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论评论型综合分析题的作答技巧
评价—从何起“评”?
众所周知,申论的题型众多:概括归纳题、综合分析题、解决问题题、应用文和议论文。其中有一种类型的题目比较特别,既是我们申论考查的重点,又是难点。说它是重点,在于它每年都会考察到,必须要复习到位;说它是难点在于它的题型细分比较多,且它的难度较大,这就是综合分析题。
综合分析题,一共分为四种小题:要素分析、词句理解、评价分析题和比较分析题,今天想跟各位考生聊一聊评价分析题。
先跟各位考生聊聊评论性文章的题型特点,给大家看几个例子:
一、根据“给定资料3-4”,对我国部分地方政府积极推行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的现象进行评价。(20分)
要求:(1)分析透彻,表达准确,简明扼要;(2)不超过250字。
二、根据“给定资料3”,对“微领队”这一新兴职业进行评价。(15分)
要求:观点明确,分析透彻,逻辑清晰,字数不超过200字。
三、假设你是某文化报的记者,请根据“给定资料4-5”,以“文化共享惠民生”为题,写一篇短评。(25分)
要求:紧扣材料,内容全面,逻辑清晰,语言准确。字数不超过450字。
不难发现,评论性的文章一般题干中会给一个观点或者给一个社会现象,让各位考生去评价,或者请各位考生谈谈自己的看法;如果是以应用文的形式出题,题干会直接让我们写一篇评论性的文章,特征很明显。
当我们辨别出它是评论性的文章之后,我们只需要按照评论性的文章的答题思路去从材料当中去按需抄材料即可。那什么是“需”,也就是什么是评论题的答题思路呢?我们先从生活当中举个例子:
比如,你的朋友跟你说:“市中心新开了一家网红店,我去了,非常值得去打卡。”这是你朋友对那家餐厅的一个评价,他觉得值得去打卡。
可是每个人的想法和标准都不太一样,同样去过一次的你可能会觉得“对对对,你说的对,上一次我去过一次,不仅环境好,而且吃的东西也比较符合胃口,真的很想再去打卡第二次。”
那也有可能,你们两个人的标准不一样,你也可能去回答:“还好吧,那里太难等位了,一排队就是排一个小时以上,体验感大打折扣,而且,他那里的食物偏咸,不适合减肥人士,不想去打卡。”
纵观这个例子,我们总结一下,当你的朋友说值得去打卡的时候,也就是你的朋友给出一个观点的时候,你的反应是“对对对”或者“还好吧”,其实是你对你朋友的观点表明了你自己的态度,并且我们每个人说话都是带有主观性的,所以当你给出了你的观点之后,你还附上了一些证据,不管是“环境好味道好”还是“排队时间长,体验度下降和不适合减肥人士打卡”,你都是在对自己的观点进行佐证,证明完了之后,你们还对自己的观点进行了一个总结。
同样的,这种交谈逻辑也适用到我们评论性的文章当中去,我们评论性的文章答题步骤也是三步:
一、亮明观点。
二、给出论据。
三、总结或提出简要对策。
评价型综合分析题如何“评价”
众所周知,综合分析题是申论考试中的重点题型,也是申论五大题型中的基本题型,着重考察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以及政治素养。然而,随着考试的不断举行,综合分析的考情也在悄然发生着细微的变化,今天和大家一起分享综合分析这一题型中评价型综合分析的基本作答思路。
一、出题形式
结合给定资料X,对“XXX”作简要评析/谈谈你的看法。
【示例】2018江苏省考B卷——评价型综合分析
请对“给定资料7”中执法部门对火车站广场晒谷一事的处理进行评析。
要求:全面准确,分析透彻,观点正确。篇幅250字左右。
二、评价对象
常见评价对象有:政府举措、社会观点、社会现象等
【示例】2017江苏省考——评价型综合分析
“给定资料5”中J市城市管理执法支队所开展的春联春贴专项整治活动,遭到网民质疑和民间舆论的抵制,请你对这一事件做出评析。
要求:分析透彻,观点正确。篇幅250字左右。
三、作答要求
准确:准确的内在“潜台词”即为紧扣给定资料,不论是对问题的概括,亦或是对原因的提炼,都要符合材料内容,符合命题人的观点倾向,在允许的情况下尽可能使用材料的原词原句作答。
全面:综合分析的评分方式为采点给分,这也就意味着要尽可能多的去撰写核心关键词,将材料中的答案要点全部提炼出来,以期得高分。与此同时,由于不倒扣分,在撰写时对于不明确的要点也要尽可能的写上,做到“宁滥勿缺”,这就对同学们的精简概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尽可能的节约字数。
分析透彻:要求考生对于给定的话题能够进行多维度的分析,材料中提及的与之相关的背景、原因、影响、对策等角度都要能够准确说明。
观点正确:综合分析的考试大纲要求考生能够结合对于给定资料的理解,从而作出合理的推断和评价。这就要求考生的推断评价要能够契合出题人的观点倾向,从而保障思想与理念层面的一致。
【示例】2018江苏省考B卷——评价型综合分析
请对“给定资料7”中执法部门对火车站广场晒谷一事的处理进行评析。(20分)
要求:全面准确,分析透彻,观点正确。篇幅250字左右。
四、作答思路
评价型综合分析题多以总分总的思路进行作答。
第一步总:需要我们简要概括评价对象,交代评价的核心依据,继而给出评价。
第二步分:紧扣评价对象进行原因、背景、问题、作用等多角度的分析,常见为分析作用和问题两个维度。
第三步总:结合对评价对象的分析,得出适当结论或提出对策,点明核心主题。值得注意的是,在江苏省考中,这一步骤往往需要结合作文的考察主题。
【题目示例】
2020江苏省考A卷——评价型综合分析
“给定资料2”中的张先生与小胡通过自身在互联网世界的经历,总结出各自的职业观,请对他们的职业观分别进行评析。(15分)
要求:观点正确,分析透彻。篇幅250字左右。
【参考答案】
张先生的职业观为有价值的就是正业,重网络而忽略现实责任;小胡的职业观为年轻人要抓风口博财富,过于功利。两者均有失偏颇。张先生热心网络公益,为自己收获成就感,但沉溺网络中,耽误本职工作,影响同事关系,是不务正业的体现;小胡频繁跳槽抓风口,虽换来了职业晋升,但盲从风口,追求财富,太过功利,且不利于职业的长久稳定发展,最终助推社会浮躁之风。因此,互联网时代要积极担当网络正能量,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在有限的时间将自己的时间最大化,丰富自己,回馈他人和社会;面对互联网风口的职业选择,要理性审视,不盲从,不急功近利。
如何做好评价分析题!
申论考试中客观题经常出现一种问法:请谈谈你的看法。谈谈的对象呢通常是某件事情、社会现象或者某个观点。
【例题】
新技术的使用能否突破社会结构的屏障,是很多人关心的问题。根据“给定资料2”,谈谈你的看法。(20分)要求:(1)观点明确,有理有据;(2)论述全面,语言简明;(3)不超过250字。
对某种现象、事例或者观点发表看法,我们把这种客观题称为评价类题型。这种题型并不难,作答思路遵循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的逻辑。首先,既然是评价,那么某个现象是好是坏,观点是对是错,我们要表态。然后,就要给出理由,进行说明论证。最后,如何解决问题给出对策。当然,申论的特殊之处在于:材料为王。我们评价某种现象或观点,并不是可以随意发挥,发表见解,要以材料为基础。也就是说,看法从材料中来。
答题思路很简单,也很有用。但申论的材料千差万别,需要我们融汇贯通,活学活用。具体如何操作呢,我们以这道题为例。
第一步:审题。评价对象为社会现象:新技术能否突破社会结构的屏障。按照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的答题思路:首先表态:能还是不能呢?然后说明论述:支撑我们看法的理由有哪些?最后给出对策:怎样解决新技术发展中出现的问题呢?这些需要我们到材料中寻找。
第二步:梳理材料。材料2共11个自然段1363字。
第1段引出话题,接下来第2、3段材料表示了乐观:提炼如下:“当时她和她的团队曾经对此抱着很大的希望,认为新技术可能有助于新生代农民工融入城市、融入社会。”、“从理论上说,非常有利于消除城乡之间的社会鸿沟、不同社会阶层之间的不平等,有助于促进社会的公正。”
第4段出现转折:“在新技术的使用中,城乡之间显现出非常明显的马太效应。”
第5段给出明确说法:“新技术能否穿透社会结构的屏障,还要在未来的研究中继续观察。”读到这里,我们似乎明确了:对新技术我们要辩证看待,有待观察。那理由呢?继续往下看:
第6-9段重点介绍了新技术给农民工带来的改变,提炼如下:(1)改变农民生活与交往方式,带来求职便利,获得精神寄托和心理抚慰;(2)提供表达渠道,拓宽视野,转变意识;(3)交流信息,组织集体行动,获得外界帮助维护权益。
第10段介绍了新技术如何更好的发挥作用:需要将线上线下相结合。第11段重申:农民工从互联网这类新技术中获益的同时,那些拥有更多的财富和资源的人们却有能力从新技术中获得更多的收益。
第三步:整理答案。梳理材料之后,答案轮廓框架、具体要点已经呼之欲出。整理如下:
新技术在一定程度上填平了普通人和信息垄断者之间的某种鸿沟,但能否突破社会结构还有待观察,要辩证看待。
一方面,新技术给农民工带来了积极影响:(1)改变农民生活与交往方式,带来求职便利,获得精神寄托和心理抚慰;(2)提供表达渠道,拓宽视野,转变意识;(3)交流信息,组织集体行动,获得外界帮助维护权益。另一方面,新技术在城乡之间出现马太效应,贫富差距进一步拉大,两极分化,强者愈强,弱者愈弱。
只有将线上线下相结合,将新技术与传统人际网络、社会关系组成管理机制相连接,才能发挥作用。因此,它能否突破社会结构屏障,还有待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