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测言语理解与表达之巧解主旨观点题
行测指导:要想主旨观点好,“根正”真的很重要
众所周知,主旨观点题的材料总在百字以上,要想在一分钟内准确作答,对很多考生来说都是一种压力。以至于很多考生在做题时,总喜欢依赖所谓的技巧,想要一招制敌,但结果有时却事与愿违。这究竟是为什么呢?今天将为大家揭开谜底。
首先,大家得知道能被作为测查材料的文段,一定是逻辑完整、思路严谨的。所以,所谓技巧只是对这些文段表层特征的概括,并未真正触及文段本质——行文脉络。这样一来,只用技巧分析行为脉络发生变化时,技巧将会失灵。其次,主旨观点题的出题意图,是想要测查大家的言语理解能力,所以,通过理解材料内容,找准文段主旨、作者意图才是关键。
那么,我们该如何准确理解材料,精准把握主旨呢?这就得“追根溯源”,回到材料的根本——行文脉络。
行文脉络即作者的思路布局,要想准确分析,就需要从三个步骤入手:第一,理解句意;第二,分析语句间关系,划分文段结构;第三,归纳行文脉络,把握主旨。
【例题】在美国,学术界、工商界、主管部门和多数消费者倾向于认为用豆浆代替牛奶是一种更健康的选择。不过,绝大多数西方人很不喜欢豆味,所以美国的豆浆有进一步去除或掩盖豆味的操作,而中国人就会觉得这样一点儿豆浆味也没有。对奶味的偏好和对豆味的排斥,是豆浆在西方不够受欢迎的主要原因。此外,豆浆在保存过程中比牛奶容易发生聚集下沉,这也给豆浆成为牛奶那样的方便带来了难度。保存难度高,加上市场需求量不是那么大,导致美国豆浆的价格远远高于牛奶。
对这段文字的主旨概括最准确的是:( )
A.对此中国人和西方人对豆浆口味的不同喜好
B.剖析豆浆在美国市场上价格偏高的原因
C.探究豆浆在西方市场不受欢迎的根本原因
D.指出豆浆打入美国市场所必需的技术手段
【答案】B【解析】通过理解与分析,我们可以知道文段首先通过前三句告诉我们,尽管美国人认可豆浆的健康价值,但是,他们并不喜欢豆浆味,这种对豆味的排斥使得豆浆在西方不受欢迎。其次,利用第四话与上文形成并列告诉我们,豆浆不仅在西方不受欢迎,而且保存难度高,不够方便。最后,文段通过第五句话对上文整体进行总结:因为保存难度高,市场需求不大,所以,在美国豆浆的价格远高于牛奶。整个文段的行文脉络是“分析+得结论”,由此,我们可以知道文段的主旨就是最后一句的结论,即强调豆浆在美国价格高于牛奶的原因。A项的“不同喜好”是不受欢迎的主要原因,也是豆浆价格高的原因之一,但是,无法全面概括文段主旨,排除。B项剖析豆浆在美国价格高的原因,是文段主旨的同义转述,保留。C项“探究豆浆不受欢迎的根本原因”,虽然在文段前三句话提到,但是,无法全面概括文段主旨,排除。D项“技术手段”文中并无提及,无中生有,排除。所以,本题答案选择B选项。
在以往的练习中,该题的易错项是C选项,因为很多同学没有仔细分析材料行文,仅凭借“不过”这一个转折词,就草率地将该段材料定性为转折文段,并默认重点在转折句中,导致自己错失该题。
所谓“慢工出细活”,唯有认真分析行文,真正理解材料,才能够把握住文段的主旨。所以,希望各位同学能够以这个例题为起点,将行文脉络分析的思路贯穿于做题中,为自己的主旨破解扎好根,打牢基础!
指代词——行测主旨题中“这”虽低调但重要
在行测考试中,主旨观点题是非常重要的考点,但是部分小伙伴做题过程中找不到文段主旨,导致主旨题整体的正确率不高。今天,跟大家强调一种在主旨题中虽然很重要但是常被同学们忽视的关键词的重要性——尾句中的“指代词”。怎么用呢?我们一起来看看例子:
【例1】中华文化有足够的智慧与气度消化外来文化,佛教被成功消化吸收就是一个例子。在数千年的发展中,中华文化之所以能广泛吸纳各种文化养料而始终具有自身鲜明特色,就因为它对外来文化并不是简单地拿来或拒斥,而是始终保持自己的主体性,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然而,近现代以来,一些人对文化的认识存在两个显著的不平衡:一是中西文化比重的不平衡,二是人文文化和科学文化的不平衡。这种不平衡体现在教育中,就是对中华文化关注不够,而西方文化却占极大比重。这是有失偏颇的。
这段文字意在强调:( )
A.近现代对文化的认识存在误区
B.当代教育应关注中华文化因素
C.中华文化应在教育中发挥主体作用
D.文化交流中应保持中华文化的主体性
【答案】C【解析】第二句话根据第一句中“中华文化能消化外来文化”这个话题分析了原因:因为中华文化始终保持自己的主体性,所以中华文化能消化外来文化。接着第三句通过转折词“然而”引导两个分句,指出近现代以来一些人对文化的认识存在不平衡。第四句具体指出这种平衡体现在教育当中,即对中华文化关注不够,西方文化比重过大。尾句通过“这”对前文进行评价,教育对中华文化关注不够是有失偏颇的。因此文段的重点就落在了最后两句,强调教育对中华文化关注不够是有失偏颇的。
我们来看看选项:A选项未提及教育的领域,不是文字意在强调的内容,排除。B选项以“应”字提出了对策,强调当代教育应关注中华文化因素,但是文段中存在的问题是在教育中我们对中华文化关注程度不够,而不是选项提及的有没有关注的问题。该选项为无效对策,排除。C选项强调中华文化应在教育中发挥主体作用。文段强调的内容是在教育中,我们对中华文化关注不够,而这个问题可以通过选项提及的办法解决,是文字意在强调的内容,保留。D选项未提及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因此这个选项不够准确,排除。
故本题答案为C项。
通过以上例题我们发现,文段的行文逻辑关系在解题时是非常重要的,俗话说“遇事不决看尾句”,敏感尾句中的指代词,能帮我们快速锁定作者意图,确定选项。你学会了吗?
很多备战行测的小伙伴发现,片段阅读中有一类题目需要判断作者的核心意图,而大家做题时喜欢凭感觉选答案,结果正确率忽高忽低,逐渐失去了信心。实际上,这类题并没有那么复杂,对于不少文段,尾句就能体现作者的核心意图,以假设句结尾就是典型代表之一。
“文段以假设句结尾,假设句体现作者核心意图。”
在很多题目中,作者在文段的尾句利用假设句表达核心意图。以假设句结尾来强调核心意图的情况有两种,一种是意在解决上文出现的问题,即通过假设句强调解决问题的对策;另外一种则是利用假设句强调假设条件的重要性。不管是遇到哪一种类型,做题时首先要捕捉到尾句中的假设句,进而体会作者想表达的核心意图。接下来,就通过两道题目带领小伙伴们共同探寻尾句中假设句的魅力。
例题:科学研究证明,很多种类的癌症都有有效的预防方法。可惜的是,与此相关的科学知识并没有在公众中得到有效的传播。大城市与基层的差距不仅体现在肿瘤的临床诊治水平上,也反映在对癌症预防科普的传播上。其结果是,日益增多的癌症患者不断涌向大城市求医。显然,假如能为更广泛的民众构筑一道预防癌症的“防火墙”,就有可能避免癌症发病率和死亡率日益增高的状况,也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全国癌症患者涌向大城市的问题。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
A.医疗界需要重点提高基层医院癌症预防水平
B.目前大部分类型的癌症已有了有效预防的方法
C.基层与大城市在癌症的临床诊疗水平上仍有较大差距
D.缓解大城市癌症治疗的压力需要普及癌症预防
【解析】D。文段首先指出很多种类的癌症都存在有效的预防办法;接着说明大城市与基层的差距不仅体现在临床诊疗水平上,还体现在对癌症预防知识的科普上,这样造成的结果是出现了癌症患者不断涌向大城市求医等问题;最后通过假设句“假如能够普及癌症预防知识,就可能从根本上解决癌症患者涌向大城市的问题”强调了解决上文问题的对策,即假设句中的对策是作者意在强调的内容。A项,文段强调的是向公众普及癌症预防知识,而非“提高基层医院癌症预防水平”,排除;B项在文段首句有提及,但并非文段重点,排除;C项在文段第二句中有提及,但是并非文段重点,排除。D项意在强调需要普及癌症预防这一对策,是对文段尾句重点部分的同义转述,保留。故本题选D。
通过这道题,我们发现文段的重点是尾句,而且是以假设句结尾,那么尾句中的假设句是在说明作者的核心意图,也就是通过假设句式来强调解决文段中上述问题的对策,所以我们要关注该句中解决问题的对策。接下来,我们再练习一道题目,感受尾句中假设句的第二种作用。
练习:近年来,我国推行了一系列改革,为双创营造制度环境。大学生、海归、大企业高管和连续创业者、科技人员这支“新四军”的崛起,可以看作是创业主体从精英走向大众的一个强有力的信号。不过,因为机制体制不健全,一些法律、法规、政策存在矛盾,人的价值的最终实现还存在不少障碍。倘若人的价值迟迟不能得到充分保障,创新创业者才能的释放势必会受到影响,诸多科技成果就可能烂在抽屉里,诸多科技企业就可能因为缺乏创新而死去。
这段文字意在强调:( )
A.改革要为双创营造制度环境
B.创业主体将从精英走向大众
C.机制体制阻碍人的价值实现
D.保障人的价值是双创的前提
【答案】D【解析】文段首先肯定了近年来我国推行的一系列改革对双创的促进作用,然后以“不过”转折,说明因为诸多原因,人的价值的最终实现还存在不少障碍,最后借由假设句式强调“倘若人的价值得不到充分保障,将会严重影响创新创业工作的推进”。由此可知,“保障人的价值”对“双创”工作的重要性是文段强调的重点。A、B两项在文段首句中有所提及,但非文段重点,且未提到“保障人的价值”,排除。C项为问题表述,非文段重点,且未提到“双创”,排除。D项强调了“保障人的价值”对“双创”工作的重要性,为文段主旨的同义转述,保留。故本题选D。
做完这道题,我们发现文段的重点也落脚在尾句,仍然是以假设句结尾,该句强调的是假设条件的重要性,所以当我们看到文段末尾假设句时,一定要细心体会作者的核心意图。
最后,通过这两道题,希望小伙伴们能够重视尾句中的假设句,细细体会假设句中作者的核心意图。
行测句子填空题:段首句一定是“总领全文”吗
句子填空题是行测言语理解与表达部分常常考到的题型,也是通过解题方法比较容易掌握的题型。但是在学习过程中,会发现部分同学默认段首位置的句子一定是起到总领全文的作用,事实上却并非如此。此次带大家一起来充分认识段首位置的作用。
我们先一起回顾一下大家比较熟悉的,位于段首起到总领全文作用的题目。
【例1】________________,最能代表一个时代的风貌,最能引领一个时代的风气。“文变染乎世情,兴废系乎时序。”在欧洲文艺复兴运动中,但丁、彼特拉克、薄伽丘、达·芬奇、拉斐尔、米开朗琪罗、蒙田、塞万提斯、莎士比亚等文艺巨人,发出了新时代的啼声,开启了人们的心灵。在谈到文艺复兴运动时,恩格斯说,这“是一个需要巨人而且产生了巨人——在思维能力、热情和性格方面,在多才多艺和学识渊博方面的巨人的时代”。在我国发展史上,包括文艺在内的文化发展同样与中华民族发展紧紧联系在一起。先秦时期,我国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兴盛局面,开创了我国古代文化的一个鼎盛期。20世纪初,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中,发端于文艺领域的创新风潮对社会变革产生了重大影响,成为全民族思想解放运动的重要引擎。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文艺是铸造灵魂的工程
B.文艺是时代前进的号角
C.文化是民族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力量
D.文艺创新是与时代脉搏同频共振的
【答案】B【解析】横线位于首句,考虑首句为总起句,重点分析后文。后文分别列举欧洲文艺复兴运动中但丁等文艺巨人对新时代的引领、我国先秦时期百家争鸣的兴盛局面以及20世纪初五四新文化运动中发端于文艺领域的创新风潮的例子,说明文艺对时代的引领、号召作用。由此可知,所填句子应表示文艺的引领、号召作用,只有B项的“号角”填入后能与后文照应。A项的“灵魂的工程”、C项的“重要力量”均不能体现引领、号召的作用,排除。D项将“文艺”偷换为“文艺创新”,概念发生变化,且不能体现引领、号召之意,排除。故本题选B。
这道题目的解题思路,相信大家都比较熟悉,遇到段首位置的句子填空题会默认选总领全文的选项。那么是不是所有的段首位置都是起到总领全文的作用呢?我们来看下面一道题目。
【例2】相关研究表明,________________:由于气候变暖,中国冬小麦的安全种植北界已由长城沿线向北扩展了1至2个纬度;华北地区冬小麦正由冬性向半冬性过渡,东北地区粮食产量显著提高,水稻面积和总产量迅速增加;喜温作物玉米目前已经成为中国第一大作物。除了利好消息,气候变化也有不利影响:各种极端天气事件增多,各种病虫害危害加重,都会导致农业减产。
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句是:( )
A.气候变化给中国农业带来的影响以好处居多
B.气候变暖对农业的影响并不像想象的那么悲观
C.各种气象灾害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日益突出
D.中国主要农作物的种植面积正在日益扩大
【答案】A【解析】横线位于首句,同时横线后面有冒号,意味着冒号后面的内容对横线处句子起到具体解释的作用,所以我们来看下冒号后的内容。中国冬小麦的安全种植北界扩展、华北冬小麦向半冬性过渡、东北粮食产量提高、水稻面积和产量增加,都是在讲气候变化对中国农业的积极影响。由第二句“除了利好消息,气候变化也有不利影响”及其冒号后面具体解释可知,第二句强调的是气候变化对中国农业的不利影响。所以整个文段是并列结构,首句强调气候变化对中国农业的积极影响,第二句强调气候变化对中国农业的不利影响。所以横线处应当填入气候变化对中国农业的积极影响,A项符合,保留;B项也符合积极影响的意思,保留;C项说的是气候灾害带来的不利影响,与文意不符,排除;D项只说中国农作物的种植面积扩大,未强调气候变化带来的影响,与文意不符,排除。我们来比较下A、B两项,B项强调气候变化对农业的影响,而文段强调气候变化对中国农业的影响,范围扩大,且“想象得那么悲观”也与文段逻辑不符;故本题选A。
通过这道题目,大家是不是对于位于段首横线处的作用有了新的认识呢?也就是空缺处位于段首时,除了总领全文,还有第二种作用,即引出部分内容。
所以今后再遇到空缺处位于段首时,大家记得在阅读空后内容的同时,也要关注行文脉络,遇到类似的并列文段,记得有可能是引出部分内容。
行测言语理解与表达:“尾句”破题
行测考试中片段阅读一直都是重点,同时也是难点所在,而片段阅读的主旨观点题又是重中之重。很多考生感觉这一块难度较大,再加之考试时间较紧,很难静下心仔细读完,这难免导致准确率下降,怎么改变这种状况呢?对题目进行分析研究后发现,不少主旨观点题的重点句,出现在文段尾句。此时,通过对尾句的同义转述,能快速锁定答案。今天结合例题为大家讲解一下尾句是重点的题目特征,帮助大家快速的判断尾句是否为重点,选出正确答案。
我们来看两道例题:
【例题1】汪曾祺曾说,语言不是外部的东西,它是和内在的思想同时存在,不可剥离的。在他看来写小说就是写语言,语文课学的是语言,但语言不是空壳,而是要承载各种各样的思想、哲学、伦理、道德的。怎么做人,如何对待父母兄弟姐妹,如何对待朋友,如何对待民族、国家和自己的劳动等,这些在语文课里是与语言并存的。从这个意义来讲,语文教育必须吸收和继承传统文化,而诗歌无疑是传统文化的集大成者。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
A.诗歌中包含丰富的思想、伦理和道德元素
B.脱离内在思想的语文教育是空洞无物的
C.必须重视诗歌在语文教育中的作用
D.语文教育需要和思想品德教育同步进行
【答案】C【解析】第一句话援引汪曾祺的观点,“语言不是外部的东西,它是和内在的思想同时存在”。第二、三句话都是在解释这个观点。最后一句话用指代词“从这个意义来讲”总结全文得出结论“语文教育必须吸收和继承传统文化,而诗歌无疑是传统文化的集大成者”。文段最后一句是主旨句,即强调诗歌对语文教育的重要性。对比选项。C项是对文段主旨句的同义替换,符合文段意图。
这道题,我们发现尾句用指代词对文段进行总结,尾句也就是文段重点。常见的指代词主要有这样几种:“这、哪、他、此、其、该以及一些词语:此时、这种情况下……”,所以做题看到尾句是指代词的时候,要关注一下尾句是不是文段重点。
【例题2】爱、敬畏、献身精神、同情心、辨别善恶的能力以及将理想付诸行动的执行力,这些素质反映了一个人的品格。过去,孩子们是从他们所处的文化中、生活的内容里接受了这些品质。现在我们却目睹了所有这些品质在世界大部分地方崩溃。如果不想让孩子们失去培养这些人类宝贵品质的机会,就必须有意识地依靠教育来培养他们。
这段文字强调的是:( )
A.教育对培养品格的重要性
B.人类品质的崩溃对孩子的影响
C.孩子们是如何学会人类品质的
D.人类的诸多品质已渐渐崩溃
【答案】D【解析】文段第一句在说爱、敬畏、献身精神等素质可以反映品格,第二句紧接着说过去孩子们可以在文化生活中接受这些品格。第三句由“却”转折强调这些品质正在崩溃,最后用假设句“如果……就……”给出问题的对策,即“必须有意识地依靠教育来培养他们”。故文段最后一句假设句为重点。
这道题目,我们会发现尾句是一个假设句,而在主旨观点题中,假设句常出现在尾句,一般是解决前文问题,也就是作者想要论述的重点。所以对于尾句是假设句的文段一定要重点关注。
因此做主旨题时,可以适当关注尾句。当尾句用指代词对文段进行总结或出现假设句时,文段重点很可能就是尾句。
行测言语理解“总结词”——让你更懂作者的心
在行测考试中言语理解与表达经常是大家比较头疼的问题,而其中的重点之一当属主旨观点题。主旨观点题的做法是先分析文段,找到文段论述的重点,对文段主旨进行总结,最后比对选项。
有时作者为了更加明确地表达自己的意图,往往会在尾句用总结词对前文内容进行总结。所以,总结词引导的尾句通常是在提示作者的核心观点。常见的总结词有总之、由此观之、总而言之,可以说等等。大家在读文章的时候要高度注意,高度敏感。
下面通过例题进行讲解说明。
例题:一线城市的高房价以及90后年轻人对生活品质的追求,催生了租赁公寓的兴起。租赁公寓迎合了年轻人的消费观念,租房由过去的不得已转变成享受生活的一种方式。据调查,虽然拥有自己的住房仍是90后的刚性需求,但他们当中只有30%的人愿意为了买房而降低生活质量;另有56%的90后不愿意买房,因为房贷过于沉重会降低生活质量。由此观之,这些更看重个人价值的90后,可能成为“不买房一代”。
这段文字意在强调:( )
A.许多90后不愿为了买房降低生活质量
B.90后年轻人未来的买房需求非常旺盛
C.租房是大多数人更易于接受的居住方式
D.城市高房价影响多数年轻人的购房意愿
【答案】A【解析】文段第一句指出在一线城市的高房价以及90后对生活品质的追求这样的背景之下催生了租赁公寓的兴起。接着第二句表明租房成为一种享受生活的方式。第三句话引用调查数据说明,相当一部分90后不愿意为了买房而降低生活质量。最后一句话通过“由此观之”得出结论:90后可能成为“不买房一代”。那么这段文字意在强调的就是90后这一群体不愿意为了买房降低生活质量。A项,许多90后不愿为了买房降低生活质量,符合文段意在强调的内容,保留。B项,90后年轻人未来的买房需求非常旺盛,与题干强调的90后不愿意为了买房降低生活质量的意思相反,排除。C项、D项未点明论述主体“90后”,同时并非文段意在强调的内容,排除。故本题选A。
通过这道题目我们可以看出,尾句当中出现了总结词,总结词的作用是总结题干前文的具体内容从而引出作者观点,也就是文段的主旨重点所在。这道题尾句“由此观之”后面的内容我们需要重点关注,对尾句进行客观概括,进而选出正确答案。
除了总结词引导的尾句体现作者观点以外,我们还可能会遇到指代词,条件词,假设词引导的尾句体现作者观点等等,都是给大家强化尾句对于我们主旨题的重要性,同学们可以在接下来的做题过程中去重点关注一下文段的尾句,帮助我们快速有效地解决此类题目,多多练习,熟能生巧,把这类题目的分数拿到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