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化面试——综合分析题(社会现象类)
一、题型特点
1.公务员面试中的综合分析题重在展示自己的作答的思路和思考问题的角度和深度。考查考生是否具备判断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否能够从宏观上和微观上进行分析,准确地抓住本质、找准原因、提供对策。
2.主体答题思路都是提出观点、论证观点、落实观点。在具体操作的过程中略有不同。
例如:某县有大操大办的陋习,为此县里出台了一个《关于制止婚丧喜庆事宜大操大办的管理办法》,其中规定居民办红白喜事要向相关部门汇报并经批准。对此你怎么看?
为了便民服务,各部门在社区开设服务窗口,开设以来,有的窗口长期没有人,有的窗口办事人员不懂办事流程,对此你怎么看?
二、社会现象正面类
1.肯定及赞同:表明自己的立场。
2.积极意义:对社会、对单位形象、对经济。
3.辩证看待:虽然是好事,但仍然存在什么问题。
4.措施和前景:改善之后会更好……
正面社会现象解题思路:要好上加好。这是什么意思呢?简单说,对于正面的社会现象,尤其是国家政策、先进事迹等相关的现象要支持积极肯定的态度,表明积极意义。但同时,也要想办法把好事做好,进一步发扬政策、实际的功能与作用。
具体作答时可以先点题,作积极表态,阐述具体的意义,就如何更好发挥作用提出对策建议。即:点题、表态、意义、对策。
例题
有市民向书记反映,A市司机中存在有人不守交通规则、不礼让行人、不减速、开车骂人等不文明现象。一个月后又有市民发来感谢信,表示政府部门采纳了民众意见,现在不文明现象已经改善。请谈谈你的看法。
示范答题
通过题干可知,A市市民可以直接向书记反映社会存在的问题,并得到回应和解决,说明A市有着较为完备的社情民意反映机制。群众可以通过渠道传递心声、反映诉求,同时政府可以做到“民有所呼、我有所应。”这种做法,对于密切党群干群关系,不断提升政府治理水平有着非凡的意义。
一是有利于优化党和政府的形象,提升党和政府的公信力。二是有利于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完善社情民意反映机制,不断提升人民生活质量,需要久久为功。为此,对于A市这样的成功案例,不仅A市自身要继续深入落实,也值得其他地区学习借鉴。
我认为可以继续做好以下几点:一是借助“互联网+政务”,进一步畅通民意反映渠道。二是完善落实机制,确保问题有效解决。三是及时公示,完善监督评价机制。
三、社会现象负面类
1.承认:承认现象的存在,找准问题。如有必要需强调辩证看待:是个别而不是主流。
2.危害(原因):对社会、对单位形象、对经济。
3.表扬(对策):相关部门高度重视,采取了有效措施。
4.表态:自己作为一名工作人员……
例题
农村青年进城务工,导致不会种田,成为了“农盲”。你怎么看?
示范答题
当前城乡一体化中的农村向城市的单向输出,即在城乡二元结构之下的城市化过程中,由于农业和农村投入产出率相对较低,相对城市基本公共服务较差,农村的人才、劳动力、资本等持续、单向地向城市流动,导致农村在城市化的进程中呈现资本和劳动力净流出的现象。这种情况在距离城市较远的农村更为明显,尤其是以种粮为主的农村。这种单向输出加剧了“农民荒”现象,进而导致很多农村青年进城务工,不会种田的尴尬局面。
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以下一些因素导致最终出现这样的局面:
第一,农业收益低。传统农业的资源配置效率潜力有限、收益率低。由于农业发展的基础薄弱,农业生产条件相对较差,传统农业比例大,收益率低。
第二,跳农门思想。青年农民“跳出农门”的愿望越来越强烈。在青年一代农民中,“打工越来越成为农民收入增加和谋生的主要办法”,“城乡流动、迁移并定居城市日渐成为农民的强烈愿望”。因此,青壮年劳动力由于种地纯收入太低、种地条件太苦和不体面而不愿回村耕种。
第三,生育率下降。农村生育率下降也在很大程度上加剧了“农盲”。由于政策和经济社会发展等多方面的影响,农村生育率大幅下降,少年儿童急剧减少,农民后继乏人。
针对这样的问题,有以下建议:
首先要真正体现工业反哺农业,真正地统筹城乡发展,建立有利于改变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体制,建立农村社保制度、改革城乡户籍制度、推进公共服务均等化。
其次促进形成合理的农产品价格机制。种粮农民近年来最大的收入增长是得益于粮食价格的上涨。建议逐步提高粮食收购价格,将稳步提高粮食市场价格作为粮食价格调控的指导思路。
第三是完善农产品补贴政策。在将针对种粮补贴政策作为鼓励农业生产辅助手段的同时,研究对于粮食等农产品价格上涨对城乡中低收入群众的影响,予以财政补贴。补贴农产品的终端消费者,有利于农业企业、农户等各方面的种植行为决策,有利于整体经济效率的提高。当然,解决问题的根本出路还在于发展现代农业,那样才能提升农业经营的利润率,调动各种要素投向农业。
相信在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下,“农盲”现象应该会早日得以改善和解决。
四、辩证类(分析评论两个及以上看似矛盾的观点)
1.两种观点都有一定道理,要全面看待。
2.A的积极性或合理性;B的积极性或合理性;
3.因此,我认为,我们应当把A和B结合起来,在……方面发挥A的优势,在……方面发挥B的优势,使相辅相成,相互促进。或者A与B的矛盾所反映的深层次问题及解决办法。
例题
现在“大宽小严”现象出现在机关单位中,它主要是指在一些重大问题上放宽一些,但是在一些细小问题上零容忍。对此,有的人表示支持,有的人认为有些不妥。你怎么看待这种工作作风?入职后,你会如何展示自己的工作作风?
示范答题
“大宽小严”是指在一些重大问题上放宽一些,但是一些细小问题上零容忍,这种工作作风将问题防患于未然,是全面落实“三严三实”的真实写照,在当前的机关单位中取得了积极的效果,在当前机关单位中具备可操作性,当然对于一切重大问题如果出现问题更不能得过且过。
在当前机关单位中,一些干部“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理想信念不够坚定,加之学习的积极性不够高,再加上对于落实“三严三实”更是充耳不闻,导致一些干部在细小问题上出现问题,如送节日礼、送贺卡等看似不起眼的举动,如果不加控制,小的贪污受贿可能从量变到质变。“大宽小严”对小问题小错的零容忍,这样可以:一为未雨绸缪、防微杜渐,避免出现“温水煮青蛙”的效应,从而避免“小错”酿成“大祸”;二为给一些准备犯错误的人以警示,敲响警钟;更重要的是,净化了干部队伍,落实全面从严治党的要求,从而进一步营造出更为廉洁的政治生态环境。
在我个人的工作当中,我更会响应抓小、抓严的号召具体做到:一、牢记党章党规。党员干部从细微处严格约束自己,远离纪律红线,用党章党规和“三严三实”的标准来加强自身的党性修养,不断反思,从小事做起树立榜样;二、重拾理想信念。重新理顺并且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不断学习理论知识,让更高的理想信念指导自己前行;三、坚持群众路线。进社区、进农村田间地头,不流于形式,沉下身子,切实帮助百姓解决疑难杂症;四、向前辈先进看齐。用别人这面镜子来照出自身的不足,从而进一步向他人学习工作方式方法与态度,将本职工作做好。
五、分析评论某个特定的社会事实
1.事件既有合理性的一面,又有不合理的一面。
2.其合理性表现在……;其不合理性表现在……。
3.因此,应该辩证看待+治本之策
例题
武汉专门出台了政策目的是留住人才,合肥也花了几十亿元培养人才、留住人才,二线城市人才越来越多。对此你怎么看?
示范答题
长期以来,二、三线城市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水平等远不及一线城市,对人才的吸引力明显偏弱,因此二、三线城市与一线城市的发展差距越拉越大。在这样的形势下,各地为留住人才纷纷推出政策。此举意义重大,我非常赞成,具体有如下几点优势。
第一,有利于保障人才的根本利益。比如,宽松的落户政策、送钱甚至送房,通过政策红利解决就业难问题,还为人才提供物质、政策保障,从而最大限度地留住人才,让家庭条件较差、社会资本短缺的人才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
第二,有利于城市长远发展。以往一线城市工资待遇高,就业机会多,产生的虹吸效应使二线城市人才大量外流,给二线城市造成巨大损失;现在通过政策福利,吸引人才、留住人才,为城市长期发展提供重要的人力资源、智力基础,给城市发展带来动力。这种转变标志着,城市从拼产业、拼招商、拼优惠政策跨入拼人才的阶段。
第三,有利于经济发展及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优秀的人才会助力企业发展,打造区域经济增长点、创新增长极,推动经济发展;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升级,会吸引更多的资金、产业落户,承接一线城市的产业转移,从而推动产业结构升级。
与此同时,城市之间人才的竞争也要科学、理性,避免盲目无序,造成资源浪费。因此,我觉得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来进行努力。
第一,因地制宜落实人才政策。不同城市有不同的城市资源,要因地制宜地根据城市发展和工作岗位的需要,有计划地引进和吸收适合的人才,避免引进人才的盲目性。可提供宽松的落户政策、解决住房问题、提供福利补贴、给予创新政策优惠等。
第二,留住人才不仅仅靠政策,更靠城市的综合实力。比如,加快城市产业集聚程度,为人才提供更多机会;加强城市公共服务,如加大教育、医疗、养老等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力度,提供更好的社会环境;加大生态文明建设,改善城市的居住环境等。
第三,企业要为人才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用人单位在招聘时应该重点宣传当地的人才政策,杜绝就业歧视,给人才更加公平的机会,同时也要打造城市尊重人才的好形象。总而言之,只有将人才政策落实下去、宣传出去、丰富起来,提高城市综合竞争力,让城市更有温度,让人才更有获得感,才能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用好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