下来要讲述的内容。但是有一类文段,只凭借尾句是很难选对的,它就总分文段。总分文段行文特点是先总述相关内容,再分别展开论述。下面政华公考通过一道例题,来看看这“特立独行”的推断下文题——总分文段。
例题:河的两岸风光旖旎。西岸,草原一望无际,绿色的波涛逶迤而去,在天际同蓝天连成一片。三四千头一群的野牛在广阔无垠的草原上漫游。有时,一头年迈的野牛劈开波涛,游到河心小岛上,卧在高深的草丛里。看它头上有两弯新月,看它沾满淤泥的漂浮的长髯,你可能把它当成河神。它踌躇满志,望着那壮阔的河流和繁茂而荒野的两岸。
作者接下来最有可能着重介绍的是:( )
A.叙述“河神”野牛的传说
B.描写草原上的其他野生动物
C.描写位于河岸上自己的家乡
D.描写河另一岸的美丽风光
【答案】D【解析】文段第一句先阐述“河的两岸风光旖旎”这一内容,紧接着文段后面的内容都在描述西岸优美的风光景色,所以文段类型为总分文段。文段第一句向我们说明的是“河的两岸”风光优美,那按照总分文段的行文脉络,接下来应该描述的是另外一岸的优美风光。A项中与所分析出的“另外一岸的优美风光”内容无关,排除;B项强调的是野生生物,不符,排除;C项强调的是河岸上的家乡,不符,排除;D项中“描写河另一岸的美丽风光”,符合“另外一岸的优美风光”这一内容,可以作为承接的内容,保留。故本题选D。
政华公考希望通过这一例题的分享,能够帮助大家在解答推断下文题时,掌握一种常用行文类型——总分文段。在判断题目为推断下文题后,阅读文段同时进行行文分析,判定题干是否为总分文段,如果是总分文段,那就需要结合“总”的部分来推断下文。如果不是总分文段,可以结合其他行文特点进行判断。政华公考相信同学们如果掌握好行文脉络分析这种解题方法,并在平时多加练习,可以取得自己满意的成绩!
“对策”和“事实”到底怎么选?
一提到行测言语理解中的主旨题,很多考生都会有种“反复无常”的感觉,有时候一个题目直接就要选“对策”项,有时候,却又置“对策”项于不顾。究竟什么时候选,什么情况不选呢?政华公考通过两个题目来具体探讨。先来看这样一道题:
例题1:语言学是研究语言结构模式与演化规律的学科。对“模式”与“规律”的探求是语言学与其他科学的共同目标。然而,光有科学的目标还远远不够。演绎与归纳、定性与定量、描写与解释、假设与检验等现代科学在方法论上的共同特征,正是我国传统语言学所欠缺的。与此同时,中国语言学还面临着国际化问题。我们在国际语言学学术共同体中的声音还很微弱。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并不能完全归结于研究对象的不同,以及国际学术语言是英语的语言藩篱,而是研究理念与研究方法也存在问题。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
A.中国语言学研究走向科学化和国际化任重道远
B.过去国内语言学界对语言学研究方向的认识存在误区
C.研究理念与方法的问题制约了中国语言学的科学化和国际化
D.我国亟需寻找到现代科学在方法论上的共同特征
【答案】C【解析】文段首先指出语言学的内涵和目标,然后论述中国语言学研究在科学化方面存在的问题,同时还面临着国际化问题;最后指出造成上述问题的原因,不能完全归结于研究对象的不同以及国际学术语言是英语的语言藩篱,还应认识到研究理念与研究方法的问题。文段为“提出问题+分析原因”的结构,意在强调研究理念与研究方法的问题是影响中国语言学研究科学化和国际化的重要因素,对应C项。A项未提及制约中国语言学研究科学化和国际化的原因,排除。B项未提及“研究理念与研究方法”,排除。D项的确是一个对策项,但是,如果仔细分析,我们就会发现D项的对策只能针对题干的前半句话,因此是片面的,排除。故选C。
通过政华公考对这道路题目的分析,大家不难发现,对于片段阅读的选项来说,并不是一旦出现对策项就要选它,我们还是要基于对材料的全面准确理解来比对“对策项”,若对策项只能解决题干提出的部分问题,那它就是不是一个好的选择,此时就需要选择更能准确全面概括文段的选项,也就是题干“事实”的总结。
例题2:对于电影文化的保护,博物馆、档案馆、图书馆、音像资料馆和私人收藏馆都分担了部分职能,看似大家在争着保护电影文化遗产,实际上却反映出保护工作的碎片化趋势。每个机构保护一点点,机构之间缺乏沟通和交流,缺乏基于保护维度的统一管理。这种碎片化的保护是非常低效的,因为缺乏沟通必然导致搞不清保护对象的家底,致使一些保护对象处于未保护状态。保护对象的分散大大增加了遗产合理利用的难度,保护的意义和价值就会大打折扣。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
A.保护主体的分散化,使电影保护工作困难重重
B.沟通是解决电影文化保护工作碎片化的途径
C.没有统一的保护制度,电影文化遗产难以传承
D.碎片化分工管理不利于电影文化遗产的保护
【答案】D【解析】文段首先指出博物馆、档案馆、图书馆等对电影文化的分工保护是一种碎片化的管理模式,接着说明这种碎片化管理给电影文化保护工作带来的不利影响,包括会使一些保护对象处于未保护状态,增加了遗产合理利用的难度等。综上所述,文段重在强调碎片化保护对电影文化遗产保护不利。分析选项时会发现B项是一个典型的对策项,所以很多考生容易直接锁定B项,但仔细分析材料就会发现“缺乏沟通”只是“碎片化”的结果或者说是表现,并不是“碎片化”的原因。因而B项虽是对策,却不能真正解决“碎片化”的问题,故排除。再看A项,明显与题干意在强调的内容无关,排除;C项讲的是“没有统一保护制度”对电影文化遗传的影响,非文段意在强调的。再看D项,正是文段意在强调的,故本题选D。
通过上述两道题,相信广大考生已经感受到了是否选“对策项”的技巧,简而言之,当选项中出现对策项的时候,并不能盲目选择,而应该先去分析该对策是否准确全面,是否能真正解决题干中的问题,不符合该特点的一律不选,而应该选择一个题干中“事实”的总结。
关键词法判断意图
正在准备国考的小伙伴们,相信大家一定很熟悉片段阅读,而其中的判断意图题是片段阅读当中的重点。可能很多人会觉得文段看不懂,把握不住作者的意图,答案总是选偏。大家不要灰心丧气。其实,做这类题目还是需要一定的技巧,那技巧是什么,那么如何做这种题目呢,接下来政华公考就告诉大家这类题型怎么考,以及如何备考。
一、如何考—题目类型
首先我们要先明白主旨题考查什么,其实就是一段文字写了一些内容,让我们去判断作者的意图、态度、倾向。其次我们要清楚这类题型的问法,问法当中一般会出现“意在、旨在、想要说明(论断、强调)、主旨、观点、概括、归纳、主要介绍、主要说明”等标志词。了解题目特征之后,那么我们如何去判断作者的意图呢?其实就是牵扯到我们相关的知识点。在主旨中心题当中,其实可以通过关键词辅助我们判断材料重点,那如何利用呢。
二、掌握方法—敏感关键词
1.转折词引出作者意图。转折词的重要作用就是改变语意方向,多数文段的呈现形式都是转折前为转折后做铺垫,此时转折后是重点。比如:但是还要关注网络背后的社会问题,那么这个文段其实想要强调的就是网络当中的社会问题。那么我们知道了转折词后一般是重点,也就告诉我们在做题的时候要注意找转折词,给大家总结了一些(可是、然而、却、只是、不过、但是、但、尽管如此……等),找到它们之后,准确把握转折词后的内容,从而判断作者意图。
2.因果词引出结论作者意图。常见的因果文段为前文说明理由或依据,故文段的重点一般在果,需要结合因果词后面的内容判断作者意图。就比如:因此,老年人每天的食盐摄入量应控制在5克左右,同时要少吃酱肉和其他咸食,用因此做总结,这个文段想要告诉我们,老年人饮食尽量要清淡。所以告诉大家在做题的时候要关注相关的因果词,像我们知道的:(所以、因此、正因如此、可见、由此可知……等),做题的时候敏感这些因果词,找到之后,准确把握因果词后面的内容,那么作者的意图也就更加容易明确得出。
政华公考提示大家在练习判断意图题的时候就需要敏感这些关键词,比如转折词,因果词,从而准确把握作者意图,帮助我们做出正确选择。
行测片段阅读题之假设句的重要性
行测片段阅读主旨题主要考查考生能否通过文字读懂作者的态度、意图、倾向和目的,简言之就是能否找到文段的主旨。而对策性的句子,有着很鲜明的作者态度,所以往往成为正确答案的常客,大家做题时见到诸如“应该”“必须”等表对策的词语往往很开心。那除此之外还有没有其他比较隐晦的表述方式呢?又是什么词句引导的?政华公考跟大家一起来看一道题目:
例题:科学研究证明,很多种类的癌症都有有效的预防方法。可惜的是,与此相关的科学知识并没有在公众中得到有效的传播。大城市与基层差距不仅体现在肿瘤的临床诊治水平上,也反映在对癌症预防科普的传播上。其结果是,日益增多的癌症患者不断涌向大城市求医,显然,假如能为更广泛的民众构筑一道预防癌症的“防火墙”,就有可能避免癌症发病率和死亡率日益增高的状况,也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全国癌症患者涌向大城市的问题。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
A.医疗界需要重点提高基层医院癌症预防水平
B.目前大部分类型的癌症已有了有效预防的方法
C.基层与大城市在癌症的临床诊疗水平上仍有较大差距
D.缓解大城市癌症治疗的压力需要普及癌症预防知识
【答案】D【解析】文段首先表示很多癌症可预防,但相关知识没有得到有效传播带来了一些问题,最后通过假设句告诉我们假如能构筑一道预防癌症的“防火墙”,就能解决问题。既然假如施行一种方式可以解决问题,那很明显文段的重点就是强调这种方式,即构筑一道预防癌症的“防火墙”,通过文段可知,这道防火墙就是传播科普防癌知识。所以文段意在说明的内容就是做好癌症预防科普的传播,与此一致的内容只有D。
总结1:假设句引出一种方式可以带来好的结果,那么文段意在强调这种方式的重要性或执行这一方式。
那假设的结果如果是负面的呢?
例题:无论出于什么原因,网络语言低俗化都对网络文明建设造成了危害,甚至会从网上转到网下,降低整个社会的文明程度。当前,网络语言的发展路径已经很清晰:从虚拟空间进入口语表达,再进入书面语,最终有可能沉淀到语言应用的各个方面。如果任由网络低俗语言发展,久而久之它们就会成为约定俗成的惯用语,其负面效应不容忽视。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
A.网络语言低俗化的负面效应已经开始凸显
B.急需采取措施治理网络语言低俗化趋势
C.网络语言低俗化将会影响社会文明程度
D.应该警惕网络语言向习惯语转化的可能
【答案】D【解析】文段首先表示网络语言低俗化会带来危害,并指出其发展路径和最终的不利影响。然后通过假设句指出,如果任由网络低俗语言发展,会带来严重的负面效应。通过假设一件事情发生指出其带来的坏结果,那作者意在说明的内容自然是防止这件事的发生,即防止网络语言低俗化。只有D选项与此相符。
总结2:假设句引出一件事可能带来坏的结果,那么文段意在强调防止此事发生。
通过以上两个例子我们发现,利用假设一种情况并指出结果的好坏,意在说明往往是要实现、重视或避免出现某一情况,其实这也是给出对策的方式,只是相对隐晦,所以以后在主旨题中遇到假设句,尤其是文末的假设句要尤其关注,读懂它的言下之意,主旨往往蕴含于此。
政华公考希望大家通过题目的练习巩固做题方法!
行测主旨观点题中的两个“指路明灯”
判断意图类主旨题是行测考试当中的一个重头戏,也是小伙伴们拿分较为关键的一个部分。但是面对冗长的文段,小伙伴们总是头晕眼花,对于如何准确判断作者的意图更是一头雾水。那么我们如何才能解决这个问题,准确地把握作者的意图呢?今天政华公考就来聊一聊主旨观点题中的两个“指路明灯”。
指路明灯之“对策词”
对策词是一个能帮助我们快速锁定作者意图的重要标志,包括“需,需要,应该,必须等”。出现对策词的句子往往是对策句,当文段的行文脉络为“问题+对策”或者是“现象+对策”时,我们通常只需要选择对对策句进行同义转述的选项即可。所以大家要对主旨题中的“对策词”有相当的敏感度。接下来我们看一道例题。
例题:沿着什么样的法治道路前进,直接关系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成败。世界上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法治模式。如果脱离本国实际照抄照搬别国的法治模式,就会对经济社会发展产生消极作用。实践中,有的国家就是因为简单照抄照搬别国的法治模式,结果不但没有实现善治,反而增加了社会不稳定因素。法治是现代国家治理的基本特征和根本保障,任何一个国家进行法治建设,都必须探索适合自己的法治道路。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
A.法治道路直接决定法治建设成败
B.法治建设离不开本国的法治实践
C.应坚定探索适合自身的法治道路
D.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法治模式
【答案】C【解析】文段首句指出法治道路的选择意义重大。第二句承接上文,指出世界上没有标准统一的法治模式。第三句通过假设词“如果……就……”说明脱离本国实际照抄照搬别国的法治模式,会产生危害。第四句承接上文,进行举例说明,证明在实践中有的国家简单照抄照搬别国的法治模式,确实产生了危害。尾句通过“必须”引出对策,指出法治建设必须探索适合自己的法治道路。那么尾句的对策句便是文段的重点。C项表述与此一致。A项“直接决定”说法过于绝对,文段说的是“直接关系”,排除。B项,“法治实践”文段未提及,且未指出关键词“法治道路”,排除。D项是文段论述的部分内容,未指出探索适合自身的法治道路,非文段重点,排除。故选C。
“指路明灯”之条件句
“只有拼搏,才能有美好未来”这句话是在告诉我们要拼搏;“只有努力,才能走上人生巅峰”这句话是在告诉我们要努力。通过这两个例子我们不难发现以“只有……才……”“(必须)……才……”引导的条件句是作者变相提出对策的方式,也是我们正确把握作者意图的一个重要标志。“只有”后为做法,“才”之后为结果,往往“只有”之后的部分是更为重要的,也是小伙伴们在做题过程中需要重点关注的。我们一起来看一下例题。
例题:中国接入国际互联网以来,互联网信息技术得到迅猛发展,在网络技术、移动芯片、智能终端、云计算、大数据、卫星导航等多个领域实现了重大突破,取得了一批显著的成就,网络技术自主创新能力显著增强、智能终端制造业加快赶超、不断培育新技术新应用形成新业态。但应该看到,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我们还存在一定差距。目前世界局势波诡云谲,中国必须掌握核心技术,在新时代才能避免受制于人,掌握我国互联网发展的主动权。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
A.核心技术突破才是一个国家科技实力的彰显
B.我们与世界先进水平之间依然存在一定差距
C.互联网发展的主动权应掌握在我们自己手里
D.新时代更需突破互联网核心技术这个“命门”
【答案】D【解析】文段首句指出我国互联网信息技术发展取得的成就。然后第二句以转折词“但”对上文进行转折,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我们还存在一定差距。第三句通过条件词“必须……才……”承接上文,指出我国必须突破并掌握互联网核心技术。D项是对尾句意思一致。文段说的是互联网核心技术,A项的“核心技术”扩大了范围,不符合文段核心话题“互联网核心技术”,排除。B项指出现存问题,并非重点,排除。C项强调的是掌握“互联网发展的主动权”,而文段强调的是“掌握互联网核心技术”,C项是文段强调对策的结果,而不是对策本身,排除。故本题选D。
通过这两道例题,相信小伙伴们已经能利用“对策词”和“条件句”准确把握作者意图。最后,希望各位小伙伴能在主旨题中利用“明灯”冲破黑暗,拥抱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