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化面试题目
“当面锣对面鼓”
【预测题目】
1988年12月,Z刚到福建宁德工作不久,就在霞浦县主持第一个“地县领导接待群众来访日”,“当面锣对面鼓”地为百姓解决切身的问题,一天时间里,地县两级领导共接待群众102名,受理问题86件,其中12件当场解决,其余要求在一个月内处理完毕。“当面鼓对面锣”是句俗语,指遇到问题要当面沟通、现场解决,为广大党员干部做好群众工作提供了有益启示、重要参考。请你谈谈做好群众工作如何做到“当面锣对面鼓”。
【解析】
现实中,少数干部不愿和群众当面打交道,存在“懒”“烦”“怕”的不良心态。比如,有的“坐而论道”,整日在办公室里“发号施令”,做群众工作多是电话联系、线上调度,图省事、行方便,用“键对键”代替了“面对面”;有的“敷衍塞责”,把群众诉求视为“烫手山芋”,闭目塞听、冷硬横推,习惯当“甩手掌柜”,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有的“本领恐慌”,既不懂政策,也不善沟通,遇到难题“两眼一黑”,面对群众手足无措,有畏难情绪、抵触心理。这是一种作风之弊、行为之垢,究其根源,就在于宗旨意识淡化、担当精神不强,必须引起我们警醒反思。
“面对面”才能“心贴心”,“零距离”更有“凝聚力”。解决人民群众的实际问题要主动深入基层,与群众“同坐一条板凳”恳谈商讨,将问题摆上桌面,开门见山、耐心细致地为其释疑解惑、讲明道理,把矛盾消除在源头、纠纷解决在基层,进而统一思想、凝聚共识。经常和群众打交道,受批评、被质疑是常有之事,而一些话虽然听着刺耳,却最能反映百姓心声,是做好群众工作的突破口、着力点。要涵养“闻过则喜”的雅量和“从谏如流”的胸襟,增强“敢钻矛盾窝”的勇气,将批评当作“良药忠言”,哪里问题多就去哪里,哪里群众最不满意就重点改哪里,通过实实在在的行动,这样真正让质疑的“杂音”变成赞美的“和声”。
要想“曲子”美妙动听,需要“锣”和“鼓”相互协调、节拍一致。群众工作也是如此,需要讲求方式方法,以实际行动赢得群众的理解、支持和配合。要讲好群众语言,放下架子,俯下身子,多用乡音土语组织动员、宣讲政策、说服教育,不说官话、套话,让群众愿意听、听得懂。要狠抓能力提升,争做政策的“百事通”、业务的“内行人”、群众的“知心人”,练好调查研究“基本功”,切实把情况摸准摸透,把实事办到群众心坎。群众工作不能“自弹自唱”,而要树牢人民满意“标尺”,将群众“脸色”当作“晴雨表”“风向标”,针对性、常态化开展检视整改、跟踪问效,确保问题不解决不罢休、群众不满意不销号。
“算法滥用”
【预测题目】
很多人有这样共同感受:阅读某篇新闻或文章后,App就会接连不断地推送同类内容;误点某条推送链接或不经意聊到某个话题,App页面也会频繁展示相关信息;养生类信息专挑老年人推送,游戏类内容总推送给青少年……请你谈谈如何整治互联网“算法滥用”行为。
【解析】
当前,算法推荐成为网络平台的“标配”,在提高信息传播的效率的同时,也为普通用户制造了很多信息陷阱。
近日,中央网信办等四部门启动“清朗·网络平台算法典型问题治理”专项行动。专项行动重点整治同质化推送营造“信息茧房”等典型问题,重锤落地,释放强烈信号:加大对算法滥用的整治力度,清朗网络环境。
算法本质是技术,但其设计者和规则本身却能产生巨大社会影响。公众享受着算法带来的诸多便捷,同时也对“算法滥用”诟病已久。
“信息茧房”是算法推荐备受诟病的问题之一。频繁推送用户感兴趣的同质化内容,甚至以博人眼球的劣质低俗内容取悦用户,在这样的算法机制下,用户接收信息的范围越来越窄,渠道越来越单一,从而陷入“信息茧房”。算法成为网络世界的“内容编辑”,网络世界被分割为不同的“茧房”,不同的人群被割裂在各自的“信息房子”里,难以接收到不同的声音。
算法推荐一定程度上也助推了网络沉迷。被动嵌入“算法黑箱”的公众不知不觉地被“粘”在了各类手机应用中,视频、电商、社交娱乐等占据了信息内容消费的大头。受到平台给予的时长激励或奖金红包等诱惑,打卡、入驻平台成为日常习惯,“网瘾老年”群体正日益扩大;智能设备和算法推荐导致未成年人网络沉迷呈现新特点………长期受困其中的用户就像“温水里的青蛙”,沉迷网络而不自知。
还有一种常被忽略的算法滥用是算法偏见。女性群体和低收入群体更关注娱乐八卦内容,男性群体和高收入群体更关注财经时政等信息,青少年更爱游戏,老年人更爱养生…在算法的世界里,看似中立的群体划分标准却暗含了对用户群体品味、价值取向、消费能力的偏见。由于存在群体刻板标签,算法很难保持中立和客观,偏见会不断被强化。
此次专项行动也针对这些问题出招:提出构建“信息茧房”防范机制,提升推送内容多样性丰富性;规范设置“不感兴趣”等负反馈功能;持续优化完善面向未成年人、老年人的算法推荐服务等。可以说,此次专项行动是对平台算法规则制定的一次有益纠偏,给互联网时代不断扩张和升级的算法找到合理的边界和规则。
除平台整改外,相关部门的监管也不可缺位。公众期待,监管部门形成事前、事中、事后常态监管机制,构建“信息茧房”防范机制,引导和监督平台重塑正确价值导向,提升平台算法逻辑的透明度。同时,加大技术在监管过程中的应用,提高监管的高效和精准度。如有必要,可设立专门机构对算法“黑箱”操作进行全面审查,并推进技术问责制度,强化对算法滥用的追责。此外,还应敦促平台合规自治,解除固有标签,提升用户的选择权,丰富用户的“内容池”。
算法要升级,更要回归服务公众的本质中来。期待未来在算法和用户的长期交互中,让用户能重新找回信息自主权,真正“破茧而出”。
“小透明”干部
【预测题目】
“小透明”在互联网上通常指存在感较低,在公众场合“潜水”,不引起大家关注的职场“边缘人”。他们在工作上不求出新出彩,只求“过关”。他们不愿过多“表现”接下“担子”,而是希望减少自己的“曝光度”,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用于“过好自己的生活”。请你谈谈对“小透明”干部的认识。
【解析】
“小透明”在互联网上通常指存在感较低,在公众场合“潜水”,不引起大家关注的职场“边缘人”。他们在工作上不求出新出彩,只求“过关”。他们不愿过多“表现”接下“担子”,而是希望减少自己的“曝光度”,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用于“过好自己的生活”。“小透明”作为干部“不愿为”的现实表象,若不警惕关注、加以纠正,必将耽误干部成长成才、阻碍党的发展,影响干部和群众的“鱼水之情”。
“木之折也必通蠹,墙之坏也必通隙。”干部选择“透明”,存在多方面原因。从外部因素来看,部分单位主体责任落实不力、管理不善、用人导向不鲜明,导致干部干事创业积极性受挫。部分干部在“鞭打快牛”“只让马儿跑、不给马儿吃草”等不良用人风气的影响下,心态逐渐失衡,更倾向通过“藏拙”隐藏实力,通过“划水”躲避“担子”,以“小透明”来“明哲保身”。从内部因素来看,部分干部政绩观出现偏差,没有牢固树立“为民造福是最大政绩”的理念。有的缺少足够基层历练,组织观念、大局观念和为民意识不强,心里往往只装着“自己那点事儿”,责任意识淡薄。有的将干事创业与个人名利捆绑在一起,过于追求“性价比”。当工作付出没有得到即时回报,理想与现实产生落差,便心态“佛系”、状态“躺平”、工作“隐身”。
“小透明”干部,表面看是“安分守己、低调做事”的“老黄牛”,实则是“人在心不在、出工不出力”的“伪装者”。唯有严肃纠偏、正确引导,才能让干部以良好作风、良好形象实现人生的价值,创造新的伟业。
要对干部进行思想“大扫除”。常态化推进主题教育,用好用活丰富的红色资源,系统推进“一把手”政治能力提升计划、年轻干部理想信念教育计划、党性教育专题培训,引导广大干部固本清源、正本培元,增强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要持续拓宽选人“大视野”。把政治标准放在首位,深入工作一线开展干部分类调研,做好各领域干部“大起底”,让实绩突出、较少“冒泡”、现实表现良好的“潜水干部”浮出水面,分批进入地方人才储备库。要树立鲜明用人“实导向”。坚持以实干论英雄、凭实绩用干部,注重从招商引资、工业发展、项目建设、乡村振兴、维稳处突等重大斗争一线选拔干部,实行正反向激励机制,让干部干得有劲、拼得舒心。
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干部是决定性因素。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干部敢于担当作为,这既是政治品格,也是从政本分。”广大党员干部要充分认识到“透明”不可取,躺赢不可能。只有自觉做到信念坚定、政治强、本领高、作风硬,才能在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事业中展现青春风采、贡献青春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