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治理范文
以六尺巷赋能基层治理
所谓“德不孤,必有邻”“让一让,六尺巷”。六尺巷承载着中国古人的历史智慧,要弘扬好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互礼让、以和为贵,解决好民生问题,化解好社会矛盾,使我们的社会更加和谐。六尺巷的故事,呈现了“谦和礼让、和谐共处”的基层治理方法,基层党组织作为基层治理的主心骨,要推动邻里之间少一分怨气、多一些和气,形成邻里和睦、谦让有序的社会风气。
俯下身子、深入一线,解决矛盾要接地气。化解邻里矛盾纠纷,如果仅在办公室靠思考,很可能会带入主观的思想,在决策上难免会有偏差。若不能了解实际情况,从而客观公正的解决问题,就会进一步激化矛盾。要发挥新时代“枫桥经验”,就要学习“六尺巷”的做法,深入基层一线,到田间地头、街头巷尾,常常与群众交流沟通,了解群众生活中的困难和问题,倾听群众“心”声、找到问题症结、解决急难愁盼,让当事人明白“远亲不如近邻”的道理,努力促成相互理解、各退一步的调解结果,维护礼让和谐的社会秩序。
摆脱“露怯”、锲而不舍,不畏困难要有底气。基层工作错综复杂、千头万绪,涉及内容多、范围广、跨度大。在处理复杂矛盾、协调利益关系、应对突发事件时,如果心中没底,就容易在群众面前露怯、在基层事务上栽跟头。基层干部在处理疑难杂症时,要具备高度的责任感,练就一番真本事,不因矛盾难解而畏难退却,发扬“钉钉子精神”,一锤接着一锤敲,锲而不舍、久久为功,努力把矛盾纠纷调解往实处做、深处做、细处做,切实让人民群众实实在在地感受到公平正义就在身边。
撸起袖子、找准痛点,解开心结要下力气。基层治理中,小区改造、道路修缮、工人欠薪等民生问题层出不穷,基层群众发生矛盾纠纷的成因千差万别。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不是喊出来的,更不是想出来的,而是脚踏实地干出来的。基层干部要敢于直面问题、攻坚克难,找准矛盾化解的平衡点和着力点,用心、用情、用力打通矛盾纠纷上的症结、解开群众心头上的心结。要对历史遗留问题“过筛子”,理清背后复杂的逻辑,采取“靶向治疗”,撬动问题解决,真正做到解群众之所难,帮群众之所需,诉群众之所求,坚决打牢社会治理的文化根基。
青砖黛瓦的印痕,掩隐着左邻右舍的质朴对白;清明高洁的牌坊,镌刻着礼让三尺的千古美谈……一条巷子,一个故事,一种文化。六尺巷的故事虽发生在古代,但其精神内涵却具有弥足珍贵、亘古至今的当代价值。在基层治理中,充分学习六尺巷的工作做法,通过俯下身子、摆脱“露怯”、撸起袖子、将基层治理工作实实在在的做到群众的心坎上,才能够切实提升基层治理能效,书写崭新的治理篇章。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加快推进乡村振兴
近日在湖北考察时,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加快推进乡村振兴,首先是要发展富民产业”。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坚持不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加快推进乡村振兴,将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有力支撑。
办好农村的事,实现乡村振兴,关键在党。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把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贯穿乡村振兴工作的全过程各环节,举全党全社会之力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从农业供给侧改革到基层治理改革,从人居环境整治到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一系列顺民意、解民难、助民生的大事好事,让现代化成果不断惠及广大农民群众。实践充分表明,党的领导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根本保证。
没有农业农村的现代化,就没有国家的现代化。农业发展关乎粮食安全,农村稳定关乎城乡协调发展,农民收入关乎共同富裕进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广泛最深厚的基础在农村。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决不能丢下农业农村农民不管,出现“一边是繁荣的城市、一边是凋敝的农村”的情况。要看到,我国农业现代化水平依然较为滞后、农村人口基数依然较大且老龄化严重、农民收入偏低等问题,决定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守好“三农”基本盘至关重要、不容有失。
把乡村振兴战略这篇大文章做好,必须走城乡融合发展之路。当前,我国发展最大的不平衡是城乡发展不平衡,最大的不充分是农村发展不充分,农业农村发展步伐跟不上快速推进的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一条腿长、一条腿短”问题比较突出。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城乡融合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并就“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完善强农惠农富农支持制度”等作出专门部署。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抓好改革举措落实落地,我们才能推动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
农村现代化既包括“物”的现代化,也包括“人”的现代化,还包括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推进乡村全面振兴,要发挥亿万农民的主体作用和首创精神,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不断挖掘乡村振兴发展的内生动力和潜在空间。无论是乡村建设还是村庄撤并,无论是土地承包还是产业升级,都需要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把好事办好、把实事办实。
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在我们这样一个拥有14亿人口的大国,实现乡村振兴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伟大创举。以更大的决心、更明确的目标、更有力的举措,推进乡村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广袤中华大地上必将涌现更多各具特色的现代版“富春山居图”。
完善基层治理体系 推动基层治理现代化
“基层强则国家强,基层安则天下安”。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基层治理工作。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国基层治理方式和手段不断创新,基层治理体系日益完善,基层治理能力不断增强,但在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的现代化进程上仍任重道远。为此,我们要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完善基层社会治理体系,推动基层治理现代化。
以智治打造基层治理的强劲引擎。随着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信息技术加速发展,数字化应用场景不断拓展。数字技术的广泛运用,有助于提升基层社会的韧性,既能巩固强化社会内生的自我发展、自我提升能力,又能促进基层社会在受到冲击扰动时保持稳定并迅速恢复。为此需充分发挥数字技术在数据获取、监测分析、风险研判、风险预警等方面的支撑作用。同时广泛应用数字媒介提升群众的风险意识,切实增强群众防范各类风险的警觉性。此外,也要注重文化与技术的融合,运用数字化渠道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华优秀传统美德,营造相互尊重、协同合作的社会氛围,提升社会文明程度。
以才治激发基层治理的一池春水。发展是第一要务,人才是第一资源。当前,基层对人才的需求度“水涨船高”,激发基层人才活力显得越来越重要。要想打破基层对人才吸引力低、发展空间有限的困局,就必须在提高保障水平、畅通发展渠道、激发队伍活力上做文章。探索对在岗城市社区党组织书记实行事业岗位管理、享受事业岗位待遇;对适宜街道管理的职能部门延伸派驻机构,统筹动态调配基层编制;政策上完善晋升激励,拓宽基层工作者职业发展渠道……“实打实”的举措让基层工作者能“海阔天空”,有搞头、有盼头、有想头。这必能激发干劲,让各类人才引得进、留得住、用得好,基层社会治理也会越来越高效。
以自治强化基层治理的根基沃土。“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是我党一以贯之坚持的群众路线。而群众路线恰恰是我们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也是加强社会治理创新的制胜秘诀。要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发动群众,用好新时代枫桥经验,真正把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制度优势转化为基层治理效能。同时,也要完善政策措施,从信息共享、权益保障、激励嘉许等各方面建立机制,丰富广大群众、志愿者参与社会治理的方式,为志愿服务提供支撑保障。如此,才能为基层治理注入多元化动力,凝聚起政府治理和社会调节、居民自治“良性循环”的巨大能量。
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石,我们要在完善基层治理体系、推动基层治理现代化上久久为功、持续推进,方能让社会既充满活力又拥有良好秩序。
建设基层治理共同体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完善社会治理体系。健全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提升社会治理效能。”基层社会治理是社会治理体系的基础。夯实基层社会治理根基,才能理顺社情民意,为民排忧解难,把各种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让社会既充满活力又安定有序。着力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基层治理共同体,健全治理体系,提升治理效能,助力推动高质量发展。【批注1】立意。
广聚群众力量,优化治理体系。【批注2】分论点1。基层治理中,要不断健全基层党组织领导的基层群众自治机制,增强群众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的实效,凝聚基层治理合力。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人民群众中蕴含着丰富的智慧和无限的创造力。要把广大基层群众组织起来、动员起来、凝聚起来,充分激发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批注3】引用论证。实操中,可广泛发动党员干部、“五老一新”人员、青年学生、居民群众等参与基层治理,打造志愿服务品牌,扩大基层治理参与主体范围,提升基层治理工作成效;可评选“金牌群英”“爱心乡贤”等,选取群众身边积极参与和贡献基层治理的榜样,激发群众主人翁精神,更好发挥群众在基层治理中的主体作用。通过广聚群众力量,优化治理体系,形成合力,将会使基层治理更高效。
选育各类人才,提升治理效能。【批注4】分论点2。人才在治理中起着关键作用。治理涉及众多领域和复杂问题,需要不同类型的人才共同发挥作用。只有选育各类人才,才能满足治理的多元化需求,为治理提供精准的解决方案。例如,在基层治理中,具备法律知识的人才能够更好地化解矛盾纠纷,促进社区和谐;具有创新思维的人才可以为社区发展出谋划策,提升居民生活品质。现实中,很多社区通过引进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开展多样化的社区服务活动,增强了居民的凝聚力和归属感;同时,鼓励居民中的技术人才参与社区智能化建设,提高了治理效率。【批注5】举例论证。综上所述,选育各类人才是提升治理效能的重要途径。在基层治理中,我们应高度重视人才的选育工作,让各类人才在治理的舞台上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共同推动基层治理不断迈上新台阶。
壮大集体经济,强化治理支撑。【批注6】分论点3。集体经济的壮大对于基层治理而言至关重要。做大做强集体经济,能够汇聚更多资源,为基层治理提供坚实有力的支撑,从而更好地为民众办事。在实践中,必须积极探索新路径、新方式,只有这样,才能实现经济发展和治理优化的双赢局面。例如,可以探索成立村级集体协调服务公司,充分发挥其在协调支持区域内土地流转和季节性农业用工服务等方面的作用。同时,大力扶持种植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社等农业经营主体,构建以农户家庭经营为基础、联合合作经营为纽带、社会化服务经营为支撑的复合型现代农业经营体系。如此一来,在创造集体经济效益的同时,也能更好地化解经济发展过程中产生的社会矛盾。让群众不仅能享受实实在在的经济收益,还能切实感受到治理效能带来的积极变化。【批注7】举例论证。
基层治理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关键因素,党的执政基础在基层,国家治理的神经末梢在基层,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感知在基层。基层治理涉及方方面面,工作千头万绪。加强基层治理,提升基层治理效能,必须着力建设基层治理共同体,凝聚合力,构建共建共治共享基层治理新格局。【批注8】回扣中心论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