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试视角看热点
让博物馆点亮城市生活
【热点背景】
“博物馆热”在今年这个夏天不断升温,从一票难求的中国国家博物馆,到几乎天天满员的河南博物院,从因山水园林风格走红的苏州博物馆,到凭借文创产品出圈的湖北省博物馆,“到博物馆去”已成为一种生活新方式、社会新风尚。数据显示,目前全国博物馆总数达到6565家,免费开放率超过90%。
【模拟试题】
“博物馆热”在这个夏天不断升温,从一票难求到天天满员,博物馆正在点亮人们的城市生活,逐渐成为一种生活新方式、社会新风尚。对此你怎么看?
【解析】
1.如何看待博物馆热。
在共同富裕的大背景下,实现口袋富的同时如何实现脑袋富一直是当下社会所关注的问题。随着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城市博物馆数量不断增加的同时,免费开放的博物馆越来越多、展览质量越来越高,“博物馆热”既体现了我国在公共文化服务建设取得成就,也很好地满足了人们对精神文化的追求。
2.博物馆热有哪些意义。
博物馆作为一个城市的会客厅,城市特有的文化名片,在吸引越来越多的市民游客前往观展的同时,不仅丰富了城市的文化内涵提升了城市的形象,而且更为重要的是,满足了更多人的文化需求。人们在一件件文物面前,看到的是文物的花式文案,但背后却早已穿过千年的历史,领略先人们的社会风情。我们在感叹中被历史所折服,在学习中被文化所震撼,潜移默化地也成了文化的传播者,随之博物馆的价值也得到了体现。这不仅是对个人影响,乃至整个社会,也都在文化的渲染中不断升华。
3.博物馆热有哪些问题。
当我们在感叹博物馆发挥的作用和价值的同时,博物馆热的背后却也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我们关注,如一票难求之下人们质疑为什么周一闭馆、人们参观情绪高涨之下预约难、黄牛票等问题的出现,给博物馆管理运营带来挑战,同时也打消了人们的积极性。
4.如何让博物馆热惠及更多民众。
(1)采取措施,优化服务。博物馆运营方可以根据游览人数、高峰期等,必要时采取延长开放时间、提高参观人数限额等办法,或者及时做好信息公开;甚至为了让游客有更好的参观体验,开展专门的讲解服务等,以此更好的为广大游客服务。
(2)多措并举,加强监督。针对博物馆旅游热出现的一些黄牛票、高价讲解套餐等损害市民游客利益等行为,运营方可联系公安、物价等部门,加大管理力度,对于一些不法个人、机构加大惩罚力度,维护广大群众权益,以此满足更多人的文化诉求。
(3)加大宣传,学习推广。对于一些做好的博物馆,了解其运营模式、优秀做法在全社会加以推广;加大对乡村的文化建设的投入力度,对于文化资源丰富的乡村地区,鼓励建设乡村文化博物馆,保护文化的同时,也进一步丰富和满足基层人民的精神需求。
“人肉开盒”事件
【热点背景】
近日,视频网站B站通报了一起案件:有群体在境外平台有组织地煽动用户对站内UP主进行“人肉开盒”(指利用非法手段公开曝光他人隐私数据与信息),并进行一系列电话私信骚扰、网暴攻击、不实恶意举报等违法行为。请你谈谈对打击和治理人肉开盒问题的认识和看法。
【解析】
所谓“人肉开盒”指的是不法分子利用非法手段公开曝光他人隐私数据与信息,并进行一系列电话私信骚扰、网暴攻击、不实恶意举报等违法行为。这一网暴恶行,不仅冲破了道德底线,也逾越了法律红线,必须重拳出击,让网暴者付出应有代价。
网络本是沟通信息的场所,却成了一些人发泄情绪、挑起骂战的“公厕”。大多“人肉开盒”只是源于一次争吵、一腔不满。一言不合就“挂人”,随之“召唤”出巨大的网暴浪潮。当事人的身份信息、家庭住址和联系方式被曝光后,来自线上线下的骚扰、辱骂、威胁严重影响正常生活,有的受害者甚至因无法忍受折磨选择自杀。
深受“人肉开盒”困扰的不仅有主播、明星,还有普通人,有网友甚至因为分享的画作被一些人认为“丑”,就被挂到了“网络厕所”里,遭遇了汹涌而来、不堪入目的恶评。
从把恶劣的网暴行为轻佻地称为“人肉开盒”可见,参与者没有任何对自身行为的负罪感,却似乎享受接力“开盒”带来的快感。给受害者带来的巨大困扰,也被他们视作是对意见不合者的“单边制裁”。
必须认识到,这是一种对法律权威的挑衅。利用非法手段公开曝光他人隐私数据与信息,明显侵犯当事人的隐私权和个人信息权益;电话骚扰、谩骂攻击、不实恶意举报等可能侵犯当事人的名誉权等人格权利;情节严重者,则可以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定罪处罚,需承担刑事责任。
是时候扫清“网络厕所”,关上“打开的盒”了。近日,中央网信办在全国范围内启动为期1个月的“清朗·网络戾气整治”专项行动,重点打击“网络厕所”“开盒挂人”等7类问题,并将集中关闭一批严重违规、影响恶劣的账号群组,坚决取缔一批戾气聚集、问题突出的功能版块,从严查处一批履责不力、顶风作案的网站平台。相信重拳出击必将形成有力震慑。
从长远看,彻底根治网络暴力行为、扭转网络戾气现象,还需要多方合力,形成常态化治理。乐见更多法律法规来约束“人肉开盒”等行为,相关部门依法依规处理网暴者,提高其违法成本,同时要加强对公民个人信息的保护,严查泄露、倒卖公民个人信息的隐秘链条。同时,网络平台要承担起主体责任,优化技术手段,健全监管机制,强化用户隐私保护,自觉防范和斩断网暴传播链。对于普通网民而言,除了做到自身谨言善行外,对于“人肉开盒”等行为也不能袖手旁观,而是应该发出自己义正言辞的声音。当正义之声压倒恶言恶语,形成“人人喊打”的氛围,网暴的生存空间才会真正压缩。
千年摩崖造像被“毁容”
【热点背景】
近日,四川省巴中市石飞河部分摩崖造像被涂色引发网友广泛关注。经调查,是该村村民为还愿为佛像上的色,而该佛像在北魏时期开凿,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对此谈一谈你的看法。
【解析】
1.破题表态
文物是不可再生的宝贵资源,原本庄严肃穆的佛像被颜料涂抹“毁容”令人惋惜痛心,也折射出在“文博热”兴起的当下,一些田野文物的保护依旧任重道远。“浓妆艳抹”的摩崖造像敲响了田野文物古迹保护的警钟,它提醒我们对待历史文物要再专业一些、再谨慎一些、再周到一些。
2.危害分析
文物承载着历史的记忆,印刻着文明的痕迹,维系着文化的认同,任何改动都有可能造成不可逆的损坏。
1.破坏摩崖造像。千年摩崖造像被人用油漆涂料涂色“毁容”,不仅直接破坏了造像的原貌,而且会对造像原有材质产生一定影响,造像本体会出现损坏,造像的历史信息也会丢失一部分,完全恢复造像原貌难度非常大。
2.丢失文化价值。此处千年摩崖造像历经北魏晚期、初唐、武周、中晚唐四个开凿阶段,保存较好,其中北魏晚期造像为巴中首次发现,对完善巴中和四川石窟造像序列,探讨南北佛教文化艺术交流具有十分重要的学术价值。摩崖造像“毁容”后会影响后续科研工作的开展。
3.原因分析
为何类似的文物“毁容”事件屡屡发生?透过此次事件,我们可以追问和反思的有很多。1.群众保护意识薄弱。在本次事件中,破坏造像的村民是信众,主观上没有恶意,甚至认为涂色是在做好事,也是保护文物的一种做法。这背后反映出公众缺乏对于文物的认知和保护文物的意识,才酿成了以保护的名义行破坏之实的悲剧。2.官方保护力度不足。此次被毁容的千年摩崖造像早在两年前就已被发现和认定,相关报告显示其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然而,至今为止却尚未定级,未被纳入到文保单位,影响了保护力量的投入,也导致破坏行为可能逃避法律的惩戒。3.文保行业发展乏力。从全国文物保护的现状来看,类似暴露在“荒郊野外”的文物为数不少,而基层文保力量不足,存在缺人、缺钱、缺时间等诸多困境与无奈。可以说,对于文物保护的监管,无论从法律层面还是人员配备上,都存在真空地带和盲点。
4.对策分析
破解文物保护“冷热不均”,让田野文物保护和传承热起来,是文物保护工作不能回避的课题,也是亟待解答的难题。
1.提高保护力度。相关部门还需提高文物保护管理工作效率,尽快对新发现、新发掘的文物进行定级,对符合条件的文物及时纳入文保单位保护范围,让文物保护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同时,给予资金补助建立起防护设施,如建立防雨、防盗等基本保护设施,充分运用监控摄像头、周界报警系统等技术手段,提高田野文物保护能力。
2.构建立体防护。对于野外不可移动文物来说,还需建立县、乡(镇)、村三级文物保护联动机制,形成文保部门、公安机关、村两委等联防联护合力,将文物安全责任落实在“最后一公里”,确保文物在遭遇险情时第一时间有人发现、有人处置,尽最大可能保护文物不被破坏。
3.加强宣传引导。基层政府、文物保护单位、公安机关、民间文物保护组织等应积极推动文物保护宣传进社区、进农村,普及文物价值、文物保护的基本常识、毁坏文物的法律后果等知识,提升公众文物保护素养,增强全社会文物保护意识,减少因知识缺乏以及无心之失对文物造成的损毁。
4.创新保护手段。可以借鉴国际上的成功经验,引入先进的技术手段进行文物保护。例如,采用数字化技术对摩崖石刻进行高清扫描,将其转化为数字图像,永久保存。同时,利用虚拟现实技术,让人们在虚拟环境中感受摩崖石刻的魅力,从而减少实地参观对石刻的磨损。
让社区成为幸福家园
【热点背景】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发挥好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努力把社区建设成为人民群众的幸福家园。”近年来,河南省开封市顺河回族区从夯实党建基础做起,打通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大力推进幸福和谐社区建设,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提出观点】
社区是党委和政府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神经末梢。加强社区基层党组织建设,加强和改进社区工作,推动更多资源向社区倾斜,对于提高居民生活品质、提升群众满意度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对策】
拓展党建阵地,提升服务水平。社区治理得好不好,关键在基层党组织、在广大党员。我们下大力气加强社区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着力提升服务能力和水平,确保基层治理始终与时代发展和群众需要同频共振。推动协商议事,共建美好社区。强化基层党组织领导作用的同时,更好发挥居民自治功能,才能把社区居民积极性、主动性调动起来,进一步激发社区治理活力。办好惠民实事,回应群众关切。推进幸福和谐社区建设,必须认真了解群众所思所想、所忧所盼,全心全力把老百姓的事办好,让群众看到变化、得到实惠。加强文化建设,培育时代新风。把文化建设融入社区治理,不断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有助于增强居民对社区的认同感、归属感、责任感和荣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