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nner_ad_1
行测分析推理的做题技巧
2024-09-01 01:23
来源:政华公考

行测分析推理的做题技巧

分析推理在判断推理中算是一个小众的模块,每年几乎必考一道题目,虽然只有一道题目,但还是会有一些小伙伴会在四个选项中纠结,常常加入自己的日常思维去做题,这是绝对不允许的,那么有什么做题技巧呢?

一、题型特征

 

分析推理:将题目中的信息与对象进行匹配。

二、解题方法

1.排除法(优先使用)

2.最大信息法

以题干中出现次数最多的信息,作为解题切入点

3.确定信息法

以题干中可以确定真假的信息作为切入点

4.假设法

思维导图

 

【例1】美国研究人员分析了南极半岛和邻近的斯科舍海地区的实地数据后发现,20世纪70年代以来,当地气温上升了5至6摄氏度,并且来自其他海域的哺乳动物增多导致南极哺乳动物捕食竞争加剧。因此,在上述地区作为哺乳动物主要食物来源的磷虾的密度降低了80%。而同一时期,生活在该地区以磷虾为主食的阿德利企鹅和帽带企鹅的数量也急剧减少。

由此可以推出:( 

A.气温上升造成了南极海洋哺乳动物捕食的竞争加剧

B.如果磷虾的密度继续减少,阿德利企鹅和帽带企鹅都会灭绝

C.气候变暖和哺乳动物的捕食竞争加剧威胁了帽带企鹅的生存

D.气温上升对南极地区生态环境的破坏极大

【答案】C【解析】A项,题目中说是气温上升和其他海域哺乳动物增多共同造成加剧,而这里只是气温上升,并且题目中说的是南极哺乳动物,这里说是南极海洋哺乳动物,偷换概念;B项目,题目中说数量急剧减少,得不出会灭绝,曲解文意;C项,题目中说的就是气候变暖和捕食竞争威胁了企鹅的生存;D项,题目并没说到对南极生态环境破坏大,只是说了一些生物的现象,并没涉及生态环境,偷换概念。

分析推理题目的秒杀技巧

技巧一:排除法

秒杀情境:题干给出的信息真假情况明确,选项信息充分也就是选项出现了所有的主体和信息,或者出现了全部的主体,或者出现了全部的信息

秒杀方式:读一句题干信息,排除一个选项。

具体应用如下:

【例1】喻洪,覃彬,曾智,一个是马拉松运动员,一个是跳水运动员,一个是举重运动员。跳水运动员比曾智年龄小,覃彬和跳水运动员不同龄,喻洪的年龄比举重运动员大。

根据上述已知条件,可以推出: 

A.覃彬是马拉松运动员,曾智是跳水运动员,喻洪是举重运动员

B.覃彬是跳水运动员,曾智是举重运动员,喻洪是马拉松运动员

C.覃彬是举重运动员,曾智是马拉松运动员,喻洪是跳水运动员

D.覃彬是跳水运动员,曾智是马拉松运动员,喻洪是举重运动员

答案C【解析】第一步,确定题型。题干出现了一些主体和信息,选项为主体和信息的匹配,确定为分析推理。

第二步,分析条件,进行推理。

题干里面给出的信息全部都是能够确定真假的,并且选项出现了全部的主体和信息。运用排除法,读一句题干信息,排除一个选项。跳水运动员比曾智年龄小,这代表曾智不是跳水运动员,排除A,覃彬和跳水运动员不同龄,代表覃彬也不是跳水运动员,排除B和D,因此答案选择C。

技巧二:假设法

秒杀情境:题干给出几组信息,每组信息包含两种猜测,并且一半正确,一半错误。

秒杀方式:假设第一组信息里面第二种猜测为真,看是否与其它条件相冲突在目前已出现过的这类适用该秒杀技巧的题目中,大部分是第一组信息第二种猜测为真

具体应用如下:

【例2】去年,某镇把甲、乙、丙三个大学生村官分别分配到和丰村,团结村,杨梅村。人们开始并不知道他们当中究竟谁分配到哪个村工作,只是作了如下三种猜测:

①甲分配到和丰村工作,乙分配到团结村工作

②甲分配到团结村工作,丙分配到和丰村工作

③甲分配到杨梅村工作,乙分配到和丰村工作。

后来证实,三种猜测都是只猜中了一半。

由此可以推出: 

A.甲分配到和丰村工作,乙分配到团结村工作,丙分配到杨梅村工作

B.甲分配到团结村工作,乙分配到和丰村工作,丙分配到杨梅村工作

C.甲分配到杨梅村工作,乙分配到和丰村工作,丙分配到团结村工作

D.甲分配到杨梅村工作,乙分配到团结村工作,丙分配到和丰村工作

答案D【解析】第一步,确定题型。题干出现了一些主体和信息,选项为主体和信息的匹配,确定为分析推理。

第二步,分析条件,进行推理。

题干给出了三组信息,每组信息有两种猜测,一半为真一半为假,运用秒杀技巧二:假设法,假设第一组信息里面第二种猜测为真,即假设乙分配到团结村,根据②的信息,丙分配到和丰村,根据③的信息,甲分配到杨梅村,所有信息无冲突,因此选择D。

技巧最大信息优先

同样是题干信息确定的题目,当排除法不能选出正确答案时,可采用最大信息法。所谓最大信息,即已知信息中出现频率最高的有效信息,从这一最大信息入手,然后利用题目提供的信息,采用列不等式的方法做出题目。

【例1】甲乙丙三人,他们职业有律师、医生和教师。已知:

①丙的收入比教师高;

②甲的收入和医生不同;

③医生的收入比乙少。

根据以上条件,下列对甲乙丙三人身份的判断正确的是( )。

A.甲是律师,乙是教师,丙是医生

B.甲是教师,乙是医生,丙是律师

C.甲是教师,乙是律师,丙是医生

D.甲是律师,乙是医生,丙是教师

【答案】C【解析】第一步,确定题型。题干有明显的信息匹配特征,确定为分析推理。第二步,分析条件,进行推理。根据①可知,丙不是教师,排除D项,根据③可知乙不是医生,排除B项,此时不能确定最后答案,故可寻找最大信息,三个条件中的最大信息是医生,所以从医生入手,由②③知甲、乙都不是医生,那么医生是丙,根据题意可列不等式:教师收入<医生的收入<乙,所以教师是甲。因此,选择C选项。

技巧选项代入排除法

这类方法适用于题干信息不确定,但能明确知道几对几错的时候,就可以用选项代入排除法。所谓选项代入排除法,即假设选项是正确的,然后将选项代入到题干中,看是否和题干相符,如果相符则选,不相符则排除。

【例1】甲乙丙三朋友去参观车展,看到一款轿车。甲说:“这不是‘奇瑞’,也不是‘荣威’。”乙说:“这不是‘奇瑞’,而是‘红旗’。”丙说:“这不是‘红旗’,而是‘奇瑞’。”后来,车展管理员说:“三人中,有一个人的两个判断都对;另一个人的两个判断都错;第三人的两个判断一对一错。”

由此可知( )。

A.这辆轿车是奇瑞轿车

B.这辆轿车是荣威轿车

C.这辆轿车是红旗轿车

D.上面三辆轿车都不是

【解析】第一步,确定题型。题干有明显的信息匹配特征,确定为分析推理。第二步,分析条件,进行推理。题干中,明确告知了几对几错的情况,所以可用选项代入排除法。A项,代入后可知,甲的判断一真一假,乙的判断全假,丙的判断全真,符合题意。因此,选择A选项。

技巧:最小信息法

何谓“最小信息”

大家一定很想知道什么叫“最小信息”呢别急,在此之前,我们需要先了解分析推理的两个题型分类:第一类是题干信息确定类,第二类是题干信息不确定类。简单解释一下这两个题型分类的含义,前者指的是题干所给出的信息是真假确定的,所描述的都是客观事实后者也就是指题干所给出信息的真假是不确定的,不知道孰真孰假,往往题干会出现“猜测”的字眼。下面我们通过两个例子来理解这两个题型分类:

【例1】一次聚会上丁遇到了甲、乙和丙三个人,他想知道他们三人分别是干什么的,但三人只提供了以下信息:三人中一位是律师、一位是推销员、一位是医生;丙比医生年龄大,甲和推销员不同岁,推销员比乙年龄小。根据上述信息丁可以推出的结论是( )。

【例2】去年,某镇把甲、乙、丙三个大学生村官分别分配到A村,B村,C村。

人们开始并不知道他们当中究竟谁分配到哪个村工作,只是作了如下三种猜测:

①甲分配到A村工作,乙分配到B村工作

②甲分配到B村工作,丙分配到A村工作

③甲分配到C村工作,乙分配到A村工作。

后来证实,三种猜测都是只猜中了一半。

从上述两个例子,我们看得出来,例1提供的职业和年龄信息都是属于客观事实,是确定真实的信息而例2提供的工作分配地点信息都是属于猜测,无法确定信息的真假。所以,例1是属于题干信息确定类,而例2属于题干信息不确定类。

那么,“最小信息法”适用于上述哪一类题目呢答案是:第二类即题干信息不确定类。

既然我们已经知道了“最小信息法”适用于题干信息不确定类,那么,何谓“最小信息”呢“最小信息”就是题干中出现次数最少往往就只出现一次且能够得出确定结论的信息。下面我们举例来说明:

甲猜测:A是教师,B是医生。

乙猜测:A是文员,C是律师。

丙猜测:A是医生,C是公务员。

已知:【每个人】的职业都有人猜对。我们要在题干中找出被猜的出现次数最少的人

最小信息:B是医生因为ABC三个人里面,只有B出现次数最少,且能够得出的确定结论是:B一定是医生。所以“B是医生”是最小信息

如何利用“最小信息法”解题

【例题】几个人对某竞赛的名次进行猜测。

甲说:“乙第三,丙第五。”

乙说:“丁第五,戊第四。”

丙说:“甲第一、丁第四。”

丁说:“丙第一,乙第二”。

戊说:“甲第三,丁第四”。

已知本次竞赛没有并列名次,并且每个名次都有人猜对。那么,具体名次应该是 

乙第一、甲第二、丙第三、丁第四、戊第五

丁第一、丙第二、乙第三、戊第四、甲第五

丙第一、乙第二、甲第三、戊第四、丁第五

丙第一、丁第二、甲第三、戊第四、乙第五

第一步,判题型。题干呈现信息匹配的特征即人物和名次的匹配,确定为分析推理。

第二步,分析条件,进行推理。题干信息真假不定,且已知本次竞赛没有并列名次,并且每个名次都有人猜对,也就意味着题干中存在最小信息。那么接下来我们要去寻找这个“最小信息”,细心的同学可能会发现,当我们围绕着“出现次数最少”这个要求来找“最小信息”的时候,在这个题目里面有两个信息都只出现了一次,第一个信息是“戊”,第二个信息是“第二”,那到底谁才是“最小信息”呢其实,判断“最小信息”的关键在于题干给出的已知信息,题干已经告诉我们“已知本次竞赛没有并列名次,并且【每个名次】都有人猜对”,这意味着我们关注的重心应该是出现次数最少的“名次”即寻找“对象”出现次数最少的,猜的对象是“名次”,就找“名次”出现最少的,而非出现次数最少的“人物”,“第二”只出现了一次,所以“乙第二”这个信息一定是对的,只有C选项才符合。如果题干给出的已知信息换一个说法,换成“已知本次竞赛没有并列名次,并且【每个人】的名次都有人猜对”,那这个时候我们关注的重心就应该是出现次数最少的“人物”了。

从这个题目我们可以看出,对这类题目使用“最小信息法”可以帮助我们快速找到解题突破口,但我们在寻找“最小信息”的过程中要注意,“最小信息”应该要同时满足两个条件:一是出现次数最少,二是能得出确定的结论。出现次数最少,大家数一数就知道啦而能否得出确定的结论,关键要看题干给出的已知信息,所以大家在做这类题目过程中审题一定要仔细哦

最后我们再次总结一下“最小信息法”的使用步骤:第一,根据题干已知信息明确最小信息的“对象”第二,根据“对象”寻找“出现次数最少”的信息第三,根据找到的“最小信息”得出的确定结论快速排除错误选项,锁定答案。

 


微信
QQ
公众号
微博
联系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