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nner_ad_1
行测言语理解片段阅读解题技巧
2023-09-12 09:33
来源:政华公考

行测言语理解片段阅读解题技巧

主题词筛选

知识引导

什么是主题词呢主题词其实就是一个文段的中心论述对象,就好像我们在日常聊天的过程中,核心的话题。在做主旨观点题的时候,如果我们能够找到文段的中心论述对象,那么我们就可以迅速地与选项做比对,选项中包含这一主题词的保留,不包含的即可排除。

主旨观点一般都是围绕主题词展开,这两个方法都可以帮助我们快速找到主题词,带着主题词去筛选选项可以快速排除干扰选项,节省考试时间,选出正确答案。但也要注意文章不一定只有一个主题词,做题时要更全面的找出来所有主题词,做题更有利。

方法一:主题词筛选。我们可以通过寻找整个文章出现频率较高的词。

方法二:找关键句中的核心成分。

练习题

1历史表明,中国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确立“十四年抗战”,更能完整地审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密切关联,更能完整地体现中国人民为夺取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维护世界正义与进步事业所付出的巨大牺牲和做出的重大贡献,更能完整地讲好“中国抗战故事”。

这段文字主要介绍了:(   

A.确立“十四年抗战”的重要意义

B.中国抗日战争发挥了非凡的作用

C.如何完整讲好“中国抗战故事”

D.中国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重要地位

【答案】A【解析】整个文段先介绍中国抗日战争对反法西战争有重大作用,后文提出确立“十四年抗战”的话题后文用了三个“更能完整地”体现出了作者想强调的是后文确立“十四年抗战”的重要意义。所以整个文段第二句是重点句,第二句的重点论述对象是确立“十四年抗战”,所以主题词是“十四年抗战”。看选项A凸显主题词且体现出确立“十四年抗战”的意义符合。B主题词是中国抗日战争,非重点,排除。C是确立“十四年抗战”的意义之一,概括不全面,排除。D主题词是中国抗日战争,非重点,排除。

2一线城市的高房价以及90后年轻人对生活品质的追求,催生了租赁公寓的兴起。租赁公寓迎合了年轻人的消费观念,租房由过去的不得已转变成享受生活的一种方式。据调查,虽然拥有自己的住房仍是90后的刚性需求,但他们当中只有30%的人愿意为了买房而降低生活质量另有56%的90后不愿意买房,因为房贷过于沉重会降低生活质量。由此观之,这些更看重个人价值的90后,可能成为“不买房一代”。

这段文字主要强调:   

A.许多90后不愿为了买房降低生活质量

B.90后年轻人未来的买房需求非常旺盛

C.租房是大多数人更易于接受的居住方式

D.城市高房价影响多数年轻人的购房意愿

【答案】A【解析】由题干问法可知,让我们去寻找主旨观点。整个文段首先指出高房价和90后的生活追求催生了租赁公寓,租房成为一享受生活的方式。后文说明90后年轻人不愿意因买房降低自己的生活质量。最后用“由此观之”引出结论,说明90后可能成为“不买房一代”。整个文段每句话几乎都在围绕“90后”来展开,“90后”出现的频率非常高,所以“90后”就是我们的主题词,这个时候发现C、D脱离文段主题词,排除。A体现了90后不买房的现状,保留,B与题干的意思违背,排除。

3法国人谈起中国人心目中的法国文学,总忍不住用一种轻蔑的口吻说:“你们喜欢《茶花女》。”在法国人眼里,喜欢大仲马还算有些品味,毕竟他有一部《基督山伯爵》,有《三个火枪手》。小仲马有什么呢只不过写了一个交际花而已。法国文学是法国人的骄傲,在世界文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仅喜欢《茶花女》,显而易见是对法国文学的不尊重,《茶花女》在中国成为一种流行,差不多是一百多年前的事情,当时正赶上戊戌变法失败,人心沮丧,改良的路行不通,大家只好将就看胡乱小说,“茶花女”在中国本土的诞生,是生逢其时。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A.《茶花女》在中国的流行有一定的社会背景

B.对文学作品的喜好能反映出一个人的品味

C.评价文学作品要结合其诞生的时代背景

D.中国人和法国人的文学审美观存在区别

【答案】A【解析】本题为主旨观点题,文段首先表明法国人对中国人喜欢《茶花女》的轻蔑态度,认为仅喜欢《茶花女》是对法国文学的不尊重,接下来阐述《茶花女》在中国流行的原因是生逢其时。在这篇文段中,高频词是“茶花女”,文段主要论述的主题词是“茶花女”,只有A选项提及,其他选项无关可直接排除,所以答案为A选项。

 

抓住文中“对策”

行测言语理解与表达中主旨观点题的占比较大,十分重要,在主旨题中,考查频率较高的考点之一就是“对策”,但是很多同学在学习的时候却经常被迷惑,选到一些非主旨的选项。在此就简单带大家分析,如何巧用“对策”,破解主旨观点题。

一般情况下,提出对策类文段的行文脉络大多为“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或者是“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那么这个时候作者想表达的重点是在解决问题上,因此,当遇到这样的行文脉络时,我们可以重点关注对策句,由对策句理解概括同义转述得出答案。

例题沿着什么样的法治道路前进,直接关系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成败。世界上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法治模式。如果脱离本国实际照抄照搬别国的法治模式,就会对经济社会发展产生消极作用。实践中,有的国家就是因为简单照抄照搬别国的法治模式,结果不但没有实现善治,反而增加了社会不稳定因素。法治是现代国家治理的基本特征和根本保障,任何一个国家进行法治建设,都必须探索适合自己的法治道路。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A.法治道路直接决定法治建设成败

B.法治建设离不开本国的法治实践

C.应坚定探索适合自身的法治道路

D.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法治模式

【答案】C【解析】文段第一句首先强调了法治道路对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重要性,接着在第二句指出没有一个法治模式是在全世界通用的。第三句话通过“如果”“就会”这样的假设句,说明了照搬照抄别国的法治模式会对经济社会发展产生危害。第四句通过实践中的例子告诉我们照抄照搬别的国家的法治模式是有危害的。三四句话共同说明照抄照搬别国的法治道路的危害。第五句基于前文提到的危害指出对策,我们必须探索适合自己的法治道路。所以整个文段意在说明的就是法治是基本特征和根本保障,我们必须探索适合自己的法治道路。

选项分析:

A项,文段第一句话说的是法治道路直接关系着法治建设的成败,而不是直接决定法制建设的成败,A表述错误,排除

B选项强调的是法治建设离不开法治实践,但是文段意在说明的是任何一个国家进行法制建设都必须探索适合自己的道路,该项不是文段意在说明的内容,排除。

C项基本符合文段意在说明的内容,保留

D项在文段的第二句话可以理解出,但文段意在说明的是任何一个国家进行法制建设都必须探索适合自己的道路,该项不是文段意在说明的内容,排除。

通过这道例题,相信大家对如何抓“对策”有了更加清晰的认知,希望大家多加练习,攻克这类题目。

 

不能靠主观的主旨观点

言语理解与表达是行测试卷中的五大专项之一,言语理解与表达主要测查报考者运用语言文字进行思考和交流、迅速准确地理解和把握文字材料内涵的能力。其中常见题型可以分成两大类,理解类和表达类,理解类根据考查侧重不同又分成细节判断、主旨观点题、标题、下文推断和词句理解,表达类分成句子填空和句子排序。其中主旨观点题是大家头疼的一块。很多同学有个共性,单个的句子我们都能明白意思,但是放在一起就不知道哪句是重点。很多同学在做这种题目时喜欢凭借自己的主观去理解文段中词句的含义,然而这并不是理想的解题思路,这并不能百分百准确,通过文脉来去并且熟练地记住一些敏感词来精准地找到中心思想的位置。

 

下面通过一道因果文段例题来给大家展示一下关于这类题型的解题思路。

因果文段之:分析阐述得出结论重点为结论

例题在知识社会里,有文化远不止于会阅读、写作与计算,如今,有文化还包括基本的计算机操作技能及对信息化社会的了解。每个社会成员对这个复杂的世界都必须有相当深的了解与广博的知识,而新的传播媒介提供了大量这样的知识。在知识社会中,我们要学会如何学习,因为迅速变化是知识的基本性质。因此,学会如何学习远比掌握有限的知识更重要。

这段文字主要说明了:   

A.在知识社会里,阅读、写作与计算能力不再重要

B.在知识社会里,每个社会成员都要掌握广博的知识

C.在知识社会里,新的传播媒介提供了大量的知识

D.在知识社会里,掌握学习方法比掌握知识更重要

答案D【解析】文段首先描述了在知识社会里有文化包括对信息化的了解,新的媒介提供了大量的知识,由“因此”结论,学会如何学习远比掌握有限的知识更重要。“因此”后为本文重点,D选项和其表述一致,正确答案为D。

当然还有其他的文段,需要我们通过学习,并且熟练之后能迅速掌握一些行文脉络的敏感提示词,来去提升做题的速度,这样剩下的时间我们可以用来去做更多的题。

 

走进行测转折文段的另一面:转折之后不一定是重点

转折文段是行测片段阅读中很常见的一种文段类型,也是考试中常常会遇到高频文段。面对这类文段,很多考生会简单地认为只需要关注转折之后即可,转折之后一定是作者想要强调的重点。其实不然,我们会发现很多题转折之后并没有直接引出作者观点,而是通过例证或者解释在反驳前文别人的观点。所以,这种特殊的转折文段,其重点是反驳前文别人观点即可。今天通过一道例题带领大家一起来看看这类题型。

例题经常有人说,“顶花带刺”黄瓜要少吃,儿童吃了会引起性早熟。事实上,黄瓜的花基本是雌雄同株异花,可以不经过授粉、受精,结出“顶花带刺”的黄瓜。冬春季节的“顶花带刺”黄瓜,除黄瓜自身特性外,有的是使用氯吡脲造成的。氯吡脲是国家允许在黄瓜上使用的植物性激素。冬春季黄瓜植株生长缓慢,雌花数量多,坐果率低,因此,常常在开花当天用浓度约为50毫克/升的氯吡脲药液涂抹花柄,以增加产量。氯吡脲与动物激素在性质、作用机理等方面完全不同,它对包括人在内的动物是不产生作用的。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A.吃“顶花带刺”黄瓜不会引起性早熟

B.“顶花带刺”黄瓜从生物机理上看是安全的

C.黄瓜“顶花带刺”存在两类不同的情况

D.氯吡脲是国家允许在黄瓜上使用的植物性激素

【答案】A【解析】文段一开始通过“经常有人说”提出了别人的观点,即“顶花带刺”的黄瓜儿童吃了会引起性早熟,接着“事实上”对前文进行转折,后文通过两个方面的阐述对前文的观点进行了反驳。第一个方面是黄瓜依靠自身的特性就能结出“顶花带刺”的黄瓜第二个方面是使用氯吡脲结出了“顶花带刺”的黄瓜,但是氯吡脲是国家允许使用的植物性激素且对包括人在内的动物是不产生作用的。因此,文段作者意在说明的是“顶花带刺”的黄瓜儿童吃了不会引起性早熟。A项基本符合重点,保留。B项,生物机理和性早熟并不是同一概念,且不会引起性早熟不代表就一定安全,排除。C项对应文段转折之后的内容,但并不是文段作者意在说明的内容,排除。D项同样对应转折之后其中一方面的内容,也并不是这段文字意在说明的内容,排除。故正确答案选A。

通过这道题我们可以发现,不是所有的转折文段转折之后一定是重点,还有可能在反驳前文的观点,我们只需要找到反驳前文观点的选项即可。希望今天的讲解对考生们有所帮助,在面对转折文段的时候能够辨析清楚转折之后是否是文段的重点。

 

拨云见日——解开行测设问句的秘密

在行测言语理解与表达这部分当中,主旨观点题是非常重要的一种题型,主旨题根据文段结构的不同,又分为多种类型,其中有一种类型是同学们在备考过程中比较容易出错的,但一旦知道了这种类型的正确解题方法,就会觉得这种类型相当简单了。今天就一起带同学们走进主旨题,解开主旨题中设问句的秘密。

首先我们先来看一道题目。

1美籍华裔物理学家李政道说:“中国的算盘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计算机。”英国学者李约瑟也把算盘誉为“中国第五大发明”。那么,算盘为何有如此魅力,得到两位学者这样高的推崇呢就是它以框梁档珠的简单结构,配以形象精妙的珠算口诀,解决了加减乘除乃至开方的计算问题。在没有计算机的年代里,它对推动社会经济发展发挥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这段文字主要介绍了:   

A.算盘的结构和原理             B.算盘受推崇的原因

C.算盘对社会经济的作用           D.算盘在科技史上的地位

【答案】B【解析】文段首先介绍了两位学者对算盘的高度评价随后提出“算盘为何有如此魅力,得到两位学者这样高的推崇”的问题接着以算盘的原理以及算盘对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作用进行作答。由此可知,文段用设问句的方式重点说明了算盘受推崇的原因,B项正确。A、C两项属于对部分原因的论述,表述不全面,排除。D项的“科技史上的地位”无中生有,排除。故本题选B。

通过这道题目大家可以看出明显的设问。文段在前半部分出现疑问句,后面基于问句做出解答。不管这个解答具体是什么,基于什么角度,有多少内容,都是对这个疑问句的回答。所以文字主要说明的还是这个问句。

我们再通过一道题目加深对这种类型的认识。

2一般来说,残破的物体总是不美的。但偏偏有那么些古建筑、雕塑乃至日用品的残体被认为是美的,这又该如何解释呢可能因为,这些具有审美价值的残体,原本具有重要价值,或者由于可观的规模,或者由于重要的实用功能,如宏伟的宫殿、陵寝、庙宇、城墙、古桥、古塔等,包含着前人非凡的智慧和巨大的辛劳,不管是毁于兵燹或天灾,都会引起人们的痛惜,抚残体以思整体。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世界遗产”项目中,就有一大批这样的古建筑,诸如中国的长城、希腊的巴特农神庙、柬埔寨的吴哥窟等等。

这段文字主要说明了:   

A.如何欣赏古建筑               B.“废墟”何以是美的

C.何为建筑的残缺之美                 D.“世界遗产”的评选标准

【答案】B【解析】文段用“但”转折,指出偏偏有些建筑、雕塑乃至日用品的残体被认为是美的,由此提出“为什么这些残体被认为是美的”之问,之后用“可能因为”对其进行回答解释,因此文段主要说明的是“废墟”美的原因,B项对此概括恰当。A项“如何欣赏古建筑”、D项“‘世界遗产’的评选标准”在文中均未提及,排除。C项只提到“建筑”,而文段论述的“残体美”还包含雕塑、日用品等,且文段关注的是美的原因,而非“何为残缺之美”,排除。故选B。

通过这两道题目我们可以看出,只要在片段阅读中出现设问句,那么前面的问句基本就是本题要选的正确答案。这种特殊的文段类型你学会了吗

 


微信
QQ
公众号
微博
联系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