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试热点预测
让历史文化遗产闪耀在数字时代
【热点背景】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没有信息化就没有现代化”。在信息社会,要以信息化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助力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数字文化是数字中国的重要组成部分。实施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是繁荣发展我国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重要举措。
近期,通过数字化手段观摩历史文化引发热议。通过“云游长城”小程序,可在线沉浸式体验“爬长城”“修长城”;通过为敦煌每个洞窟、每幅壁画、每尊彩塑建立数字档案,让更多人更便捷地领略莫高窟魅力……
【模拟试题】
数字技术的迅猛发展,助力历史文化遗产呈现出崭新的面貌,也为其保护与传承提供了新路径。对此,你怎么看?
【解析】
1.表明对于历史文化遗产闪耀在数字时代的态度。
历史文化是不可再生的宝贵资源,其价值不言而喻。既保护历史文化遗产又可以使其实现自身价值为我们展现多元美是我们每一代人的责任,而数字技术的出现让我们有了一条新思路。
2.多角度分析历史文化遗产闪耀在数字时代。
(1)有利于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历史文化遗产因其特点可能在展出时会受损且不可恢复,数字技术不仅创新文物展示的方式,还能为文物的修复和研究创造有利条件,通过三维重建、人工智能等技术对文物进行数字化保护与利用,不仅能让更多人看到文物的本来面貌,也让保护效率更高、效果更好。
(2)有利于沉浸式体验,感官更舒适。各种沉浸式、互动式数字技术的兴起,让文物活起来,让历史文化为更多人了解。大型沉浸式数字交互空间《三星堆奇幻之旅》,通过即时云渲染技术,将三星堆考古发掘大棚、三星堆数字博物馆以及古蜀王国等场景相结合,为观众提供沉浸式体验。
(3)有利于实施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我国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在数字技术应用方面具有显著优势,实施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是繁荣发展我国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重要举措。
3.如何让历史遗产文化持续闪耀在数字时代。
(1)推进文化产品数字化。切实有序推进国家文化大数据体系建设,建立能有效统筹和激励政府、社会、市场力量共同参与推动文化数字化的工作机制,要深入挖掘历史文化遗产的数据价值,将数字技术广泛应用于对历史文化遗产的开发、利用、存储、表达和传播各环节,不断拓展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新技术、新模式。
(2)推进人才队伍数字化。完善人才培养、选拔、使用、评价、激励机制,破除壁垒,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充分发挥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优势、新型举国体制优势,进一步打通高校科研院所、企业和政府部门合作通道,形成支持数字经济发展的“官产学研用”充分结合的共生生态体系,培养一批兼具深厚历史文化底蕴和数字技术专业知识的交叉学科复合型人才,为实施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提供强大人才支撑。
(3)推进文化场馆数字化。健全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支持传统文化场馆信息化建设,建设一批数字文化馆、智慧图书馆、智慧博物馆、数字美术馆等,扩大受众面,实现多媒体的网上文化展馆,就可以打破时间、空间、参观人数等限制,让全国各地的人们足不出户欣赏丰富多彩文化作品,提升文化影响力。
为基层真减负、减真负
【热点背景】
近期,人民网三评“指尖上的形式主义。”“微信群逐一刷遍,问题没解决几件”“每个部门都有App,挨个打卡,手机都要瘫痪”“为追求网络评选排名,要求干部集中投票、点赞、转发”……数字时代,一些指尖上的事务给基层增添了不必要的负担,形成了新的形式主义风气,让基层干部苦不堪言。
【模拟试题】
“微信群逐一刷遍,问题没解决几件”“每个部门都有App,挨个打卡,手机都要瘫痪”“为追求网络评选排名,要求干部集中投票、点赞、转发”……数字时代,一些指尖上的事务给基层增添了不必要的负担,形成了新的形式主义,你怎么看?
【解析】
1.表达对于指尖形式主义的观点。
“政务上云”本是精简流程提高效率的民生实事但在落实之中逐渐扭曲变样,重量不重质,重形不重效,使其如同牛皮癣成为顽瘴痼疾,除去指尖形式主义,迫切且必要。
2.分析指尖形式主义的危害。
线上收到代替实际做到,忙着签到转发,屏幕上的痕迹代替了实打实的政绩,工作实效难保证;看消息回复的快慢,不看解决问题的速度,拼痕迹代替拼业绩,形成错误导向习惯于纸上谈兵,偏离正确轨道,扼杀干事激情;线上花活多,打卡拍照多,真正解决群众问题少,失去群众支持,离心离德,难以补齐民生短板。
3.分析指尖形式主义的原因。
(1)责任观缺失。不考虑实际情况层层加码,花样留痕翻新,本质是懒政怠政不作为直观表现,规避自身责任,不敢动真碰硬,乐于拍照打卡。
(2)考核不合理。上级部门简单将基层干部在政务app上的表现和痕迹异化为拿捏干部的考核工具,盲目下达任务指标,唯数字论,导致干部不得不围着屏幕转,手机铃声成为干部紧箍咒。
4.指出防治指尖上的形式主义的对策。
(1)防治指尖上的形式主义,贵在精准。加强顶层设计,细化防治若干意见,从不得设置打卡签到、不得强制在线时长、不得上传不必要截图视频、不得摊派任务,细化“不得”禁止性举措,击中现实痛点。
(2)防治指尖上的形式主义,贵在落实。主动发现问题,将指尖形式主义纳入群众监督范围,各部门也需从专项整治、技术监测、典型案例整治等多方面入手,形成防治合力,切实减轻负担。
(3)防治指尖上的形式主义,贵在坚持。加强防治需持续发力,久久为功。不能有走走停停一阵风想法,杜绝厌战情绪,拿出务实举措,铲除形式主义的新土壤,不获全胜决不收兵。
国潮与青年“双向奔赴”
【热点背景】
当95后全国政协委员杨钰尼身穿一套民族服饰,出现在人民大会堂时,身边迅速聚拢了一群人。她落落大方地展示这套原创设计的服饰亮点——创新结合了哈尼族传统服饰元素与“新中式”风格。婉转的唱腔、唯美的身段、细腻的表演,全国人大代表、北方昆曲剧院梅花奖获得者、国家一级演员顾卫英一上台,就吸引了观众的眼球。
蕴含传统文化基因的国潮在青年群体中很火热,青年又成为新国潮的创作者,可谓国潮与青年“双向奔赴”。
【模拟试题】
从《上线吧!华彩少年》等国风综艺节目在青年中爆火,到大学生穿着马面裙参加毕业典礼,再到二胡唢呐等传统乐器进入日常娱乐生活……国风已深刻地融入当代青年的文化消费与文化实践之中,是国潮与青年的双向奔赴。对此,请谈谈你的看法?
【解析】
1.国潮与青年双向奔赴的现象进行评价。
文化兴则国运兴,文化强则国运强。文化是一个民族的根与魂,蕴含传统文化基因的国潮在青年群体中广受欢迎,正是传统文化浸润身心的体现,彰显出青年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自信与认同。因此,要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有益思想、艺术价值与时代特点和要求相结合,使得国风概念的内涵与外延不断延展,从而突破“壁垒”,更好地服务于青年的精神文化需求。
2.阐述国潮与青年双向奔赴现象的意义。
(1)国潮与青年双向奔赴,有利于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助推文化高质量发展。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青年们或穿着传统服饰或展示传统技艺或支持蕴含传统文化的文艺作品,由内而外地散发着民族自豪感,也向世界展示传统文化的魅力,树立大国形象。
(2)国潮与青年双向奔赴,有利于传统文化的守正与创新、传承与发展,推动文化产业蓬勃发展。越来越多的领域在青年人的带领下开始融入传统文化元素,同时也在传统文化领域例如传统服饰或文艺作品中不断创新创作,满足消费者对于精神文化的需求,推动中国式现代化文化产业繁荣发展。
3.分析国潮与青年双向奔赴中的问题。
(1)规模以上文化产业结构单一,企业普遍呈现“小”“散”“弱”的状态,不利于国潮长期发展。
(2)对传统文化理解不够深入,将传统文化作为噱头,吸引流量,甚至错误使用文化元素。例如春节期间中式服装盘扣数量出现差错,导致部分消费者产生反感情绪。
4.谈建议。
(1)强化政策落实,做强培优文化企业。立足文化产业发展现状,结合文化及相关产业企业特点和存在的突出困难,抓好各项政策落实工作,切实提高企业“获得感”。要以市场为导向,引导文化企业例如影视、演艺、会展和休闲娱乐等企业向数字消费转型,加快文化消费与数字化、智能化深度融合。
(2)多方合力强化监管,保障传统文化正确运用。文旅部门与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应形成合力,加大对于市场的监管力度,对于利用传统文化开展文化创作的个人与企业要做好事前事中事后各阶段的监督工作,事前要求上报文化产品所涉及文化内涵、产品功能等,确保正确使用,事中事后要持续监督,避免产品质量低下,保障弘扬传统文化的同时保护消费者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