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论优秀范文
眼贴地皮见草根 脚踏实地振乡村
十九大后,乡村振兴的话题备受关注,乡村许多难以解决的痛点也引发了激烈的讨论。例如企业不根据当地状况制定发展规划,政府胡乱招商引资既破坏环境,也浪费人力财力。殊不知“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唯有放低身段,脚踏实地,多走向田间地头,多了解当地实际情况,才有机会抓住地皮中的草根,抓住乡村发展的关键,才能看到乡村振兴的希望。
政府脚踏实地,招商引资有希望。招商引资是推动乡村发展,推动就业的关键,是乡村振兴的重要一环。但目前有些地方政府在招商引资时脱离实际、夸大求洋,不了解自身区位优势,不了解自身竞争力,盲目选择一些有污染、没有发展前景的企业,希望招大商,引大企业,结果因为不切实际,导致项目长期难以落地,不能产生实际效益,不仅劳民伤财,也是对当地百姓的一种打击。所以只有在招商引资时多了解当地资源优势,多了解发展前景,把眼皮贴近大地,才能发现乡村发展的优势,才能合理地选择可执行的招商项目,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从而带领村民致富,乡村振兴。
企业家脚踏实地,回乡创业有目标。随着万众创业的热潮,企业家回乡创业也成为了乡村振兴的重要推动力。更有地方创新性地提出新乡贤政策,让在各行各业颇有建树的游子回乡引领农民探索致富路径。但更多的现实却是许多企业家盲目照搬别人的成功案例,不亲自摸索当地情况,导致创业同质化严重,发展空间相互挤占,最后创业失败损失惨重。如果企业家们能多观察,多思考,多去了解当地的产业情况,因地制宜的选择发展方向,制定能充分发挥当地资源优势的、创新的发展模式,才能有效地发展当地经济,才能实现企业发展和村民增收的双赢局面。
大学生脚踏实地,乡村发展有人才。乡村振兴需要解决的一个难点是人才的流失,而除了用产业吸引大学生外,改变大学生的观念也十分重要,如今很多大学生迷恋于都市的灯红酒绿,专业选择也是商科、法律等高端学科,而鲜有立志乡村。如果当代大学生能够多深入农村,走向田间地头,与村民同甘共苦,就能了解乡村人民的艰辛困苦,才能体会到村民身上淳朴的品质,从而多出一份温情,多出一份责任和担当,立下振兴乡村的远大志向。只有大学生脚踏实地,贴近乡村生活,才能发现乡村也有发展的前景,才能甘愿回到乡村发展,从而解决乡村发展人才缺失的问题。
乡村振兴是发展问题,更是民生问题,这一问题不仅关系到乡村,更是牵动着国家。这一宏观命题的实现更有赖于全体国民的共同努力,不论是大学生、企业家还是政府,都应脚踏实地,俯下身子,将眼皮贴近地皮,才能发现深藏的草根,才能发现乡村振兴的希望所在,从而促进乡村的腾飞、国家的起航!
以干部辛苦 赢群众幸福
朱熹言:国以民为本,社稷亦为民而立。一个国家的繁荣兴盛与否,根本在于能否保障群众基本权利,群众幸福感、获得感、满意度能否得到提升。然而,在当下社会中,有部分群众却难以享受到社会发展的改革成果,利益不能得到保障,诉求得不到很好的满足,难以发出自己的声音。究其原因在于执政者的“不作为”、“乱作为”、“假作为”的一些行为和唯GDP发展的政绩观念,甚至有部分为政者徇私枉法,享乐主义融于头脑之中,缺乏吃苦耐劳的可贵精神品质,更缺乏能吃苦、愿吃苦、善吃苦的身体力行。因此,惟有用干部的辛苦才能换来群众的幸福。
赢群众幸福,干部要吃“学习苦”。学习不是一劳永逸之事,是一件苦差事。但选择了学习就是选择了进步,同样也是选择了吃苦。古人有“韦编三绝”、“悬梁刺股”、“凿壁偷光”的学习典范。学贵有恒,锲而不舍,领导干部在学习上也应当有“苦学”的基本态度。而当前一些干部不善学习,无益于学习求职,甚至对问题不求甚解,在对待新时代的新问题时茫然无知,屡次发生决策失误和群体性实践。因此,干部要从思想上树立学习思想,善于从人民群众身上和实践中吸取营养和智慧,多换位思考,站在群众立场上思考和解决民生问题。坚守精神家园,永葆政治本色。
赢群众幸福,干部要吃“实践苦”。改革发展取得成功、社会民生的改善,都是在实践中干出来的。如果在实践中喊口号、对做实事指手画脚,难以得到群众的认可。干部在工作当中要求真务实、真抓实干,不以虚假政绩欺上瞒下,要以人民群众的幸福而吃苦奉献。干部还需要践行党的群众路线,深入基层,深入寻常百姓家,了解群众所思所想,与群众一吃块苦、一块过日子、一块干活,在共同努力和奋斗当中加强党和群众的联系,全身心投入群众工作当中。以苦干践行“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情为民所系”的精神,以工作刻苦,换群众生活幸福。
赢群众幸福,干部要吃“生活苦”。“子帅以正孰敢不正,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领导干部要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严以修身、严以律己、严以用权”,始终坚持“三严三实”的工作和生活作风,树立高尚的人生追求和高尚的生活素养,牢固确立为民务实清廉的政治追求。做到为官知足,不要被欲望占据头脑。清正廉洁官本分,执政为民党根基,干部要以自身的清正廉洁换取老百姓口碑,以自己的无私奉献在群众心中建立起丰碑。为官发财,二者不可兼得焉,想要真正踏实为官就需要摒弃不当私欲。正所谓无欲则刚,只有放下享乐,才能真正做好为民做主。
“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郑板桥以“枝叶关情”作为自己的为官之道,想民所想,急民所急,解民所困。唯有官员愿吃“学习苦”、“实践苦”、“生活苦”,以自身的辛勤辛苦,才能让百姓福祉得到提升,切实提高百姓的归属感、安全感和获得感,最终增加百姓幸福感。行为民之大道,开万世之太平。
做新时代接力赛的奔跑者
毛泽东同志说过三句话,第一句“不争万年,只争朝夕”;第二句“时代是我们的,也是你们的,但归根结底是你们的”;第三句“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历史的浪潮滚滚向前,时代步伐坚定前进,时代的责任赋予青年,时代的光荣属于青年。在历史的大舞台中,青年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要把自己置身于时代的浪潮中,为时代奉献自己的青春与激情。
青年要爱国爱人民。在漫漫长河中,多少英雄豪杰为国牺牲,多少文人雅士都有为国家奉献的志向。“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体现了古人兼济天下的高尚情操;“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忧国忧民的情怀;“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是爱祖国江河山水最深沉的情感。国家,是一个人最原始的根源,是一个人最基本的情怀,爱国爱人民是流淌在华夏文明的血液中。新时代的我们应牢牢铭记爱国爱人民,以先辈的精神为标榜,以祖国繁荣发展奉献自己力量,与祖国的命运休戚与共。
青年要勇担历史与时代使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每一个时代的使命都为我们照亮了前进的道路。早前,我们的先辈为了保卫国家勇担责任,赵一曼、江姐、黄继光、刘胡兰等先辈永远镌刻在历史石碑上,使我们仰望。今天,随着中国的繁荣发展,实现中国民族的伟大复兴又落在我们广大青年的肩上。有航天报国的嫦娥团队,有奋力拼搏的中国女排,有“现代愚公”的“八步坡”精神……从杜富国、管延安、黄大年、南仁东,各行各业的人们都在平凡的生活中奉献自己的青春。“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青年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中要勇担历史使命,才能贡献自身才华。“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让点滴星火助力中国梦的早日实现。
青年要树立远大志向。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当今社会处于转型期的阵痛期,许多青年在不易青春挣扎中逐渐迷失自己,忘记自己初心,一些原本清晰的目标变得模糊起来。因此,我们要树立远大志向,引导我们的人生走向正确的方向。当前,一些人“废青”因自身原因进行暴力行为,影响香港繁荣与发展,成为人人喊打的“过街老鼠”,为人民所不齿,与时代相悖逆。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青年有理想,国家有未来,民族有希望。”因此,我们要树立正确志向,与时代步伐相一致,在青春与时代中找到属于自己的真正价值,实现自己的价值理想。
昨天,雄关漫道真如铁;今天,人间正道是沧桑;明天,直挂云帆济沧海。时代,赋予我们挑战与机遇;时代,赋予我们担当于责任。做好时代的答卷人。不愧于古人,为来者开路。在时代中肩负自己的使命,实现自己的人身价值。
中国精神闪光 民族振兴在望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中国精神是历史的精神,在血雨腥风的革命年代,长征精神、延安精神积淀了宝贵精神财富;中国精神是当代的精神,在激情燃烧的建设年代,大庆精神、雷锋精神书写了精神诗篇;中国精神是发展的精神,在生机勃勃的改革年代,奥运精神、女排精神演绎精神传奇。归根结底,中国精神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我们不得不说,中国精神之光闪耀,民族振兴一路坦途。
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需“干”字当头。1963年3月5日,毛主席“向雷锋同志学习”的题词在《人民日报》发表,“雷锋班”“雷锋车”成为了时代的符号,时至今日,习总书记依旧强调:雷锋精神是永恒的,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动体现。我们不免思考,缘何要学习雷锋精神?因为雷锋精神是不求显绩,在百姓心中树起不朽丰碑的谷文昌;是守岛卫国,平凡岗位书写不平凡人生的王继才;是临危不乱,确保119名旅客安全的川航英雄机组。他们都将爱国之心融入伟大的实践之中,让民族精神在实干中光辉闪耀,正如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所言:埋头苦干是第一,熟练生出百巧来。当我们感叹“最酷逆行者”令人泪目的背影时,当我们感慨港珠澳大桥逢山开路的奋斗时,爱国的民族精神不仅生动,而且具体,不仅是喊破嗓子,更是甩开膀子,就如台塑集团创始人王永庆曾感慨:真正的终南捷径,其实只有苦干这一条。
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需“新”字为要。意大利著名画家达·芬奇精湛的艺术造诣源自于潜心研究后的创新求变;诺贝尔奖得主屠呦呦研制青蒿素正是在时代的发展中弯道超越。时代在变,精神不变,世界上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今日的辽宁精神“长子情怀,忠诚担当,创新实干,奋斗自强”中,依旧将创新与实干并举,彰显创新的时代力量。一个国家的繁荣,离不开人民的奋斗;一个民族的强盛,离不开精神的支撑。从“两弹一星”到载人航天,从“一穷二白”到经济总量达到世界第二,新中国七十年的奋斗历程中,创新始终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以创新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理念,从“嫦娥奔月”到“蛟龙”入海,从互联网全覆盖到数字经济,我们不仅取得了重大科技创新成果,而且在全社会激发起万众创新的热潮。我们不得不感叹,中国精神在当代中国,谱写出创新发展的时代新篇。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长久生存的灵魂,唯有精神上达到一定的高度,这个民族才能在历史的洪流中屹立不倒、奋勇向前。”回首七十年,我们为中国人民创造的不朽伟业而自豪,为建设改革实践的无私奉献而点赞,更为助力创新发展的中国精神而感动。爱国的实干必将让五千年文化的传承实现时代荣光,改革的创新必将让中华民族最深沉的民族禀赋彰显时代力量。让我们以中国精神之光照亮民族振兴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