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nner_ad_1
行测片段阅读解题有妙招
2023-11-16 10:24
来源:政华公考

行测片段阅读解题有妙招

主旨观点题如何“双管齐下”

主旨观点题是行测言语理解与表达中非常重要的题型之一,面对越出越难的题目,又长又费解,怎么才能一眼看出答案呢这篇文章,教给大家两个方法:画圈圈找主题词和找假设定主旨句。

一、画圈圈找主题词:圈出每句话的主要论述对象,找一个最能概括文段中心思想的词,快速搞定答案。

我们都熟悉这样一首诗:

鹅鹅鹅,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那么请问大家,这首诗的主题词是   

A.鹅        B.曲项       C.白毛         D.红掌

答案A【解析】依次圈出每句话的论述对象:鹅、曲项、白毛、红掌。但是,曲项、白毛、红掌都是鹅的组成部分,所以鹅最能概括文段中心思想。因此主题词是A鹅。

【例1】在生产力不发达的时代,战争成为争夺资源的最重要的方式。青年是战争中最重要的参与者,而要赢得战争的胜利,青年人必须有强健的身体素质。为了取得战争的胜利,各城邦青年组织起来进行训练。作为全希腊的盟主,雅典城邦在全盛期有25万人口。而同时期的科林斯有9万人口,有些城邦只有5000人甚至更少。人口越多,青年的比重越高,城邦越是能够在竞争中居于优势地位。

这段文字强调了,在生产力不发达的时代:   

A.青年在竞争中起着重要作用

B.获取资源主要依靠战争方式

C.人口多寡是衡量城市发展的指标

D.竞争主要依赖人们的身体素质

【答案】A【解析】依次圈出每句话的论述对象“战争、青年、赢得战争、青年人的身体素质、取得战争胜利、青年组织训练、人口数量、青年的比重”。圈完,8个论述对象中有5个都与“青年”有关“人口数量”还是为“青年”这个论述对象服务的,因为作者强调青年在人口数量中的比重能对城邦的竞争优势产生重要影响,所以文段主要围绕“青年”展开,主题词为“青年”。答案选A即可。

总结一下吧,告诉您:主旨题,画圈圈一句话,一两圈作比较,谁核心,谁主题看选项,没主题,不要选。

二、找假设定主旨句:假设句就是带有“如果……那么”“若……则”等关联词的句子。这些句子在尾句出现时,要重点结合假设句的前半句来理解作者观点。

科学家说:“假如给我一个支点,我就能撬动地球。”

领导说:“这件事如果办不好,明天别来了。”

女朋友说:“你若懂我,该有多好。”

他们都意在说明什么呢

是科学家能撬动地球吗是领导批准明天休息一天吗是情况变好了吗

都不是。

是支点的重要性,是必须办好这件事,是希望你懂我

通过上述小例子,各位备考的小伙伴你们明白为啥要重点结合假设句的前半句来理解作者观点了吧

【例2】科学家最近成功破译白鳍豚全基因组图谱。科学家的努力当然是可贵的,30多年前中国科学家就开始了对白鳍豚的研究,其成果当然不止一张“全基因组图谱”。但其对于保护这些可怜的物种究竟起到了多大的作用,恐怕还不敢断言,而且我们更多的是从白鳍豚身上找到可以“利用”的特点。如果科学家的研究不能成为保护这些生命的力量,如果有朝一日我们只能对着一个个浸泡在福尔马林里的标本来谈论它们的习性,用基因图谱来证明它们的存在,这不是科学的善意,而是人类的罪恶。

这段文字意在强调:   

A.白鳍豚全基因组图谱得以成功地破译

B.白鳍豚全基因组图谱解开生命的密码

C.科学研究应对保护物种负起应有责任

D.应该反思人类活动对物种犯下的罪恶

【答案】C【解析】文段首先指出科学家成功破译了白鳍豚全基因组图谱,然后以“但”进行转折,说明其成果对于物种保护的作用有限,最后连用两个假设句式说明科学研究在保护物种方面应起到的作用。A、B项均未涉及转折后内容,非文段重点,排除D项脱离了“科学研究”这一范畴,排除。故本题选C。

 

判断意图之关注“评价句”

行测主旨观点题往往需要我们判断作者的写作意图,在这种题目当中,有一类比较特殊,是通过“评价句”来表达作者意图的,正确选项往往是对“评价句”的同义转述。可能很多同学对于“评价句”这个概念比较陌生,那么接下来就带大家一起学习一下吧。所谓“评价句”,是指表达作者对某一事物的评价和认知的句子。但问题是,我们怎么才能在文段中识别出“评价句”呢这就需要借助到评价句的一些特征了。

特征一:“评价句”常驻位置

就像平时聊天一样,我们表达对一件事物的评价时,往往采用两种方式,或开门见山,或最后总结。在文段中,“评价句”也遵循类似的逻辑,常出现在段首或段尾的位置上,并且段尾居多。

特征二:“评价句”标志词

就像日常生活当中,当我们进行评价时,总会有类似这样的说法,比如:“这台车不错,可以省不少油钱”,“这茶挺好,能生津止渴还能降血压”,“小王人不错,能帮着大家解决不少急难愁盼的问题”……在主旨题中,“评价句”往往也是以类似形式出现,表达了对某一事物的作用、意义的看法,所以,“评价句”往往会有“能……”“可以……”“有利于”“有助于”等标志词。

那么了解了这些特征之后,接下来我们就通过一道例题来带同学们感受一下“评价句”的题目吧。

【例1】每一个民族的文化复兴,都是从总结自己的遗产开头的。在几千年历史长河中,我国各族人民制造了丰富的历史文化财宝,留下了大量文物遗存。历史文物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物质载体,记录着我们历史的光辉过去,连续着我们国家和民族的精神血脉,承载着我们民族的认同感和骄傲感。爱护历史文物和文化遗产,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坚决文化自信的必定要求。不断加大文物爱护力度,让我们的城市建筑更好地体现地域特征、民族特色和时代风貌,有助于我们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分散宏大民族精神,为实现民族复兴供应正确的精神指引和强大的精神动力。

这段文字意在强调:   

A.民族文化复兴的途径

B.传统文化的物质载体

C.城市规划要富有特色

D.文物保护的深远意义

【答案】D【解析】文段前两句话指出每一个民族的文化复兴,都是从总结自己的遗产开头的,我国有大量文物遗存。第三句话指出这些历史文物遗存对我们国家、民族的重要性。第四句话又指出了爱护文物是一种必然要求。最后作者基于爱护文物的必要性,用“有助于……”这样的标志词,评价了加大文物爱护力度的积极意义。故文段意在强调的就是尾句,即作者对加大文物爱护力度的评价。A项对应文段首句,属于引出话题内容,不是文段意在强调的,排除B项在文段第三句话中有所体现,但同样不是意在强调的,排除C项中的“城市规划”脱离文段主要话题,排除D项基本符合文段尾句的评价,故本题选D。

所以,在考试当中要关注“评价句”、利用“评价句”快速解决题目。当然啦,也要提醒同学们,不要只看首尾而忽略文段整体意思,以免以偏概全,断章取义。

 

推断下文有妙招

在行测言语理解与表达的题型里总有这么一道题,在给出文段后提问:这个文段接下来要讲什么。这类推断下文的题目,往往让很多同学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我怎么知道接下来要讲什么呢今天就给大家分享一些解决这类题目的小妙招。我们先以一道题目为例

【例1】焚香的习俗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通常人们为了礼仪将衣服熏香,古代文人雅士也喜欢在书房内焚上一炉香,营造“红袖添香夜读书”的意境,因此,早在汉前就出现了以陶、瓷、钢、铁、瓦为材料制成的香炉。汉代时,佛教的传入对香炉的发展起了相当大的作用。元末明初,原先其它材料制成的香炉逐渐被铜香炉取代,明代宣德年间则是铜香炉制作的巅峰时期。

这段文字是一篇文章的引言,文章接下来最可能讲的是:(   

A.宗教对于香炉制作技术的影响

B.焚香习俗逐渐淡出礼仪的原因

C.香炉制作材料的发展演变过程

D.宣德香炉的制作及其艺术成就

【答案】D解析整个文段围绕香炉的发展演变展开,文段在尾句最后提出了一个新的话题,即宣德年间的铜香炉,那么下文也应该围绕这一话题展开论述,纵观四个选项只有D提到了宣德香炉和文段最后的话题相关,当选。所以这道题的正确答案应该是D。

这道题我们只要根据文段尾句话题对选项进行筛选就可以得到答案了。这是为什么呢大家都知道文段当中的每一句话都有着承上启下的功能,那么下文要讲什么,自然是文段尾句来引起的。这也就意味着大多数情况下,下文要在话题上和文段尾句保持一致。这提醒我们:在做这类题时,大家一定要重视对文段尾句的分析。

这个时候问题又来了,当出题人洞悉了我们想法的时候,往往会针对着这一点来设置题目陷阱,我们再来看一道题。

【例2】河的两岸风光旖旎,西岸草原一望无际绿色的波浪逶迤而去,在天际同蓝天连成一片。三四千头一群的野牛在广阔无垠的草原上漫游。有时,一头年迈的野牛劈开波涛,游到河心小岛上,卧在高深的草丛里。看它头上的两弯新月,看它沾满淤泥地飘拂的长髯,你可能把它当成河神。它踌躇满志,望着那壮阔的河流和繁茂而荒野的两岸。

作者接下来最有可能讲的是:   

A.叙述“河神”野牛的传说

B.描写草原上的其他野生动物

C.描写位于河岸上自己的家乡

D.描写河另一岸的美丽风光

【答案】D解析文段开头指出河的两岸风光旖旎,接着介绍了西岸的风光:有草原、有野牛,紧接着以野牛的视角将画面引向两岸。文段围绕两岸风光话题展开论述,并介绍了西岸的风光,那么下文就要介绍两岸中另一岸的风光。四个选项中只有D符合,故本题选D。

这道题的陷阱在于A项。文段尾句在讲野牛这一话题,当同学仅从尾句分析的角度来看待这道题时,就容易踏入陷阱,错选与野牛这一话题有关的A项。但其实整个文段是总分结构,先提出总:河的两岸,然后论述两岸中的一个:西岸。那么从整体结构上来分析,下文要讲的自然是河的另外一岸。这和文段尾句,即西岸的具体情况,也就没有什么关系了。

通过这道题目提醒我们:在做推断下文题时,尾句分析的思路固然重要,但千万别忽略文段的整体结构。

 

标题添加题警惕“标题党”

标题添加题是行测片段阅读中的一个小题型,就是给定一个文段,然后根据文段的内容选择一个合适的标题。俗语说:“看书看皮,看报看题。”这句话强调了标题的重要性——它是首先映入眼帘中“信息波”,起着“先声夺人”的作用。标题需要醒目这固然没错,但是很多同学在做这类题目时往往过于重视标题的形式是否新颖生动,反而选到了无法体现文段主要内容的徒有其表的选项,这种“标题党”的行为害苦了大家。下面通过两道题感受一下应该如何选择标题,杜绝“标题党”。

【例1】没有声音,再好的画面也会“无感”。说话是一门艺术,折射着历史和传统的痕迹。以前,沿街售货的商贩往往选择放声吆喝。“叫卖声”不仅关乎生意和生计,“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自然之声与市井之声的交织,也成就了生活的诗意。同样,人与人之间交往,既然见了面,互相之间何妨说句话。寒暄能打破沉寂,笑声能冲刷尴尬,有话好好说也能化解矛盾。

最适合做这段文字标题的是:   

A.到什么山头唱什么歌

B.三寸不烂之舌,胜于百万之师

C.多说一句,驱散“无言的冷漠”

D.无声不一定胜有声

答案C解析文段由说话的艺术引出人与人之间交往的话题,由“见了面,互相之间何妨说句话。寒暄能打破沉寂,笑声能冲刷尴尬,有话好好说也能化解矛盾”可知,文段意在倡导用说话化解人与人之间的隔阂和冷漠。

A项强调说话要注意对象、场合B项强调好口才的作用,均与文意不符。D项意为不说话不一定比说话有用,虽然也有提倡说话的意思,但未明确说话对人与人之间交往的意义,不如C项对主旨的概括准确。故本题选C。

在第一题中,虽然在形式上其他项都比C项更加生动形象,但是应首先明确文段意在强调的是通过人与人之间的对话可以化解矛盾,能够体现这一作用的就是C选项,而非在形式上更吸引眼球的D。

【例2】随着春节临近,各大互联网企业推出的五花八门的“手机抢红包”活动再度引发各界关注。专家表示,作为近年来迅速兴起的一项“全民指尖新年俗”,手机红包已成为当前几大互联网巨头的战略要地而愈演愈烈的“红包大战”,实质则是互联网巨头都不愿错过的一场用户之战、移动支付地位之战、生态场景之战。

最适合做这段文字标题的是:   

A.“手机抢红包”内置的利益链

B.互联网企业黏住用户的新方式

C.红包大战背后的互联网巨头之争

D.手机红包缘何成为“全民指尖新年俗”

答案C【】解析文段首先引出“手机抢红包”的话题然后以“专家表示”表明手机红包已成为几大互联网巨头的战略要地最后以“实质则是”指出红包大战的实质,即红包大战的背后是互联网巨头的用户之战、移动支付地位之战、生态场景之战。由此可见,文段意在说明的是红包大战的实质,标题应涵盖此内容,而A项,“内置的利益链”文段未提及,排除。B项,“黏住用户的新方式”表述笼统,未提及文段主题词“红包大战”,排除。D项,文段并未提及手机红包成为“全民指尖新年俗”的原因,排除。故本题选C。

第二题同样在选项形式上,D的指尖年俗显然更吸引人眼球,使得话题更加生动引人入胜,但是仍要首先明确文段意在说明的是红包大战的实质,而非手机红包形成的原因,所以选择了C项。

文段标题就像一篇文段的眼睛,要做好标题添加题需要我们为其选择合适的眼睛,也就是首先要符合文段的中心主旨,而外表华丽则仅仅是加分项,可以作为择优选择的依据,但不能成为我们立刻做选择的理由,所以我们要格外小心落入“标题党”的陷阱。


微信
QQ
公众号
微博
联系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