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nner_ad_1
申论范文
2024-09-14 02:17
来源:政华公考

申论范文

承中华文化,铸民族复兴

中华文化,如璀璨明珠,闪耀着智慧的光芒,是助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要条件,文化的兴盛更是国家强盛的有力支撑。在历史的长河中,岁月镌刻着先人的哲思,为当下的社会治理提供着解题密码。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对历史文化特别是先人传承下来的道德规范,要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有鉴别地加以对待,有扬弃地予以继承。”踏上新征程,我们必须用好文化这个“他山之石”,精心打磨出璀璨夺目的“传世之作”。

坚守魂脉,春韵润心,优秀传统文化修身铸魂。中国文化源远流长,中华文明博大精深。从古老的甲骨文到如今的简体汉字,从雄伟的万里长城到精巧的苏州园林,中华文明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最独特的精神标识。“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全面深入了解中华文明的历史,是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的关键。我们要借助科技的力量,用现代化的呈现方式,打破时空的界限,让人穿越古今,在文化的海洋里尽情遨游。比如利用虚拟现实技术,让人们身临其境地感受古代宫殿的宏伟壮丽;运用人工智能,为古老的文物赋予新的生命。同时,还需融合流行元素,让传统文化“活起来”。《经典咏流传》让诗词歌赋唱出动人的“旋律”,《典籍里的中国》让传世之作演绎历史的“脉络”,《国家宝藏》让镇馆之宝展现古人的“智慧”。这些节目用创造性手段将优秀传统文化“飞入寻常百姓家”,让文化真正火起来。我们还可以通过举办文化创意大赛,鼓励年轻人发挥创意,将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相结合,设计出既具有文化内涵又实用美观的产品。

茹古涵今,博观约取,跨越山海烛照文明未来。中华文明源远流长的根本在于“革故鼎新”这一原则的指引,赓续传统是为了更为灿烂的未来。中华文明的创造性,蕴含在百家争鸣的思想里,体现在美美与共的历史中。从造纸术、印刷术、火药、指南针四大发明,到如今的高铁、5G技术、电子商务等创新成果,中华民族守正创新、开拓进取的精神品格一脉相承。文化的内核造就了中华民族敢于迎接挑战,以大无畏的精神一路披荆斩棘,缔造中华奇迹。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对历史最好的继承,就是创造新的历史;对人类文明最大的礼敬,就是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中华民族的包容性与创新性不断推动自身文明与时俱进,获得了强大的生命力。为了更好地实现“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伟大目标,我们需要博古通今,在保持文化内核的同时兼容并蓄,不断吸纳新的文化要素,推动文明的不断更新。一方面,要加强与世界各国的文化交流,学习借鉴其他国家的优秀文化成果,丰富中华文化的内涵;另一方面,要鼓励本土文化创新,支持新兴文化产业的发展,为中华文化注入新的活力。

关乎天文以察时变,关乎人文已化成天下。中华文化有其独特的发展脉络,是走好中国道路最坚实的基础,是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根基。我们要在创造性转化中赓续历史文脉,在创新性发展中丰富文化内涵,不断增添底气,涵养骨气,铸造志气。政府应加大对文化事业的投入,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学校要重视传统文化教育,开设相关课程,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社会各界也要积极参与文化建设,共同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为繁荣盛世托起文明基底,扬起发展的风帆,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让我们携手共进,承中华文化,铸民族复兴,书写新时代的壮丽篇章。

 

以榜样之光,燃奋斗之火

中央组织部和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联合制作的《榜样7》专题节目在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播出后,如投石入水,激起千层浪,在全国各地掀起学习热潮。如今,春光明媚,春风送暖,正是干事创业的大好时节。广大党员干部应从榜样身上汲取力量,让优秀的作风品质温暖“心窝窝”,以榜样之美成就人生之美,以榜样之光照亮奋斗之路,向历史和人民交出非凡答卷。

“一片丹心向阳开”的忠诚之风,烘暖“鸿鹄之志比天高”的壮志心。“直如朱丝绳,清如玉壶冰。”党员如同一面旗帜,引领着身边的人。路生梅用一生诠释了报效祖国、忠诚于党的本色与坚守。从繁华的北京来到贫瘠的榆林,从城市投身黄土高坡,她历经生活之苦,目睹群众之难,却始终牢记“服从祖国分配,到最艰苦的地方去”的使命号召。五十载兢兢业业,五十载风雨兼程,一句“为党工作没有退休年龄”,彰显了她的人生追求。在新时代,广大党员干部应学习路生梅的忠诚品质,让忠诚之风如春风般温暖壮志之心。无论是面对艰苦的生活条件,还是攻克艰难的“娄山关”,都要有“党旗所向,纵有千难决不让;党旗所指,虽有万险亦不辞”的魄力与担当。要以忠诚为基,闻令而动,向阳而行,在为党和人民的事业奋斗中书写壮丽篇章。

“为官避事平生耻”的敬业之风,烘暖“一枝一叶总关情”的为民心。“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无数干部挥洒汗水,创造了奇迹,带来了变化。王传喜便是其中的杰出代表。他从光鲜亮丽的项目经理转变为裤腿挽泥的村党支部书记,面对代村的“债务危机”和群众的“脱贫致富”期盼,他勇挑重担,用行动擦亮“初心为民”的本色,以韧劲走出致富之路。广大党员干部应学习王传喜的敬业精神,让敬业之风如春日暖阳般温暖为民之心。要以榜样为镜,不仅学习他们的群众工作方法,更要弘扬他们的奉献精神。在增进民生福祉的征程上,矢志不渝,奋斗到底。要始终牢记“为官避事平生耻”,以敬业之心对待工作,以爱民之情服务群众。

“千磨万击还坚劲”的坚韧之风,烘暖“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奋进心。榜样的力量不仅在于他们的成就,更在于他们在困境中展现出的坚韧不拔。王亚平,作为中国首位进驻空间站、首位出舱活动的女航天员,她经历了常人难以想象的艰苦训练和巨大压力。但她凭借着顽强的意志和坚定的信念,一次次挑战自我,突破极限。广大党员干部应学习王亚平的坚韧品质,在面对工作中的困难和挫折时,不退缩、不放弃。要有“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的气魄,以坚韧之风温暖奋进之心。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我们会遇到各种困难和挑战,但只要我们保持坚韧不拔的精神,就一定能够战胜困难,实现目标。

心有翼,自飞云宇天际;梦无垠,当征星辰大海。党员干部只有树立优秀作风,才能始终把人民群众的事放在心上。要多到基层走一走,吃一吃土菜,坐一坐土炕,穿一穿土鞋,真正把身子沉下去,不断夯实作风建设。以榜样为引领,让忠诚、敬业、坚韧等优秀作风在心中生根发芽,在行动中开花结果。让我们以榜样之光,燃奋斗之火,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

 

做好“小社区”治理“大文章”

社区工作根本上是为了社区居民的幸福生活,关键是要搞好服务,特别是要抓好“一老一小”这两个重点。城市治理一定要夯实社区这个基础,社区建设好了才能真正造福广大居民群众。要深刻学习理解和把握习近平总书记的明确要求和殷切期望,聚焦服务保障扎实做好抓基层、打基础工作,以高质量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用心用情用力做好“小社区”治理“大文章”。

严密的组织体系是党的优势所在、力量所在,也是基层治理的力量支撑。必须坚持树立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建强建好精于治理的社区“指挥部”。认真落实“第一议题”制度,抓实抓好“三会一课”、组织生活会、主题党日等党内政治生活,不断加强社区党组织理论武装,始终坚持把党的领导贯穿社区治理全过程、各方面,推动基层党建与社区治理的深度融合。加强服务型社区党组织建设,不断把工作重心转移到服务上来,广泛动员和紧紧依靠广大居民群众,实现民心在基层聚集、资源在基层整合、问题在基层解决、服务在基层拓展,真正当好社区治理的“先遣队”“指挥员”,做好居民群众的“服务员”“办事员”。

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自身政治素质和能力水平是提升基层治理效能的关键。社区治理需要直接面对居民群众多元化诉求,处理各种矛盾问题,具有综合性、复杂性和突发性的特点,这就需要大力选拔素质强、业务精、有魄力、敢担当、懂治理的党员干部担任“领头雁”,以党组织书记这个“关键少数”带动全体党员干部履职尽责,着力破解社区治理难题。坚持新时代好干部标准,注重在社区服务一线发现识别、培养锻炼、选拔任用干部,做到以事择人、依岗选人、人岗相适,真正汇聚一批想干事、能干事的党员干部投身社区建设。做精做细做准考核工作,综合考量社区管理、居民服务、政策宣传、矛盾调解等工作落实情况,强化考核结果运用,切实发挥好考核“指挥棒”作用。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加强关心关爱制度落地落实,切实营造组织为干部担当、干部为事业担当的良好氛围。

社区治理说到底就是要解决好千家万户的事。必须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建立健全“社区领导、干部带头、党员示范、多方参与”的协调联动机制,让社区治理由“单兵作战”转为“协同善治”,着力解决居民群众的忧心事、烦心事、揪心事。将“大数据+网格化+群众路线”作为社区治理的重要载体,通过建网格、配人员、定制度健全网格管理体系和网格力量体系,动态化、清单化组织开展宣传教育、信息采集、矛盾化解、安全防范等一体化的“身边式”服务,以“小网格”赋能社区“大治理”。采取“线上+线下”的双服务模式,抓实在职党员“双报到”制度,推行“社区吹哨,党员报到”机制,加大“小程序+APP+热线”社区治理平台建设,着力推进社区治理由“人治”变为“智治”。

“民惟邦本,本固邦宁”。居民群众的事没有小事,再小的事也是大事。要落实“四下基层”工作方法和工作制度,把密切联系群众践行好、落实好,带着责任和感情进百家门、吃百家饭、解百家难。特别是织密“一老一小”社会保障和服务安全网络,不断推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取得新进展,促进养老托育服务健康发展。要健全完善为基层减负长效机制,持续破解基层治理“小马拉大车”突出问题,真正为基层赋权扩能、减负增效,努力把老百姓“急难愁盼的事”变为党组织“紧抓快办的事”。

 

真心实意“拜人民为师”

广大党员干部应秉持真心实意的态度拜人民为师,以练就真才实学的本领,践行真抓实干的作风,在“以民为师,问计于民”的火热实践中得到真情实感,找对发展方向,干出成果实效,交出一份令人民满意的答卷。

为学莫重于尊师,当拿出虚心求教的诚意。人民是最好的老师,基层是最大的课堂,每个领域都有精深广博的“智多星”,每个镇村都有博学多闻的“田秀才”。广大党员干部应当秉持着诚心、虚心、恒心的态度,发自内心地将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弄清和摆正“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的大是大非问题,充分尊重群众的经验和智慧,恭恭敬敬地向人民群众学习,脚踏实地向人民群众求教。要坚持问需于民,深入了解实际、认真筛选、归纳、确认,列出问题清单、逐个予以解决,将人民群众当作最好的老师,掌握群众所需所想所盼,把握不同群体差异性、选择性、多样性的需求,开展精细化、分众化、互动化的工作,在更好地满足群众需求中不断提升工作实效。

善学常成于好问,当摆出勤学善思的姿态。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要想摸清民情民意,就要放下架子、扑下身子,接地气、通下情,深入开展调查研究,真正把群众面临的问题发现出来,把群众的意见反映上来,把群众创造的经验总结出来。广大党员干部应当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深入田间地头、厂矿车间、房前屋后,了解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体会人民群众的勤奋辛劳,学习人民群众的技能手艺,感悟人民群众博大精深的才智,才能接上地气、看透情况、摸清底子,才能找准症结、发现短板、明确对策。要在深入分析思考上下功夫,通过设立民声热线、用好群众信箱、召开座谈会等方式,及时学习群众工作的管用办法,认真梳理,不断提炼总结新经验、新方法,并转化为群众共识,用以指导实践,更好地学之于民、用之于民。

鉴学应衡于民意,当亮出实干为民的态度。拜群众为师,不能只想取经却听不进意见,不能只想学艺却容不下批评。发展要有新突破、改革要有新局面,就必须以闻过则喜的胸襟去倾听逆耳忠言。以民为师,问计于民,问的是“计”,求的是“行”,问计于民是方法,造福于民才是目的。广大党员干部要善于以民心为尺、以民意为镜,虚心实意接受群众批评,把群众的烦心话、逆耳言当作工作的启示录、座右铭,通过建立长效的评价和监督机制,让人民群众的认同度、满意度成为检验一切决策和工作的基本依据。要学习人民身上勤劳朴实的伟大精神,锤炼脚踏实地、真抓实干的工作作风,发扬“钉钉子”的精神,坚持把党的政策落实到位,将群众智慧更好转化为提升群众幸福感的务实成效,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微信
QQ
公众号
微博
联系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