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nner_ad_1
面试积累:35条行政执法类名言警句
2024-03-27 01:06
来源:政华公考

面试积累:35条行政执法类名言警句

1.法令行则国治,法令弛则国乱。

2.防胜于治,教胜于诛。

3.法律是成文的道德,道德是内心的法律。

4.法令所以导民也,刑罚所以禁奸也。

5.法,国之权衡也,时之准绳也。

6.法者,治之端也。法治兴则国兴,法治强则国强。

7.“不知耻者,无所不为。”没有道德滋养,法治文化就缺乏源头活水,法律实施就缺乏坚实社会基础。

8.国无常强,无常弱。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

9.盖天下之事,不难于立法,而难于法之必行。

10.法立,有犯而必施;令出,唯行而不返。

11.法与时转则治,治与世宜则有功。

12.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13.加强党性修养,弘扬优良作风。

14.确保权力正确行使,必须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15.知民意,察民情,办民事,解民忧。

16.洁身自爱,严于律己。

17.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18.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名利观。

19.权力是一柄双刃剑,用好了为民造福,用不好祸国殃民害己。

20.“贪”字近乎“贫”,“婪”字近乎“焚”。

21.树叶离开枝头是腐烂的起始,干部脱离群众是腐化的开端。

22.一丝一粒不多取,一针一线不多占,一厘一毫22不多贫,一生一世心自宽。

23.乐自清中出,烦从贪里来。

24.党员领导干都要站起修把伞,为人民意风挡雨;蹲下像头牛,为社会经济发展和躬尽痒。

25.人民乃干部之父母,一的一饭,当思父母养育恩权力乃人民之公器,一举一动,勿忘人民公仆身。

26.“勤”是状态,“廉”是本色,“实”是作风,有了这三点,实默就越有创造力和突破力,工作就能不断上水平、上台的。

27.清如秋菊何妨瘦,廉如梅花不畏寒。

28.储水万担,用水一瓢;大厦千间,夜眠六尺;黄金万两,一日三餐。

29.慎初、镇微、镇欲、填权,才能抵御各种诱惑。

30.记使命,日醒吾身,勤政为民,反腐长城。

31.谁自重,谁就得到尊重;谁放纵,谁就得到伤痛。

32.廉洁中犹如登高,越往上越神清气类;贪婪犹如陷阱,越住下越足深难拨。

33.人心如称,量谁轻谁重;民意似镜,照就贪孰廉。

34.芝兰生于幽谷,不以无人而不芳;君子修道立德,不为穷困而改节。

35.饮水当思源,为官安清廉。

36.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行政执法是行政机关履行政府职能的重要方式,工作面广量大,一头连着政府,一头连着群众,同基层和百姓联系最紧密,直接体现我们的执政水平,直接关系群众对党和政府的信任、对法治的信心。

37.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推进严格执法,重点是解决执法不规范、不严格、不透明、不文明以及不作为、乱作为等突出问题,切实做到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是一个整体,要准确把握、全面贯彻,不能畸轻畸重、顾此失彼。涉及群众的问题要准确把握社会心态和群众情绪,充分考虑执法对象的切身感受,规范执法言行,推行人性化执法、柔性执法、阳光执法。

38.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抓住关键环节,完善执法权力运行机制和管理监督制约体系,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起案件办理、每一件事情处理中都能感受到公平正义。

39.不仅要注意听取意见的广度,更要注重聚焦问题的精度。

40.全过程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属性,是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必须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

41.让群众关注的热点,成为发展的落脚点和突破点,而不是演变成社会痛点。

42.治理的神经末梢,群众的真实需求,基层情况可谓千差万别。

43.为政以德,修己安民。

44.利民之事,丝发必兴;厉民之事,毫末必去。

45.法律是治国之重器,良法是善治之前提。

46.全面依法治国是国家治理的一场深刻革命,关系党执政兴国,关系人民幸福安康,关系党和国家长治久安。必须更好发挥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保障作用,在法治轨道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47.监管必须走在前边,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

48.要树立正确法治理念,把打击犯罪同保障人权、追求效率同实现公正、执法目的同执法形式有机统一起来,坚持以法为据、以理服人、以情感人,努力实现最佳的法律效果、政治效果、社会效果。

49.把主体责任放在心上、抓在手上、扛在肩上、落实在行动上,确保主体责任不折不扣落在实处。

50.面对问号扎堆的热点难点,把思考触角伸向现实,与社会关切同频共振,就能“面对面”的交流,引发“心贴心”的共鸣。

51.要注意法律适用的妥当性,可以增加多种处罚方式,针对不同主体,实现处罚效能的最大化。

52.要注意执法公平,处罚方式应当留下裁量空间,避免运动式治理。

53.法律是成文的道德,道德是内心的法律。充分发挥法治对道德的保障作用,同时强化道德对法治的支撑作用。

54.法治是框架和轨道,也是理念和方法。

55.多一些个性化考量,多一些差异化服务,才是最好的情感表达,温暖也才会穿透人心。

56.各种不守法与不信任的牵掣,会钝化法治对于社会问题的敏锐与锋利。

57.对社会正常秩序的破坏和无视,会出现“法小弛则是非驳”和“福或可以诈取,而祸或可以苟免”的不公与混乱。

58.法治信仰的养成,依赖于任何情况下的严格执法。

59.惟其如此,谁也没有开释的道理,法律才具备梳理社会繁芜的力量。

60.应对时代挑战、承载社会期许、担负光荣使命。

61.天下之事,不难于立法,而难于法之必行。

62.徒法不足以自行,要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还需要部门联动,上下配合,敢碰硬、动真格。

63.现代的行政伦理更应强调权力的公共性和普惠性功能。

64.看清自己也看轻自己,看中人民也看重人民。

65.剑不利,律秤失衡,社会必乱,民必遭殃。

66.法不严则不力,治不严则无获。

67.不仅关注“马上办”的行动力,更强调“办到位”的公信力。

68.基层一线走到,真实情况看到,群众声音听到,存在问题找到。

69.法安天下,德润人心。法律和道德都是具有一定约束性的规范体系。法治重在他律,具有强制性、威慑性,可稳定人们的预期,规范社会成员的行为;德治重在自律,具有调节性、劝导性,滋润社会成员的心灵。法律是成文的道德,道德是内心的法律。

70.观念上适应、认识上到位、方法上对路、工作上得力。

71.提升公共意识、涵养公共文明,要靠公民自觉,更有赖社会扶助和国家引导。

72.要把体现人民利益、反映人民愿望、维护人民权益、增进人民福祉落实到全面依法治国各领域全过程。

73.法治兴则国兴,法治强则国强。法治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的不懈追求。

74.“法立,有犯而必施;令出,唯行而不返”。要防止消极执法、执法不严、执法不到位等问题,避免法律规定束之高阁。

 


微信
QQ
公众号
微博
联系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