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论范文阅读
接续奋斗成就伟大事业
1949年在西柏坡毛泽东同志说:“今天是进京赶考的日子。”70多年过去了,我们取得了巨大的进步,实现了站起来、富起来。然而当前我们所处的,是一个船到中流浪更急、人到半山路更陡的时候,是一个愈进愈难、愈进愈险而又不进则退、非进不可的时候。尤其面对两个一百年交汇期,站在新的起点、踏上新的征程,只有一往无前,永不止步,谦虚谨慎,戒骄戒躁,才能以最正确的姿态成就伟业,向人民交出更加优异的答卷。
事者生于虑,未雨绸缪,居安思危成伟业。事成之前及时考虑,是智者避免灾祸的良方,中国在发展的过程中,我党向来高瞻远瞩,面对各种未知的情况,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实现洪水未到先筑堤,豺狼未来先磨刀。在面对亚洲金融风暴时,在日本、韩国等邻国纷纷陷入金融风暴的泥潭中,我党领导人未雨绸缪,提早备下了雄厚的外汇储备,以应对金融危机,事后又采取积极防范措施,使得中国在金融危机中保持了平稳发展。在不断变化的时代,无论个人还是国家都应把握住未雨绸缪的关键,及时谋划,提前应对。才能做到在发展中乘风破浪奋勇向前。
事者失于傲,谦虚谨慎,戒骄戒躁促发展。过去一年,是不平凡的一年,面对错综复杂的国内国际环境,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披荆斩棘,攻坚克难,交出了一份令人满意的答卷,但也要看到在前进的路上,依然会面临很多困难、挑战,在这一过程中,部分党员干部取得一点成就就沾沾自喜、躺在过去的功劳簿上唱响自己的功德。骄傲自满、洋洋得意之下就会与社会脱节、与人民群众相背离,后果不堪设想。面对国情和不断变化,只有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戒骄戒躁方能积极进取,成就伟业。
事者成于务,发扬干字精神,脚踏实地谋未来。求真务实一直是我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内容,习近平总书记也曾不止一次强调,“空谈误国、实干兴邦”、“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等。可见真抓实干,求真务实一以贯之。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所创造的奇迹就是源于各级党员干部求真务实,真抓实干。当代愚公毛相林,不畏艰险,勇开通天路,面对壁立千仞、群山和围的闭塞环境,他下定决心,移山,带领全村青壮年带工具和粮食吃住在山洞,遇到危险第一个上,用7年的时间在绝壁上凿出一条“天路”,毛相林是脱贫攻坚一线优秀干部代表,是时代楷模,更是苦干实干的精神领路人。因此要想成就伟大事业,还需始终践行求真务实,真抓实干的精神品质,才能为全面发展提供更有力的支撑。
“胸怀千秋伟业,恰是百年风华”,站在两个一百年交汇处,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即将开启,面对时代滚滚向前的大潮,我们要继承前人赶考的意志,始终保持未雨绸缪,居安思危的姿态,发扬干字精神,脚踏实地的状态和谦虚谨慎,戒骄戒躁的心态才能赢得优势,赢得未来。
坚持以人为本增进民生福祉
“治国有常,而利民为本,政教有经,而令行为上”。一个合格的政府,要以造福人民为最大政绩,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让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美满。然而知易行难,想要切实做好民生工作,绝不是盲目蛮干,毫无顾忌地搞经济建设;也不是闭门造车,漫无目的地搞基础建设;更不是掩耳盗铃,一意孤行地搞面子工程,而是走到群众身边,用脚去丈量民生之多艰,用心去体会民生之疾苦。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听民声,汇民智,解民忧,做百姓需要之事,解百姓心头之忧,汇百姓智慧结晶,除百姓深恶之患。
听民声。“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从“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的屈原,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范仲淹,再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的郑板桥,这些先贤的言行无一不体现出倾听民声的情怀。不管是12345热线拓宽民声渠道还是找茬窗口听取百姓建议抑或是党的二十大强调坚持民主协商,这一切的惠民措施都在为我们的工作指明方向:只有沉下心来,放低身段,眼皮贴地皮,才能听到真实的民声,才能看到真实的民生,才能知道哪些事情是顺应民心的好事,哪些政令是伤害民生的恶法,才能真正找到未来做事的方向。
汇民智。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依靠人民创造历史伟业。人民的智慧是无穷的,我们的一切发展离不开人民。“群众最不满意的十件事”深受人民认可,切实为人民维护谋取利益,增进了民生福祉,这一切的背后不仅是倾听民声落实民生,更重要的就是依靠群众的智慧。脱贫攻坚战场上,除了我们广大投身于一线的党员干部,更多的也有广大人民,田秀才、土专家的出现,也为脱贫攻坚注入新的活力,带来更多的思路。也正是我们始终倾听民声,汇聚民智,方才迎来的脱贫攻坚的伟大胜利,也更好地做好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正所谓“众人拾柴火焰高”,我们要重视人民群众的智慧,尊重人民智慧,依靠广大人民朝着更伟大的目标不断迈进。
解民忧。“利民之事,丝发必兴,厉民之事,毫末必去”。春秋战国时期的赵国,长期遭受北方游牧民侵害,赵武灵王决定引进“胡服骑射”先进之技术。尽管这一做法与中原文化相冲,但其坚守利民的初心引进该术。最后使赵国成为战国七雄中的强国,保护了赵国民众。这一事例在今天仍极具借鉴意义。习近平总书记也曾强调“民之所忧我必念之,民之所盼,我必行之”,也在叮嘱我们要真抓实干,切实维护群众利益,为人民谋幸福、谋福利。有些民生工程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完成的,也不是一马平川、夕发朝至达到的,我们要破除万难,发扬钉钉子精神,一下一下把民生“敲”好,一锤一锤把民生问题砸掉,让民生切实落到实处。
政之所兴在顺民,政之所废在逆民。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因此,想要保持党的先进性,顺民便民利民,就必须让民生跟着民声走,听民声,汇民智,解民忧。民为邦本,本固邦宁。只有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深深扎根群众,在群众中汲取力量,才能让祖国的社会主义事业,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经济发展要兼顾速度与质量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军事、科技、经济等领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我们用短短40年的时间走完了发达国家几百年的路。但要知道“凡事欲速则不达”在高速发展的同时弊端也凸显出来:温州高铁急于抢占市场先机,过于追求发展速度而忽视质量,使高铁行业一度低迷;某品牌手机注重产品更新换代的速度,而忽视质量的保障,销量一落千丈。速度与质量的失衡已经给我们敲响警钟,速度与质量应相辅相成,在经济发展的当下既要重速度,也要重视作为实力支撑的质量。
经济发展要以速度为基础,插上腾飞的翅膀。莎士比亚曾经说过:速度造就了成功,没有速度就没有成功。站在新的起点回顾我们的经济发展史,不难看出是机遇速度的基础上实现的。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再到高质量发展我们的经济发展始终遵循的速度的理念,高效、快速成为我们企业发展的代名词。抓住改革开放的时机,我们的企业急速扩张,加速生产,甩掉了世界代加工厂的标签,创造了数以万计的岗位、形成了稳就业促增长的良好局面;抓住了脱贫攻坚的时机,8年时间,现行标准下9899万农村贫困人全部脱贫,经济发展的速度不断书写着中国奇迹。
经济发展要以质量为保障,稳住前行的脚步。“欲速则不达”、“稳定慢行也能走远”。我们在高速度的发展过程中也要保持初心,切勿急功近利。现实中一些惨痛的案例已经为我们敲响了警钟:为追求经济效益立竿见影,一些项目没有经过考察而仓促上马,结果不符合地方实际,劳民伤财,民生工程变成民怨工程;为了追求漂亮的政绩观,以牺牲当地生态环境为代价,寅吃卯粮,只顾眼前利益、牺牲长远利益,最终使得经济和生态双重受损。金融危机的爆发更是应该让我们警惕过快的经济发展必然存在一定的漏洞,在追求高质量发展的当下,尤其要注重经济发展质量,稳步前行。
当前,正处在爬坡过坎、滚石上山的关键时期,船到中流浪更急、人到半山路更陡。经济强国的实现绝非一朝一夕之事,只有紧紧抓住速度和质量这两个“牛鼻子”。久久为功,善始善终,方能推动经济高质蓬勃发展、欣欣向荣。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生态优先发展构建宜居乡村
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关键之举。目前,尽管我国经济发展良好,但也应看到对资源的过度汲取,导致过度砍伐、黄河面临支流断流、沙漠化严重等弊端。完全违背了习近平总书记那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科学论断。故要想实现绿水逶迤去,青山相向开,茶山竹海间,游人入画来的美好蓝图,势必将山水保护好,充分发挥生态优势,修复生态系统,加快形成绿色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以生态保护打开“宜居”之门。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文章《推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迈上新台阶》在《求是》杂志发表,阐述“生态环境是关系党的使命宗旨的重大政治问题,也是关系民生的重大社会问题。”“要积极回应人民群众所想、所盼、所急,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展现了中国绿色发展的显著成效以及推动生态文明建设迈上新台阶的坚定决心。的确,保护生态是当下时代发展的重要课题。赵家村以生态建设为重要抓手,因地制宜,尊重自身发展规律,保护生态原貌,实施垃圾分类并进行污水集中处理,被誉为“画卷里的村庄”。可见,唯有重视生态建设,才能实现“蓝天、碧水、绿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因此,我们要以一以贯之的决心,一脉相承的信念持续推进生态建设,让绿色持续蔓延。
以产业转型打开“富民”之门。浙江安吉余村的“石头经济”一度成为安吉的首富村,当时余村民间流传着一句话:大炮一响,黄金万两。由于矿山经济野蛮发展,不仅生态没了屏障,生命安全都没了保障。之所以能实现从灰色到绿色的蝶变,得益于两山论的理念。随后环境变好了,余村人尝试发展休闲旅游,开发旅游景区、农家乐吸引游客,既获得了经济收益,又保护了绿水青山。并且村民潘先生成为“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他创办的春林山庄是村里第一个拥有旅行社的农家乐,吸引众多游客,广受好评。综上所述,我们不能走向污染后治理的老路,必须以生态保护切入点,推进产业转型,实现经济高质发展。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生态环境保护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业。要始终坚持构建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的国家。尤其在乡村振兴走入新征程的今天,我们更要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的理念坚持绿色发展。绿色发展理念与美丽中国一脉相承,是生态文明建设在发展理念上的具体表现。让我们以良好生态为支撑点,让浩瀚宇宙中的这颗蓝色星球能够闪闪发光,打造让亿万农民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
推行平安法治 建设平安中国
“法治兴则国兴,法治强则国强。”全面依法治国是建设平安中国的深刻革命,关系党和国家长治久安,因此,我们必须更好地发挥法治固基本、稳预期、利长远的作用,全面建设平安中国。
推行平安与法治,打好基层依法治理的“组合拳”。基层治理影响着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水平。基层的法治能力尤为重要。驻村干部开展法律服务工作,积极组织普法活动,拉近干警与群众之间的距离;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并向群众讲解打击对象,动员百姓举报,提高人民对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的知晓率;加大对青少年的法治教育力度,营造浓厚法治氛围,为青年一代撑起法治的蓝天。这一个个活生生的例子,无不体现深化基层依法治理,促社会和谐发展。因此,我们要继续深化基层依法治理,让法治为社会长治久安保驾护航。
推行平安与法治,下好坚持执法为民的“先手棋”。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我们要深入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坚持执法为民,初心不改,勇担使命。维护国家主权,打造平安中国。在法治实践中同群众保持良性互动,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才能让每一次的行政执法都成为一堂生动的法治实践课。综上研述,要坚持落实执法为民的思想,建设平安法治社会。
推行平安与法治,用好弘扬宪法精神的“指挥棒”。法者,天下之程式也,万事之仪表也。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我们要坚定地维护其尊严与权威,深入学习宣传法治思想,大力弘畅宪法精神。随着民法典进村,宪法宣传周的启动及推动青少年尊崇宪法。让每个人都有运用法律来维护自身权益的机会:将群众的学法热情推向高潮;让人民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让宪法精神在人们心中落地生根。因此,我们要继续弘扬宪法精神、打造平安法治中国。
“法安天下,德润人心。”有法治才有平安,面向未来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指引,发挥法治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的积极作用,新时代全面依法治国必将不断开创新局面,为打造平安中国提供更坚实的保障。
多措并举确保公共安全 齐心协力推动社会发展
近年来,我国公共安全事故频发,人民的安全和利益受到了严重威胁,公共安全事故已经成为妨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严峻问题。让人们安居乐业是政府的重要责任,也是政府造福一方的重要内容。而当前公共安全事故严重影响了人们安居乐业,所以采取有效措施,解决公共安全问题,为人民乐享发展成果创造良好环境,保障社会和谐发展大局势在必行。
维护公共安全,需要群众共同参与。政府建章立制进行防控固然是最基础的“有形之手”,然而,目前各地政府“保姆式”安全监管理念,一方面比较被动,往往具有滞后性,另一方面也不符合简政放权的政策思路。这时候就该用好社会大众的“眼睛”,不论是“朝阳群众”举报明星涉毒涉黄,还是“西城大妈”网格化管理模式,都充分说明了群众的力量对于共建和谐社会的积极效果。无处不在的公共安全,呼唤着安全管理的转型,形成了“社会共治”的局面,动员全社会的力量来维护公共安全。
维护公共安全,需要树立安全意识。在我们的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中,安全没有得到重视,逃生演习嘻嘻哈哈、安全教育搪塞敷衍、违规操作熟视无睹……对学习安全知识的敷衍,实质上是安全意识的薄弱。若公共安全意识薄弱,那么面对公共安全事件慌乱,影响公众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事态扩大化。反之,如果公共安全意识强化,那么会提高个人文明素养,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进步。因此,加强全民公共教育,增强安全意识刻不容缓,切实推进安全教育进校园、进社区,进入人们学习工作的每一个环节,让人们意识到增强安全意识的重要性。
维护公共安全,需要加强安全生产管理。在现实的生产经营活动中,很多企业或面临着严重的生存竞争压力,或没有足够的安全生产责任意识,对安全生产的管理和投入都不到位。各类企业是安全生产的责任主体,因此,要从根本上提高公共安全保障能力,还要做好企业的安全能力建设。要鼓励和督促企业依法加强安全生产管理,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度,加大对安全生产的投入,完善安全生产条件,确保安全生产。
公共安全建设关系到每个公民的切身利益,关系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关系到整个社会的和谐稳定。它由诸多方面组成,由多种力量维系,由多个体系保障,绝非一人一时之力可达成。因此,只有全社会共同行动,将公共安全建设作为一项始终必须紧抓和重点建设的工作,我们的公共安全才能得以保障,社会也将更加和谐。
胸怀爱国心 共筑复兴梦
归宗炎黄,溯源华夏,爱国皆为历久弥新的情感。从屈原的“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到岳飞的“精忠报国”,从周恩来总理的“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到习近平总书记的“我将无我,不负人民”……他们都是爱国为民的典范,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崇敬、学习。今天我们站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更要思考如何爱国,胸怀满腔爱国心,同心共筑复兴梦。
胸怀爱国心,要始终坚持党的领导。“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没有共产党,也没有中华民族的复兴。回顾百年党史,回顾73年建国史,党始终是我们在披荆斩棘、风雨兼程时的坚强领导核心。进入新时代,无论是决胜脱贫攻坚,还是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抑或是实现科技自立自强,都离不开党的坚强领导。当下,我们正面临着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在变局中开新局,在危机中育新机,也始终需要党领航掌舵。我们要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树立“两个确立”,让中国共产党始终成为坚强的领导核心。
胸怀爱国心,要始终做到以民为本。“圣人无常心,以百姓之心为己心”。中华灿烂悠久的历史文化是人民创造的,百年的辉煌伟业是人民在党的领导下成就的,新时代的美好生活也是人民用双手挣来的。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始终做到以民为本是我们的根本立场。以民为本要做到问需于民,要关心群众急难愁盼的问题;要问计于民,要甘愿当人民群众的小学生,从群众中汲取智慧;要问效于民,要把“群众高不高兴、满不满意、答不答应”作为评价一切工作的出发点、落脚点;要依靠人民,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依靠人民群众创造历史伟业。
胸怀爱国心,要始终秉持守土有责。爱国,不是空谈,也不应空谈,必须要落实落小落细。当前,疫情防控形势严峻复杂,经济社会发展面临诸多挑战,真正的爱国是要做到守土有责。正所谓“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如果您是一位医生,妙手仁心,治病救人就是爱国;如果您是一位工人,匠心独运,精益求精就是爱国;如果您是一位警察,严格执法,热情服务就是爱国;如果您已组建家庭,孝老爱亲,经营好小家就是爱国……生活难免有风雨,但时间永远向前,只要14亿中国人众志成城,尽忠职守,我们就一定能够再创辉煌。
唯其艰难,方显勇毅;惟其笃行,方显珍贵。走过73年的华诞,今日中国已不可与往日同日而语。今日的中国人也更自尊、自信、自强,我们要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始终做到以民为本、始终秉持守土有责,心爱国,梦必圆!
城市建设显真情 民生福祉稳步升
“对于一座城市来说,最重要的不是建筑,而是规划”。近年来随着大量农村人口涌入城市,数以万计的居民共同生活在同一座城市中,不断考验着城市的治理水平和未来规划。一座城市的好坏与其发展水平息息相关,城市的稳步发展也是一个国家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必须把城市建设放在发展的首位,多管齐下共筑城市发展。
以生态理念,共建“绿色花园”。人们在城市中奋斗,既要有可以奔跑的路,也要有可以自由呼吸的空气和可以仰望的蓝天。一座城市是否宜居,生态是必不可少的一项指标,城市规划建设发展必须与生态环境保护相协调,统筹生态和发展需求。不少城市为了实现城市的生态建设,着力打造“口袋公园”“城市绿地”等。云南临翔区围绕“恒春之都”的定位,不断优化美化、亮化、绿化、净化等工作,在进行开发时,也坚持不砍树、少移树的原则,最大限度地保护生态环境,在此基础上,持续完善城市功能、建设“公园城市”,努力让城市变得越来越生态宜居美丽。由此可见,城市建设必须行驶在生态的绿色通道之上,才能走得长远。
让人民当先,共筑“人文城市”。“人们为了活着聚集于城市,为了活得更好居留于城市”。在城市发展规划中,“人”应当始终处于最核心的位置。现在的城市飞速发展,到处都充斥着钢筋水泥,但人们更需要能灵活舒展身心的空间,所以,现在以人民的需求为首要原则,各城市都不断地完善城市的配套设施,广场、公园、展馆或者体育中心等等都成了每座城市必有的设施。而且不仅要建,更要建在百姓认可的地方,现在的城区功能在规划时也会征集居民诉求,竭力满足每位居民对城市的“最终幻想”。宜居不仅是一个不断发展的概念,同样也是一个具有包容意味和人文情怀的词汇,城市想要宜居,必须以人民为核心。
用创新理念,打造“科技家园”。“科技创新是城市蓬勃发展的第一引擎”,实现智慧城市是我们城市未来发展的必经之途。智慧城管、智慧环卫、智慧社区、智慧监控……智慧城市用创新的先进科技,为整座平平无奇的城市安装了一个“智慧大脑”,让城市不断快速发展,不断助力城市实现转型升级。上海浦东打造“城市大脑”,全方位立体监控城市水系、汛情等信息,并且不断完善城市治理体系。如今,上海浦东的城市大脑已能够全面统筹政府、市场、社会的职责、人员、流程和数据资源等,实现城市精细化治理。由此可见,科技是让城市快速发展的原动力。
城市是人们安居乐业的家园,城市是百姓拼搏奋斗的根基,城市是国家发展前进的保障。城市的发展与每个人都息息相关,所以城市的规划者必须细细考量、反复斟酌,努力打造一座有绿色、有人情味、有科技感的宜居城市,实现城市带动社会、城市带动国家的华丽逆转!
干事创业勇担当 大有可为促发展
“牡丹花大空入目,麦花虽微结成实”,意思是说牡丹虽大,但只能使人饱眼福,麦花虽小,但能结出果实,有益于人,这句谚语启示我们,要做实事,少搞形式主义。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开学第一课”上对青年干部“七种能力”的要求,这是习总书记对青年干部的勉励与殷切希望。因此,处在大有可为的新时代,我们要牢牢铭记习总书记的要求,干事创业、担当责任,积极投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才能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贡献力量。
培育为民服务之“魂”,奏响新时代发展的“新乐章”。“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是否心怀以民为本的为民之心,是检验国家发展的“试金石”。“人民的樵夫”廖俊波在政和县任扶贫书记期间,就始终把人民的安危冷暖放在心上,把群众的急难愁盼落到实处,用自己的“辛苦指数”换取群众的“幸福指数”。“民有所呼,我有所应”,正是因为廖俊波书记谨记共产党人以民为本的拳拳赤子心,甘作为民服务的“孺子牛”,才能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最终带领政和人民走上脱贫致富的康庄大道。常怀为民之心,方能助力国家的发展。
永葆求真务实之“风”,描绘新时代发展的“新蓝图”。习总书记强调:“求真务实,是共产党人的精神品质;真抓实干,是干事创业的不二法门,”可见保持务实作风的重要性。无论是在革命战争年代,为国家剖头颅,洒热血,让建立新中国的梦想落地;还是在改革建设时期,为国家提效率,创效益,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梦想落地;抑或是在伟大复兴转折进程,为国家强制造,创智造,让“两个一百年”的梦想落地。每一段历史都在向我们彰显一步一个脚印地“美妙”。正所谓耳闻之不如目见之,目见之不如足践之。因此,年轻干部要把务实当作工作的源头活水,在实践中锻炼“七种能力”,通过“撸起袖子加油干”真正的“实干兴邦”。
筑牢创新治理之“本”,勾勒出新时代发展的“新画卷”。创新是一个民族发展进步的不竭动力,也是年轻干部磨炼成才的根本动力。随着改革进入深水区,在各个领域、各个层级,治理工作都存在难啃的“硬骨头”,加上初任干部的青年习惯依赖“老经验”,以至于不知不觉形成“老”的工作思维。这就要求年轻干部在实践中要培养解决矛盾、化解矛盾,善于提出新思路、新想法,打开新局面的能力。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人民是阅卷人。作为年轻的干部必须要不断创新工作方法和思维,努力做到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变“管理者”为“服务员”,才能让人民更加安心、舒心、顺心。
“源静则流清,本固则丰茂;内修则外理,行端则影直”。身处世界百年之未有大变局中,作为新时代青年干部,要时刻牢记习总书记对我们的要求和谆谆教导。做常怀为民之心的“带头人”,夯实求真务实的“奠基石”,紧握创新治理的“风向标”,不断抓住时代的发展机遇,投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共同绘就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富春山居图”。
于风浪中让中国经济蓝海更壮阔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由涓涓细流汇聚成壮阔蓝海。看农村,从一纸“大包干契约”解放生产力,到脱贫攻坚解决绝对贫困,再到当下以乡村振兴着力解决“三农”问题迈向共同富裕;看城市,深圳开放改革窗口历经40年让深圳成为国际化大都市,浙江抓住互联网发展机遇成为数字经济的领头军,2022年北京举办冬奥会向各国展现中国的大国风采。凡此种种都表明中国经济的不断攀升的广阔前景。
当下伴随着新冠肺炎疫情爆发,极端天气频现,国际形势复杂等多重挑战下,我经济发展面临严峻的挑战。但一切的发展都不是一帆风顺的,和煦暖阳的背后也有厚重的乌云,因此要在危机中育新机,需始终增强对经济发展会迎来更开阔前景的信心,保持经济健康发展的定力,坚定将改革进行到底的必胜信念才能拨云见日。
于风浪中需得增强信心才能让经济发展不惧挑战。在当下全球经济状态低迷,但我国依然保持经济呈正增长的态势,今天的中国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我们有诸多保持经济健康发展的有利条件:我们有十四亿人口内需市场,有完整的产业链体系、庞大的高质量人才市场以及随着互联网不断发展而奋起的新兴行业,更有不断增强的创新动力。正如经济学家所分析的:中国经济增长的基本面没有改变,支撑经济增长的各类要素没有变,稳中有升的经济增长势头没变。因此在国家不断完善强化的政策支持与战略方针的引导下,只有不断增强对经济发展的信心才能勇敢应对当下的挑战。
于风浪中需得坚守定力才能让经济发展稳中有进。当下中国经济的确面临巨大的挑战,区域上经济发展不平衡不充分,农业农村矛盾严峻,工业转型面临瓶颈,再加上疫情的不确定性使得企业经营也遭遇困境。但是近年来随着国家政府的正确引领,各项问题正在被积极破解和妥善解决。不可因当下经济发展存在一时的波动就左右摇摆,信心不足,看不见发展“形与势”。只要保持“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定力,找准发展的矛盾,不做“头痛医生”分析“病灶梗阻”找准“问题症结”开好“治病良方”就一定能解决当下的矛盾问题,坚信“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于风浪中需得坚持改革才能让经济发展拨云见日。“要将改革开放进行到底”是中国发展的金钥匙。40年改革开放的成功经验告诉我们只有坚持改革开放才能走好中国的富民强国之路,经济发展亦是如此。从简政放权减少企业审批事项,到着力营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打造“亲清”的政商关系吸引投资再到国内经济大循环等高质量发展经济的各项政策都在昭示着“改革促发展”的理念与信心。只要坚定信心将有力的措施不断深化推进,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中国经济发展就会加速转向高质量发展的快车道。迎来拨云见日的曙光。
中国用四十年的时间书写经济的发展奇迹,迈入新时代也应以继往开来的态度,高举改革的大旗,以必胜的信念,沉稳的定力,不断推动经济发展更上一层楼,为经济蓝海不断注入涓涓细流,于风浪中让经济蓝海更壮阔。
以青春之名 不负韶华
新时代的中国青年处在中华民族发展的最好时期,既面临着难得的建功立业的人生际遇,也面临着“天将降大任于斯人”的时代使命。然而,佛系青年过分追逐“诗”和“远方”理所当然成为啃老族;光想青年自视甚高、眼高手低,只会空想;躺平族逃避现实压力,时刻“葛优躺”。这不仅不利于青年的发展,实现人生价值,更是让祖国的未来失去依靠,失去希望。因此,新时代的新青年也应以奋斗之姿书写绚丽人生。
以青春之名,不负韶华需要有“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坚定信念。“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理想信念是钙,如果没有坚定的理想信念,就会得软骨病;理想信念是灯,为青年人前行指明方向,让青年人少走弯路。作为当下青年,也应当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才能有源源不断的动力,才能为之而不断奋斗。黄文秀正是因为有坚定为民服务的信念,才能放弃大城市高薪的工作,甘愿回到家乡百色,带动百姓脱贫攻坚;张桂梅为山区孩子的教育奉献一生,让无数孩子走出大山,也离不开她“想要用教育改变三代人”的理想信念。新时代,新起点,新征程,新要求,时代在不断发展,青年也应当不断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
以青春之名,不负韶华需要有“敢叫日月换新天”的担当精神。勇于担当就是要能够承担时代赋予我们的责任与使命,将自己有限的生命去融入到为国家为时代做贡献中。正如我国著名作家阎肃所说“我不去选择我这一辈子应该做什么,时代需要我做什么我们就做什么”。在当下实现乡村振兴的关键时期,无数青年干部紧跟国家召唤,义无反顾地回到条件艰苦的农村,利用自己所学带动乡村发展;在国家即将迈向“创新型国家”前列时,又有无数年轻人一头扎进了实验室,研发出了一系列“国之重器”;在面临疫情防控形势如此严峻的情况下,青年人也能够冲锋在前,为我们构筑起了坚固的防疫屏障。站在两个一百年交汇点的当下年轻人,也应该将自己的小兴趣与时代的大责任相结合,做时代的有为之人。
以青春之名,不负韶华需要有“千磨万击还坚韧”的攻坚精神。艰苦奋斗,攻坚克难历来是我党的优良作风。波澜壮阔的中华民族发展史就是一部奋斗史。我党从浙江嘉兴南湖上的一艘小渔船,到艰苦卓绝的解放战争,再到改革开放,甚至在2020年疫情的影响下我们如期实现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踏入到下一个一百年的新征程,这一路走来,靠的就是我们一代又一代的共产党人不怕苦不怕难,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这也是我党成为今天引领中国行稳致远的巍巍巨轮的制胜法宝。当下我们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内外形势空前严峻,前行道路上充满了艰难险阻,当代年轻人更要掌握科学知识,不断提高素质能力,锤炼本领,进而跟上时代的步伐,用艰苦奋斗的风帆在新征程上乘风破浪。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展望未来,我们唯有志存高远,相信自己大有可为也大有作为,积极在时代大潮中建功立业,成就人生,才能不负青春韶华,不负历史重任。
掌握历史主动 凝聚奋进力量
党的十八大以来这10年,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进程中极不寻常、极不平凡。我们遭遇的风险挑战风高浪急,有时甚至是惊涛骇浪,我们肩负任务的繁重性和艰巨性世所罕见、史所罕见。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把握历史大势、掌握历史主动、保持战略定力,凝聚起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的奋进伟力,引领中国号巨轮穿越重重险滩,在跨越历史雄关中朝着光明未来破浪前行。
回望过往的奋斗路,坚定的历史自信,让我们荡开层云千叠,踏平坎坷成大道。“当今世界,要说哪个政党、哪个国家、哪个民族能够自信的话,那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民族是最有理由自信的。”百年来,我们党致力于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致力于为人类谋进步、为世界谋大同,天下为公,人间正道,这是我们党具有历史自信的最大底气,是我们党在中国执政并长期执政的历史自信,也是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继续前进的历史自信。10年来,无论风云如何变幻,无论挑战如何严峻,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瞻远瞩、统揽全局,保持历史耐心,坚定必胜信心,坚定不移做好自己的事情,坚持不懈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伟业推向前进。时间证明了这样的判断——“时与势在我们一边,这是我们定力和底气所在,也是我们的决心和信心所在。”
回望过往的奋斗路,掌握了历史主动,让我们乘风破浪万里,直挂云帆济沧海。“历史发展有其规律,但人在其中不是完全消极被动的。只要把握住历史发展规律和大势,抓住历史变革时机,顺势而为,奋发有为,我们就能够更好前进。”10年来,面对严峻复杂的国际形势和接踵而至的巨大风险挑战,党中央运筹帷幄、指挥若定,作出一系列重大科学判断,提出一系列重大战略策略,推动一系列重大工作,始终掌握新时代新征程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历史主动。今天,中国人民更加自信、自立、自强,极大增强了志气、骨气、底气,在历史进程中积累的强大能量充分爆发出来,焕发出前所未有的历史主动精神、历史创造精神,正在信心百倍书写着新时代中国发展的伟大历史。岁月铸就了这样的辉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
新时代万象更新、日新月异,源于扭转乾坤的领航力量,源于点亮时代的思想光芒。习近平总书记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定纲指向,引领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行进新时代新征程,正是因为有习近平总书记作为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掌舵领航,党领导人民成就伟业就有了最可靠的“主心骨”;正是因为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我们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有了行动上的“指南针”。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提出:“党确立习近平同志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确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地位,反映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心愿,对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对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具有决定性意义。”这是对贯通历史与现实的必然逻辑和客观规律的深刻总结,是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中华民族走向更加辉煌未来最根本保证的深刻揭示。
今天,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意气风发、奋勇争先,亿万人民锐意进取、活力迸发,广袤神州大地生机勃发、欣欣向荣。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增强对马克思主义、共产主义的信仰,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增强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心,踔厉奋发、勇毅前进,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在新时代新征程上赢得更加伟大的胜利和荣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