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测言语技巧:绕开“误区”,高效备考行测主旨观点题
妙用“假设”找主旨观点
主旨观点题作为省考行测中的必考题型,加之考试时间短、题量较大、文字较多,一直是考生的“命门”,那么如何快速、准确的解决主旨观点题呢,考生可以通过一些重点关键词句来判断文段重点,今天政华公考带大家一起学习一种方法——假设句。
假设句是出现在文段尾句中的一种形式,一般表述为:如果…那么…、若…则…、假如等。举个例子:如果你不运动,你就不能瘦。当我们看到这句话,很快可以理解出:想瘦就需要运动。也就是告诉考生作者可以通过假设句来暗含自己的观点,接下来政华公考带大家一起来看两道题目。
例题1:科学研究证明,很多种类的癌症都有有效的预防方法。可惜的是,与此相关的科学知识并没有在公众中得到有效的传播。大城市与基层的差距不仅体现在肿瘤的临床诊治水平上,也反映在对癌症预防科普的传播上。其结果是,日益增多的癌症患者不断涌向大城市求医。显然,假如能为更广泛的民众构筑一道预防癌症的“防火墙”,就有可能避免癌症发病率和死亡率日益增高的状况,也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全国癌症患者涌向大城市的问题。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
A.医疗界需要重点提高基层医院癌症预防水平
B.目前大部分类型的癌症已有了有效预防的方法
C.基层与大城市在癌症的临床诊疗水平上仍有较大差距
D.缓解大城市癌症治疗的压力需要普及癌症预防知识
【答案】D【解析】文段首先指出很多种类的癌症都有有效的预防办法;接着说明大城市与基层的差距不仅体现在临床诊疗水平上,还体现在对癌症的预防知识的科普上,这样造成的结果是癌症患者不断涌向大城市求医;最后指出假如能够普及癌症预防知识,就可能从根本上解决癌症患者涌向大城市的问题。A项,文段强调的是向公众普及癌症预防知识,而非“提高基层医院癌症预防水平”;B、C两项非文段重点。故本题选D。
例题2:云南是“生物王国”,而且地处大江大河的上游,是江河下游地区的“生态屏障”。曾有一段时间,云南想通过发展旅游等第三产业绕过工业化来发展,最大限度地保护生态环境和民族文化。现在看来,如果工业或者相关产业发展不到位,第三产业就没有服务对象,不仅经济社会发展受到制约,生态环境保护往往也因缺乏社会经济资源,难以持久维持。
作者通过这段文字意在强调:( )
A.在云南兼顾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有较多困难
B.在云南发展工业是保护生态环境的必要条件
C.在云南单纯发展第三产业,保护环境的作用不大
D.云南经验证明发展工业与保护环境两者并举不悖
【答案】B【解析】文段首先讲云南曾想通过不发展工业来最大限度地保护生态环境,接着进行转折,“现在看来”若工业发展不到位,生态环境保护也难以持久维持。由此可见,文段意在说明的是,在云南发展工业是保护生态环境的前提。与此对应的是B项。D项迷惑性比较大,但文段只说了要保护环境必须发展工业,并没有说发展工业对保护环境没有任何坏处,故D项“并举不悖”的说法不正确,排除。故本题选B。
在考试中以两种出现形式:
1.如果这样做了就会有好的结果。那作者意识是要这样做(如例1)
2.如果不这样做,就会有不好的结果。那作者的意思是要这样做(如例2)
标志词选得好,片段主旨不难找
言语理解在往年国考行测中属于占比较大的一部分,其中片段阅读中的主旨题就是言语理解部分考查的重点之一,很多片段会出现类似“文段意在说明”、“文段意在强调”、“对这段文字概括准确的选项是哪个”等问法,我们把带有这些问法的题目统称为主旨题。
一般情况,对于主旨题,保持耐心,读懂文段表达内容,通过分析文段结构可以找到中心主旨。但是在国考时间有限、同学们又相对紧张的状态下,经常会出现注意力无法高度集中的现象,读不进去就找不到主旨。这个时候政华公考提醒大家,可以关注文段中的关键词,帮助大家更快、更清晰地分析出文段结构。今天给大家分享的常见的关键词是——因果词。
因果词:表示上下文因果关系的词语,一般因果词出现后面会对前文进行总结或者对前文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那这时因果词之后的结论或对策就是重点内容。
下面就通过例题给大家分享一下:
例题:民族的文化传统和历史的文化信息被大量地记载于历史经典文献中,但又不仅仅局限于经典文献。除此之外,还有各种各样的历史文物,作为历史文化的载体被代以相继地保存下来。传统村落就是这样一个历史文化载体,相对于经典文献和地下找掘出来的古物史料,传统村落所承载的有关中华民族文化的历史信息更具鲜活性,是我们中华民族文明发展史的“实证”,是中华文明渊源有自的“活证”。我认为,它比文字、古物更能真实地反映中华民族不同地域、不同族群的生产生活方式、道德伦理观念,以及民族习俗风情。因此,我们有充分的理由重视传统村落,保护传统村落。
这段文字意在强调:( )
A.保护传统村路对于保护民族历史文化有着重要意义
B.应采取多种方式和途径传承、保护民族历史文化
C.传统村落是中华历史文化的重要载体和现实体现
D.传统村落文化较之经典文献更能鲜活地展现历史
【答案】A【解析】文段首先指出民族历史文化的载体不仅局限于经典文献,还存在于历史文物;然后由此引出“传统村落〞这一历史文化载体,说明传统村落作为历史文物可以更鲜活地记录传统文化历史信息;最后以“因此”得出结论,重点内容就是结论即应重视传统村落,保护传统村落。B项未提到“传统村落”,排除;C、D两项是对传统村落价值的论述,未涉及“保护传统村落”的内容,排除。A项“保护传统村路对于保护民族历史文化有着重要意义”是末句观点向的同义转述。故本题选A。
像上面例题中出现的“因此”引导的句子就是对文段已有内容的总结,所以我们可以借助这个因果词快速定位文段主旨句。与它类似的因果词还有“由此可见”、“所以”、“于是乎”、“正因如此”等。当然,这些标志词也并不是万能的,并不是找到标志词,后面的内容就一定是文段的重点,还需要大家通过对文段其他内容的梳理来进一步验证提示词后面的句子是否能够概括文段中心意思。所以这些标志词只是可以帮助大家适当减轻阅读压力,希望大家合理使用。
“反套路”的转折文段
行测片段阅读当中,含转折词的文段属于常见文段,在部分考生的观念中,含转折词的文段重点一定在转折词之后。所以做题时,经常直接跳过前半段的内容。但实际上,含转折词的文段也有反套路的时候——转折前后都是重点。例如:“长沙的臭豆腐闻起来臭但吃起来香”,虽然这句话有转折词“但”,看似“香”是对“臭”的转折。但事实上,这句话表达的不仅仅是“吃起来香”,也表达了“闻起来臭”的观点,那我们在概括文段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全面概括,避免踩坑选择片面选项。
接下来通过一道例题给大家做具体分析:
例题:负责榴莲味道基本元素的基因是硫化合物的挥发物,这些基因会在榴莲的成熟期被激活,比如二烯丙基三硫醚等。这些含硫类化合物具有刺鼻的味道,而同样含有这类物质的还有洋葱、大蒜、韭菜等,这就不难理解有相当一部分人无法忍受榴莲之“臭”了。但是在榴莲的果皮和果肉中,还含有丰富的酯类化合物,这些化合物会让榴莲咀嚼起来香香的,有一股多种水果混合的味道。
这段文字意在:( )
A.说明榴莲散发出刺鼻味道的化学原理
B.介绍榴莲中的化学物质及其营养价值
C.强调榴莲的刺鼻味道对人体是无害的
D.解释榴莲闻着刺鼻但吃起来香的原因
【答案】D【解析】文段第一句介绍负责榴莲味道的基因物质,第二句讲述这些物质具有刺鼻性气味,也就是说文段前两句讲述了榴莲闻着“臭”的原因。第三句通过转折词“但是”指出“还有一些化合物让榴莲咀嚼起来香”,也就是在介绍榴莲吃起来香的原因。所以文段说明榴莲闻着“臭”但是吃起来“香”这两方面的原因,对应D项。A项,“刺鼻味道”对应转折前内容,文段旨在强调榴莲虽然闻着“臭”但吃起来香的原因,偏离文段重点,排除;B项,忽略了“但是”之后的内容,没有概括榴莲吃起来香的内容,排除;C项,“刺鼻味道对人体是无害的”无中生有,文段未提及,排除。D项,是重点句的同义转述,介绍了榴莲闻着臭吃起来香的原因,当选。故正确答案为D。
把握并列文段结构,精准概括归纳主旨
在行测主旨观点题中,并列文段是一类常见的文段类型,今天政华公考就来跟各位考生一起探讨一下在并列文段当中,如何精准地概括归纳主旨。并列文段分两种类型,其一是文段描述一个事物的不同方面,其二是文段从同一方面论述不同事物。针对不同类型的并列文段,又该如何概括归纳主旨呢?先通过两道例题来感受一下。
例1:许多度假胜地,例如鼎鼎大名的夏威夷,完全是由火山喷发的熔岩堆积形成的,直到今天,夏威夷火山群的面积还在不断扩大。岩浆中含有大量微量元素,风化之后形成的土壤异常肥沃,造福了当地的百姓。火山岩干净且透水,火山区的水质一流,是众多天然矿泉水基地。此外,火山区还蕴藏着大量矿产,比如黄金、钻石等。在科学上,火山还是研究板块构造很好的载体,它是板块漂移学说最有利的证明之一。
这段文字主要介绍:( )
A.板块漂移学说的研究思路
B.火山岩与土壤、水质的关系
C.夏威夷成为旅游胜地的原因
D.火山的经济、生活与科学价值
【答案】D【解析】文段为并列结构,分别从几个方面论述了火山对人类的贡献,包括熔岩堆积形成度假胜地、土壤肥沃、水质一流、蕴藏大量矿产、科学研究等。D项对此概括恰当。A项脱离主题,没有提到火山;B项概括不全面;C项,“造福了当地的百姓”“蕴藏着大量矿产”“研究板块构造”等表述均与“成为旅游胜地”无关,选项提到的夏威夷只是论述火山的其中一个贡献,表述片面。故本题选D。
【观点】针对从不同方面论述同一事物的并列文段,我们将这些方面综合概括可以得出文段主旨。
例2:甜菜的上部叶片垂直生长,叶筷呈漏斗形。这种生长方式所形成的叶面空间的配制结构,极有利于光照的吸收,提高植株和群体的光合效率。而车前草的叶片是轮生的,叶片夹角为137.5度,这正是圆的黄金分割的弦角,叶片按这个角度生长,可以充分利用光照。梨树随着树干长高,叶片沿对数螺旋上升,每个叶片都不会遮蔽下面的叶片。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
A.光照吸收率是影响植物生长的关键因素
B.暗合数学规律的叶片结构对植物生长有利
C.不同的生长环境造成了植物叶片生长的差异
D.对光照的吸收影响叶片的生长角度
【答案】B【解析】文段以甜菜、车前草、梨树三种植物为例,分别阐述了叶片结构给其生长带来的好处。A项没有体现叶片结构的规律,只讲光照的重要,比较片面,排除。B项的“暗合数学规律”与文段中的“垂直生长”“夹角”“弦玄角”“对数螺旋上升”等词语对应,且准确表达了叶片结构对植物生长有利这一主旨,保留。C项“不同的生长环境”文段末提及,排除。文段提到叶片角度影响叶片对光的吸收,D项表述与文意相反,排除。故本题选B。
【观点】针对从同一方面论述不同事物的并列文段,归纳这些不同事物的共性可以得出正确主旨。
尾句抓得好,正确答案“秒”
在行测考试中,主旨观点题是一类必考题型,而对于大篇幅的内容,许多同学在阅读过程中总是出现注意力不集中,效率不高的现象,或者无法梳理清楚文段的结构。那么本文就着重强调在阅读大篇幅文字时,在寻找重点,梳理清楚文段结构的过程中,尾句对于理解文段发挥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关注文段尾句的直接对策句
对策句想必大家都能理解,一般呈现为解决问题的措施或提出的办法建议,常以“应该…”、“必须…”“要…”等形式出现。在主旨观点题当中,我们寻找的正是作者想要表达的观点和意图,而对策句是一种极能够体现出作者倾向的一类句子,因此,在尾句当中遇到对策句,我们要尤为注意。接下来,我们就通过一道例题感受尾句当中对策句起到的作用。
例1: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总体上保持了高速增长态势,但劳动就业的增长却远低于经济增长的速度。目前,尽管我国服务业吸纳劳动就业的比重在不断上升,甚至已经成为吸纳就业的主力军,并且基本消化了包括从农业和制造业中转移出来的劳动力存量在内的所有新增劳动力,但与发达国家相比,它对劳动就业的贡献率还是太低。我们务必利用产业结构调整和增长模式转变的机会,发掘服务业对发展经济和扩大就业的巨大潜力。
这段文字主要说明了:( )
A.产业结构调整是我国服务业快速发展的重要契机
B.服务业是保障我国就业快速增长的重要推动因素
C.我国服务业对劳动就业的吸纳能力有待进一步拓展
D.就业与经济增长不一致的主要原因在于服务业发展滞后
【答案】C【解析】文段第一句指出我国当下就业增速慢的现实情况;第二句分析说明我国服务业对劳动就业的贡献率还是太低。第三句提出解决问题的措施:务必发掘服务业对扩大就业的巨大潜力。由此可知,文段主旨在于通过进一步发掘服务业来解决就业问题。
A项产业结构调整是重要契机与B项服务业是重要因素非文段重点,排除;C项服务业对就业的吸纳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文段重点同义转述,保留。D项就业与经济增长的原因,无中生有。故本题选C。
二、尾句用假设句、条件句来体现对策
上文我们讲述到尾句当中对策句是十分重要的,我们要特别关注“应该”“必须”等表达对策的词汇。其实,除此之外。文段中也会通过假设句、条件句来起到对策的作用,从而表达出作者的观点。那么,当我们遇到这样的假设词和条件词时,也要格外注意。我们通过下面这道例题来感受尾句是如何以假设句、条件句来表达对策的。
例2:目前,我国正处于产业结构调整的关键阶段。在当前的世界经济危机中,我们已有的外贸主导型经济模式可持续性越来越小。农业是经济危机的避风港,只有通过强农惠农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粮食市场竞争力,来全面提高农民的收入,推动农村经济的大发展和广阔的农村市场需求的大升级,才能全面扩大内需,推进我国外向型经济向内向型经济的顺利转型。
对这段文字的主旨概括最准确的是:( )
A.当前我国扩大内需最有效的途径应是大力发展农业
B.世界经济危机可以成为我国经济转型的一个契机
C.当前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的重点是农业生产结构的调整
D.强农惠农政策是当前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必然要求
【答案】D【解析】文段第一句说明当前我国处于结构调整关键时期。第二句介绍了已有的外贸主导型经济模式可持续性越来越小的现状,第三句承接第二句指出了经济转型的思路,即通过强农惠农政策带来的农村市场需求大升级效应全面扩大内需,从而最终实现外向型经济向内向型经济的顺利转型。由此可见,文段的主旨在于论述通过强农惠农政策实现“经济转型”。A项把落脚点放在“扩大内需”上,排除。B项经济转型的契机不是论述重点,排除。C项“农业生产结构的调整”在文中没有涉及,排除。D项强农惠农政策是必然要求是文段重点同义转述,保留。故本题选D。
本文通过例题强调在尾句中对策句、假设句、条件句对我们做主旨观点题起到的作用。为了方便识记我们将其变成口诀:应该必须需要务必要,全文出现都重要;如果那么只有才,尾句出现重点来。希望通过本文的学习,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把握主旨观点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