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试干货】应急应变类题目作答技巧
一、常见矛盾
二、具体应对
(一)关于“情绪过激”的解决对策
1.感同身受。对相关人员的遭遇表示理解。
2.表示歉意。对于我们工作的不足或者给群众带来的不便致歉。
3.解释说明。向工作对象介绍情况,解释说明当前问题,过激行为危害等。
4.表态承诺。对于要解决的问题,向工作对象表明解决问题的态度、原则或处理时限等。
(二)关于“秩序混乱”的解决对策
1.人力维护:请同事或者其他工作人员协助。
2.语音提示:面对面劝导、喊话、高音喇叭、大厅广播提醒。
3.设置保障:设置分隔带、拉起警戒线、放置路障。
4.妥善安置:将现场人员带到休息区域,关注特殊群体,做好人员安置工作。
(三)关于“违法违规”的解决对策
1.配合公安部门没收违法违规的物品、器具等。
2.对相关人员按照规定进行罚款。
3.责令整改、限期整改、吊销许可、关停关闭。
4.配合检察院、法院追究民事、刑事责任。
5.建立或完善相应惩戒机制或相关法律法规。
(四)关于“网络舆情”的解决对策
1.搜集谣言信息。搜集网上关于谣言的具体信息,了解事件的原委、影响范围;找到发帖人,详细询问其有无相关证据,并表明希望事件没有正式调查前不要随意转发,否则会承担相应责任。
2.及时公开回应。在征得领导同意的前提下,在官方平台发表声明,稳定大家的情绪,表明事件正在调查中,请大家暂时不要随意转发,随时关注官方信息。
3.调查核实。实地调查了解,走访群众和相关单位,必要时会联系专业部门进行检验检测,出具相关报告或者提供权威辟谣信息。
4.追究责任。根据谣言的来源,追究相应造谣传谣人员的法律责任,并号召大家今后不信谣不传谣,增强辨识能力。
5.做好信息更新。今后加强政府对于事件的公开公示工作,及时将政府的政策或其他相关信息进行更新和说明,让群众能够及时了解,避免谣言的传播。
(五)关于“扰邻行为”的解决对策
1.广场舞扰邻
(1)各广场舞队伍应及时登记备案。领队及负责人需在当地社区居委会备案、编号,服从社区管理。
(2)明确活动时间和活动地点。
(3)不得使用高音设备。
(4)建立处罚机制。可根据国家《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等规定,由公安机关给予警告,并处罚款。
2.装修扰邻。
限制施工作业时间,并采取其他有效措施,以减轻、避免对周围居民造成环境噪声污染。
3.邻里公约。
《邻里公约》是居民自发建立的条例,充分体现了社区的自治,《邻里公约》不仅是对居民行为的一种约束,同时也是对社区法制建设的一种有效补充,在现实生活中对于社区矛盾的解决有着现实性意义,可以解决多种社区矛盾,例如停车位之争、宠物扰邻、装修扰邻、群租房等。
(六)关于“误会质疑”的解决对策
1.稳定局面。稳定局面就是要第一时间及时反应,控制事态的发展,避免事态扩大化、严重化。
2.调查真相。调查真相就是要通过各种可行的方法,调查事件的原因,实际情况,还原事实。
3.解决回应。解决回应就是要分情况,不同的问题采取不同的方法手段进行解决。
4.总结预防。总结预防就是要总结此次事件的经验教训,通过多种方式,预防此类事件的再次发生。
(七)关于“投诉受理”的解决对策
1.投诉受理。接到投诉后,应及时安排专人负责了解投诉原因、内容并办理投诉。
2.投诉调查。通过多种方式了解事情经过。如:查看视频录像;询问投诉者与被投诉者;向了解事情经过的第三方人员进行询问等。
3.投诉处理及反馈。根据调查情况,及时提出处理意见。
(八)关于“争执纠纷”的解决对策
1.摸清情况。了解矛盾的起因和双方的焦点;
2.现场调查。掌握第一手资料和真实情况,做到心中有数;
3.倾听陈述。耐心听取矛盾双方的述说,现实情况往往是双方各执一词,造成“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的局面,要认真仔细听取双方每一句话的含义,加以鉴别;
4.认真分析。分析矛盾存在的问题所在和解决的办法,适用法律法规的可行度;
5.协商调处。根据矛盾纠纷的具体情况,运用灵活的矛盾处理办法,对事件的当事人进行单独协商,求同存异,达成一致的处理意见,最终使矛盾纠纷得以圆满解决。
(九)关于“群众集体上访”的处理方法
1.表明立场。安抚上访群众的情绪,对大家的监督表示感谢,强调我们的工作一定会围绕群众的权益出发,请大家放心。
2.了解情况。请群众代表到接待室,耐心询问上访的具体事宜和诉求,了解当前存在的疑惑和困难,做好记录,说明解决时限,希望群众耐心等候,并留下联系方式。
3.解释说明。如果确实是我们工作出现了疏忽,则要进行道歉;如果存在误解,则第一时间在官方平台进行公示。对于群众不了解的工作,及时解答,并宣传政府工作的基本流程和标准要求,加强群众对政府工作的了解。
4.提升公信力。后期要做好民意征集与宣传告知工作,增强工作人员的服务意识,并公开监督热线,鼓励群众监督。
(十)避免一般干群矛盾的常用方法
1.坚持定期下基层走访,畅通群众反映问题渠道。
2.坚持及时处理群众诉求。能当场化解就当场化解,当场解决不了的,给群众一个承诺期限,严防矛盾得不到及时处理而扩大化。
3.坚持回访,化解积怨。
4.坚持关爱帮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