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nner_ad_1
面试:社会现象类答题技巧
2024-10-17 21:20
来源:政华公考

面试:社会现象类答题技巧

一、考情概述

社会现象类题目是综合分析题中最常见的一种题型,大部分考试都倾向于通过社会现象来考查考生的综合分析能力。我们可以从两个方面认识理解该题型。

一是题干描述的是发生在实际生活的、具体存在的现象、做法、政策、事件等。题干现象涉及内容较多,覆盖范围较广,通常与我们普通百姓的生活息息相关,比如,谈谈对大学生校园借贷的看法、对“中国式过马路”的看法、对手机依赖症的看法等。当然,有些政策文件、政府行为也属于社会现象的范畴,比如政府改革中的具体举措以及出现的一些问题等。因此可以说,从国家政策、法律法规到地方政策,从时政热点到民间热点,从社会民生到生态建设,都可以成为社会现象类题目的命题点。

二是该题型的设问通常为“谈谈你的看法/理解”等,当然也有一些特殊设问,比如“你有什么建议”“你认为意义是什么”“你认为原因是什么”等。虽然这种题目没有直接问怎么看,但是题干描述的还是一个具体的现象,符合前面社会现象题目的概念,因此还是属于社会现象题。

二、审题方法

对于社会现象类题目,审题要重点关注两部分信息:设问和现象。

1.审设问

通过前面对于社会现象类题型概念的学习可以看到,大多数社会现象类题目的设问都是“你怎么看”,这属于常规问法;但是也有特殊设问,比如“请谈谈对策”“请评价一下”,对此,问对策就重点作答对策,问原因就重点分析原因。

总而言之,看到题目的第一时间,考生就需要明确题干的设问方式,遵循“问什么答什么”的原则,明确答题重点。

2.审现象

除了设问外,审题中最重要的就是要明确题目让分析的到底是什么社会现象。这就需要考生对题干的文字信息做好分析判断,明确哪些信息是核心信息、哪些信息是背景信息、哪些信息是解释说明及举例子等。值得注意的是,审“现象”看似简单,但是实际解题中很容易出现问题,很多考生审题时抓不住、抓不准题干重点,导致答题偏题或者答题内容过于宽泛没有紧紧围绕核心信息进行分析,因此一定要对题干信息做好判断。

找准“题眼”后,考生需要思考题干给出的现象是正面的还是负面的,抑或是有争议的,根据观点的不同,确定具体的答题思路。

三、解题方法

审题明确观点后,就需要确定具体的答题思路,即“提观点—重分析—抓落实—做结尾”。具体每个部分要作答什么内容,下面进行详细解释。

1.提观点

提观点,即对题干所述的社会现象表达自己的观点、看法和感受,也就是经常说的“开篇表态”。

2.重分析

重分析,即对题干中的现象本身进行分析,分析内容包括原因、影响等维度。具体而言:

如果你认同题干中的现象,则可以分析其具体好在哪里,即积极意义;当然,也可以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只不过对于正面现象,“这样做有什么好处”和“为什么这样做”往往是不容易区分开的,即其积极意义和原因往往会有重复,因此大多数题目不进行原因分析。

如果你不认同题干中的现象,需要分析其问题在哪里,即危害;此外,为了丰富答题内容,体现分析深度,还需要深挖其背后原因。通常来讲,危害分析是比较简单、浅显的,原因分析更容易分析出多角度、有深度的内容。

如果你认为题干中的现象有好有坏、有利有弊,那么可以采用辩证分析的思路,一方面分析其好处,另一方面分析其问题。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具体好处、问题的分析占比,可以根据考生自身的观点倾向性而灵活确定,不一定要各占一半,可以在全面看待的基础上,倾向于意义分析或者问题分析。

总而言之,重分析部分,就是根据考生自己观点的不同,有不同的分析维度。因此,社会现象题的分析部分是不完全等同于分析“为什么”的。

3.抓落实

抓落实,指在分析完成后,提出一定的对策,将正面的现象、行为加以弘扬和落实,将负面的问题加以解决。

如果是正面的现象,就需要让其发挥更大的作用,实现“好上加好”的效果;如果是负面的现象,则需要堵住漏洞、解决问题;如果是有争议的现象,那么可以一方面发扬长处,另一方面规避短板,即“扬长避短”。

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分析、落实这两部分的占比也是灵活的,不一定是对半分的答题结构,具体可以根据考生能力而定。如果分析部分作答角度较多、比较充分,落实部分可以适当简洁一点;如果分析部分角度较少、内容单薄,那么落实部分则可以多说、细说,从而保证整体上答题内容的饱满充实。

4.做结尾

做结尾,指在深入分析、提出对策后,用一两句话自然收尾,结束自己的答题内容。

需要注意的是,结尾部分本身并不是重点答题内容,因此考生可以根据自身情况决定是否要收尾。如果分析、落实部分内容较多,答题时间有限,那么也可以在“抓落实”部分回答完毕后直接说“考生答题完毕”“考生这道题就答到这里”。

 

社会现象作答如何体现逻辑层次

一、层面分析法:找到与话题相关的不同层面,再根据这些层面逐个分析相关的原因、对策、影响等。常见层面有主观层面、客观层面思想理论层面、操作实践层面、制度层面国内层面、国际层面等。

【例】互联网时代,信息传递更加便捷,网络谣言也充斥其中。如房价涨跌、食品安全、疫情不实信息等方面的谣言,严重影响了人们的正常生活。请你谈谈对网络谣言的看法。

1.影响分析可以用到层面分析微观个体层面,社会、政府等中观层面,国家等宏观层面

①歪曲事实,误导个人行为,引起群众恐慌

②加重信任危机,增加社会运行成本,扰乱社会秩序,损害公众利益

③破坏政府公信力,损害政府形象④污染网络环境。

2.原因分析可以找到多个层面——造谣者传谣者信谣者思想层面、政府制度层面、制度操作层面

二、内外因分析法:分析核心话题相关的内因、外因,再从内外因两个角度找到的信息,分析相关影响、对策等。常见内因有思想、能力、特点、价值观、心态等常见外因有环境、制度、特殊情况等。

【例】有人说:90后不愿意去实体经济里工作,在家开网店,一个月赚一两千元不用受约来,不用打考勤,这一代人对国家经济的发展是有隐患的。对于这种观点,你怎么看

1内因:年轻人接受了良好的教育,在精神层面有更高的追求,更加热爱自由年轻人追求自我价值的实现,不拘泥于上班形式。

2.外因:企业不遵守劳动法,对年轻人要求苛刻古板的打卡工作方式不适用于当代年轻人的生活理念社会经济发展好,可选择的工作机会很多西方自由主义思潮的影响独生子女时代父母对孩子的教育更加注重独立人格的养成等。

以上方法的运用不是割裂的,在题目中可以同时运用、灵活运用,希望能对大家的答题有所帮助。

 

消极现象类题目如何多角度分析

在结构化面试中,社会现象类题目的考查是重中之重,而消极现象类则是最常遇到的情况。面对消极现象类题目,要想充分展示分析及解决问题的能力,需要多角度分析其背景、危害、原因,并切实提出解决建议,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在此进行讲解。

例题展示

当前,常有未成年人被骗子以“送皮肤”“破解防沉迷”等理由实施网络诈骗,你怎么看?

难点剖析

这道题是典型的消极类现象题目,其中分析是此类题型的重点难点。考生普遍遇到的问题是分析角度单一、内容不深刻不全面。建议首先要发散思维,从学生、家长、学校、政府等多角度分析影响及原因,例如在分析原因时,可从学生防骗意识不强、家长缺乏关注、防骗教育不到位、警方侦破难等角度分析。另外也可用内外因分析法,考虑到外部大环境也就是互联网的变化。下面我们通过答题要点看下这道题的分析角度。

答题要点

1表明观点。

对未成年人采用“送皮肤”“破解防沉迷”等方式诈骗是利用未成年人涉世未深进行诈骗。性质恶劣,情节严重,应予以严厉打击。

2.分析危害。

1)对未成年人家庭造成钱财损失。未成年人没有经济能力,拿父母血汗钱转账,被骗金额较大。甚至在骗子诱导下泄露父母个人信息,信息泄露进一步带来银行卡盗刷等财产损失风险。

2)影响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未成年人被骗后产生自责心理,带来较大心理压力,进而影响学业、生活。且未成年人处于价值观形成重要时期,诈骗事件导致未成年人对他人、社会缺乏信任,甚至造成未成年人模仿,不利于良好价值观的形成。

3)影响政府形象。未成年人本应是被全社会保护的群体,利用未成年人涉世未深诈骗严重违反公序良俗及未成年人保护法相关要求,践踏道德底线,如不能严肃处理、净化不正风气,将引起群众对政府的质疑及不满。

3.分析原因。

1)未成年人年龄小,社会经验不丰富,防骗意识不强。

2)互联网、网络游戏、网络通讯工具普及,为犯罪分子接触未成年人提供了条件。

3)犯罪分子诈骗手段隐蔽,未成年人出于被蒙蔽或因害怕等原因不敢说出实情,导致延误办案,增加了侦破难度。

4)未成年人防诈骗教育缺位,而家长忙于工作,疏忽了对孩子的关注和交流,未能及时发现问题。

4.谈解决对策。

1)公安机关针对此类诈骗案件需提高重视,主动侦破,发现一起惩处一起,并做好通报曝光,形成震慑。

2)家长加强对孩子的关心关注,及时发现问题,一旦发现被骗及时拨打110报案。

3)家校协作加强未成年人防骗宣传,采用案例讲解、防骗演练等方式提升未成年人防范意识。

4)未成年人要严格约束自己,不要贪小便宜,把美好时光放在学习上。


微信
QQ
公众号
微博
联系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