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测句子填空解题“金钥匙”
话题一致
在行测考试当中,言语理解题目占了很大比例,句子填空题是大家都熟悉的题型,虽然这种题型在考试的时候体量占得比较少,但是国省考考试基本会涉及,所以对于广大考生而言,如果想保证在考试的时候拥有一定的优势,那掌握这类题型解题技巧还是十分必要的。今天就通过几道习题帮助大家对句子填空这个题型的解题技巧有一个基本的认识。
句子填空即是从一个完整的文段中截取掉了其中一个句子,然后让你从选项中选取一个句子填入横线,使文段衔接恰当,成为一个完整的段落。那么选择选项时我们首先要考虑话题一致,也就是填入横线的句子必须与文段的主题保持一致。
【例题1】推动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是适应我国发展新变化的必然要求,也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谋划经济工作的根本指针。过去40年的高速增长,成功解决了“有没有”的问题,现在强调高质量发展,根本在于________________。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
A.解决“快不快”的问题
B.解决“大不大”的问题
C.解决“强不强”的问题
D.解决“好不好”的问题
【答案】D【解析】文段第一句话告诉我们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是必然要求、是根本指针,接着第二句话告诉我们40年来解决了有没有的问题,现在问强调高质量发展根本在于什么,从文段核心话题来说在强调高质量发展,设空处应该选一个和高质量发展话题一致的选项,A选项“快不快”强调的是速度,B选项“大不大”强调的是规模和体制;C选项“强不强”强调的是能力。只有D选项“好不好”强调质量,和文段核心话题保持一致。所以正确答案为D选项。
【例题2】元朝人画山水的基本态度发生了改变,不像宋朝人那么追求真山真水,却注意自己的“有笔有墨”,大家所称的“宋人丘壑”和“元人笔墨”正是指此。换言之,宋朝人爱大自然胜过笔墨,而元朝人爱自己的笔墨胜过大自然,________________。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句是( )
A.由此反映出宋元艺术家或刚或柔的不同情怀
B.由此可见元代画家造诣成就之非凡
C.这种求变的主张水弥漫于整个元代画坛
D.这就是元朝画家重笔墨趣味的原因所在
【答案】D【解析】文段开篇提出元朝人画山水画的态度发生改变,并与宋朝人追求真山真水的态度进行对比,进而通过转折词“却”引出元朝人注重对笔墨的运用,尾句用换言之对上文进行同义转述,所以设空处也要与文段元人重笔墨的核心话题保持一致。
A项文段重点强调的是元朝注重笔墨的做法,故横线处填入的是对元朝做法的总结,而不是宋元的对比,排除;B项中的“造诣成就之非凡”和C项中的“求变的主张”在文段中均未体现,排除。D项点明元人重笔墨,与文段话题保持一致,保留。
所以大家会发现话题一致的选项才可以保留,不一致的选项可以排除。这就是句子填空题的第一个解题技巧,相信通过这两道例题的分享,大家对句子填空题应该有了一定的认识,希望大家在之后的复习中多进行一些理解和应用,
思路一致
关于行测考试中的句子填空题,大家在做题过程中也发现如果只是从话题一致这个角度,有时候只能排除一部分选项,对于和文段话题一致的选项,这个技巧就无能为力了。所以建议大家掌握这样一个技巧——思路一致。
思路一致指的主要是从文段的行文脉络入手解题。而考虑思路的一致性和设空处所在文段的位置有很大关系,设空处如果放在段首往往是总结性的句子,起到总括下文的作用,如果放在段尾往往是总结或者得出结论,起到收束全文的作用,如果放在文段中间则往往起到过渡前后,承上启下的作用。
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如何利用思路一致解题:
【例题1】相关研究表明,__________________:由于气候变暖,中国冬小麦的安全种植北界已由长城沿线向北扩展了1至2个纬度;华北地区冬小麦正由冬性向半冬性过渡,东北地区粮食产量显著提高,水稻面积和总产量迅速增加,喜温作物玉米目前已经成为中国第一大作物。除了利好消息,气候变化也有不利影响:各种极端天气事件增多,各种病虫害危害加重,都会导致农业减产。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气候变化给中国农业带来的影响以好处居多
B.气候变暖对农业的影响并不像想象的那么悲观
C.各种气象灾害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日益突出
D.中国主要农作物的种植面积正在日益扩大
【答案】A【解析】设空处出现在文段首句,且由横线后冒号可知,后文对横线处进行解释说明,需结合后文对横线内容作出判断。后文通过并列结构介绍了气候变暖给我国农业带来许多方面的积极影响,接着指出气候变化“除了利好消息,也有不利影响”,最后一句话对不利影响进行说明。横线处应重点概括气候变化的积极影响。
A项气候变化给中国农业带来的影响以好处居多,可以总括下文主要内容,可以保留;B项“农业”概念扩大,文段重在阐述“中国农业”,且“想象得那么悲观”也与文段逻辑不符,排除;C项“气象灾害”偷换概念,文段强调的是“气候变化”,且“农业”也为概念扩大,排除;D项“种植面积正在日益扩大”仅为积极影响中的一部分内容,表述片面,排除。故正确答案为A。
【例题2】我们这个国家的未来,取决于正在茁壮成长的青年、少年和孩童。因为科技与商业的进步需要一代又一代人的创新与坚守,创新的源泉是好奇心、想象力和批判性思维;坚守的力量则来自内心的定力与意志。________________。从这个意义上说,是那些与他们朝夕相伴的老师,决定了这个国家未来的样貌,他们不仅是知识的传递者,更是灵魂的塑成者。越幼小的孩子,越需要优秀教育者的陪伴,因为他们正处于品格构建的关键时期,可见吸引最优秀的人走进教师队伍是多么重要。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句是:( )
A.优质的老师是优质教育的保障
B.这些品质的养成,是教育的使命
C.唯有发展教育,中国才有核心竞争力
D.好老师能以面向未来的精神去教育孩子
【答案】B【解析】所填句子位于文段中间,考虑其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横线前首先强调了青年、少年和孩童对于国家的未来的重要性,接着指出国家进步需要一代代人的创新和坚守,而创新源于好奇心、想象力和批判性思维,坚守源自内心的定力和意志。横线后说的是与孩子们朝夕相伴的老师决定了国家的未来,因为老师不仅传递知识,而且塑造他们的灵魂。可见横线处所填句子既要承接前文落脚的“好奇心、想象力和批判性思维”“内心的定力和意志”这些内容,又要衔接后文强调的老师很重要,即表达前文提到的这些品质与老师的关系。四个选项中只有B项符合要求。A项强调“老师”与“教育”的关系、C项强调“教育”对“核心竞争力”的作用,均未体现前文提到的那些品质,排除。D项“面向未来的精神”在文段未提及,排除。故本题选B。
【例题3】传统文化,其幽静深邃堪比深深庭院,正是因为有最单纯、最本初的文化热爱,路过之人才愿意叩开门扉,一探究竟。以或萌或雅的方式吸引人来,只是极为关键的第一步。而最终决定大家能在这庭院之中停留多久的,还是文化本身的魅力。因此,判断文化创意产品是否成功,一条重要的原则就是看能否将________________融会贯通。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幽静深邃的意蕴与单纯本初的文化热爱
B.传统文化的精神与国际潮流的一般走向
C.极为关键的萌感与停留心中的高雅文化
D.吸引人的巧妙形式与留住人的文化内核
【答案】D【解析】由“因此”可知,空缺处所填句子应是对前文内容的总结概括。由“以或萌或雅的方式吸引人来,只是极为关键的第一步。而最终决定大家能在这庭院之中停留多久的,还是文化本身的魅力”可知,其前主要说的是对于文化的吸引力,形式上“以或萌或雅的方式”与内涵层面“文化本身的魅力”二者均不可或缺。选项中只有D项体现了形式与内涵两个方面的内容。故本题选D。
相信大家通过这三道例题的练习,对句子填空题的解题技巧——思路一致也有了一定的认识,结合话题一致和思路一致,大家对这个题型应该有了充分的认识,当然想要充分的掌握句子填空题,还需要我们进行一系列的练习。
利用空缺句位置解句子填空题
一、段首句:起到总领全文或引出话题的作用
空缺处位于段首,那么空缺处在段首起到的会是总领全文或引出下文话题的作用。
【例1】__________________。比如工业化的历史,就包含了很多内容,首先是现代生产发展所引起的物质财富的快速增长,由此,我们当然对工业化持积极的态度。但另一方面,从生态环境角度看,随着工业化的推进,大量资源被消耗,很多地方被污染,生态破坏对人类造成的危害会长期存在。这样,工业化在不同时间段内呈现两种形象,短时间内我们享受了生活,但从长时段来看,我们可能牺牲了未来。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句是:( )
A.我们用多重的时间来理解和评判历史,就会出现与过去不同的认识
B.历史是分层的,长时段的历史决定了其他时段历史的变化
C.当我们利用线性的时间将历史事件串联在一起时,就呈现出一种因果关系
D.我们研究历史时难免会有局限性,经常受时间因素的影响
【答案】A【解析】空缺处位于段首,总领全文。阅读后文内容,后文通过“比如”进行举例具体分析,那么填入横线的句子应该是全文的总句,其后内容是对该句的举例说明。后文说的是:从短时间来看,工业化促进了物质财富的增长,使我们享受生活;而从长时段来看,工业化消耗了大量资源,污染了环境,使我们牺牲了未来。可见,文段说的是对同一个事物,用不同的时间段来评判会有不同的认识。根据举例内容的概括,对比选项内容,只有A项与此相符,则A为正确答案。
二、段中句:往往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空缺处位于段中,那么空缺处起到的会是承上启下的过渡衔接作用。
【例2】20世纪70年代以来,两栖动物正经历着全球性的种群下降和物种灭绝,下降速度之快、受胁物种之广,居各陆栖脊椎动物类群之首。但奇怪的是,很长时间以来,________________。因为很多两栖动物在远离人类干扰的偏远山区或自然保护区内突然消失,一些解释野生动物濒危的主流假说,如栖息地丧失、人类捕杀、气候变化等,都无法解释大量的两栖动物下降事件。因此,两栖动物的下降也曾一度被称作一场“神秘的下降”。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非野生的两栖动物种群并未出现明显下降
B.气候、环境等自然因素并没有发生剧烈变化
C.科学家找不到导致两栖动物种群快速下降的原因
D.全球两栖动物种群下降现象并未引起科学家的重视
【答案】C【解析】空缺处位于段中,承上启下。空缺处前介绍20世纪70年代以来,两栖动物的种群下降和物种灭绝的速度之快、受威胁之广这一事实;空缺处后指出一些解释野生动物濒危的主流假说等都无法解释大量的两栖动物下降事件,最后以“因此”指出两栖动物的下降也曾一度被称作一场“神秘的下降”。横线处所填句子应该承上启下的作用,即人们无法找到两栖动物的种群下降和物种灭绝的原因,C项表述与此一致。A项,“非野生的两栖动物”范围缩小,文段说的是“两栖动物”,排除。B项,“气候、环境等自然因素”脱离“两栖动物种群快速下降”的话题,排除。D项,“并未引起科学家的重视”文段未提及,无中生有,排除。故本题选C。
三、段尾句:往往起到总结前文的作用
空缺处位于段尾,那么空缺处起到的会是总结全文的作用。
【例3】中国画讲求形神兼备,早期重形。战国韩非子的画更追求形似。从宋代文人画开始,更讲“心”,所谓“本自心源,想成形迹,迹与心合”,也就是说,作画要追求的是形与心的结合。西班牙画家毕加索曾说,“我花了四年时间画得像拉斐尔一样,但用一生的时间,才能像孩子一样画画”。这是说他的写实绘画技巧虽已达到一定高度,却仍要向孩子们学习他们的童心。所以,________________。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
A.艺术观点虽然不能互相取代,却可以沟通
B.中外艺术传统虽有差别,但亦有共通之处
C.艺术是靠天赋的灵感,但仍需不断地探索
D.中外艺术都有其传统,但表达也受其局限
【答案】B【解析】横线出现在文段的结尾,且由“所以”引导,故尾句是对前文的总结。文段开头引出中国画“早期重形”,并列举了韩非子的例子;随后论述了从宋代文人画开始,画画还要重“心”;紧接着又谈到了“西班牙画家毕加索”画画的心得,也是强调画画要有“童心”,所以无论对于中国还是外国的画家,其创作都有共通之处,对应B项,当选。A项“沟通”、C项“灵感”与“不断探索”、D项,“表达受其局限”均属于无中生有,排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