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试素材】2024两会考点1:两会关键词
民生
共产党把所有精力都用在让老百姓过好日子上。好了还要再好,不能止步。
我们的目标很宏伟,也很朴素,归根到底就是让老百姓过上更好的日子。
为人民谋幸福,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我们要时刻不忘这个初心,永远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
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
要始终把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放在心上,坚定不移增进民生福祉,把高质量发展同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紧密结合起来,推动坚持生态优先、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有机结合、相得益彰。
让人民生活幸福是“国之大者”。
要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完善分配制度,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强化基本公共服务,兜牢民生底线,解决好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让现代化建设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在推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上不断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
人民群众什么方面感觉不幸福、不快乐、不满意,我们就在哪方面下功夫,千方百计为群众排忧解难。
民惟邦本,本固邦宁。
发展
牢牢把握发展与民生之间的紧密关系,将增进民生福祉作为发展的根本目的,善作为、出实招,织牢织密民生保障网,不断用发展思维补民生短板,以民生工程支撑百姓“大幸福”。
用发展思维补民生短板,要认清发展的阶段性规律。保障和改善民生的能力强弱,取决于社会物质财富的充裕程度。西方一些国家的实践说明,民生需求具有刚性特征,容易往上升,难以往下降,制度调整更是困难。因此,增进民生福祉必须遵循客观规律,既不过于超前、阻碍经济持续发展,也不能滞后、妨碍人民群众更多更公平分享改革发展成果。
解决民生问题,需要从实际出发,将保障和改善民生建立在经济和财力的可持续增长基础之上。坚持循序渐进、小步快走,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尽力而为,就是本着负责任的态度,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调动一切积极因素,补短板、解难题、兜底线,努力做好民生工作;量力而行,则是以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根据发展的实际情况,合理确定民生工作目标,统筹需要和可能,避免好高骛远,不开空头支票。
用发展思维补民生短板,要把握民生需求的层次性。民生是动态的概念,有轻重之分,层次之别。这里面,既包括供养特困人员、救助受灾人员等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需求的兜底性民生,也包括满足群众教育、医疗、养老、就业、住房等基本生存和发展需要的普惠性民生,还包括侧重于提高群众生活质量、满足部分群众多样化需求的改善性民生。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是全社会的共同任务。科学把握民生工作的层次性,有助于政府分清解决民生问题的主次矛盾。
对于事关民生底线的兜底性民生,政府要切实履行职责,回应群众关切,拓展救助渠道,持续增强兜底保障功能。特别是在事关受灾群众安置、老弱病残救助等关键领域,更不能有丝毫含糊,必须兜住、兜准、兜牢。
对于普惠性民生,要合理配置财政和制度保障,努力在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上持续取得新进展,要有序推进各项利民措施,成熟一项出台一项,逐步满足群众合理预期。
对于改善性民生,政府要扭转大包大揽的工作思维,运用好市场机制,充分发挥各类经营主体和社会组织作用,使人们认识到改善民生既是党和政府工作的方向,也是自身奋斗的目标。要把扩内需与惠民生紧密结合,在满足个性化民生需求中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用发展思维补民生短板,要重视民生工作对发展的挖潜作用。一方面,民生工作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生动力。抓民生也是抓发展。对教育、就业、收入分配、社会保障、医疗卫生等主要民生领域的持续投入,收获的将是更大规模的人才队伍、更具潜力的消费市场、更为和谐的劳资关系、更加惬意的生活品质、更为健康的国民体质,这些都将为经济发展提供持久动力。
当下,在经济持续回升向好的同时,国内有效需求仍然不足。下一步做好民生工作,要下更大力气解决制约高质量发展的结构性矛盾,解决群众就业、医疗、住房、育儿难题,逐步建立健全覆盖城乡、人人可及的社会保障体系,带动居民敢消费、想消费,在扩大内需中积淀发展动能。
另一方面,民生需求是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指南针”,为挖掘经济新增长点指引了方向。以横贯2023年全年的文旅热为例,各地交通、环卫、市场、治安等部门行动起来,为游客和市民提供更为热情周到的服务,这不仅让群众切切实实享受到了公共服务升级的红利,更带动地方产业发展。有的地方还将振兴文旅和优化民生工程结合起来,在文旅大蓝图中描绘民生工笔画,让外地游客和本地居民都能享受到发展红利,畅享诗与远方的美好生活。
高质量发展
粮食生产“二十连丰”,拥有的全球百强科技创新集群数量首次跃居世界第一,5G应用已融入71个国民经济大类,新能源汽车、锂电池和光伏产品“新三样”成为外贸出口的新增长极……重大科技创新捷报频传,新质生产力加快形成,绿色发展动能澎湃,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之路走得愈加坚定有力。
中国铁路建设到底有多牛?2023年,我国铁路累计投产新线3637公里,其中高铁2776公里;截至2023年底,全国铁路运营里程达15.9万公里,高铁里程达4.5万公里;“八纵八横”高速铁路网主通道已建成约80%…...中国铁路建设“进度条”不断刷新!
2022年,我国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已达62.4%;目前,全国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已超过73%;全国安装北斗终端农机已达220万台。科技,让会种地变成“慧种地”!
近年来,我国新能源汽车核心技术不断取得新进展。2023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958.7万辆和949.5万辆;新车销量达到汽车新车总销量的31.6%;新能源汽车出口120.3万辆,同比增长77.6%。
中国式现代化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概括了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这5个方面的中国特色,深刻揭示了中国式现代化的科学内涵。”
01如何实现
1.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持党的领导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也是根本保证”“党的领导直接关系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方向、前途命运、最终成败”。盾构机“心脏”部件主轴承的生产,多年来一直受制于国外。为破解“卡脖子”难题,中国铁建重工集团党委领导成立研发攻关团队,联合上下游企业、高等院校协同攻关,历时4年,终于攻克盾构机主轴承的关键核心技术,让国产盾构机有了全系列的“中国心”。“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归根到底就是要充分发挥党的领导政治优势,集中力量办大事。”
2.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式”,从根本上说是基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形成的。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鞋子合不合脚,自己穿了才知道。”10多年前,孟沟坝还是贵州省铜仁市江口县太平镇梵净山村最贫困的寨子之一。近年来,通过大力发展生态旅游,孟沟坝走出一条依托生态优势、释放生态红利的旅游发展之路。“这几年,铜仁充分发挥生态资源优势,以生态文明引领经济发展,让更多老百姓吃上‘生态饭’,日子越过越红火。”铜仁市市长穆嵘坤代表认为,“道路看准了、认定了,就要坚定不移走下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能够引领中国进步、增进人民福祉、实现民族复兴,我们一定要始终不渝坚持,不为任何风险所惧,不为任何干扰所惑。
3.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中国人民的事业。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人民是中国式现代化的主体,必须紧紧依靠人民,尊重人民创造精神,汇集全体人民的智慧和力量,才能推动中国式现代化不断向前发展。”2023年,河北省保定市民生支出740.4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84.4%。全市有序建设61个城改安置区,8.4万名群众返迁新居,改造老旧小区611个,惠及111万人,新建、改造口袋公园100个,同时配套建设了一批篮球场、足球场等体育健身设施。“为了人民,发展才有意义。”保定市市长闫继红代表表示,人民是党执政兴国的最大底气,我们必须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不断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变为现实。
4.坚持深化改革开放。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决定中国式现代化成败的关键一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现新时代新征程的目标任务,要把全面深化改革作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动力,作为稳大局、应变局、开新局的重要抓手”。
5.坚持发扬斗争精神。当前,我国发展进入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的时期。面对新征程上纷繁复杂的风险挑战,必须发扬斗争精神,增强防范化解风险本领,推动中国式现代化行稳致远。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唯有始终保持锐意进取、敢为人先、迎难而上的奋斗姿态,积极担当作为、敢于善于斗争,才能胜利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历史伟业。”“中国式现代化越向前推进,我们遇到的阻力和压力就会越大,需要防范化解的风险就会越复杂。”中国工程院院士、安徽理工大学校长袁亮代表说,“我们必须敢于斗争、善于斗争,通过顽强斗争打开事业发展新天地。”
02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
1.始终从国情出发想问题、作决策、办事情。人口众多是中国的基本国情。再大的成就除以14亿都会变得很小,再小的问题乘以14亿都会变得很大。
2.靠中国式现代化进一步凝心聚力、团结奋斗。目标的宏伟性,要求我们持续团结奋斗。任务的艰巨性,要求我们持续团结奋斗。
3.紧紧依靠全体人民和衷共济、共襄大业,
03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
1.把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2.在推动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上取得重要进展。
04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
1.物质富足、精神富有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根本要求。
2.国家强盛、民族复兴需要物质文明的积累,更需要精神文明的升华。
05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1.持续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坚持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
2.加强生态保护和修复,为子孙后代留下山清水秀的生态空间。
3.加快推动发展方式绿色低碳转型,厚植高质量发展的绿色底色。
06中国式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
1.中华文明传承的是和平和睦和谐的理念,中国没有对外侵略扩张的基因。
2.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现离不开和平稳定的国际环境。
3.实现和平发展、互利合作、共同繁荣的世界现代化,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