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nner_ad_1
【行测精粹】言语主旨观点题如何又稳又快拿分
2023-12-14 03:13
来源:政华公考

【行测精粹】言语主旨观点题如何又稳又快拿分

主旨观点题之“问题型”和“对策型”材料解读

在做行测言语理解与表达的主旨观点题时,考生们会经常读到一种材料——“问题型”和“对策性”材料。与之相关的题目数量会占主旨题的一半左右。大部分考生在做题时能够快速梳理题干并找到题干中的“问题”,但之后往往会产生各种疑问:主旨是选问题还是对策是否要避开问题的其他方面,只看问题出现问题是否直接选对策今天就带着大家一起来解读“问题型”材料,解决相关问题。

“问题型”材料解读一——问题+对策

在考试中,“问题+对策”类型的材料并不少见,但考生往往不晓得问题是重点还是对策是重点。这里考生们首先要明确,作者写这种材料的目的并不是为了让问题保留,而是想办法去解决问题。所以,如果作者已给出对策,考生们要尽量找到同义选项并选择,而介绍问题的选项不是原文的重点。如下例题所示:

1:中国接入互联网以来,互联网信息得到迅速发展,在网络技术、移动芯片、智能终端、云计算、大数据、卫星导航等多个领域实现了重大突破,取得了一批显著成就,网络技术自主创新能力显著增强,智能终端制造业加快赶超,不断培育新技术新应用形成新业态。但应该看到,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我们还存在一定差距。目前世界局势波诡云谲,中国必须掌握核心技术,在新时代才能避免受制于人,掌握我国互联网发展的主动权。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A.核心技术突破才是一个国家科技实力的彰显

B.我们与世界先进国家之间依然存在一定差距

C.互联网发展的主动权应掌握在我们自己手里

D.新时代更需突破互联网核心技术这个“命门”

【答案】D解析文段开篇引出中国进入互联网相关话题,交代中国互联网技术有了突出成就。通过转折词“但”,引出中国和世界先进水平相比存在差距这一问题。最后尾句通过“必须”引出对策,强调面对当前互联网时代“中国必须掌握核心技术”,对应D项。

A项,“核心技术”扩大范围,文段特指的是互联网核心技术,排除B项,提出的是“我国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还存在差距”这一问题,并非意在说明的重点,排除C项,对应尾句“掌握我国互联网发展的主动权”,此为对策实施后意义效果的阐述,并非文段意在说明的对策,排除。故正确答案为D。

题目总结:通过本题不难看出,材料为“问题+对策”的类型时,考生可重点关注材料中提到的对策,并在选项中找到其同义转述,之后选择即可。

“问题型”材料解读二——问题+危害/原因重要性+问题

对于“问题+对策”的材料,考生们在梳理时较为简单。但在考试中,还有几种较难的材料类型,分别是“问题+危害”“问题+原因”“重要性+问题”。这些材料要求考生在梳理时要仔细,理清句间关系,找到根本问题及它的危害或原因。审清材料后,解题时需优先保留针对问题提对策的选项。若选项中没有对策或对策没有针对问题,考生可退而求其次,选择主要问题的概括。由此,可选对主旨。考生们可通过如下例题来巩固此知识点:

2:在大数据时代之前,人们做出决策和构建制度,大多建立在匮乏的数据基础上。简单地说,在过去网络还不甚普及的时候,人们在做出一些决策行为和数据分析的过程中,更多地是凭借个人经验和直觉。而现在,大数据时代的来临,为人们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思路,通过大量的数据分析得出的结果将更加现实和准确。但是,值得注意的是,过去,我们手头上仅有的一些数据都是相对准确的,有参考价值的。而大数据由于信息量更多更大,信息品质参差不齐,并非所有数据都有参考价值,相对过去来说,这些数据更加杂乱。

这段文字意在强调:   

A.大数据使得科学研究更加便捷和准确

B.大数据时代人们的决策过程更加科学

C.不同时期数据的准确性存在着巨大差别

D.应注意信息品质对数据分析结果的影响

【答案】D解析前两句说我们过去的决策大都是凭借经验和直觉,不够准确,第三句说根据大量数据分析得出的结果更现实和准确,说明数据的重要性。第四句,用“但是”这一转折词引出现在数据依然有其缺陷,即质量品质参差不齐。因此,全文先说明大数据时代的重要性,之后说明大数据中有信息品质参差不齐的问题。故作者的意图是提醒我们注意信息品质参差不齐的问题,针对问题要求我们把控信息品质。故本题答案为D。A、B两项是在强调问题前的重要性,不是意在强调地点。C项是在说明数据存在的问题,并不是针对问题的对策。

题目总结:通过本题不难看出,材料为“重要性+问题”的类型时,考生需重点关注材料中提到的问题,并在选项中针对问题找对策。

 

行测主旨观点题优先选择“针对项”

总有一些同学认为片段阅读里面的题目难,尤其是隐性主旨。那今天就把隐性主旨拿出来,讲解下做题技巧,帮助大家做题。隐性主旨本质上还是主旨题,只不过是一种比较特殊的题目。它的问法还是“意在说明、主要强调”等等。做题时主要通过题干内容来判断是否是隐性主旨,若碰到题干里出现问题+危害、问题+原因、重要性+缺陷等情况题干出现问题就可以这样解题,那就优先选择有针对性的对策。接下来拿一道题目进行演示。

【例】目前,各城市的城管机构设置不尽相同,一般分为城建监察大队、城市管理局、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城市管理委员会四种。由于城管工作实际是各自为政,没有一部专门的全国性法律来指导,各地方政府根据立法权限制定了一些地方性条例,但差异很大,难以系统化,并由此导致近年来各地不断出现一些“城管暴力执法”事件,影响到社会安定。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A.当前我国城市多头管理之“乱”

B.城市执法问题是社会关注的焦点

C.城管纳入法律轨道是当务之急

D.有必要制定全国性的城管法规

答案D解析文段第一句话介绍城管机构包括什么,第二句话介绍我国城管工作的管理混乱及导致的恶劣影响,追根溯源,根本在于“没有一部专门的全国性法律来指导”,由此可知,文段主旨在于制定一部全国性的城管法规,即D选项。A、B选项在文段中均能理解得出,但不是意在说明的内容,排除。由文段可知,目前城管有各自的地方性条例,即已在法制轨道内,只不过没有一部专门的全国性法律来指导,故C项“纳入法制轨道”的表述过于笼统且不准确,排除。

在这道题里体现了隐性主旨的做题方式,题干遇到问题,选项中如果有对策,优先选择有针对性的对策。

 

观点句的应对策略

观点句通常是作者的主观表达,作者直接向读者表达其态度、意图、倾向、目的,在材料中,多为结论、见解或对策。经过梳理一些常见的材料,发现虽然材料类型不同,但是观点句却有一些“共性特征”。以下是对观点句“共性特征”的总结,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提高做题速度。

首先,观点句常位于材料结尾,当然有时也出现在材料开头或中间。

其次,通过标志词句也可以帮助定位观点句所在,如标志词:转折词、因果词、指示代词、同义互换词等标志句:假设句、条件句、对策句等。

最后,当我们锁定观点句后,应该仔细阅读,明确核心话题和具体的意图所在。对比选项,有接近观点句的暂时保留,但务必严谨、客观比对。

下面我们来实际练习一下:

【例】虽然说经营性养老机构的定价是放开的,政府不能够干预,但是,从保障购买者权益、稳定养老床位价格、规范市场秩序等角度来说,有关方面需要高度警惕这种销售床位的经营模式带来的种种问题。比方说,床位可以炒卖,这既有可能背离了养老机构床位的属性——把养老服务变成一种投资形式,还有可能把养老机构床位的价格哄抬高,导致老人们买不起也住不起。另外,床位售价被炒高后很有可能会出现闲置浪费。总之,如果不加以规范,有可能重蹈中国楼市的炒房覆辙。

这段文字意在强调:   

A.养老机构炒卖床位将带来各种问题

B.政府应当关注养老机构的床位定价

C.政府应当规范养老机构的经营模式

D.养老机构炒卖床位可能是变相炒房

【答案】C【解析】第一句首先指出经营性养老机构的定价政府不能干预,接着以“但是”转折指出有关方面需要高度警惕养老机构销售床位的经营模式带来的种种问题。第二句通过“比方说”具体举例说明了销售床位经营模式会带来的问题。第三句以“另外”指出可能会出现闲置浪费问题。第四句以“总之”对上文进行总结,通过“如果”假设指出不加以规范的话,后果严重,反向说明一定要加以规范。所以材料重点为第一句和第四句。由此可知,文段意在强调要对养老机构销售床位的经营模式加以规范。A项,不是文段意在强调的内容,排除。B项,概括不全面,排除。C项,是文段尾句的同义转述,为意在强调的内容,保留。D项,定位原文第四句,但是文段说的是不加以规范,会“重蹈中国楼市的炒房覆辙”而并不是说床位销售本身是炒房,D项理解错误,排除。

故本题选C。

不难发现,通过一些标志词“但是”“比方说”“另外”“总之”,能够看出材料脉络为提出观点+分析+总结,以“如果”得出结论。所以材料可能会在首句就提出观点,如果发现首句就表明了作者的意图,可重点关注,另外,通过这个题目大家也可以关注“总之”这类总结词,其通常出现在尾句,引出的内容是对上文的总结。

 

因果文段谁为“主”

在公务员行测考试中,言语理解与表达中的主旨观点题一直以来是考查的重点题型,而找到不同文段类型的主旨,是解主旨观点题的关键所在,今天带大家一起来学习如何找因果文段的主旨。

一、因果文段判定

因果文段一般由因果词引出,常见因果词有:所以、因此、于是、由此等。也就是说以后在阅读文段的时候,看到这些因果词就可以判断这篇文章是因果文段了。常见的因果文段类型有两种,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下。

二、类型一:分析阐述+得出结论

在因果文段中,当题干内容是以分析阐述+得出结论的形式给出,其主旨是得出的结论。以题为例:

【例】语言从来不是固化的,而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变化的。任何一种语言的形成和发展,都是使用这种语言的人们在生活中的约定俗成,可以说,语言本身就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一个社会中人们的精神状态和社会心态投射而成的具象。因此,网络语言粗鄙化的现象不应当被视作孤立的语言问题来看待,粗鄙化折射出的浮躁心态、社会发展中积累的戾气等问题,恐怕比语言粗鄙化本身更值得关注。

这段文字意在强调:   

A.语言是人类精神状态和社会心态的反映

B.网络语言的粗鄙化应成为社会关注的问题

C.语言研究应以语言随着时代发生的变化为重点

D.应重视网络语言粗鄙化折射出的社会问题

【答案】D【解析】文段先是指出语言是会随着社会发展而变化的,接着指出语言本身是一种社会现象,最后用“因此”得出结论,应更重视网络语言粗鄙化折射出的浮躁心态、社会发展中积累的戾气等问题。通过因果词可以判断该文段为因果结构,即“因此”后为文段意在强调的内容。A项,指出语言可以反映精神状态和社会心态,对应文段第二句,为文段的非重点内容,排除。B项,指出网络语言粗鄙化问题要关注,但文段强调的是应重视“网络语言粗鄙化折射出的社会问题”,二者话题不一致,排除。C项,指出语言研究应以语言随着时代发生的变化为重点,可由文段第一句理解得出,属于文章的非重点内容,排除。故选D。

三、类型二:原因分析+说明事实

在因果文段中,当题干内容以原因分析+说明事实的形式给出,主旨是事实产生的原因。以题为例:

【例】莫高窟是古代先民聪明智慧的结晶。莫高窟选址在戈壁荒漠的绿洲之中,体现了佛教与世俗隔离、与自然融合的思想。洞窟依山面水,河水滋润着莫高窟周围的绿树,形成了独特的清幽风光。莫高窟呈蜂窝状排列的洞窟最高处不超过40米。冬季,从西边刮来的风沙经窟顶而过,吹不到洞窟夏季,对面的三危山又成了天然屏障,使东边刮来的风沙无法威胁到洞窟。这样,莫高窟便成了干燥区域里一个最安全的地带。正因如此,莫高窟虽经千年,仍完好保存了11个朝代的492个洞窟及大量的壁画和雕塑,为世界留下了珍贵的文化艺术遗产。

这段文字主要说明了:   

A.莫高窟设计建造中的天人合一思想

B.莫高窟在世界文化史上的重要价值

C.莫高窟及其中壁画完好保存的原因

D.莫高窟的自然环境和独特清幽的风光

【答案】C【解析】文段首先引入莫高窟,然后向我们介绍莫高窟的选址和洞窟设计特点。最后由“正因如此”这个因果词引出结论。文段尾句为事实说明,行文脉络为原因分析+说明事实,故文段在强调莫高窟历经千年仍保存完好的原因。A项是在说莫高窟的天人合一思想,为非重点内容,排除B项是在说莫高窟的重要价值,非重点,排除C项符合文段主要说明的内容,保留D项是在说莫高窟的自然环境和风光,可由文段第二句理解得出,但不是文段主要说明的内容,排除。故本题选C。

通过对因果文段常见形式的了解,相信大家对于这种文段的主旨已经有了清晰的认知,希望大家在后续的刷题过程中,分析因果文段时能快速抓住谁为“主”,从而提高解题的效率和准确率。

 

学会识别末尾条件句

今天就给大家介绍一种比较有代表性的:末尾条件句,作者的观点往往由这种句子引出来。

【例1】近年,研究人员研发出了一种“人造皮肤”,能够模仿健康年轻皮肤的特点,有望成为人类的“第二层皮肤”。“人造皮肤”交叉融合了医学、生物、化学、材料、工程等多个学科,通过对材料的不断筛选、优化及临床测试,最终才取得这样的成果。现实中,类似的成果还有很多,比如通过心脏外科医生与电气工程学家及计算机科学家的紧密合作,利用3D打印将患者病变心脏的扫描成像转变成用于心脏手术的物理模型。历史上,任何一项医疗技术和医疗器械创新都并非临床医生或某个学科专家单独完成的。基于临床问题的多学科交叉合作,才能真正实现医疗技术和医疗器械领域的自主创新。

这段文字意在强调:   

A.医疗自主创新促进多学科合作

B.医疗领域的自主创新成果显著

C.医疗技术和医疗器械难以创新

D.医疗自主创新依托多学科合作

答案D解析文段第一句话提出“人造皮肤”的话题,第二句话承接“人造皮肤”的内容进一步指出多学科合作研发取得这一成果。第三、四两句话举例说明历史和现实中多学科合作的类似成果。第五句话用“……才”条件句得出结论:医疗技术和医疗器械领域的自主创新,只有通过多学科交叉合作才能实现。因此,这段文字意在强调多学科交叉合作有利于实现医疗技术和医疗器械领域的自主创新。

A项文段说的是多学科合作促进医疗自主创新,A项说法颠倒了二者的因果关系,表述错误,排除。B项出自文段第三句话,但是文段意在强调多学科交叉合作有利于实现医疗技术和医疗器械领域的自主创新,B项不是文段意在强调的内容,排除。C项可以定位文段第四句话,但是文段的意思是医疗技术和医疗器械创新不是临床医生或某个学科专家单独完成,并非表达难以创新,表述不准确,排除。D项大致可以体现文段意在强调。故本题选D。

【总结】此题末尾出现了“……才”的条件句,直接表明作者意图。选择与之相近的选项即可。以后大家在做题时碰到文段末尾出现“只有……才”“……才”“……乃”等类似的条件句,需要重点关注,作者的意图很有可能就来自这句话。同义转述这句话的内容就可以快速筛选出正确答案。

通过以上内容的学习,相信大家对尾句中有条件句的主旨题有了更深的理解,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微信
QQ
公众号
微博
联系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