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试人物素材积累
郑承营:一诺千金为初心
人物简介:1963年1月出生,金湖县政协常委、金湖县福建商会会长、金湖东泰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多次被省、市有关部门表彰为“爱心大使”“光彩之星”“关爱员工好老板”“青年创业风云人物”“淮安首届十大亲情大使”“建县50年感动金湖人物”,被江苏省委宣传部授予江苏“最美诚信之星”荣誉称号。
事迹摘要:1992年底,郑承营从福建省只身来到金湖,肩挑货郎担子,走乡串户卖桂圆,几年下来,他凭着不卖假货把桂圆卖得风生水起。1995年,郑承营在金湖有了自己的超市,在郑承营的顾客和合作商眼里,他则是一个守信到有些执拗的人。发现有两箱牛奶胀包,他坚持给每一个顾客打电话询问;为工厂供货的200箱水果,只要有一个损坏,他都帮忙替换;公司旗下的面包坊,他规定绝不卖出一个隔夜面包。开超市当年,他资助了两个贫困儿童上学,随着事业发展,郑承营累计资助贫困儿童2100多人,收到的感谢信有七八百封。和孩子们之间,他也有一个绝不打破的承诺:“一经资助,直至大学毕业或工作,绝不中途停止。”
精神品质:诚实守信、坚守原则、助人为乐
赵亚夫:现代农业的探路人
人物简介:农技专家、镇江市句容戴庄有机农业合作社顾问,中共十四大、二十大代表,中国农民丰收节江苏推广大使,江苏“时代楷模”。
事迹摘要:48年来,赵亚夫把“论文”写在大地上,把致富百姓作为毕生的追求。他先后引进推广种植了180万亩的应时果品,给农民带来25.5亿多元的收益;他创新产销模式,帮助农民建立了“赵亚夫农产品合作联社”等专业协会和合作社50多家;他编写多达百万字的农民科技读物,每年免费为农民上辅导课100多场,累计培训农民达30万人次。他引进消化了170多项日本新技术,出版了《草莓品种栽培技术》《无花果栽培新技术》等专著,倡导建设了全省最大的“茅山有机农业圈”,在全国率先编制了《江苏句容农业和农村发展总体规划》。他以戴庄有机农业合作社顾问的身份无偿为农民服务,每年三分之二以上的时间忙碌在田间地头,创立的“戴庄模式”坚定了农民对脚下土地的信心。
精神品质:扎根基层、淡泊名利、勤廉奉献
桂海潮:从小镇冲向太空
人物事迹:5月30日,37岁的桂海潮将作为神十六飞行乘组航天员,开启他的首次太空之旅。作为中国首个进入太空的80后航天员,桂海潮创造了多项纪录——他是率先进入太空的第三批航天员之一,也是我国首个进入太空的载荷专家。
学生时代,桂海潮是一个“特别勤奋刻苦的人”。桂海潮对科学就有着浓厚的兴趣,一套《中国少年儿童百科全书》是他少年时代最为心爱的科普读物。在这套书里,他学习到了很多航天的入门知识,特别是看到“中国航天之父”钱学森致力于航天报国的感人事迹后,桂海潮崇拜不已,也在心里埋下航天的种子。本科期间,他的成绩一直名列前茅,以优异的表现保送读研并提前攻读博士,2014年在北航获得工学博士学位,31岁成为北航教授,博士。
经过初选、复选、定选三个阶段的重重筛选,桂海潮从约2500名候选对象中脱颖而出。通过请教教员,找经验,桂海潮在每一次体训课之后都会给自己加练,学习飞行员他们训练的一些方式,增加自己的耐受性等。到今年测试的时候,桂海潮达到了一级航天员的水平。
人物品质:勤奋吃苦;有志向;坚持;爱国报国(家国情怀);青年奋斗的楷模
朱晓鹏:“轮椅博士”
人物事迹:17岁时,朱晓鹏以优异的成绩考入清华。然而,大一下学期突发的脊髓血管瘤,让这个曾经驰骋篮球场的体育达人全身瘫痪,连吃饭睡觉都要依靠他人帮助才能完成。坐上轮椅回到校园后,清华“自强不息”的精神激励着他一点点重拾信心,他以惊人的毅力顺利完成了本科、博士阶段的学业,在国内外核心期刊发表多篇论文,并获得了国家励志奖学金、清华大学学生年度人物等诸多荣誉。
学习之余,他还积极参与公益活动,多次前往贫困地区公益讲学,并和同学们一起创立了清华无障碍发展研究协会,希望宣传无障碍的理念,让残障人士与老年人都能在校园里便利地生活。
如今,朱晓鹏选择去新疆大学从事教书育人和科研工作,以专业所长促进西部地区基础学科教育发展。他对未来怀抱憧憬,“新疆很美,在这片美丽的土地上,我想贡献一份力量,像老师一样,钻研学术,教书育人。”
生命以痛吻我,我仍报之以歌。身体被禁锢在轮椅上,灵魂仍旧可以向上生长。
人物品质:自强不息;有理想信念;身残志坚;报国。
彭清林:平凡的英雄
人物事迹:6月13日,来自张家界市的彭清林为了救落水陌生女子,在杭州西兴大桥的惊人一跳,让国人记住了这个清瘦的身影。这一跳,让他成为了当之无愧的“平民英雄”。大桥桥面距钱塘江水面14.2米,相当于5层楼高度。彭清林入水瞬间,就像5个人的重量同时施压在他身上,需要承受300多公斤的压力。6月14日出现身体不适后,彭清林到医院检查,显示为胸椎压缩性骨折,但问题不大,且在住院期间恢复良好。“物理高度”决定了他这一跳的“精神高度”,无数点赞引爆网络。对于铺天盖地的赞誉,彭清林说:“我就是一个普通人,干了一件应该干的事。”这位忠于职守的外卖小哥,为了赶时间送完自己的订单,连救援艇都没上,直接游回岸边,拧干衣服继续工作。
后来面对一些企业的奖励(房子、现金),也不接受,认为企业挣得是辛苦钱,如果捐也可以捐到学校去。
200余年前,一位丹麦哲学家说过:在信仰问题上,我们唯一选择的只有鼓起勇气“纵深一跃”。
人物品质:勇气;无私奉献;正能量;社会责任感。
董丽娜:视障博士
人物事迹:董丽娜出生于辽宁大连,患有先天弱视的她在10岁那年彻底失明。在大连盲聋学校,董丽娜完成了义务教育阶段所有课程,并利用课余时间读完了馆藏的几百本盲文书籍。后来,董丽娜进入大连市盲人技术学校学习中医推拿,毕业后在一家按摩店从事盲人按摩工作。
2006年,董丽娜偶然获得了学习播音朗诵的机会。她辞去工作,孤身一人来到北京。后来,董丽娜作为《丽娜品读时间》栏目的主持人,将文字化作声音传入千家万户。在追梦的路上,董丽娜的脚步从不停歇。为了更加系统地学习播音主持、提升专业水平,她报考了中国传媒大学的研究生。2020年7月,董丽娜考入中国传媒大学播音主持艺术学专业,攻读学术型硕士学位。
未来,董丽娜希望能在语言艺术的教学和创作方面继续深耕。“我希望能够有机会走上教职,做一些教学工作,把学到的东西跟别人分享。也想通过创作更多作品的方式去跟别人交流,引发更多的共鸣。”
人物品质:自强不息;坚持梦想;努力拼搏。
董亦超:轮椅男孩
人物事迹:近日,江苏省高三毕业生董亦超等来了自己的高考成绩——632分。2014年,董亦超被诊断为脊髓前动脉闭塞综合征,脖子以下无法动弹。这种病极为罕见、无法治愈。受疾病困扰,董亦超只能依靠两根手指来书写答题。
借助医院的辅助治疗,他的半边身体有了反应,两根手指和脚都能动了。休学三年后,董亦超奇迹般地回到课堂。由于饱受疾病困扰,董亦超只能靠两根手指写字。每次写字做作业,他都匍匐着躯体,低着头,艰难地用两根手指夹着笔。从1小时写300字,渐渐练习到600多字,其中滋味也只有董亦超自己明白。即使这样,他也从来没有说过消极懈怠的话,没有流露出绝望的表情。
如今,高中生涯圆满画上句号,这位“轮椅男孩”,收到了东南大学递来的橄榄枝,学校将为母子俩提供生活上的帮助。不管是董亦超在学校的住宿还是母亲的工作照顾儿子的便利等方面,学校都将助以一臂之力解决他们一家人的后顾之忧。
人物品质:自强不息;坚持梦想;坚持。
林万东:搬砖男孩回到家乡
人物事迹:2019年7月24日,清华大学的一纸捷报,辗转2300多公里抵达云南省曲靖市阿都乡的贫困考生林万东手中。那时的他,正大汗淋漓在工地打工搬砖头,在2019年全国高考中,林万东考取理科713分被清华大学录取。
今年23岁的林万东出生在云南省深度贫困地区的小山村。由于贫困和父亲疾病等原因,家里大小开支、包括林万东在内三个孩子的生活学习开销,基本依靠母亲在昆明打工维持。从小就很懂事的林万东对“寒冷”“贫穷”“辛劳”有深刻的感受,只要有时间他都会帮家里干活,高考完去帮在工地打工的母亲“搬砖”在他看来是一件很寻常的事情。
现在,林万东已经从清华回到了云南,很快将到昆明市东川区开启一段新的旅程。(东川区委办)东川曾经是昆明唯一的深度贫困县,也是昆明唯一一个国家级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急需更多人才投入到建设发展中。对于未来,他的内心也有个坚定的声音:“做好本职工作,能够为人民做点贡献,让这个地方变得更好,就非常有意义。”
学成归来,不忘桑梓。
人物品质:自强不息;青春奋斗;报效家乡。
邹碧华
人物事迹:时代楷模、全国模范法官
他对知识如饥似渴,家里藏着几千本书,经常熬夜到两三点读书。他参与司法改革,带领团队对权力运行进行可视化设计,首创“案件权重系数”,科学分析全市法官办案质效。
做一个有理想有追求的燃灯者,不计个人得失,不计个人毁誉,将改革“一点一点向前拱”。
可应用的主题:“加强学习”“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做有理想有追求的燃灯者”“人生信念”等主题。
于敏
人物简介:于敏,男,汉族,中共党员,1926年8月生,2019年1月去世,天津宁河人,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高级科学顾问、研究员,中国科学院院士。他是我国著名核物理学家,长期领导并参加核武器的理论研究和设计,填补了我国原子核理论的空白,为氢弹突破作出卓越贡献。荣获“两弹一星”功勋奖章、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和“全国劳动模范”“改革先锋”等称号。
1.人物精神及对应事迹
(1)人物精神:吃苦耐劳的创新精神。
主题:创新、创新型国家建设
人物事迹:
①新中国成立两年后,于敏在著名物理学家钱三强任所长的近代物理所开始了科研生涯。他与合作者提出了原子核相干结构模型,填补了我国原子核理论的空白。
②跪在地上做研究:从第一颗原子弹爆炸到第一颗氢弹试验成功,美国用了7年零3个月,中国用了2年零8个月,速度世界第一。巨大的成功背后,是难以想象的艰辛一一全国仅一台每秒万次的计算机,95%的时间算原子弹,5%留给氢弹设计。1965年,39岁的于敏带领科研团队来到上海华东计算所,对加强型原子弹进行优化设计。这一百多个日日夜夜,于敏经常半跪在地上分析堆积如山的计算纸带,终于实现了氢弹原理突破,形成了一套从原理、材料到构型基本完整的物理方案。
(2)人物精神:敬业精神、爱国精神
主题:爱岗敬业、忠于党和国家
人物事迹:
上个世纪60年代,氢弹技术是各个核大国的最高机密,没有参考借鉴,中国的氢弹研究是彻底白手起家。因于敏的工作内容较为特殊,在28年时间里,他的名字曾是绝密,到1988年解密。连妻子孙玉芹都说:“没想到老于是搞这么高级的秘密工作的。”
可积累名人名言:国家需要我,我一定全力以赴。
申纪兰
人物简介:申纪兰,女,汉族,1929年12月生,山西平顺人,山西省平顺县西沟村党总支副书记,第一届至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她积极维护新中国妇女劳动权利,倡导并推动“男女同工同酬”写入宪法。改革开放以来,她勇敢改革,大胆创新,为发展农业和农村集体经济,推动老区经济建设和老区人民脱贫攻坚作出巨大贡献。荣获“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脱贫攻坚奋进奖”“改革先锋”等称号。
1.人物精神及对应事迹
(1)人物精神:公平正义
主题:促进社会公平
人物事迹:争取男女同工同酬的急先锋
1951年,申纪兰在参加劳动时发现,男女不平等的计酬方式既挫伤妇女的劳动积极性,又阻碍妇女地位的提高。为了让妇女得到真正的解放,申纪兰走家串户,向妇女宣传“劳动才能获得解放”的道理,同时努力做男社员的思想工作,举办劳动竞赛证明女社员的劳动能力,积极争取男女同工同酬。1954年9月,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申纪兰提出的“男女同工同酬”倡议被写入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部宪法。
(2)人物精神:热爱群众、为人民服务、改革创新精神
主题:服务于民、改革创新
人物事迹:一切为了人民
1983年,西沟村全面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但其中也出现了许多新问题。申纪兰从村民的根本利益出发,大胆进行改革。她主张:成林和有林山坡地仍归集体管理;耕地仍然包产到户、自主经营,但实行三年一小调、五年一大调,添人增地、减人减地,确保土地不撂荒。最终,改革宜统则统、宜分则分,统分适度,实现优势互补。
1985年,结合申纪兰外出考察的经验,利用当地的硅矿资源优势,发展工业,成为当地的经济支柱。但为了响应党中央保护环境的号召,不把污染留给子孙后代,2012年,申纪兰重新寻找发展定位。几年间,西沟村的红色旅游基础设施一一兴建,新产业基地拔地而起,引进的知名服饰公司开工生产。
可积累名人名言:勿忘人民,勿忘劳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