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nner_ad_1
申论作文,如何避免跑题
2024-09-11 07:31
来源:政华公考

申论作文,如何避免跑题

写作的困惑

针对部分考生而言,文章写作是申论复习中的一大“拦路虎”,考生在复习过程中都会“望文兴叹”。

每次练习一般都不喜欢写作文,都寄希望于考场上的临场发挥。而真正到了考场,费尽九牛二虎之力写完的作文往往也不会得高分。

文章写作的出路到底在哪里?

其实,要认真分析就不难发现,“言之无物”或“另起炉灶”是主要症结所在,即考生们所理解的跑题。

 

困惑之初探

作文跑题,源于考生对申论议论文写作的理解存在某种偏差。本质上讲,申论议论文写作要求考生在充分理解全篇材料中心话题基础上,结合题干的要求进行书写。

从这句话中我们不难发现,有两个容易忽略却又至关重要的原则:

一是要把握全篇材料中心话题;

二是要紧密结合题干要求,这两个写作原则缺一不可。

申论考试很重要的一个特征是给定一定篇幅的材料,一般会在7000字左右,这种形式考查的是阅读理解能力。

为了让考生能够在规定话题范围内进行书写,不管申论材料字数多少,都会有一个固定的中心话题,只有阅读理解能力相对较强的考生才能准确把握这一中心话题,确保写作大方向符合要求。

此外,为了统一考查标准,让考试更加客观和公正,申论考试还会通过题目限定写作角度和方向的方式,让考生在写作过程中更加明确和细化观点。

从这种意义上来讲,考生要想在申论文章写作过程中得到高分就必须同时从材料主题和题干要求两方面入手。否则,只要有一个方面没有处理好就会出现“谬之毫厘,失之千里”的悲剧,写跑题也就在所难免。

 

会跑题的原因

未理解出题意图

考场上时间紧张,考生如果没有仔细阅读题目,很有可能在未充分把握题干和材料意图、未能确定中心思想的情况下开始作答,其结果往往是“方向不定”,完全被材料牵着走。

未立足题目中的材料

作答时过分强调“主观意识”、凭借个人的知识储备、脱离了文章与材料的联系,很可能会曲解命题人原意,也可能会过度推断,形成材料未出现的答案。

 

高分的秘籍

上面探讨到把握好材料主题和题干要求是得高分的前提,那么我们就需要弄清楚,把握材料主题和题干要求的具体方法。

把握材料主题方法

不管是省考还是国考申论材料,也不论篇幅长短,都会有一定的规律性,考生如果想在短时间内把握好材料主题,就可以掌握好这一规律。如:

题干给定的标题或主题

例:(2017年辽宁省考真题)围绕“底线”这个主题,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我们根据题干呈现出的“底线”这个主题,其实就是材料的中心话题,文章写作必须要围绕“底线”展开。


全篇材料给定的高频词

例:(2013年国考地市级真题)请以“让……大放异彩”为题,写一篇内容充实的文章。

本题对应的材料中全篇都在提示“文化”一词,因而确定材料高频词“文化”是全篇材料主题,填入题目,确定为:让中华文化大放异彩。


首篇或末篇材料出现的高频词汇

例:(2011年辽宁省考真题)结合给定资料,以“家底”为题,联系实际,写一篇文章。

本题在材料给定过程中材料1提到了人口普查重要性的讲话,暗示材料主题是与人口普查相关,因而家底即为人口家底。

 

审清题干要求方法

审清题干需要做好两个方面工作,一是确定作文命题方式,二是要把握题干关键词。

确定作文命题方式

作文命题方式共有两个,一是给定标题,二是自己书写标题。

给定标题作文往往是“以……为题”方式设问,如:(2011年辽宁省考真题)结合给定资料,以“家底”为题,联系实际,写一篇文章。

自己书写标题时,题干可能给定一个词汇,或者给定一个句子,这种情况不管如何,都要结合题干给定词汇进行书写,因而就有可能梳理各个词汇之间的关系。

如:(2014年国考地市真题)加拿大女作家门罗曾经说过:“幸福始终充满着缺陷。”请结合你对给定资料的思考和对这句话的领悟,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把握题干关键词

题干关键词一般包括一句话的主题词汇,围绕主题词汇展开论述的词汇,逻辑词汇。

如(2017年国考地市真题)请深入理解“给定资料5”结尾划线句子“只要我们能静下心来向水学习,我们的智慧和情操就一定能得到提高”,联系实际,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这道题目中,命题方式是典型的需要自己书写标题,同时,“静心学水”是主题词汇,“提高智慧和情操”是主题词汇引发的意义,“只要…………”是逻辑词汇,由于题干给定信息较多,我们可以最终确定题干要求写的文章总论点为:静心学水能提高智慧和情操。

 

走好这两步 文章写作不跑题

什么是文章立意

文章的立意也就是文章中心思想,也可以说是根据题干和材料去寻找总分论点的过程。一篇文章的立意需要做到既符合题干信息,又能深刻抓住材料内涵,符合材料大意。在写文章过程中,要言简意赅,用直白的语言将文章立意在标题、开头、论点,甚至在结尾处明确点出。

 

立意提炼的两个步骤

(一)分析题干信息

我们以省考申论题目为例,给大家举例子,题干信息如下:

“给定资料5”中提到“我们与世界相交,与时代相通,才能让一切保值增值,更添赋流通的美”

请结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自选角度,联系实际,写一篇文章。(40分)

1.勾画题干中的关键词。将给定句子中的名词、动词和关联词进行圈注,根据关键词之间的关系来初步明确主题。

勾画出关键词:“相交相通”“保值增值”“添赋流通的美”。


2.初步确定写作角度。根据题干关键词的逻辑关系确定写作角度,如果划线句子中只标明主题,没有提示写作角度,则需要先进行角度的预设。

通过关键词逻辑关系分析,强调了“相交相通”的意义,初步明确主题为:“相交相通”

而文章的写作角度可以围绕“意义角度”展开,探讨“相交相通”有什么好处?


3.通过题干主题和角度的确定,初步选定分论点。部分国省题目会在题干中给定分论点的写作方向,应将其初步进行选定。

总结起来可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1)圈出题干信息的关键词(名词、动词、关联词)——初步判断主题词;

2)理清楚关键词之间的逻辑关系(关联词、语义);

3)初步判断写作角度(对策、意义);

4)明确具体写作分论点。

 

(二)根据材料确定分论点

给定材料最重要的作用就是帮我们确定分论点,如“2019年云南省考题目”,审完题后,要带着核心信息“相交相通有什么好处?”回到材料中寻找分论点,在这里我们给大家总结一下阅读材料的顺序以及关注重点。

1)材料阅读顺序:

1.句子出处材料;

2.基础题型未用材料;

3.结合全文进行理解。

 

2)关注重点:

核心词:高频高档词、总结词、三个或三个以上并列/递进关系的关键词

核心句:划线句子前后,段落首尾,三个或三个以上并列/递进关系的句子

核心段:材料首尾段、句子出处段

篇章整合:梳理材料,总结分论点

经过材料阅读,通过题干和材料,我们给大家列举两组可选的论点:

第一组:

总论点:相交相通让我们迈向美好明天

分论点:

1.相交相通增长个人阅历,沉淀一份气质

2.相交相通推进乡村振兴,实现诗和远方

3.相交相通助力国家兴盛,迈向崭新时代

 

第二组:

总论点:相交相通畅通经济血脉

分论点:

1.相交相通,完善道路运输,让天堑变通途

2.相交相通,发展通信通讯,让天涯若比邻

3.相交相通,增进人际关系,让新朋成故交

通过以上两个环节,相信大家都能找出文章的核心立意,不再担心跑题。


微信
QQ
公众号
微博
联系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