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基础知识科技常识:科学常识—声学原理
事业单位考试中科技常识的考查内容宽泛,但命题与生活常识紧密结合。除了科技史和高新技术外,基础科学的考查会涉及到理化生的基本原理,其中,物理学原理中光学原理、声学原理、力学原理等属于常规考点,我们今天来探讨声学原理考查中常考的四个知识点:
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声波。
一、声音的传播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在真空中,声音是不能传播的,因此,在太空中宇航员如果是在舱外,交流需要用无线电设备。常温下,声音在不同的介质中传播的速度是不同的,通常情况下,固体>液体>气体,密度越大,速度越快。
回声是声波在传播中遇到反射面发生反射后,形成的反射声波。
二、声音的特性
音色:用来区分不同声音,不同材料、形状都会影响音色。
音调:音调高低取决于发声体振动的频率。频率越快,声音越高。
响度:响度的大小决定于发声体振动的振幅。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三、超声波和次声波
人耳可以识别的声音频率在20Hz~20KHz之间。频率高于20kHz的声波为超声波。频率高,使其方向性好,穿透能力强,在水中传播距离远。经常运用在测距、测速、清洗、焊接、碎石、杀菌消毒、B超机检查等。频率低于20Hz的声波为次声波。因为其波长往往很长,能绕开某些大型障碍物发生衍射,不容易衰减,不易被水和空气吸收,易与人体器官产生共振,损伤人体,危险时可致人死亡。
四、噪声
噪声,是指发声体做无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一般声音达到80分贝或以上被认为是噪声。一般认为40分贝是人类正常的环境声音,高于这个值就有可能会产生一些危害,包括影响睡眠和休息、使听力受损等,甚至引起心血管系统、神经系统和消化系统等方面的疾病。超过85分贝的声音可能对听力造成损伤,如果人们突然暴露在高强度噪声(140-160分贝)下,就会造成听觉器官急性外伤,引起鼓膜破裂流血,双耳完全失听。
以上知识点在具体题目中是如何呈现的,解题思路是怎样的呢?我们以下题为例:
【试题练习】(单选)关于声学知识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在课堂上听到老师的讲话声,说明声音可以在空气中传播
B、在城市道路旁设置隔声板,是为了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C、利用超声波可以清洗钟表,说明声音可以传递信息
D、通常我们根据音色辨别不同人说话的声音
【答案】C【解析】题干明确指出声学知识,声音传播需要介质,其可以在空气、液体、固体中传播,故A是正确;噪声的减弱方法有几种情况,在声源处减弱噪音;在传播途径中减弱噪音;在人耳处减弱噪音。在城市道路旁设置隔声板,是为了阻隔噪声传播,采取了在传播途径中减弱噪音的方式。故B是正确;声音可以传递能量和信息利用超声波可以清洗钟表说明声音可以传递能量,而不是传递信息,故C是错误;通常我们用音色区分不同人声音,D正确。本题选非,故C当选。
故正确答案为C。
【考点点拨】本题考查的知识点主要是声学知识,属于科技常识中基础科学的内容。这类题多数需要结合生活常识联系科学原理,本题也不例外。近年来出题,常常一道题考查多个知识点,需要大家积累。解题分三步走:(1)提取核心内容,题干中明确为声学,快速定位物理常识;(2)回顾声学原理常考知识点,选项每一个过目,确定无误的排除;(3)总结归纳,在考试中选项很明显错误逻辑,直接快速选择,节省做题时间。例如本题,超声波清洗钟表,并不涉及信息的传递,考场上直接选择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