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nner_ad_1
申论归纳概括型备战技巧
2023-06-21 14:39
来源:政华公考

申论归纳概括题型备战技巧

答题技巧之归纳概括

在申论的五大题型(归纳概括、对策建议、综合分析、贯彻执行、申发论述)中,归纳概括是基础中的基础,其他题型的解题也都是建立在归纳概括的基础之上。今天我们就一起从大纲解读、考情分析和作答技巧来看看归纳概括该如何应对吧。

大纲解读

申论不同题型的考查内容实际上对应了大纲要求里的不同能力,通过剖析大纲中的能力要求,我们就能得到不同题型在作答时的基本要求。申论的第一个题型归纳概括正是对应大纲中的阅读理解能力,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大纲中是怎么要求的吧。

以国考大纲为例:

【描述一】阅读理解能力——全面把握给定资料的相关内容,准确理解给定资料的含义,准确提炼事实所包含的观点,并揭示所反映的本质问题。

【描述二】阅读理解能力——能理解给定资料的主要内容,把握给定资料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对给定资料所涉及的观点、事实做出恰当的解释。

从大纲内容中我们能看到以下四个值得注意的点:

1.“给定资料”:答案有出处,就在指定材料内;

2.“准确理解、提炼”:复合材料原意,答案尊重原材料,尽量通过删改材料原文得到答案;

3.“揭示本质”:通过材料找到背后暗含的观点;

4.“把握关系”:注意材料与材料之间、段落与段落之间、句子与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看是否构成递进、转折、并列等关系,能够帮助我们快速理解材料,锁定答案出处。

考情分析

2021年山东省考A卷为例,我们来看一下归纳概括在试卷当中是什么样的:

2021年A】结合“给定资料1~3”,总结概括部分地区在保护和开发地方特色文化方面的成功做法。(20分)

要求:准确、全面、有条理,不超过350字。

通过总结历年的考题,我们能得到归纳概括的相关考情:

1.考查频率:几乎必考。这里不仅是说归纳概括的考查频次很高,而且归纳概括作为申论当中最基础的题型,它所对应的是理解材料的能力,后续其他题型也是建立在归纳概括的基础上的。即使没有直接考查,也会在其他题目当中有所体现,可以说是考生必须熟练掌握的题型。

2.材料范围:以限定为主,不限为辅。

3.常规表述:概括、总结;分析。

4.高频考点:常见考点有问题、原因、经验、影响等;偏灵活一些的考点有观点、表现、现状、特点等。

5.评分标准:

1)全面:答题要点要全部找到,申论判卷是踩点给分;

2)准确:问什么答什么,与材料保持一致;

3)有条理:答案分条呈现,各要点间内容不交叉。

作答方法

第一步:审题

主要关注两个方面“问什么,哪里找”,“问什么”是指看清题干问的是什么地方关于什么话题的问题、经验还是做法等等,“哪里找”是指看清题干是否给定了材料范围,还是需要在全部材料中寻找。建议考生在实际作答时将题干中的关键信息,尤其是“问什么”的部分标注在试卷相关材料的旁边,时刻提醒自己,否则很有可能出现读着读着材料忘了要找什么的尴尬境地。

第二步:找点

在寻找答题要点的过程中,建议考生不要过于“爱护”试卷,一定要做好标记和批注,不然等你信心满满想要写答案的时候会发现自己已经忘干净了。另外,尽量不要大段大段的标记,这样在回过头去写答案时也容易找不到重点。

第三步:加工

在找到材料全部要点之后,我们要对要点进行加工,使其符合我们的评分标准和字数要求。首先是对要点进行瘦身,把材料原文删繁就简,去掉不必要的形容词和定语,只保留骨干部分;然后进行“同类项合并”,把相同领域的要点放到一条当中去,表达相同意思的要点只取其一;最后给不同的领域都写一个总括句或小标题作为总结。

第四步:书写

最后就是将我们梳理好的答案写到答题纸上,注意卷面整洁、字迹清晰,如果写错了字也不要大力涂抹,轻轻划掉即可。

相信通过以上的介绍,大家对于归纳概括这一题型都有了基本的了解,但还是要提醒大家,读一千遍一万遍也不如自己上手做一遍,分数的提高离不开平日的练习和积累。希望大家都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考出一个满意的成绩!

 

以基础逻辑和技巧出发

申论考试是测查应试者实际工作能力的考试,对于机关单位基础能力之理解材料的能力可谓是公考的重中之重,所以其阅读方法以及阅读技巧则是备考的基础重点。即使实际题型在考试题型分布中占比不是非常多,不过也是做好其他题目,赢得高分的关键,甚至文章写作,如何通过研判材料,提取素材,写出文章都离不开夯实的阅读能力。在此以基础逻辑和技巧出发,理解归纳概括。

一、基础逻辑

从出题的形式、命题流程不难发现,整体的材料虽被分割为片段,但其核心主题和方向为统一的,所以,通过关键句,关键段落理解材料全文核心内容以确立总体方向是关键举措。而在具体的实践中,考生经常以习惯积累去片面判断材料核心主旨,极易发生偏差。举例说明:如材料中出现地摊经济相关案例及相关话题,究竟是概括为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切实落地之举,还是概括为灵活执法平衡刚性与柔性的人性化创新是没办法单独通过独立的一句话判断得出。所以,许多网上流传的核心词,规范词等资料素材,虽然能够帮助考试在短时间内让表达变得尽量规范,但要想得到分数,还需要综合上下文,前后段,甚至首则材料进行理解和判断。

综上所述,实战实操阅读顺序至关重要。以实战为方向,以本地特质为基点,通过阅读作文题干,可迅速判断整篇材料的内容话题。如2022年江苏A卷作文:新时代潮涌新职业,新业态互换新作为,可知全篇材料围绕着新职业为核心2021年江苏A卷作文:牡丹花大空入目,麦花虽微结成实,结合尾则材料理解全文概述核心为求真务实,实干兴邦。结合于此去理解归纳概括题目,无论是概括新业态对于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还是理解地方服务民生新举措,都会有更好的方向性指引,以免在作答过程中发现方向性错误。

二、判断层次

在理解了基础方向之后对于材料应段落性理解篇章逻辑,通过划斜线的形式对全文分层分段。以2021江苏A类试卷材料三为例,第一段材料在第一层次整体描述基层工作的特点并阐述在新时代对于基层工作的处理方式。第二层次则以新江区更新河长制公示牌为例阐述具体新举措,新作为并伴随描述其具体功效,以说明题干中应对社会发展的相关表述,第三层次则在兜底总结此案例为基层治理的创新之举,推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不难发现,争端材料为总分逻辑嵌套分总逻辑。也就是说,总领层次一以基层工作为切入点,层次二和层次三则以案例说明和总结的形式进行解释说明。此时理解题干,如核心作答任务为具体创新举措,则从具体案例入手,如问地方作为,则需要从案例中提取核心内容进行综合概括,则以层次一为核心概括内容。同样的材料,不同的问题,不仅概括内容不同,入手点同样不同,换而言之,更好地理解材料,就能以更清晰的方向去概括材料,以便于取得更多的分数,收获更多的可能。

应试需要技巧,虽可在短时间内获得收益,但更为关键的还是长时间的学习积累和良好的做题习惯,以达到熟能生巧的地步,技巧虽未关键,但是能力和积累才是核心,希望小伙伴儿都能以提升实际能力为出发点,避免过于强调技巧而忽视了内容性的积累。

 

申论技巧综合概括能力提升窍门

一、不写,不要过分追求总结而忽视了要点的齐全

第一种方法就是不写很多小伙伴或许会大吃一惊,这不是讲了个寂寞吗,但是大家要注意的是,我们在提炼概括的过程中,核心还是要反应材料主旨,那么你如果能把材料总结清晰,即便是不前置总结,你的得分同样不会低。

二、要点中的核心关键词直接前置

第二种方法就是核心关键词之间前置即可,不需要纠结很多。

例如:

成功经验:1.群防群治:……2.开展三民活动:……3.推行路长制:……4.政府优化服务:……

三、把握材料的逻辑结构【幸列、递进、总分、分总、总分总

第三种方法就是要把握材料逻辑,根据材料逻辑进行总结,例如四川省2018年下半年省考题目,就是典型的并列逻辑,材料从“国内外、城市乡村、一线二三线城市”三个维度展开了三则材料的分析。

例如:我国人才回流的具体表现:一、从国外流向国内:……二、从城市流向乡村:……三、从一线流向二三线:……

四、提炼共性的关键词+动词,作为总结。

例:1.政府不断加大财政扶持力度2.协调更多的社会力量融入3.做好宣传引导,发挥公众参与力量。可以推导总结为:一、政府主导:……

五、运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政策语言进行总结

例:基层治理的经验:1.政府负责:……2.党委领导:……

例:请结合给定资料,概括赵家村当前乡村振兴工作的成效。

成效:1.产业兴旺:……2.生态宜居:……3.治理有效:……4.乡风文明:……5.生活富裕:……

 

精准定位身份 破解对策陷阱

关于申论提出对策题,很多考生在审题的过程中往往会无视题干中身份的限定,用想当然的身份常规答题,甚至直接忽略身份的限制,对策与题目所给身份不配备。这些细节的疏忽都会最终导致对策的提出不够精准,容易出现或者一道题目几条对策就有几种不同的身份的问题。为了保证申论中提出对策时,大家不会在身份上面张冠李戴,一般要清楚从哪个角度、哪个身份提出对策。

一、给定明确的政府角度

1假设你是某市文明办工作人员,给定资料5-6是你搜集的资料,就“如何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发挥道德教化引导作用,滋养网络空间,修复网络生态”向领导提出意见。

2:“给定资料1”反映的问题需要妥善处理,假定你是某市政府职能部门的一名工作人员,领导安排你处理此事,请你提出解决问题的具体措施。

【身份分析】上两题明确告知身份是政府职能部门的工作人员,由此来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在处理问题的时候会有一定的权限,范围比较宽泛,大部分对策都是可以直接运用的。只要是材料中涉及到的,并且在职能范围内的对策都可以提出来。

二、没有说明具体的身份

3请根据给定资料1、2、3,就大学生如何提高创业成功率提出建议。

【身份分析】此题没有明确给出身份,不一定是政府部门的工作人员,作答更加灵活。一方面根据申论考试的特定,要有站在政府的角度思考问题的基本立场,可默认是政府身份答另一方面也可以根据材料给出的要点分为多主体作答(例如:学校家长学生政府企业等),让对策符合身份即可。

三、给定非政府的明确身份

4假定你是一名派到农村的支教人员,请根据“给定资料”简要分析希望小学遭废弃的原因,并提出解决希望小学遭废弃问题的具体建议,供上级有关部门参考。

【身份分析】此类身份会表明你不是政府部门的工作人员,而是一个明确的特殊身份,这时候在提出对策的时候,一定要让对策符合指定的身份。如支教老师的身份,做事宗旨就应该是教书育人,要衡量材料中的一些做法是否符合教师的身份来判断选择。


微信
QQ
公众号
微博
联系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