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nner_ad_1
公安联考申论热点素材积累
2025-01-03 09:15
来源:政华公考

公安联考申论热点素材积累

汇聚法治合力护佑黄河安澜——全国人大常委会开展黄河保护法执法检查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保护黄河是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千秋大计。2023年4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黄河保护法》正式施行,为统筹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法治保障。法律实施一年多,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就决定开展黄河保护法执法检查,旨在推动法律全面有效实施,推进各级政府一体抓好黄河保护和治理,用法治力量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

今年6月至9月,全国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组先后赴山西、山东、河南、陕西、青海、甘肃、宁夏等7省(自治区)的17个地市开展检查。此前,全国人大环资委赴四川开展前期调研,并在内蒙古召开座谈会,此次执法检查实现沿黄9省区的全覆盖。

黄河保护法实施一年多来,各有关地区和部门落实重在保护、要在治理的战略要求,认真贯彻实施黄河保护法,履行法定职责,出台配套法规,依法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取得积极成效。

加强生态保护,黄河流域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位于山东省泰安市东平县的东平湖是山东第二大淡水湖,同时也是国务院确定的黄河流域唯一重要蓄滞洪区。

“近年来,我们推进清网净湖、控砂禁石、拆违除障等清湖攻坚九大行动,全面开展山体绿化、矿山修复、环湖生态廊道和生态隔离带建设等生态保护修复工作。”东平县有关负责人说,昔日脏乱差的库区经过综合治理已经变了模样,“目前,东平湖水质常年稳定在Ⅲ类标准以上,鱼类、鸟类也日渐增多。”

从青藏高原出发,一路穿高山、越峡谷,直至山东东营汇入渤海……九曲黄河,奔流激荡。黄河流域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屏障和重要的经济地带。然而,多年来,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问题突出:水土流失面积占流域土地面积比例较大;上中下游生态易退化,恢复难度极大且过程缓慢;部分地区污染排放强度较高。

针对生态环境保护中的突出问题,黄河保护法专章规定“生态保护与修复”“污染防治”,明确提出“国家加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修复”“国家加强黄河流域农业面源污染、工业污染、城乡生活污染等的综合治理、系统治理、源头治理”等法律规定。这也是此次执法检查的一项重点内容。

国务院相关部门和沿黄9省区落实黄河保护法相关规定,强化生态保护修复与污染防治,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综合治理,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黄河流域生态环境质量得以持续改善。

一组数据为证:黄河干线全线连续两年达到Ⅱ类水质,流域84.9%的区域植被覆盖度呈上升趋势;2023年,沿黄9省区完成造林2541.38万亩,种草改良5200.92万亩;排查18万公里河湖岸线,查出8万余个入河排污口;持续开展黄河流域“清废行动”,清理整治固体废物1.1亿余吨。

黄河流域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但依然存在生态系统脆弱、环境基础设施缺口较大、农业面源污染治理仍需加强、环境风险隐患不容忽视等问题。对此,执法检查组建议,进一步提高上游水源涵养能力,加大沙化土地和水土流失治理力度,保护修复下游湿地生态系统,推动构建上下游贯通一体的生态环境治理体系。

坚持“四水四定”,推进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

在宁夏吴忠市,黄河穿城而过,干支流纵横交错,滔滔不绝的黄河水孕育了美丽的“塞上江南”风光。

“宁夏全境都属于黄河流域,严重依赖黄河水。随着用水需求刚性增长,水资源供需矛盾日益突出,贯彻落实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产的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原则对于宁夏具有特殊性、重要性和紧迫性。”宁夏水利部门有关负责人说,宁夏出台“四水四定”实施方案、用水权改革实施意见、用水权管控指标方案,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与水资源承载能力相适应,做到“有多少汤泡多少馍”。

黄河流域水资源总量仅是长江的7%,却承担了全国12%人口、17%耕地、50多个大中城市的供水任务,供需矛盾十分突出。“九曲黄河万里沙”,水少沙多、水沙关系不协调,更是黄河复杂难治的症结所在。

“节水优先、统筹兼顾、集约使用、精打细算”,这是黄河保护法对黄河流域水资源利用规定的重要原则。黄河保护法还要求在黄河流域组织建设水沙调控和防洪减灾工程体系,完善水沙调控和防洪防凌调度机制,规定“国家实行黄河流域水沙统一调度制度”。

执法检查发现,黄河保护法条款正在得以逐步落实。有关部门加强水资源配置和统一调度,实施水资源税费差别化征收政策,加强灌区建设及节水改造,引导各方面节约用水,提升水资源利用效率。开展流域用水权交易,黄河流域已完成交易水量达2.7亿立方米。2023年,沿黄9省区万元地区生产总值用水量、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分别较2018年下降22.8%、40.9%。黄河干流实现连续25年不断流。

在保障黄河流域防洪安全方面,各地各部门按照黄河保护法要求,积极完善水沙调控和防洪工程体系,黄河下游1371公里标准化堤防全面建成。实施水沙统一调度,强化河道综合治理,清理河湖库乱占、乱采、乱堆、乱建,确保行洪、滞洪、沉沙功能不受影响。

执法检查组建议,实施最严格的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制度,强化水资源刚性约束,科学配置水资源,进一步打好深度节水控水攻坚战。持续提升水沙调控和防灾减灾能力,健全水沙调节机制,全力保障黄河安澜。

优化产业结构,统筹好高质量发展与高水平保护

“地上不长草,风吹石头跑。一年一场风,从春刮到冬。”位于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共和县东南部的塔拉滩,曾是荒无人烟的戈壁。如今,这里却建起了千万千瓦级的太阳能生态发电园区。光伏板将阳光转化为源源不断的电能,输送到1500多公里外的河南等地,有效支持了沿途各地的经济社会发展。

据国家电投集团黄河上游水电开发有限责任公司海南分公司有关负责人介绍,光伏园区建成3年后的子阵区内风速降低了约50%,土壤水分蒸发量减少了30%,植被覆盖率达到80%。

黄河保护法明确规定:促进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应当坚持新发展理念,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以生态保护为前提优化调整区域经济和生产力布局。

执法检查组发现,各地各部门在贯彻落实黄河保护法、促进全流域高质量发展方面积极开展新探索,取得了明显成效:在黄河上游沙漠、戈壁、荒漠地区推进大型风电光伏基地建设,非化石能源发电装机占全部装机比重超过48%;黄河流域研发经费投入占全国比重已达20.56%,增速超过全国平均水平。

黄河流域是中华民族和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保护弘扬黄河文化就是传承历史文脉和民族根脉。黄河保护法专门对黄河文化的保护传承弘扬作出规定,要求国务院文化和旅游主管部门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编制并实施黄河文化保护传承弘扬规划,加强统筹协调,推动黄河文化体系建设。

截至目前,文化遗产保护、黄河文化研究等工作取得积极进展:多部门联合印发《黄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保护规划》《黄河文物保护利用规划》,沿黄9省区分别出台分省规划以及相关专项规划;陕西省实施石峁、太平遗址等重大考古项目,加强秦始皇帝陵、汉长安城等大遗址保护展示;甘肃省加强黄河文物资源调查,持续推进莫高窟、炳灵寺石窟等重要石窟寺保护展示工作;河南省组建黄河文化研究院、黄河考古研究院。

执法检查组对各地各部门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的创新探索给予了充分肯定,同时建议深入挖掘黄河文化内涵,加强黄河文化整体性、系统性保护,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打造中华文明的亮丽名片。

 

“链式”解纷新机制温情调解暖人心

萧山区南阳街道的“暖阳宁”调解工作室于今年8月成立,工作室汇聚了村(社)书记、金牌调解员以及乡贤等调解力量,以南阳法庭、南阳司法所、律师事务所为业务依托,秉持“以法释调,以法促解”理念,以调解为主旋律,以情理为主基调,通过建立“全链条”一站式纠纷化解机制,有效化解群众急难愁盼的各类矛盾纠纷,如一道暖阳守护着南阳街道的平安稳定。自成立以来,工作室已成功调处各类纠纷54件,出具书面调解协议38件,司法确认5件,涉协议金额340余万元。

“调解+网格”前端推动源头化解

雷山村老张、老王两家人常因各种原因发生摩擦,细心的网格员在一次走访排摸中发现,其实是一堵围墙造成了两家人矛盾频发:老张认为老王家砌围墙占据了公共空间,造成自家生活不便,多次要求老王家拆除;而老王家认为,全村不止他一家砌了围墙,这本就是村里的约定俗成,觉得老张家“心眼小”“事儿多”,便不予理会。因此,网格员立即将该矛盾纠纷进行了上报,希望通过“暖阳宁”调解工作室来解开村民老张与老王的心结。

在接到网格任务流转后,工作室的调解员第一时间同网格员到实地查看,其间,先后5次入户了解情况,并走访周边村民,深入了解双方的诉求和顾虑;还组织“面对面”调解会议,邀请双方共同协商。在网格员和调解员的努力下,两家人都作出了让步,基本达成了一致意见,握手言和。

将矛盾纠纷排查化解与网格化工作相融合,建立“调解+网格”“排调分离”等机制模式,是“暖阳宁”调解工作室“链式”调解“新路子”中的关键一环。通过网格专职力量进行民意诉求收集和矛盾纠纷隐患排查,将纠纷线索流转至工作室开展一线化解,力求让矛盾在“格”内解决,充分发挥了人民调解第一道防线和网格化社会治理服务群众零距离的作用。

“调解+普法”中端驱动高效解纷

在一起帮工引起的人身损害侵权纠纷中,当事人阿飞雇用阿平帮忙搬运货物,在工作过程中,阿平不慎砸伤了自己,向阿飞提出了赔偿要求。

阿飞内心过不去的坎儿在于,明明是阿平不小心弄伤了自己,为啥倒霉的却是他?调解员看出了阿飞内心的纠结,于是将阿飞拉进了办公室,向其解释相关法律关系。

“你找阿平搬运货物,阿平虽然是自己搬东西不小心把自己砸伤了,但你作为接受劳务的一方,依据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九十二条规定,你和阿平已经形成了劳务关系,阿平是因为帮你干活受伤的,于情于理,你都应该拿出应有的态度,否则以后谁还愿意帮你干活呀?”

经过调解员的说法释理后,阿飞理清楚了事情的法理关系,“原来只要形成了劳务关系,接受劳务一方就会有法律责任”,同意对阿平作出赔偿。

让调解工作有法可依,又让协调双方心服口服,“暖阳宁”调解工作室的调解员将矛盾纠纷调解过程变为当事人学法明理的实境课堂,达到“调解一桩事、宣传一部法”的效果,破解了一些由于当事人不懂法而造成的调解僵局。

“调解+履行”末端联动闭环处置

“你们放心好了,法院可以在你们达成调解协议后进行司法确认,一次解决矛盾纠纷,这样,你们的调解协议就有了强制执行力,这和法院起诉的效果一样!”

在南阳法庭王法官对债务分期付款调解协议进行司法确认后,当事人吴某表示吃了一颗“定心丸”。

当事人不愿接受调解,只想走法院诉讼流程,究其原因就是前前后后的反复调解,只要有一方反悔,之前的协议和努力就可能会回到原点,如何提高人民调解公信力和执行力?这一直以来就是人民调解的痛点、堵点。

“暖阳宁”调解工作室聚焦破解调解结果执行力弱的问题,与南阳法庭联动,共建“法官下沉指导”机制,即每周五由南阳法庭安排法官下沉至工作室,为当周需要司法确认的调解案件开展司法确认。经司法确认后的调解协议,即使一方当事人后悔不愿履行协议,另一方也可直接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彻底解决了当事人的后顾之忧,充分有效维护了双方的合法权益,实现了调解的闭环处置。

“和”为贵,以“暖”为责,不啻微茫,造炬成阳。“暖阳宁”调解工作室正是通过不断累积点滴纠纷调解的微弱光芒,最终汇聚成温暖人心的暖阳。这道暖阳不仅照亮了光彩熠熠的南阳新“枫”景,也照进了越来越多南阳人的心里。

 

日照高新区:以“智”促治“易执法”让执法更高效

“没有使用智慧执法系统之前,告知文书里的一部分内容需要我们手写再上报审批,审批通过后才能去执行。现在我们可以直接通过系统录入案件,经过在线审批后就可以送达给当事人。”日照高新区市场监管分局综合行政执法大队的执法人员说。

近年来,为破解基层执法力量不足难题,日照高新区将智慧监管与法治监管一体推进,按照“管用、好用、真用、常用”原则,试点推广“易执法”移动智慧执法系统,实现了行政处罚文书“一秒生成”、法律依据“一库聚合”、执法检查“一机掌握”,将简易处罚办理时间缩减至10分钟以内。

该系统通过搭建法律法规库、一键调用市场主体登记信息数据库、现场五定防伪拍照、移动便携打印等技术手段,为执法人员提供便捷高效的信息查询和辅助执法工具,可实现检查易取证、文书易生成、事项易审批、文书易送达、数据易统计,解决了执法周期长、执法成本高、法律适用不当、执法效果差等问题。

凭借“易执法”移动智慧执法系统,执法人员仅需在手机端输入当事人关键信息、现场情况,系统即可自动检索关联的经营主体登记信息数据库,调用当事人名称、统一社会信用代码、法定代表人及身份证号码等基本信息,一键生成现场检查笔录等执法文书。系统还能自动关联当事人基本信息、违法行为、处罚依据、法律救济途径、联系方式等13项内容,生成加盖电子公章的责令改正通知书、当场行政处罚决定书,提高办案效率。

在现场检查时,执法人员还可通过系统查询当事人违法记录和整改情况,便于分别依法实施“首违不罚”“再违处罚”“多违严罚”。在制定执法专项行动计划时,系统可根据全量数据多维度分析研判,生成直观统计图表,为执法人员提供决策依据,切实提升执法工作针对性。

“智慧执法系统在我们监管执法工作中的应用,显著提升了基层“数字十执法”全周期管理水平,通过拓展移动执法,做到了简案快办、繁案精办,以更少的执法成本实现更好执法效果,为基层市场监管部门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创新经验。”日照高新区市场监管分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微信
QQ
公众号
微博
联系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