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nner_ad_1
申论行政执法类高分素材积累
2022-11-01 01:12
来源:政华公考

申论行政执法类高分素材积累

八大主题素材

【主题一】严格执法

分论点:严格执法是对立法成果的最大尊重,也是最有效的普法方式。

正向论证:只有以“钉钉子”的精神抓法律的实施,让守法者畅行无阻,让违法者寸步难行,群众才能真正拥护法律,真诚信仰法律。

举例论证在现实生活中,经常出现执法被打折扣的现象。城市养犬管理历来是城市治理的难题,近年来,多地在立法上施出“重拳”,对城市养犬作出严格规定。但是,在许多居民小区,不时出现的恶犬伤人事件,让小区居民尤其是老人和孩子提心吊胆,避之不及,不时触发社会神经,引发公众对养犬管理的讨论。事实上,翻开一些城市的养犬管理规定,治本之策都在其中,之所以养犬问题总能成为社会热点,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是症结所在。

【主题二】规范执法

分论点:法治社会的良好运行,离不开公民对法律的敬畏和遵守,也离不开执法者对法律的规范执行。

反向论证:如果在执法过程中,执法者的行为本身存在“毛病”,法治权威必然会在人们的心中大打折扣。

举例论证:一些法律制度的缺位,会让公安民警在解决新问题时束手无策;一些执法标准的不统一,也会招来群众关于“同案不同罚”的争论;一些群众的不理解不配合,一些领导干部的指手画脚,都会让公安干警感到左右为难。

正向论证:执法规范化程度越高,法治权威和法治信仰就越能在全社会形成,给百姓带来的安全感和获得感也就会越强烈。

【主题三】公正执法

分论点:做执法为民的忠实践行者,守护社会公平正义。

理论论证:心系人民、服务人民执法部门的优良传统。执法人员的一言一行,代表着政府的形象。

举例论证:作为与群众接触最密切的执法者,公安机关公正、规范、文明执法,是老百姓对法治政府最直观的感受。从接处警到案件终结,整个执法过程,需要不同层级执法制度的无缝街接,堵塞可能产生的制度漏洞。只有构建完善全面的执法制度体系,才能有效杜绝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等现象。把人民置于心中最高位置,把群众的安全感和满意度作为检验公安工作的根本标准。

【主题四】文明执法

分论点:执法文明连通着执法权威,只有全社会对执法文明积累更多信任与共识,法治化进程才能得以顺利推进。

理论论证:“全面依法治国”不是抽象的,执法行为就是老百姓天天都在感受着的法治。

举例论证查处路面交通违法时,违法者带有随行儿童怎么办?查验身份证件时,出现争议应该怎么处理?什么情形下民警可以依法使用武器……处置不当,就容易埋下警民冲突的隐患。

正向论证:当全社会的法治意识、权利意识、监督意识日益高涨,也意味着对文明执法的期待更加强烈。执法变得文明,才会最大限度地化解矛盾冲突。让文明执法被看到,也就是让公平正义被看见。

【主题五】依法执法

分论点:有法可依、违法必究,执法才能形成威慑。

反向论证:执法不严,不敢依法执法,最终牺牲的是法律权威,损害的是社会公平正义。

举例论证:“吸烟有害健康”众所周知。对于立法控烟,仍有一些地方还停留在观望中,担心执法难,“掐不灭”烟头。其实,从多个城市的控烟执法实践来看,制定一部“善”法,实现室内公共场所全面无烟,是可以期待的。前不久,深圳一位市民点烟进入地铁站,被执法人员抓了个正着,但他并不配合执法借机逃离,没想到第二天就被抓回。让违法者付出代价,就能让更多人共享健康。

【主题六】为民执法

分论点:服务群众是执法部门的价值追求,执法为民才能执政为民。

理论论证:一线工作人员如何执法,不仅关系到人民群众对党和政府的认知,更影响社会稳定的弹性与质量。

举例论证: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利益诉求导致的矛盾冲突时有发生。有些地方,大事小事,都找公安干警来解决;征地拆迁、上访截访甚至送往迎来,经常都有警察的身影。如果在“末端处置”时,能多些“源头思考”,就会多一些理解、多一些慎重,从而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减少不和谐因素,更好地为老百姓服务。

【主题七】廉洁执法

分论点:正反论证:主执法人员没有法外权力,廉洁执法永远在路上。执法人员代表政府行使行政职权,必须在法律的框架内运行,法外用权,腐败用权,必然损害法律的尊严。如果执法者的行为本身存在“毛病”,法治权威必然大打折扣。

举例论证:在治超过程中,存在着执法人员不称重放行车辆,对超载车辆“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甚至与超载人员相互勾结,为超载车辆指明逃遁小路等问题。只有严肃处理、追究责任,才能刹住腐败风,确保执法队伍廉洁。

【主题八】温情执法

分论点:温情执法与执法权威并不矛盾,严格执法也可以谱写温情的故事。

正向论证:法律是最温情的,在执法中对群众多一些理解和宽容,才能真正赢得群众的支持和尊重。

举例论证:在我们的印象中,城管与小贩的关系,要么是“猫和老鼠”式的追与躲,要么是“短兵相接”式的对骂、厮打。而彭山区城管在开展市容环境卫生大整治行动时,工作人员在大雨中,为占用行人通道的菜农撑伞挡雨,直到其将摊移到市场内。将心比心,严格执法中不失温情,让人备感温暖!

正向论证:若执法者依法治理,以理服人的同时,以情感人,给人以关怀,给人以温暖,给人以尊重,更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执法效果。

 

行政执法篇金句

“勤”是状态,“廉”是本色,“实”是作风,有了这三点,实践就越有创造力和突破力,工作就能不断上水平、上台面。

廉洁中犹如登高,越往上越神清七爽;贪婪犹如陷阱,越向下越足深难拨。

芝兰生于幽谷,不以无人而不芳;君子修道立德,不为穷困而改节。

“不知耻者,无所不为。”没有道德滋养,法治文化就缺乏源头活水,法律实施就缺乏坚实社会基础。

盖天下之事,不难于立法,而难于法之必行。

确保权力正确行使,必须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一丝一粒不多取,一针一线不多占,一厘一毫不多贫,一生一世心自宽。

党员领导干要站起修把伞,为人民遮风挡雨;蹲下像头牛,为社会经济发展和鞠躬尽瘁。

人民乃干部之父母,一粥一饭,当思父母养育恩权力乃人民之公器,一举一动,勿忘人民公仆身。

 

行政执法范文阅读

坚持执法为民,构建和谐社会

“从来治国者,宁不忘渔樵”。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政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期待。而执法工作作为社会治理的重要环节,和群众的生活紧密相关,直接影响人民群众幸福感和获得感。

然而,让人遗憾的是,部分基层执法工作往往过于追求秩序和整洁,执法方式简单粗暴,甚至制定不切实际的执法要求,严重损害人民群众的利益。缘何如此?就是因为在执法工作中不能认真征求和听取群众意见,与群众的需求产生“错位”。因此,只有坚持执法为民,真正将满足群众需求作为执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才能人民群众更加幸福,营造和谐有序的社会环境。

那么,如何才能够让执法契合群众需求,真正做到执法为民呢?

坚持执法为民,需要紧跟时代潮流,更新执法理念。要转变政府职能,深化简政放权,创新监管方式,增强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而对于执法工作来讲,亦需要顺应改革潮流,在严格执法的同时,更要注入为民服务的人性关怀,变“一刀切”的刚性执法为“人性化”的柔性执法,如此才能够解民忧暖民心。爆红网络的上海“阿大葱油饼”因在居民区无证经营而被市场监管部门依法取缔,但这件事并没有因此画上句号,执法者又贴心的为其找到合法的经营场所,这种人性化的执法理念不仅让群众大声叫好,也让总理为其点赞!因此,坚持执法为民,需要树立执法者不仅是管理者更是服务者的理念。

坚持执法为民,需要学习高新技术,提高执法能力。当前,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高清视频监控等诸多新科技已经在行政执法实践中得到广泛应用:无论是监控城市裸露土地,辅助治理扬尘的遥感技术,还是实时监测空气异味,便于量身定制养护方案的远程环卫监测系统,抑或是运用大数据分析,推动社区治理由被动应付向主动发现转变的物联网感知设施,在提升执法效率的同时,也让群众的生产生活环境日益和谐安全宜居。但是也应该看到,这些高新技术的应用,也对执法者的素质和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可见,只有不断加强学习,提升自身素质,掌握运用新技术进行执法为民的能力,才能够更好地满足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求。

坚持执法为民,需要推动重心下沉,实现精准服务。无论是关口前移,将食品安全检测服务置于农贸市场,还是深入社区,利用大数据手段解决城市停车资源配置的供需不平衡难题,种种“送监管上门、送服务到家”的执法方式,精准地破解了长期困扰在群众身边的难题,使得群众愁容换笑颜。其实,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就体现在日常衣食住行等方面。这就需要执法力量下沉到基层,与民意紧密衔接,及时精准地化解群众面临的问题。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之于执法工作而言,就是要以人民为中心,以契合群众需求为目标,在一个又一个解民困纾民忧的执法实践中,构建起一个又一个的和谐社区、和谐街道、和谐城市!

 

《持之以恒深化执法规范化建设》

从推进受案立案制度改革,到推进刑事案件“两统一”工作机制;从开展执法办案管理中心建设,到规范涉案财物管理;从建立健全执法全流程记录制度,到推进执法大数据深度应用;从加强改进执法培训工作,到推行执法资格等级考试制度……近年来,全国公安机关坚持推进执法规范化建设,取得了积极成效。

但在个别地方,公安执法工作中还存在个别不规范现象。比如,有的依法依规办案意识淡薄,甚至违反法定程序、滥用职权;有的手段简单粗暴,缺乏理性文明的执法方式,影响执法效果。

与此同时,随着经济社会不断发展,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呈现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特点,对执法公开、公正、文明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这些都迫切需要公安机关与时俱进,转变执法理念、完善执法方式,以建设法治公安为目标,坚持不懈地深入开展执法规范化建设。

首先是要坚持执法为民,为人民群众带来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公安机关是接触、服务人民群众最多、最广泛的政府职能部门之一。在执法过程中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将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和立足点。只有真正从思想深处认清“为谁执法、为谁服务”这一问题,才能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对公平公正执法的期待和要求,使人民群众既敬畏法律的权威,又感受到法治的温度。

其次是要坚持问题导向,切实找准规范执法的切入点和突破口。执法规范化建设需要解决“从哪里入手”的问题,应紧盯执法关键环节,着力解决社会反映突出的顽瘴痼疾,构建即时高效、系统全面的执法监督管理机制。通过加强执法管理、强化执法监督、完善执法制度、优化执法机制、加强执法培训、落实执法责任,不断提升公安规范执法质量。

第三是要坚持科技引领,强化对执法环节的有效掌控和精细管理。近年来,公安执法工作的一项重要实践是以“信息化”促进“规范化”。为更好提升执法办案的透明度、规范性,应不断强化信息化建设、大数据应用。在执法活动中,建立健全执法全流程记录,实现全过程留痕、可回溯管理,为公安机关执法规范化建设提供有力支撑和重要保障。

公平正义是执法司法工作的生命线,坚持“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是公安执法的核心要求。只有持之以恒深入开展执法规范化建设,才能切实提升执法工作的法治化水平和执法公信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次执法活动和每一起案件办理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

 


微信
QQ
公众号
微博
联系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