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论范文阅读
砥砺责任勇担当 提升服务强能力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一个人有多大的担当,就能成就多大的事业”,指出了担当责任的重要性。无论在脱贫攻坚的主战场,或是科研攻关的最前沿,还是疫情防控的第一线,无数有志青年、基层干部、公安干警等各行各业的优秀群体,他们在急难险重的任务面前站得出来、豁得出去,挑得起重担、接得住“烫手山芋”。作为公职人员,服务人民是本职,我们也应当尽职尽责、忠诚履职,当好人民群众的“服务员”。
甘于付出,真诚奉献。“工作总是要有人干,我多干一点,大伙就少累一点”。时代楷模杜富国就是始终坚守着这份无私奉献的高尚情操,在边境扫雷行动中面对复杂雷场中的不明爆炸物,杜富国对战友喊出“你退后,让我来”,最后英勇负伤,失去双手和双眼,同组战友安然无恙。这充分体现了他甘于奉献的责任感以及敢于担当的拼搏精神。我们应学习杜富国大无畏的英雄主义精神,工作中担当起属于自己的责任与使命。
以身作则,敢于担当。“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在疫情这场没有硝烟的战场上,各地党员们率先垂范,带动更多的同志奋斗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第一线,哪里有困难,哪里就有党员,党的旗帜就飘扬在哪里,各地党员们以身作则,成为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的“使命担当”。工作中我们必须做到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做艰苦奋斗的表率、做严格自律的表率、做爱岗敬业的表率。
脚踏实地,提升本领。勤奋学习是一种责任和担当。有责任有担当要勤于学习、敏于求知,注重把所学知识内化于心,形成自己的见解,既要专攻博览,又要关心国家、关心人民、关心世界,学会担当社会责任……学以致用,用以促学,学用相长。俗话说:活到老,学到老。唯有学习才能让自己不落后,才能在激扬青春、开拓人生、奉献社会的进程中书写无愧于时代的壮丽篇章!
“志之所趋,无远弗届,穷山距海,不能限也。”让我们勇于担当、提升本领,在奉献中强责任,在担当中创佳绩,在实干中成事业,不断提高为民服务水平,让人生更有价值。
多方合力 提升城市颜值与气质
当前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和社会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当前经济社会不断发展和国力持续增强,我们却面临着居住环境等多方面问题,未能解决群众对于生活环境的美好需求。这些问题的背后在于城市发展建设中我们未能重视设施完善,也没有涵养城市内在的文化气质。因此,我们要提升城市的颜值与气质,让群众享受美丽家园。
提升城市的颜值与气质需要传承城市文脉。一个城市文脉,是城市独有的历史内涵,更是城市传承的悠久的历史文化。九朝古都西安市,在社会飞速发展、强调快节奏的今天,并没有因重视城市现代化建设而放弃对于文化的传承。在修建地铁时,将城市交通建设和保护古墓相结合,彰显了一个城市应有的传承和文化,也让西安有着独特的“颜值魅力”。但是,也有一些地方,在城市建设过程中大拆大建,文化遗产惨遭破坏,城市肌理千疮百孔,历史城市失去原貌。种种文化灾难,让城市失去“气质”的同时,也令“颜值”不断消亡。可见,城市建设不应破坏文化遗存为前提,在发展建设的同时,运用先进理念和创新手段做好城市文脉的传承,让城市“颜值”与“气质”并存。
提升城市的颜值与气质需要挖掘自身特色。入乡要随俗,城市建设也要因地制宜,结合各地独有特色,彰显城市魅力。上海豫园景区是网红打卡景区之一。豫园是上海老城厢发源地,经过老城改造等系列提升改造工程,让上海本土文化与时代接轨实现更新迭代。城市自身特色的彰显能够让外来游客亲身感受实现共鸣;让政府服务有了明确方向。让城市建设在提升外在设施的同时也能让民众感受其独有魅力。因此,提升城市的颜值与气质需要挖掘自身特色。
“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上海世博会上的一句话,为新时代城市建设发展指明了目标与方向。唯有以城市外在颜值辅之以内在气质的提升,方能让城市建设迎来新时代蝶变。
汇聚文化力量 延续文化根脉
我国既是一个饱经沧桑,依然挺立的古老民族,也是一个万象更新,与时俱进的青春民族,从古老的文明国度到繁荣的现代强国,文化的力量深深融于民族的发展中,成为历久弥新的密码。文化是民族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力量,它指引我们推动社会变革、升华人类文明,展现大国气魄。文化是沧桑的,但更是璀璨的,我们要汇集文化的力量,为文化凝聚新的发展活力。
发挥文化生命力,延续文化,传承历史。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国传统文化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是中华文明延续的历史见证。文化成就未来,遗产不容忘怀。中国蚕桑丝织打通丝绸之路;南京云锦展现“寸锦寸金”的工艺;髹漆工艺更是凝聚民族的骄傲和自豪。尤其是我国的景德镇的陶瓷可谓享誉世界,为延续文化,传承历史,景德镇市文旅局组织“非遗百匠严选好物节”带动陶瓷走出中国,走向世界,让世界认识瓷都的文化符号,从而弘扬陶瓷传统工艺,拉动景德镇陶瓷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文化遗产是凝聚中华民族的桥梁和纽带。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非遗,才能保护文化的生命,延续历史文脉。
发挥文化创造力,与时俱进,多元融合。拨开历史的序幕,展现文化的魅力,迎合时代的发展,增强文化创新,这是文化传播的精髓,更是文化发展的法宝。当前我国数字化产业高速发展,百姓需求日益多元,我们就需要迎合百姓需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浙江杭州市余杭区良渚文化社区“云开园”,这个数字经济加文创产业的新物种,通过数字+文化的发展模式,吸引更多年轻人前来创业,更是让历史文化展现现代化特征,让古老和现代在此相遇。多元融合,与时俱进是文化发展的命脉,更是让阳春白雪的文化内涵与下里巴人的文化艺术通过碰撞,为文化增添新的创造力。
历史文化跨越千年依然璀璨,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和民族最基本、最持久、最深沉的民族力量。我国走过了五千年的文明历程,在长久的积淀中,沉淀了丰富的非遗资源,灿若星河的文化成为国家发展的支撑。在时代发展的今天,我们更要让延续文化根脉,让其在新时代焕发光彩。
文化共享 惠民利民
从深藏于故宫博物院养心殿的268件文物“移驾”首都博物馆,接受公众的检阅到大运河、丝绸之路等53个项目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名录,不禁让人们感叹,中国文化源远流长,丰富多彩,与此同时,文化正以更加开放的姿态迎接人们,让我们走进历史,走进背后的故事,从而提升文化内涵,增强文化自信。因此,力促文化共享,释放文化魅力至关重要。
文化共享为产业转型提供原力。时代飞速发展,剧烈变革,在物质水平不断提高的基础上,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愈发旺盛,相伴而生的就是文化产业的发展壮大,这为经济转型升级提供了极佳机遇,发展文化产业,是适应新发展理念的重要举措,应大力推进,而文化共享为产业的发展升级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自21世纪初,我国开始面向海外社会打造“春节品牌”活动,每年派遣文艺团组赴海外,参与当地春节庆祝活动,受到广大海外观众的欢迎和喜爱。该项海外春节文化系列活动统一归名为“欢乐春节”经过10余年的全面持续推进,已成为我国对外文化交流覆盖面最广、参与人数最多、影响最为广泛的旗舰项目,在全世界形成了闪亮的中国品牌,为增进中外政治互信,经贸互利、文明互鉴、民心互通搭建了重要平台。因此,文化共享为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新的机遇。
文化共享为提升民族自信提供底气。曾经国人一度热衷于过洋节,崇洋媚外、追求标新立异,甚至有人认为外国的月亮比较圆。我国千年文化却被尘封,被雪藏,这导致我们精神上的失根,究其原因是我们对传统文化、历史遗迹挖掘不够,没有充分发挥我国的文化优势,文化资源极大浪费,致使本国宝贵的文化被雪藏,因此,我们应着力挖掘文化资源,保护国家文物,发挥物质文化遗产及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作用,开放文化资源,向国人充分展示本国文化魅力,让国人重拾文化自信心。
文化共享为传承文化打造经脉。文化是一个国家的血脉,是衡量一个国家软实力的关键。我们之所以能吟诵到唐诗宋词、能欣赏到万里长城的壮观景象、能为四大发明而骄傲,是因为我们的前辈对传统文化的薪火相传。当前的文化建设中,还存在文化断层等问题,这就需要我们坚持新时代下的文化共享和文化传承,创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因此,为了让文化不断代,我们要推进文化共享,做好创新传播,要发动全社会的力量,激发全民参与的自觉、凝聚全民共建的合力。同时互联网平台,现代化技术,创新形式,精准传播,拉近传统文化与受众的距离,让每个人都能感受到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和丰富内涵。
“一代心传万代,千古不绝是真魂”文化是民族发展的根本,承载着民族的历史与骄傲,文化的共享让我们体悟民族精神,文化的传承让我们领略祖国大好河山。站在两个百年目标的交汇节点,我们更要让文化发挥其价值,让文化共享释放文化魅力,让中华文化大放光彩。
青春之我 助力祖国
“以青春之我,创建青春之家庭,青春之国家,青春之民族,青春之人类,青春之地球,青春之宇宙,资以乐其无涯之生”。从革命时期的先辈口中,到新世纪的领导人口中,青春二字都显得格外的重要,青年是一个民族发展的根基,青年是一个社会进步的动力,青年是一个国家繁荣的前提。当代青年更是要深刻理解当代青年的责任使命,勇担时代大旗,开辟进步的道路,用青春的朝气,全心投入国家的发展,助力中国稳步前行。
发奋图强,用奋斗书写辉煌。生活在压力重重的城市,不容置否,工作的压力、竞争的焦虑、成功的渴望,让一些年轻人的内心挤满成长的烦恼。但这不是懈怠的借口,越是艰难,青年人越是要清楚地知道:青春是用来奋斗的。“要知道,春天的道路依然充满泥泞”,没有沈括的不断探索哪有中国文学史上的绝世佳作,没有陈景润的日夜演算哪能让我国在数学界有了一席之地,没有黄大发的移山精神哪得脱贫攻坚的巨大胜利。没有哪一代人的青春是容易的。作为最具生命力的群体,断不能被眼前的压力压垮,应奋发前行,笃行不怠。
革故鼎新,用创新创造奇迹。只有拥有善于发现的眼睛和敢于创造的手,才能实现从无到有的创新。青年最大的资本不是经验丰富、胸有成竹,而是敢于做梦、勇于探索。习总书记也曾告诫青年,“在创新创业中增长智慧才干,在艰苦奋斗中锤炼意志品质,书写更加精彩的人生。”青年在基层中创新扶贫措施,助力脱贫攻坚;青年在抗疫前线创新防疫举措,守护百姓安宁。青年在科研中创新技术手段,建设科技强国。在当今中国的建设中,青年身处于巨人的肩膀之上,拥有着无数前人的经验,但也必须有时刻发现问题,实现创新的本领,才能更好地推动各行各业的不断进步。
敢作敢为,用担当挑起责任。“只有把人生理想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事业中,才能最终成就一番事业。”青年人既要仰望星空,也需得勇于挑起责任。从汶川地震的志愿者行动,到北京奥运的火炬传递,到“一带一路”的青春挥洒,这一代年轻人有着极强的民族自信心和国家荣誉感,时代也需要我们用坚实的肩膀担起民族复兴的重任。不管是身处象牙塔的年轻大学生,还是扎根基层的青年“村官”,抑或是穿行于大街小巷的快递小哥,都在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昭示着年轻人勇于担当的责任使命。用自己的血肉之躯,为祖国尽一份绵薄之力,让蓬勃青春与家国情怀共振,我们一定能“肩兹砥柱中流之责任”,让人生的底蕴更加浑厚。
“少年强则国强,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青年用青春在历史的长河中留下了浓重的笔墨,青春是“少年骑马入咸阳,鹘似身轻蝶似狂”的意气风发;青春是“宣父犹能畏后生,丈夫未可轻年少。”的雄心壮志;是“粗缯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青年人应得燃烧自己的青春,为祖国发展的篝火中更添一束耀眼的光芒!
无悔扎根基层 绽放绚烂光芒
因为深知乡村的交通闭塞,遂产生造路架桥、完善基础设施,解民忧之心;因为深知农村的收入单一,遂产生发展多元产业、带动增收致富,解民盼之举;因为深知基层的治理难题,遂产生调动群众参与、激发内生动力,凝民心之为……正是基层干部无怨无悔地扎根基层中,对基层问题进行深刻剖析,精准施策,得以于困局中开新局,带领乡村改变现状。因此,干部无悔扎根基层,必将绽放光芒,结出胜利的果实。
坚定理想信念为干部无悔扎根基层添砖加瓦。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精神的钙,在脱贫攻坚的道路上,无数干部带领基层脱贫作为梦想,坚定自身的理想,得以“静下心,俯下身”扎根田间地头。为改变家乡落后面貌的邓迎香,坚定理想信念,敢闯敢干,苦奋斗,发挥愚公精神,在悬崖峭壁生凿“出路”;为反哺家乡的大学生黄文秀,坚定理想信念,放弃城市繁华与喧嚣,毅然决然扎根乡野,建设家乡;为实现“山路得康庄”的干部毛相林,更是坚定理想信念,坚守乡村43年,凿石修道,历时7年凿出“绝壁天路”……是这些无怨无悔的前辈,用坚定的理想信念,为后辈指明了奋斗的方向。因此,要永葆初心,砥砺奋斗,扎根基层,绽放光芒。
勇于开拓创新为干部无悔扎根基层保驾护航。开拓创新一直都是我国能始终保持向上发展的关键词。当前国家主要矛盾转变为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这就要求基层干部能够抓住这一矛盾,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走到田间地头,俯身倾听民声,同时能够在发现问题时,不断运用所学知识,创新工作思路、工作方法,以更高效、快捷的方式给群众以满意的答复。无论是脱贫中创新拓宽线上销路,让农产品得以高位销售,亦或是疫情期间,创新基层管理方式,网格化管理的应用,无不体现改革创新方可以更好地手段,处理基层问题。因此,要坚持创新,砥砺奋斗,扎根基层,绽放光芒。
始终脚踏实地为干部无悔扎根基层凝心聚力。有些干部虽然生于城市,但却身怀实干兴邦、为民造福的赤子之心,渴望在挥洒汗水、攻坚克难的过程中成就一番作为。而有些干部,却在工作中迷失自我,不作为、懒作为,这必然导致基层干部难以更好发挥“穿针引线”的作用。乡镇,充满了干事创业的机会,为那些希望造福农村的干部提供了一展所长的平台,而干部只有真正的走出办公室,走出“舒适圈”,到艰苦地区,察民情,并且能够将工作落到实处,便可赢得群众认可,实现自身价值。可见,要脚踏实地,发挥“钉钉子精神”,知行合一,扎根基层,绽放光芒。
“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选择基层,意味着与艰苦为伴,扎根基层,意味着与挫折同行。中国的基层干部要有勇开先河的魄力,以“致广大而尽精微”的态度,脚踏实地,勇立潮头,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
发展数字经济 共享时代红利
互联网技术的兴起和发展,为诸多事件带来可能,众多实际经验表明,互联网渗透到哪一领域,都将“乘数效应”尽显。而在经济领域,因为有了数字技术的助力,经济发展模式摆脱了传统的线下模式,在线上风生水起,为消费者带来了全新的消费体验,也因此成为很多商家瞄准的“蓝海”,为经济发展提供了全新的动力。因此,我们要借助时代技术的红利,大力发展数字经济,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
新基建,让数字经济广泛发展。数字经济虽然是无形的,但也需要有形的基础设施作为载体。而当前我国数字经济蓬勃发展的前提条件就在于,互联网在我国发展已久,我国有着全世界上数量最为庞大的网民,有着最广泛的网络光纤的覆盖。无论是城市与乡村、东部与西部,正是健全的网络基础设施为我国数字经济乘势而起提供了可能。但是,我国新基建的发展依然存在一切阻碍,建设要求不达标、密度低、人才储备不足……可以说新基建的潜在需求旺盛,但有效供给仍有不足。因此,我们必须持续加大对于新基建的建设投入,培养和引进更多的专业人才,让新基建无论是数量上、密度上、质量上都有一个飞跃。
抓创新,让数字经济高质发展。创新是第一生产力,是数字经济产生的核心原因,同时也是助推数字经济进一步发展的关键力量。但是当前我国面临着严重的缺“芯”困难,数字经济发展中的一些重要核心技术被国外垄断,受到国外资本的掣肘。同时,数字经济发展过程中也出现了信息泄露等技术难题。只有不断加强科技研发,取得关键技术的突破,才能摆脱国外的包围封锁,让我国数字经济发展更有底气;只有不断寻求技术升级,才能以技术手段解决技术问题,让数字经济发展的安全更有保障。因此,我们要坚持创新研究,开拓思维,勇于探索,让科技创新成为我国数字经济发展的核心驱动。
重合作,让数字经济飞速发展。单丝不成线,独木不成林。只有合作才能共赢,才能发挥彼此的优势,实现“1+1>2”的效果。而当前我国数字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存在着较为明显的技术壁垒,数字经济的投资建设和运营存在着人才和技术门槛,国内几家大型互联网科技巨头,存在着形成垄断势力的隐忧。同时,数字经济发展中也存在各参与主体信息不对称的难题,“信息孤岛”状态并未完全打破,面临数据共享、商业合作等壁垒,限制了数字经济的有效市场规模。各数字经济经营者唯有秉承合作共赢的理念,加强沟通,建立畅通的协作机制,才能形成合力,一起走好数字经济发展之路。
数字经济的浪潮席卷而来,它为经济发展提供了全新的模式和思路,未来更有无限的可能。我们只有抓住科技发展带来的机遇,并不断打破桎梏,抢抓先机,才能取得优势;只有不断健全硬件基础、助推行业合作、紧抓核心技术,才能让数字经济不断发展,取得质的飞跃。
以“绿水青山”打造宜居生活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无论是美丽乡村建设还是打造美丽中国都离不开“绿水青山”的筑基。然而当下虽然经济发展迅速,民众生活幸福感增强,但部分地区却出现“污水遍地流,蚊蝇满天飞”等垃圾围村现象,其根源也是缺乏环境保护意识,以及对于环境领域保护力度不严。因此我们必须树立大局意识,以长远眼光正确看待“绿水青山”进而打造宜居生活。
打造宜居生活需要制度保驾护航。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没有健全的制度,权力没有关进制度的笼子里,腐败现象就控制不住。当下部分地区出现乱砍乱伐现象,过分开采矿物质资源导致造成满目疮痍,生态环境被破坏,生物多样性减少,部分野生动物面临濒临局面。其实我们不难发现,如果假以时日这种现象愈演愈烈不单影响的是环境本身还会影响群众的生活。如果不加以制止,整个市场会混乱,让不法分子越发猖獗,那又遑论生态建设保护已经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因此为杜绝此现象,应完善法律法规以及相关制度,继续落实退耕还林,封山禁牧等政策,以其刚性约束,杜绝此类现象,进而为生态文明建设保驾护航。
打造宜居生活需要居民意识自觉。习总书记说: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而伴随脱贫攻坚取得战略成果,部分地区村民钱袋子鼓起来了,村里漂亮了,可是家居环境的改善是个“老大难”,远远望去村容村貌焕然一新,可是走进老百姓家里一看,庭院堆放杂乱、灶台藏污纳垢等现象普遍存在。正所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出现此类现象其根源就与村民缺乏自觉意识有关,如果放任不管,不仅家居环境无法改善,更遑论美丽乡村建设。因此我们要转变村民思想意识,可以开展各类文明习惯养成活动,采用激励机制,设计评分细则,以激发村民的内生动力,帮助大家养成“从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到护美之行人人为之”的好习惯。
天蓝,水清,山绿,这是我们美好的生活愿景。美丽乡村建设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要时刻秉持“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的政治理念。以制度保驾护航,以自觉内在约束,内化于心,外化于形,才能兼顾“绿水青山”发挥最大效能进而为美丽乡村建设添砖加瓦。
食为政首 粮安天下
民为国基,谷为民命。我国粮食生产喜迎“十七连丰”,中国有能力将“饭碗”掌握在自己手中。然而,我们依旧不能忽视当下粮食安全面临的危机:既有疫情对粮食生产的冲击,也有粮食浪费严重的现象存在。粮食安全关系到国计民生,关乎国家稳定,关乎百姓幸福生活。为此,必须全力筑牢国家粮食安全防线。
藏粮于技,抓好中国饭碗。土地资源是有限的,但科技力量却是无限的,所谓藏粮于技,就是发挥科技的力量,走现代化科技农业道路。正如,有着世界粮仓美名的巴西正是依靠其强大的科技手段,大力发展现代化的农业技术,掌握农业生产前沿科技,实现了粮食的充分保障。同样,我们国家也在大力发展农业科技,将5G技术、农业气象技术、无人机的使用等运用在粮食生产全过程,从发展机械化农业到“互联网+农业”再到智慧农业,每一步都是充分的认识科技对于农业的巨大能量。维护国家粮食安全,应为维护国家粮食安全插上“科技翅膀”,只有走机械化和智能化的粮食发展道路,才能提升生产效率,才能提升农业产品品质,才能打破“靠天吃饭”窘境。
藏粮于德,抓好中国饭碗。袁隆平院士曾说:“我有两个梦,一个是高产、再高产,禾下乘凉梦,还有一个是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中国人依靠杂交水稻技术,解决了温饱问题,并随着社会经济飞速的发展、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民群众不仅可以吃得饱,更能吃得好。然而,现当下食品浪费现象时有发生,譬如此前因某综艺卷起的“倒牛奶”风波,这件事情的表面上看是企业、粉丝、平台以浪费和挥霍为巨大代价的吸睛牟利,但其本质上一种违背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和社会公德的不良行为。古语有云:“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丰收不是浪费的理由,我们必须时刻绷紧粮食安全这根弦,在全社会大力营造浪费可耻、节约为荣的氛围。
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粮食安全是关系国运民生的压舱石,是维系国家长治久安的定盘星,更是关乎14亿人民“米袋子”“菜篮子”安全的度量衡。要时刻绷紧粮食安全这根弦,用“技术”扩增量,用“节约”减流量,牢记“手中有粮,心中不慌”的真理,筑牢国家“粮食安全”底线,把“中国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