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nner_ad_1
行测言语理解主旨观点题如何突破
2023-05-16 02:30
来源:政华公考

行测言语理解主旨观点题如何突破

关注转折符号

主旨观点题是行测言语理解与表达中的必考题型,主要考查的就是我们概括归纳阅读材料中心、主旨的能力。主旨观点题在行测中分值占比较大,在言语理解中占比也比较高。而在主旨观点题中比较常见的一种文段就是转折文段。为了帮助考生突破这类题目,在此就转折文段进行分析,希望对各位考生提高行测分数有所帮助。

转折文段的特点就是在文段中有很明显的转折标志,比如:但是,然而,事实上,却等词语,下面通过一道例题来讲解说明。

例题经常有人说,“顶花带刺”黄瓜要少吃,儿童吃了会引起性早熟。事实上,黄瓜的花基本上是雌雄同株异花,可以不经过授粉、受精,结出“顶花带刺”的黄瓜,冬春季节的“顶花带刺”黄瓜,除黄瓜自身特性外,有的是使用氯吡脲造成的,氯吡脲是国家允许在黄瓜上使用的植物性激素。冬春季黄瓜植株缓慢,雌花数量多,座果率低,因此,常常在开花当天用浓度约为50毫克/升的氯吡脲药液涂抹花柄,以增加产量。氯吡脲与动物激素在性质、作用机理等方面完全不同,它对包括人在内的动物是不产生作用的。

这段文字说明:   

A.黄瓜“顶花带刺”存在两类不同的情况

B.“顶花带刺”黄瓜从生物机理上看是安全的

C.吃“顶花带刺”黄瓜不会引起性早熟

D.氯吡脲是国家允许在黄瓜上使用的植物性激素

【答案】C【解析】文段首先以“经常有人说”引出一种关于“顶花带刺”黄瓜会引起儿童性早熟的传言,“事实上”之后对黄瓜“顶花带刺”成因进行了分析,原因有两种,一是因为黄瓜自身的特性,二是因为使用了国家允许在黄瓜上使用的氯吡脲对上述传言进行了驳斥。由此可知,文段意在说明吃“顶花带刺”黄瓜不会引起性早熟。A、D两项均为文段部分内容,B项“安全的”表述笼统,文段主要说的是其不会引起“性早熟”。故本题选C。

在这道题中我们就是通过“事实上”这个转折词,判定出这个文段属于转折文段,随后判断文段意在说明的是文段转折后的内容,然后对转折后的内容进行理解分析,从而得出文段的主旨。

通过这道题目,相信大家对于转折文段也有了一定的了解,建议大家在备考中多多练习,真正熟练掌握这类问题。

 

行测主旨观点题:关注条件句

行测考试中主旨观点题都是重中之重。随着题目难度的升级,材料的篇幅也越来越长。如何快速梳理句间关系,找到作者“心之所向”,都是考生们所关心的。而练习大量题目后,我们不难发现很多题目是利用条件句引导出解决问题的对策,对策也就是全文强调的重点。今天给大家介绍利用条件句引出重点的主旨观点题,希望能够对大家做题有所帮助。

所谓条件句就是含有“只有…才…”或者“只要…就…”这样的条件词的句子。“只有”后面一般跟的是措施,“才”后面一般是措施带来的好的结果。条件句出现在段尾,指出措施的意义好处,是为了强调我们确实需要采取措施。例如:只有提高国民综合素质,才能提升我国综合国力。通过“只有……才……强调了需要提高国民综合素质。

所以在段尾遇到条件句时,一定要保持敏感。此时重点一般是“只有”后面强调的措施。接下来我们结合具体题目来看一看。

例题人和自然界是两种不同的存在物,但二者之间并非绝对的对立,而是具有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人的存在依赖自然界的存在,自然界是人的无机身体,人类生存和生活的首要前提是物质资料的获取,而供人类使用的物质资料的直接来源是自然界。通过理性和能动性的发挥,人能够让自然界成为“人化自然”,但自然界也具有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基本发展规律。人类的理性能力在付诸实践的过程中要不断关注人类行为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变化关系,才能取得符合人类需求的结果。

这段文字意在强调:   

A.人类依赖自然界获取生存的物质资料

B.人类与自然界是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

C.人类的理性对于改造自然有重要意义

D.人类在实践中要遵循自然界发展规律

【答案】D【解析】文段首句指出人与自然具有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第二句承接上文具体说明人类对自然界具有依赖性,紧接着第三句前半句指出人可以改造自然,后半句通过转折词“但”,说明自然也有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基本发展规律,最后尾句通过条件词“只有……才……”,指出人类在实践过程中要实现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故文段重点在尾句,意在强调人类在利用、改造自然的过程中,要尊重自然规律,与自然和谐共处,D项与此符合,当选。A项对应文段第二句话的内容,表述正确但并非文段意在强调的内容,排除。B项属于首句的内容,表述正确但并非文段意在强调的内容,排除。C项对应文段第三句的内容,但并非文段意在强调的内容,排除。故本题答案选D。

 

行测片段阅读题的论证方式——举例论证

在行测言语理解与表达中,主旨观点题是考查较多的一类题型,也是难度较高的题型。尤其是当材料文段较长时,考生们就很难判断材料的结构,找不到重点,也就无法判断作者的写作意图。今天就带大家来了解一下比较常见的一类文段结构——总分文段。

总分文段就是开头提出观点,后文论证观点的文段。作者写作后文就是为了去加强自己的观点的说服力。因此文段的重点就在前文的观点部分。今天我们来重点了解一下总分文段中使用较多的一种论证方式——举例论证。举例论证主要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有十分明显的标志词。对于这一类来说比较简单,根据标志词就能够知道后文是举例,那我们就可以直接定位前文为重点,根据对前文的概括判断正确答案。另一种没有明显的标志词,需要我们通过分析后文和前文的句子间关系来找到文段重点。如果后文部分的内容都在围绕前文进行举例说明,那么同样也属于总分,看前文找重点即可。

下面通过两道题目来具体分析:

1公元1616年,莎士比亚与汤显祖同年逝世。二人可算作16、17世纪之交的伟大剧作家。二人都酷爱写剧本,不过写法却不大一样。比如《罗密欧与朱丽叶》故事临近结尾,一双恋人殉情身亡,惨烈的悲剧以双方家族的和解收尾。和解的意愿的确美妙,只可惜,莎翁用于和解的笔墨太过不经意,仿佛仅仅为了“和解”的概念草草应付收场。《牡丹亭》里的杜丽娘,因梦中的相遇而相思,而哀,而死,又因此而还生,而圆满。汤显祖将笔墨挥洒于爱而不耗损于恨,推敲于柔美而不沉醉于暴力,他笔下的爱,期待、给予、容纳、无嗔。

这段文字的主旨是:   

A.阐述莎士比亚和汤显祖的伟大之处

B.分析《牡丹亭》独特的写作手法

C.比较莎士比亚和汤显祖的艺术风格

D.总结中外古典戏曲的共同点

【答案】C【解析】文段可以分为两层,前三句话指出莎士比亚和汤显祖是同时代的伟大剧作家,但是二人的剧本写法不一样。后文通过标志词“比如”进行了举例论证,引用了《罗密欧与朱丽叶》和《牡丹亭》两部作品,具体比较了二者艺术风格的不同。故文段重点在前三句,对应C项。

2:英国人类学家特纳认为,正常的“社会结构”是一种有阶层、地位、贫富差别的体制,“反结构”是没有等级之分、贫富之别、男女之别的时空,具有消除不满和发泄情绪的功能,很多重要节庆仪式就是属于“反结构”。中国古代元宵节是全民的狂欢节。在节日期间,人人尽兴而乐,可以缓解平时身体上的疲劳和精神上的压力,节日期间的一些反常行为,有利于消除人与人之间的隔阂和紧张,促进人际关系的和谐。节日期间,不分地位高低,不分富贵贫贱,不分年龄大小,君民同乐,有利于促进不同阶层的和谐,保障社会稳定。

这段文字的主要观点是:   

A.中国古代的元宵节是“反结构”的社会产物

B.中国古代的元宵节具有消除社会不满的功能

C.应大力发展传统文化中“反结构”的节庆仪式

D.“反结构”的节庆仪式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和谐

【答案】D【解析】文段首句通过正常的社会结构引出反结构这个话题,指出“反结构”有消除不满和发泄情绪的功能。后文虽然没有明显的标志词,但是我们通过分析可以发现,作者强调了“古代元宵节可以缓解疲劳和压力”,“节日可以消除隔阂和紧张,促进人际关系的和谐”,“促进不同阶层的和谐,保障社会稳定”。这些内容都是在向我们证明:反社会的节庆仪式能达到消除不满和发泄情绪的功能,也就是举例证明了文段开头的观点。故文段重点在第一句,对应D项。

通过这道题大家可以看出,在分析文段时,看到文段中有比较明显的“例如”“比如”“譬如”等标志词时,说明后文是在进行举例论证;另外有些文段虽然没有明显的标志词,如果后文内容围绕前文观点进行举例说明解释,同样后文也只是举例论证。这两种情况下,只要概括前文的观点就可以找到对应的答案。

希望通过今天的讲解,能够帮助大家提高做题效率。

 

行测言语理解条件句在主旨题中的妙用

在公务员考试行测科目中,言语理解与表达占据了很大的比重,其中的片段阅读主旨题更是重中之重。而大多数主旨题的题干都偏长,使得很多考生在高度紧张的考场上读完题干还是一团雾水,浪费了时间也没有找出主旨。今天就以一道题目为例,为大家讲解一个在长文段中快速找到主旨的办法:关注题目中的条件句。条件句其实就是换个形式给出作者认为应该如何做的对策,也就是文段主旨。

例题现实主义美术以写实传统和真实性品格,追求真善美。但现实主义的真实性,并非对生活的简单的模仿和照搬,也非生硬的逻辑推理和科学判断,而是通过真实地再现典型环境的典型人物来描绘生活,是画家对社会生活内蕴的认识和感悟。现实主义追求的苦是指美术要反映对生命的尊重,对道德理想的追求、对幸福生活的向往。美术作品里没有善,就难以感动人。艺术创作者只有扎根人民生活和社会实践,通过对生活和人性的深度挖掘与全面观照,关怀人民群众乃至人民的命运,作品才能回应人民的期待,完成传递真善美的使命。

这段文字意在强调:   

A.现实主义美术要有现实关怀与使命担当

B.应提升现实主义美术的艺术和历史价值

C.对真善美的表现是美术作品的真正的生命力

D.良好的文化生态有助于文艺事业健康发展

【答案】A【解析】文段开始引出“现实主义美术”的话题,接着通过转折词“但”指出现实主义的真实性是通过真实地再现典型环境的典型人物来描绘生活,是画家对社会生活内蕴的认识和感悟,并指出现实主义追求的苦是指美术要反映对生命的尊重,对道德理想的追求、对幸福生活的向往。最后通过条件句“只有……才”强调艺术创作者应该扎根人民生活及社会实践,深度挖掘生活和人性,关怀人民群众和人类命运。

A项就是尾句条件句所强调的内容,先保留;B项,“艺术和历史价值”文段未提及,排除;C项,“美术作品”范围扩大,文段论述对象为“现实主义美术”,排除;D项,良好的文化生态有助于文艺事业健康发展,文段未提及,排除。故正确答案为A。

综上,这道题就是在尾句很完整地呈现“只有……才”的句式,能够让我们很轻松地锁定就是文段的主旨句。目前题目条件句也大多数出现在尾句中,所以各位考生在具体做题和考试当中可以侧重关注一下尾句是否出现条件句,这样就能更快地锁定正确答案,赶紧去找一些题目应用起来吧!


微信
QQ
公众号
微博
联系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