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守正创新把握时代引领时代
“守正创新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必须牢牢把握、始终坚守的重大原则”。
金秋十月,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在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开班,习近平总书记在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把守正创新提升到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必须牢牢把握、始终坚守的重大原则高度作出深刻阐释。
中华民族是守正创新的民族,守正创新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鲜明气象,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显著标识。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坚持守正创新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和重大部署,深刻回答了什么是守正创新、为什么要守正创新、怎样守正创新等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为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提供了科学指导和重要遵循。
《必须坚持守正创新》一文,摘自习近平总书记2013年1月至2024年8月期间的报告、讲话等重要文献,集中反映了总书记关于坚持守正创新的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新要求,具有很强的政治性、理论性、针对性、指导性。要把深入学习领会这篇重要文章精神,同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结合起来,同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结合起来,坚持守正创新,坚定改革信心,更好凝心聚力推动改革行稳致远,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强大动力和制度保障。
我们党不断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的重要思想方法
“通过!”
2024年7月18日下午,北京人民大会堂,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在此举行,郑重表决《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随着习近平总书记的庄严宣布,全场响起热烈掌声。
随后,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对贯彻落实全会精神提出明确要求,强调“坚持守正创新,既要有道不变、志不改的强大定力,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定‘四个自信’不动摇,又要有敢创新、勇攻坚的锐气胆魄,推动改革不断取得新突破”。《必须坚持守正创新》这篇重要文章收录了总书记的这一重要论述。
我们信仰的是科学真理,走的是人间正道,从事的是前无古人的伟大事业,坚持守正创新是党和人民事业从胜利走向胜利的根本保证。守正,就要坚守真理、坚守正道,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马克思主义、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持人民民主专政等根本的东西不动摇。创新,就要勇于探索、开辟新境,永不僵化、永不停滞,敢于说前人没有说过的新话,敢于干前人没有干过的事情,以新的理论指导新的实践。守正与创新相辅相成,体现了“变”与“不变”、继承与发展、原则性与创造性的辩证统一。
坚持守正创新,既彰显了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特质,又继承发展了中华民族几千年来恪守正道、革故鼎新的文化传统和守正不守旧、尊古不复古的进取精神,与我们党一贯坚持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的品格相贯通,是贯彻党的思想路线的内在要求。
新中国成立75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创造了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两大奇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四个自信”明显增强、精神面貌更加奋发昂扬。2024年9月29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颁授仪式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金色大厅隆重举行。图为礼兵护送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奖章入场。 新华社记者 岳月伟/摄
回望党的奋斗历程,我们党在不同历史时期始终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守正创新,勇于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在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的良性互动中不断赢得新胜利、开创新局面。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对经过艰苦探索、付出巨大牺牲积累的一系列独创性经验作出理论概括,创立了毛泽东思想,建立了新中国,中国发展从此开启了新纪元。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党结合新的实际丰富和发展毛泽东思想,提出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一系列重要思想,领导人民实现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实现了大步迈进社会主义社会的伟大飞跃。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党从新的实践和时代特征出发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作出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成功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了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的历史性突破,中国大踏步赶上了时代。
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坚持守正创新,全面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在立场、方向、原则、道路等根本性问题上旗帜鲜明、毫不含糊,着力正本清源、固本培元,高扬理想信念的旗帜、马克思主义的旗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旗帜,确保了党不变质、不变色、不变味。同时,面对快速变化的世界和中国,我们党坚持解放思想、立破并举,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以巨大勇气和魄力推进各方面改革创新,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中国共产党的面貌、中国人民的面貌、社会主义中国的面貌、中华民族的面貌焕然一新。
一路走来,党之所以能够战胜一个又一个艰难险阻、夺取一个又一个伟大胜利、创造一个又一个人间奇迹,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始终坚持守正创新。
新时代的鲜明气象
百年大党,正道沧桑。在我们党百余年的历史征程上,每一个历史时期都有自己的鲜明气象。
2021年7月1日,北京天安门城楼,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用32个字分别概括了我们党4个历史时期的鲜明气象,用“浴血奋战、百折不挠”概括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用“自力更生、发愤图强”概括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用“解放思想、锐意进取”概括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用“自信自强、守正创新”概括新时代。
守正创新是新时代的鲜明气象,也是我们党在新时代治国理政的重要思想方法。党的二十大概括阐述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方法论和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必须坚持守正创新”是“六个必须坚持”之一;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明确把“坚持守正创新”作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必须贯彻的“六个坚持”原则之一。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党面临的主要任务是,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开启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征程,朝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继续前进。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面对国情党情的深刻复杂变化,面对影响党长期执政、国家长治久安、人民幸福安康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守正创新比以往任何一个时期都更为紧迫、更为繁重。习近平总书记在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中,紧紧围绕坚持守正创新不断深入思索,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不断丰富和发展坚持守正创新的思想内涵,彰显了强烈的问题意识和鲜明的实践导向。
——关于什么是守正创新,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守正和创新是辩证统一的,只有守正才能保证创新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前进,只有持续创新才能更好地守正”。在“守什么正”上,总书记强调,“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马克思主义、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持人民民主专政,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这些都是管根本、管方向、管长远的,体现党的性质和宗旨,符合我国国情,符合人民根本利益,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能有丝毫动摇”;在“创什么新”上,总书记强调,“世界每时每刻都在发生变化,中国也每时每刻都在发生变化,我们必须在理论上跟上时代,不断认识规律,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创新”。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科技创新,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我国科技实力从量的积累迈向质的飞跃、从点的突破迈向系统能力提升,为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战略支撑。图为2024年10月16日拍摄的成都科创生态岛(无人机全景照片)。 新华社记者 刘坤/摄
——关于为什么要守正创新,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提出守正创新,就是强调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无论时代如何发展,我们都要激发守正创新、奋勇向前的民族智慧”。总书记强调,“我们要永远记住,我们所进行的一切完善和改进,都是在既定方向上的继续前进,而不是改变方向,更不是要丢掉我们党、国家、人民安身立命的根本”;“要学马列主义,但马列主义经典著作不能给出解决现实问题的现成答案,只能运用它的原理、立场、观点、方法,通过自己的摸索、咀嚼、创新来提出答案。西方的东西要借鉴,但不能完全吃它这碗饭,不能全盘接受”;“我们搞的事业,我们是先行者、探索者,没有人给我们提供可以采用拿来主义态度的经验,必须通过理论上不断探索、不断突破来指导实践,并用实践中摸索到的规律来升华我们的理论”。
——关于怎样守正创新,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守正和创新相统一”,“守正就不能偏离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但不是刻舟求剑,还要往前发展、与时俱进,否则就是僵化的、陈旧的、过时的”;“理论创新必须讲新话,但不能丢了老祖宗,数典忘祖就等于割断了魂脉和根脉,最终会犯失去魂脉和根脉的颠覆性错误”。总书记强调,“要准确把握时代大势,勇于站在人类发展前沿,聆听人民心声,回应现实需要,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守正创新,更好把坚持马克思主义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统一起来,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之‘矢’去射新时代中国之‘的’”;“我们的改革是有方向、有原则的”,“要坚持继续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改革总目标,始终朝着总目标指引的方向前进,该改的坚决改,不该改的不改。要顺应时代发展新趋势、实践发展新要求、人民群众新期待,突出经济体制改革这个重点,全面协调推进各方面改革,大力推进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创新”。
习近平总书记的一系列重要论述,深刻回答了事关坚持守正创新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是对我们党历史经验特别是新时代伟大变革宝贵经验的科学总结,为新时代治国理政提供了重要指导,为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提供了重要遵循。
正是在新时代守正创新的伟大实践中,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科学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等重大时代课题,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一重要思想,既坚持了老祖宗、又讲了许多新话,以全新的视野深化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为发展马克思主义作出了原创性贡献,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的飞跃。
实践已经证明并将继续证明,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之所以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离不开对守正创新的坚持和坚守;不断开创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新局面,必须始终坚持守正创新。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必须坚持守正创新》这篇重要文章中反复强调的,“守正才能不迷失方向、不犯颠覆性错误,创新才能把握时代、引领时代”。新征程上,我们必须牢牢坚持守正创新不动摇,不断开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不断开创治国理政新境界。
在继承中发展、在守正中创新
事业越伟大,越艰难险阻,越需要守正创新。
中国式现代化的实践探索和不断推进,就是一个在继承中发展、在守正中创新的历史进程。党的二十大确立了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心任务,对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出战略部署。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对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出了总动员、总部署。
道阻且长,行则将至。新征程是充满光荣和梦想的远征,是一项伟大而艰巨的事业,必然充满艰辛、充满未知、充满风险挑战。前进道路上,必须始终坚持守正创新,毫不动摇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紧跟时代步伐,顺应实践发展,突出问题导向,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创新。在《必须坚持守正创新》这篇重要文章中,习近平总书记对守正创新提出了一系列明确要求。
新时代以来,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科学指引下,生态文明建设从理论到实践都发生了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纵深推进,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基本形成,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陕西省安康市多年来通过建立“河湖长制+志愿者”护河机制,扎实推进汉江水质保护工作,使汉江出境断面水质稳定保持国家地表水Ⅱ类标准。图为2024年11月2日拍摄的安康汉江瀛湖库区景色(无人机照片)。 新华社记者 邵瑞/摄
继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时代是思想之母,实践是理论之源。实践没有止境,理论创新也没有止境。不断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庄严历史责任。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必须始终坚守理论创新的魂和根,决不能抛弃马克思主义这个魂脉,决不能抛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个根脉。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坚守好这个魂和根,是理论创新的基础和前提,理论创新也是为了更好坚守这个魂和根。总书记明确要求,“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这个立党立国、兴党兴国之本不动摇,坚持植根本国、本民族历史文化沃土发展马克思主义不停步”,“有效把马克思主义思想精髓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贯通起来,聚变为新的理论优势,不断攀登新的思想高峰”。
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永远充满蓬勃生机活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在改革开放40多年的伟大实践中得来的,是在新中国成立70多年的持续探索中得来的,是在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伟大社会革命100多年的实践中得来的,是在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由衰到盛180多年的历史进程中得来的,是在世界社会主义500多年波澜壮阔的发展历程中得来的,是在对中华文明5000多年的传承发展中得来的,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必须倍加珍惜、长期坚持、不断发展。习近平总书记鲜明强调,坚持守正创新就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动摇、坚定“四个自信”不动摇;明确指出,“我们强调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不是说就固步自封、不思进取了,我们必须不断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前进,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永远充满蓬勃生机活力”。
确保中国式现代化的正确方向。中国式现代化是我们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在长期探索和实践中历经千辛万苦、付出巨大代价取得的重大成果,是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唯一正确道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是一个系统工程、长期任务,需要统筹兼顾、系统谋划、整体推进,正确处理好守正与创新等一系列重大关系。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上,首先要守好中国式现代化的本和源、根和魂,毫不动摇坚持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本质要求和重大原则,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坚持党的十八大以来的一系列重大方针政策,确保中国式现代化的正确方向”。
推动改革行稳致远。改革开放是党和人民事业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取得了重大实践成果、制度成果、理论成果,是我国改革开放历史进程中最壮丽的篇章之一。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锚定继续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个总目标,以经济体制改革为牵引,统筹推进各领域各方面改革,坚决破除妨碍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弊端,不断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强劲动力和制度保障”;“要敢于创新,把该改的、能改的改好、改到位,看准了就坚定不移抓”。
更好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文化关乎国本、国运。党的十八大以来,文化建设在正本清源、守正创新中取得历史性成就,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迈出坚实步伐。当前,文化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力量,越来越成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强大支撑。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指导思想,传承弘扬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寻找源头活水”,“更好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明确要求“新时代的文化工作者必须以守正创新的正气和锐气,赓续历史文脉、谱写当代华章”。
不断提高自我革命实效。勇于自我革命是我们党最鲜明的品格和最大优势。经过百余年奋斗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从严治党的伟大实践,党找到了自我革命这一跳出治乱兴衰历史周期率的第二个答案,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显著增强。但也要清醒看到,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党的自我革命永远在路上。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要坚持守正和创新相统一,坚守党的性质宗旨、理想信念、初心使命不动摇,同时要以新的理念、思路、办法、手段解决好党内存在的各种矛盾和问题,不断提高自我革命实效”。
大道如砥,壮阔无垠。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始终走正道、善于闯新路,以守正创新的定力和魄力,紧紧围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必将不断谱写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