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论要素分析答题技巧点拨
申论要素分析题是申论考试中的一种常见题型,其主要目的是考察考生对给定材料或社会现象中特定要素的综合分析和理解能力。从近年的申论考试情况来看,要素分析题几乎成为必考题型。无论是在国考还是省考中,这类题型都频繁出现,显示出其考察的常态化和重要性。因此对这类题型熟练把握,掌握其作答方法是考生要做的必备功课。下面就来阐述相关答题技巧:
一、审题要精准
确定分析主题及要素:首先明确题目需要分析的具体要素,如常见要素:问题、原因、影响(意义或危害)、对策及衍生要素:启示、变化等。
明确分析范围:注意题目中是否有对分析范围的限定,比如“根据给定资料”,就只参考指定资料即可,而“结合当前社会现实”,还需要在给定资料的基础之上结合真实情况作答。
二、寻找要点要全面
在给定资料中,与题干要素相关的内容都可能是要点,要用关键词、关联词等阅读方法和技巧,提高阅读效率,并勾画重点内容。
要点可能直接呈现,也可能需要通过对材料内容的理解进行提炼,提炼的内容需要做好批注。三、分析要深入
在申论要素分析题中,概括和推断是相互补充、相辅相成的。考生需要先通过概括了解材料中的基本信息,然后再通过推断深入挖掘材料的内涵和外延。这样,考生才能更全面、准确地回答题目。
例如,在分析某一社会问题产生的原因时,考生可以先从材料中概括出直接原因,如政策缺失、监管不力等。然后,考生可以进一步推断出间接原因或深层次原因,如社会制度不完善、文化背景影响等。这样,考生的回答就会更加深入和全面。
因此,对于找到的要点,不能简单罗列,而是要从多个角度(如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进行考虑,要分析其本质和根源,而不仅仅是表面现象。
四、整合答案要有逻辑
将找到的要点和分析结果进行整合,形成一个有逻辑、有条理的答案,以此来体现考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比如可以按照“总括句+分述句”的结构进行排布。当涉及的要素不止一个时,可以按照不同的要素来划分段落,根据材料判断是否需要一一对应。
五、语言表达要规范
使用规范的政治性、政策性语言,避免使用过于口语化或情绪化的表达,同时注意语言的准确性和简洁性,避免冗长和模糊的表达。
综上所述,申论要素分析题的答题技巧包括精准审题、全面寻找要点、深入分析、有逻辑地整合答案以及规范的语言表达。掌握这些技巧,有助于提高申论要素分析题的答题质量和得分率。同时,也要注意平时的知识积累和对时政内容的关注,多刷题多总结,以便在答题时能够有丰富的论据、深入的分析,熟能生巧。
申论综合分析题破题技巧:秒杀要素分析题
综合分析题中题型分类很多,往大类来看,总共分为两种,一是要素明确类;二是要素不明确类。要素明确类包括要素分析题;要素不明确类包括词句理解题及评价分析题。
【常见问题】
很多同学在做要素分析题时往往会有一个疑惑,要素分析题和概括归纳题的区别是什么,感觉题干的设问方式和做题方法相似,究竟如何区分?
【题型识别】
这时候需要同学从设问动词入手进行题型的分类,概括归纳题的设问动词一般是概括、归纳这一类的。而要素分析题的设问动词一般为分析或谈一谈。
【解题技巧+真题讲解】
设问动词不一样,做题的方法也不一样,概括归纳题,是从材料中概括归纳已知信息进行合并整合呈现答案,而要素分析题,则是在概括归纳的基础上,对于材料中的要点,从已知向未知进行推断,也就是说要素分析题的答题方法是概括加推断。推断的方式,一般有两种,第一、要素之间的互推;第二、通过对比进行推断。
接下来我们带同学们分别看看两种推断的方式具体如何操作。
第一种要素之间的互推。要素之间可以进行互相推断,比如问题可反推成对策,原因也可反推成对策,那同样的有对策也可以反推成问题和原因,这就是我们所讲到的要素之间的互推。所以同学们在做题的时候,审清题干再去看材料给出的要素,如果可以用到要素互推的话,那就在合理的基础上进行推断,接下来给大家举一个例子。
【例】分析导致我国现代建筑普遍能耗较高的主要原因。
欧盟2002年通过并于2010年修订的《建筑能效指令》,要求欧盟国家在2020年前,所有新建建筑都必须达到近零能耗水平。美国要求2020—2030年“零能耗建筑”应在技术和财政上可行;韩国提出2025年全面实现零能耗建筑目标。我国地域广阔,各地区气候条件差异大,经济发展水平不平衡,室内环境标准较低,建筑特点、建筑技术和产业水平以及人们的生活习惯,和德国、丹麦等欧洲国家有很大不同。为此,建立符合中国国情的超低能耗建筑技术及标准体系,很有必要。
解析:通过对题干的分析可知需要找的要素为原因,而材料中给定的要素为对策,通过材料的分析,可由对策推出原因。
所以最终答案为:我国缺乏适合我国国情的超低能耗建筑技术及标准体系。
第二种通过对比进行互推。一般而言常见的对比有以下两种:第一、主体之间的对比;第二、时间前后的对比。
所以同学们在阅读材料时,要着重关注不同主体以及时间线,要拥有对比思维,才可以在要素分析题中拿到高分。接下来给大家举个例子。
【例】请分析德国职业教育取得成功的原因。
克里斯蒂安介绍说,“在德国,经职业技术培训后的技术工人待遇很高,也很受尊重。我16岁上职业学校时,每月就能挣400欧元,足够自己生活了。再过两年我就有资格参加高级技师考试,26岁我完全有可能成为高级技工。”德国大学学制较长,一般6年,克里斯蒂安的初中同学大学毕业后起码26岁,6年大学的开销最少4万欧元,毕业后还一贫如洗的时候,他的存折上已经有5位数字的存款了。
解析:通过对题干的分析可知需要找的要素为原因,材料中直接提及的原因为工人待遇高,受尊重,所以可以直接摘抄。除此之外材料中出现了德国大学,另一主体出现,可考虑对比推断,所以结合材料可推出:德国职业教育学制短。
因此,综合一下,最终答案为:职业教育培养出来的工人待遇高、受尊重。德国职业教育学制短。
申论综合分析——要素分析答题技巧
在申论考试中,综合分析题型包括要素分析、词句理解、评价分析以及比较分析,每种题型都有自己的解题思路,今天主要给大家介绍综合分析里的第一种题型----要素分析,总体来讲,此类题目难度系数适中,在国考中考察的频率不算太高,通过测分数据显示,此类题目的得分比较高,需要大家熟练掌握解题思路,拿到不错的分数。首先我们通过真题感知,看一下历年的要素分析题目。通过真题,总结出要素分析题目的设问特征。
例1:根据给定资料2,分析民警小童为何采用这样的微信头像。(20分)要求:紧扣资料,全面准确;分析透彻,条理清晰;不超过300字。【2020年云南卷】
例2:根据给定材料1,分析为什么不必为智能化时代的就业问题过于担忧。(25分)
要求:表述准确,条理清晰,不超过300字。【2020年联考贵州卷】
例3:根据“给定资料1”,请你谈谈老马是怎样“当好基层这根‘绣花针’”的。(10分)要求:全面、准确、有条理。不超过200字。【2020年国考地市级】
通过对真题的梳理,我们可以总结出要素分析题型的特征是某些要素进行分析,常考的要素有成绩、问题、原因、意义、危害、对策等。要求往往会出现全面、准确、简明、分析透彻等。
这类题在作答时,需要注意相应的答题技巧:1.在概括的基础上进行合理推断,概括与分析具有紧密联系,分析是在立足材料的基础上,对材料的内容进行合理的推断,保证答案要点的全面和深入。2.在进行合理的推断时,可以通过问题及原因推断对策,也可以通过对比推断各类推断要素。这是由于要素之间是可以相互转化的,根据上下文语境的不同,结合题目的设问,推断出需要作答的要素即可。
下面我们通过例题分析,强化对答题理论的理解。
【例】根据给定资料2,分析民警小童为何采用这样的微信头像。(20分)要求:紧扣资料,全面准确;分析透彻,条理清晰;不超过300字。【2020年云南卷】
2.民警小童的微信头像,很是特别,除了一张工作照,还有姓名、联系电话、地址,以及以下文字:“如果你需要办理户口、居住证,或调解家庭、邻里纠纷,请添加此微信号进行咨询和预约办理。”
材料解读:本段为小童微信头像的具体介绍,可分析推导出微信头像方便识别,很特别。(要点1)
小童是云沟派出所的一名社区民警,他的日常工作内容都浓缩到这张小小的头像里了。“再以传统的思维方式工作,可就跟不上时代啦。现在大人小孩都会玩微信,辖区里越来越多的大爷大妈玩得比我还好!我的工作方式和方法必须有所改变。”小童手机里存着近5千个居民的手机号码,微信好友中有近3千名居民,几乎覆盖了整个辖区。
材料解读:资料中两次提到工作方式方法必须有所改变,而微信头像设置成具体日常工作内容就是改变的结果,便于办事(要点2);另外,小童的手机好友几乎覆盖了整个辖区,分析推导可得加强了和群众之间的联系(要点3)。
前不久,一位已经办理过居住证的居民,在微信上紧急呼叫小童。原来,他去车管所办理轿车年审业务,但由于忘了居住证年审而无法正常完成业务办理,按照过去的做法,要来回奔波50多公里。小童让他立即将居住证的正面通过微信拍照传回处理,只花了一分钟就解决了问题。还有一次,一位现住外地的本社区居民,需要开具无违法犯罪记录证明,但是不知具体该怎么办,最终,在小童的微信指点下,这位居民顺利办理了事项。
材料解读:通过两个具体案例的陈述,说明小童利用微信,解决了百姓的问题,满足了百姓的诉求,方便办事(该要点可与要点2合并整理)。
社区工作面广,事杂。一方面,群众临时有事或者出门在外,往往不知道如何联系上民警;另一方面,由于流动性大,民警在进行人口、房屋、场所、行业等信息登记时,也常联系不到人。怎样才能加强和居民的联系呢?“与群众一对一联系是最好的,虽然花的时间多,但是更到位。”小童利用上门签订治安管理责任书的机会,与居民见面时互加微信、留手机号,又“打入”小区所有微信群,凭借特点突出、颇具诚意的微信头像,一个个加好友。慢慢地,群众有事就直接通过微信联系他,小小的微信头像也成了一张群众信任的名片。
材料解读:本段的在强调,如何加强和群众之间的联系,而特别的微信头像就解决了这个难题(该要点可与要点3合并整理),同时也是凭借特点突出、颇具诚意的微信头像一个个加好友,获得群众的信任(该要点可与要点1合并整理)。
通过微信,小童还建立了一些跟主体工作有关的微信群,翻开他的微信群,有社区治安群,社区意见箱群,还有“党声群”。小童说:“在‘党声群’中,我还可以将最新的党的方针政策,以最快的方式传给社区群众”。小童还聚拢了治安群内的热心居民,组建起“红袖标”队伍,现在这支队伍已经从最初的46人发展到了270人。当谈到花费大量的时间看微信群,会不会增加工作量时,他认为,“从表面上看花费时间是多了,实际上工作起来反而更加快捷。”他反问道:“有些问题,是发生了再去处理,还是将问题直接杜绝在萌芽状态?”
材料解读:通过微信群可以宣传最新的党的政策方针,以最快的方式传给社区群众,同时,还组建起“红袖标”队伍,维护社区的稳定与安全,将问题直接杜绝在萌芽状态。(要点4)
“创新,为了更贴心;贴心,才能够创新。”说到自己的工作秘籍,小童笑言都在微信头像里。基层警务人少事多,只有不断创新工作方式才能更好地为群众服务,而创新的动力恰恰来自于解决群众生活中痛点、堵点的责任感。将满足群众需求作为群众服务的落脚点,才能不断推陈出新,找到更准确、高效的服务路径,也才能赢得群众更多的满意回应。“我们都是小童的粉丝,社区好了大家都好!”居民张大姐说。
材料解读:本段说明我们采取微信头像的原因:一方面是进行了创新,另一方面,是为了解决群众生活中的痛点、堵点。将满足群众需求作为群众服务的落脚点,不断推陈出新,找到更准确、高效的服务路径,赢得群众更多的满意回应。(要点5)
要点整合:
材料部分要点有交叉重合,需要考生在分析推导的基础上整合答案要点。整理为符合题干设问的表达。
参考解析:
1.利于警务公开。结合实际转变工作方式方法,将工作内容浓缩在头像里,便于开展工作,并能随叫随到,有求必应。
2.便于身份识别。微信头像除工作照外还有姓名、联系电话、地址,并附有工作内容说明,特点突出、颇具诚意。
3.拓展联系渠道。通过与居民互加微信、留手机号,并加入小区所有微信群,群众可以直接通过微信及时与他联系。
4.有助发声引导。在微信群中宣传党的方针政策,以最快的方式传给社区群众,并组织群众自治,将问题杜绝在萌芽状态。
5.满足群众需求。将满足群众需求作为群众服务的落脚点,有助于不断推陈出新,找到更准确、高效的服务路径,从而赢得群众更多的满意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