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nner_ad_1
行测言语:教你快速破解主旨观点题
2024-05-08 02:12
来源:政华公考

行测言语:教你快速破解主旨观点题

关联词快速解主旨观点题

一、掌握核心方法——借助关联词进行行文脉络分析。

所谓行文脉络分析,即对文段的句间关系进行分析,理清每句话的作用,分清主次轻重,锁定关键句,即主旨,便可得出正确答案。除了句子意思外,我们可以借助一些关联词辅助我们进行快速分析。

关联词有多种,我们今天以含有因果词的文段为例带领大家体会一下如何进行行文脉络分析。所谓因果词,也就是我们常见的“因此”“所以”“因而”“故”“正因如此”等词。当这些表示因果关系的词出现时,文段的句间关系常见有两种情况:一种为通过因果词引出一个结论,前为原因、论据,后为结论,此时重点自然在“结论”另一种为通过因果词引出事实,事实是可以进行直接说明的,通过一大段话的原因得出一个事实,作者一般是想给我们进行解释这个现象为何会出现,所以此时正确答案一般选择的是“事实的原因”。

二、分析典型题目,消化吸收

【例1】群租房问题是个老问题,群租房存在社会治安、消防安全隐患和扰民等问题、所以群租房加强管理和整治十分必要。但如果将群租房“一棍子打死”,不仅造成了住房资源限制和浪费,也可能会“误伤”低收入人群的生存权和居住权。值得一提的是,保障低收入人群的居住权比杜绝群租房更重要。因此,政府及住建部门应发挥主观能动性,在综合治理群租房的同时,将主要力量花在加大廉租房建设上,使这项惠民政策惠及到更多的人群。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的是:   

A.群租房治理不能采取简单粗暴的管理和解决方式

B.综合治理群租房乱象的同时,需切实加大廉租房建设

C.群租房治理应考虑到低收入人群的居住权保障问题

D.群租房有利也有弊,一味杜绝容易造成资源的浪费

【答案】B【解析】文段首先告诉我们现在存在群租房的问题,又说明对于群租房一棍子打死这种方式是不行的,接下来通过“因此”得出结论:面对群租房,政府应该发挥主动观能动性在综合治理的同时,也要把力量花在加大廉租房建设上。所以文段的重点在于最后得出来的结论,选项中契合这个结论的为B选项。C项和文段无关,A、D两项不是文段意在说明的。故本题答案选B。根据这道题我们可以发现,当因果词之后为结论,答案可以直接选择因果词之后的结论部分。

【例2】纳米隐身材料对红外和电磁波有“隐身”作用,主要取决于其内部结构中的纳米粒子特性:由于纳米粒子尺寸远小于红外波及雷达波波长,而且纳米隐身材料对红外波和电磁波的吸收率也比常规材料高得多,使得红外探测器及雷达接收到的反射信号极少。因此红外探测器及雷达得到的反射信号强度大大降低,起到了“隐身”作用。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的是:   

A.纳米粒子尺寸远小于红外波及雷达波波长

B.纳米隐身材料对红外波及雷达波的透过率远比常规材料要高

C.纳米隐身材料使得红外探测器和雷达接收到的反射信号减少

D.纳米隐身材料对红外和电磁波有隐身作用的原因

【答案】D【解析】通读文段可知,文段前半部分主要介绍了纳米隐身材料对红外线和电磁波有“隐身”作用的原因,最后通过“因此”引出了事实、现象。此时我们会选择“事实的原因”即D。A、B、C均是其原因的一个方面,可排除。通过这道题,我们看到当因果词之后跟的是一个客观事实时,我们选择的是“事实的原因”。

 

指代词巧解主旨观点题

【方法】常见的指代词有:这、那、此、其、它,指代词出现在材料中,能起到指代前文的作用,可以帮助我们对前文内容进行简单概括,得出后续的观点。

【例题】对于传统文化,我们过去经历过一个否定的过程,将其置于流行文化的反面,但从来没有“无根”的流行文化。所谓流行文化,也不过是在对现代流行元素和传统文化的结合与扬弃基础之上所形成的,特别是在传播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传统文化与流行文化的界限,已经越来越模糊。需要厘清的一点是,传统文化在今天所遭遇的压力,并不是文化本身的危机,而主要是传播形式上的困境。立足这一点,创新传统文化的传播形式,将之与流行文化元素和新技术相嫁接,就成为当下发展、弘扬和传播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突破口。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A.流行文化要植根于传统文化

B.传统文化需要创新传播模式

C.传统文化与流行文化相辅相成

D.新技术模糊了传统与流行的界限

【答案】B【解析】文段首先我们曾将传统文化置于流行文化反面,但没有“无根”的流行文化。接着介绍流行文化是在传统文化基础上形成,两者界限越来越模糊。第三句子指出传统文化的今天的压力,来自于传播形式。最后通过“立足这一点”指代前文传统文化的压力来源,得出创新传统文化的传播形式是当下重要突破口这一结论。

A选项为文段分析部分的内容,不是文段意在说明,排除。

B选项能表示传统文化需要创新传播形式。

C选项文中并没有提及传统文化和流行文化相辅相成的关系,排除。

D选项文中仅仅表示在传播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传统文化和流行文化的界限越来越模糊,但是并没有直接说明技术与界限模糊间存在因果关系,且这部分为分析部分内容,不是文段重点,排除。

【技巧点拨】当在文中出现指代词时,能够指代前文内容,若指代词正好处于文段尾部,则对前文有概括作用,文段重点常在指代词之后的内容。希望同学们能够借助指代词,快速定位文段的重点内容,在有限的时间内得出正确的答案。

 

敏感假设句巧解行测主旨观点题

在行测考试中,主旨题是一种常考题型,也是大家得分的关键之一。这类题需要大家耐心阅读,理清文段的行文结构,同时主旨题的主旨句的表述有一些相同特点,了解其中的相同特点能够帮助我们提高做题的正确率。今天就给大家介绍一种比较有代表性的——假设句,作者的观点往往由这种句子引出来。这类题目的题干通常会以“倘若……”、“如果……就”、“若……则”等形式出现。下面通过例题进行说明。

【例】今年是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收官之年,脱贫攻坚的最后堡垒必须攻克。然而,在这最后冲刺阶段,我们却不得不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严峻挑战,面对疫情风险,那些刚刚脱贫或者尚未脱贫的群众具有明显的脆弱性。如果不能处理好战“疫”与战“贫”的关系,就有可能让我们来之不易的脱贫攻坚成果出现波折和变数。

上述文字旨在说明:   

A.“疫”与战“贫”都应被重视

B.“疫”与战“贫”绝非易事

C.“疫”之后必须严防返贫

D.“疫”胜利有利于脱贫攻坚

答案A解析文段首先指出今年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收官之年,这一堡垒必须攻克然后以“然而”进行转折,指出在脱贫攻坚的收官时刻被迫面对新冠肺炎带来的挑战,并指出那些刚刚脱贫或尚未脱贫的群众面对疫情带来的挑战具有明显的脆弱性最后以“如果……就……”对这一情况进行反面假设,意在强调我们必须重视战“疫”与战“贫”,处理好二者的关系,以防出现更严重的后果。由此可知,“如果……就……”引出的观点是文段的论述重点。

A项强调要同时抓战“疫”与战“贫”,是对二者关系的正确处理,与文段重点相符,正确。

B项没有说明如何处理战“疫”与战“贫”的关系,仅说二者绝非易事,不是文段论述的重点,错误。

C项不是对战“疫”与战“贫”关系的处理,由文段可知,战“疫”与战“贫”是要同时进行的,该项表述错误,且“严防返贫”文段未提及。

D项也不是对战“疫”与战“贫”关系的处理,且“有利于”的说法无中生有,文段并未提及相关信息,错误。故选A。

此题末尾出现了“如果不能……就有可能……”的反向假设句,意在说明要处理好战“疫”与战“贫”的关系。然后再选择与之相近的选项即可。以后大家在做题时碰到类似的假设句,需要重点关注,作者的意图很有可能就来自这句话。同义转述这句话的内容就可以快速筛选出正确答案。

 

用对策巧解主旨观点题

选对策的题目具体分成两类:

第一类:题干中存在对策表述的文段,这类文段多数都是就着文段的对策来选择即可;

第二类:题干中没有对策,但是围绕问题和对问题的分析分析包括原因和影响等,这类文段较复杂,要结合选项设置特点来选择,选项会设置有对策和无对策两类;选项中没有对策,选择问题本身;选项有对策,还要判断对策能否解决题干中的问题,如果选项能解决题干问题则选对策;选项不能解决题干问题则选择问题本身;若选项出现多个对策都能解决问题,选择针对性更强的对策。

【例题】虽然中国的救灾能力在经历过多次大型自然灾害后有了较大的提升,但是防灾教育依然落后。中国扶贫基金会2015年对中国公众的防灾意识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仅有24.3%的城市居民表示关注灾害应对的相关知识,这一数据在农村仅为11%。此外,只有不到4%的城市居民在日常生活中做了基本的防灾准备,超过半数的农村居民从未参加过任何防灾培训。形同虚设的防灾教育无法提高民众的自救能力,等到灾难发生后才开始组织学习,逝去的生命已经无法挽回。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A.防灾教育比救灾更重要

B.中国的防灾教育亟待加强

C.防灾教育是提高自救能力的基础

D.城市与农村在防灾教育上严重失衡

【答案】B【解析】文段首句指出中国救灾能力虽然有较大提高,但防灾教育落后接着提到2015年中国扶贫基金会的调查数据说明中国民众防灾知识缺乏、防灾意识薄弱末句进一步强调不要等到灾难发生,生命逝去后才意识到防灾教育的重要性。由此可知,文段意在呼吁加强中国的防灾教育。B项根据文段问题合理提出对策与文段主旨相符,正确。A项无中生有,文段未就防灾教育与救灾的重要性进行对比,排除C项论述的是防灾教育的重要性,而文段旨在呼吁加强防灾教育,排除D项,文段列举数据是为了说明城市和农村居民均缺乏防灾教育,二者的差距非文段重点,排除。故本题选B。

通过以上内容的学习,相信大家对主旨题有了更深的理解,希望大家多加练习,在考场上考出好成绩

 

 


微信
QQ
公众号
微博
联系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