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nner_ad_1
行测判断推理之“搭桥法”巧解前提型
2025-01-11 10:18
来源:政华公考

行测判断推理之“搭桥法”巧解前提型

利用“搭桥法”越过前提型的鸿沟

前提型是国考行测中每年必考的题目,一般问法为:为了使题干的推理成立,需要补充的前提/假设为虽然出题的量不是特别大,但是应该引起我们的注意,不该在这个题型上丢分。因为按照近几年考题来看,前提型的题目整体来说难度不大,如果能够学会“搭桥法”,基本能很快找出正确答案。

那么什么叫做“搭桥法”呢如何利用“搭桥法”来越过前提型的鸿沟呢下面通过一道例题来进行讲解。

【例题】杂草稻是稻田里不种自生、伴随栽培稻生长的一种“杂草型稻”。研究者在杂草稻基因组中发现了与干旱胁迫下叶片干枯程度显著相关的基因——PAPH1。消除该基因后肉细胞膜内外钙离子和钾离子流速增加。因此研究者指出,PAPH1基因在杂草稻抗旱性中发挥关键作用。

上述论证的成立须补充以下哪项作为前提?(   

A.正常状态下的栽培稻长期生长在有水的环境中,不含PAPH1基因

B.叶肉细胞膜内外钙离子和钾离子的流速也促进PAPH1基因的表达

C.叶肉细胞膜内外钙离子和钾离子流速越高,杂草稻的抗旱性越强

D.杂草稻与栽培稻存在基因交流,其演化与栽培稻选育品种密切相关

【答案】C【解析】题干结论:杂草稻中的PAPH1基因在抗旱性中发挥关键作用。题干论据:消除该基因后的株系,其叶肉细胞膜内外钙离子和钾离子流速降低,而PAPH1基因过度表达的株系,其叶肉细胞膜内外钙离子和钾离子流速增加。论据和结论在“叶肉细胞膜内外钙离子和钾离子流速”和“抗旱性”之间存在跳跃,论证成立补充的前提需在二者之间建立联系。A项,指出有水环境中的栽培稻不含PAPH1基因,未在“叶肉细胞膜内外钙离子和钾离子流速”和“抗旱性”之间建立联系,不是题干论证必须补充的前提。B项,指出叶肉细胞膜内外钙离子和钾离子的流速对PAPH1基因有影响,未在“叶肉细胞膜内外钙离子和钾离子流速”和“抗旱性”之间建立联系,不是题干论证必须补充的前提。C项,指出叶肉细胞膜内外钙离子和钾离子流速越高,杂草稻的抗旱性越强,在“叶肉细胞膜内外钙离子和钾离子流速“抗旱性”之间建立联系,即“叶肉细胞膜内外钙离子和钾离子流速”和“抗旱性”呈正相关,是题干论证必须补充的前提。D项,指出杂草稻与栽培稻存在基因交流,其演化与栽培稻选育品种密切相关,未在“叶肉细胞膜内外钙离子和钾离子流速”和“抗旱性”之间建立联系,不是题干论证必须补充的前提。

通过这道例题我们可以发现,所谓“搭桥法”就是需要我们把论据和结论中的跳跃概念建立联系,使其成为题干论证成立的前提即可。这就要求我们找准论据和结论中存在的跳跃概念,然后选择能够将两个跳跃概念建立联系的选项。希望通过“搭桥法”的讲解,能够帮助大家提升行测成绩。

 

善用逻辑“桥梁”,解题更加巧妙

前提型题目是可能性推理中比较常见的一类题型,需要考生根据题目给出的信息,选择题干中结论或观点成立的前提条件。前提型题目一般通过问法来识别,例如“为了使题干论证成立,需要补充以下哪项作为前提/假设”。今天,给大家带来一种快速做对前提型题目的方法——“搭桥法”。

“搭桥法”,顾名思义,就是在解答前提型题目时,通过建立题干中前提和结论中跳跃概念的关系,从而快速找到结论成立的前提条件。例如:题干给出论据为A是B,得出结论为C是B,此时,A和C概念间就存在明显跳跃,那么建立两个跳跃概念间联系就是所要补充的前提。

下面通过一个例题感受一下:

【例】格陵兰岛是地球上最大的岛屿,形成于38亿年前,大部分地区被冰雪覆盖,有大量远古的岩石化石埋藏在格陵兰岛地下,它们的排列就像是一个整齐的堤坝,也被称为蛇纹石。通过这些蛇纹石,人们可以断定格陵兰岛在远古时可能是一块海底大陆。

补充以下哪项作为前提可以得出上述结论?(  

A.这些蛇纹石化石的年代和特征与伊苏亚地区发现的一致,而后者曾是一片海底大陆

B.蛇纹石是两个大陆板块在运动中相互碰撞时挤压海底大陆而形成的一种岩石

C.蛇纹石中碳的形状呈现出生物组织特有的管状和洋葱形结构,类似于早期的海洋微生物

D.由于大陆板块的运动才创造出了许多新的大陆,在板块运动发生之前,地球上绝大部分地区是一片汪洋大海

答案B【解析】首先看问法“补充哪项作为前提”,为前提型题目,可以考虑用“搭桥法”解题。题干结论:格陵兰岛在远古可能是海底大陆遗迹。论据:格陵兰岛地下埋藏大量的远古岩石化石——蛇纹石。显然题干论证在“蛇纹石”和“海底大陆”概念之间存在明显的跳跃。那么需要补充的前提就是在“蛇纹石”和“海底大陆”概念之间“搭桥”,故选择B选项。A项蛇纹石和伊苏亚地区年代和特征相似,不能说明与该地区一样均是海底大陆C项蛇纹石形状类似海底大陆,不能证明一定是D项地球绝大部分地区是大海也与蛇纹石无关。

在解答前提型题目时,关键在于识别出论据和结论之间的跳跃概念,在二者之间建立“桥梁”。通过这种方法,我们可以快速而准确地确定答案。同学们快去试一试吧

 

概念跳跃用搭桥,反向验证找前提

在行测考查中,前提型题目很特殊,一般当问法中出现“前提”“假设”等字眼的时候,就是让我们给题干结论的成立补充前提条件,那么怎样快速准确选出前提呢用好方法很关键,这里我们讲解两种方法,一种是“搭桥法”,一种是“反向验证法”。

我们先来看第一种方法:搭桥法题干的论据和结论出现明显的概念跳跃时,我们可以搭建二者之间的关系。比如:小朱买彩票中100万,所以小朱要交20万元的个人所得税。论据中的中彩票和结论中的交税存在跳跃,想找前提,可以搭桥:中彩票就要交个人所得税

当跳跃概念不明显或者选项不好排除时,我们可以用第二种方法:反向验证法否定选项,若结论不成立,是前提。反之,不是前提。比如:小易很高,所以,小易很帅。A:高是帅的标志。B:小易还很白,一身肌肉。否定A项,若高不是帅的标志,则结论不成立,是前提否定B项,若小易不白,没一身肌肉,但也可能很帅,结论依然成立,不是前提。

下面我们通过两道题来学习一下:

【例1】有句俗话叫“要想身体好,天天吃核桃”,多年经验浓缩成的俗话一定有它的道理。最近,有研究证实,多吃核桃的确有益肠道健康,可增加大量的有益肠道细菌,因此对人类心脏有好处。

以下哪项可以作为上述论证的前提?(   

A.每天食用核桃可以帮助中老年人降低血压和胆固醇

B.充满益生菌的肠道,可以长时间保护人类心脏健康

C.核桃可以增加肠道益生菌,从而降低患高血压的风险

D.核桃对糖尿病人的血糖控制有一定的帮助

答案B【解析】题干中根据“多吃核桃的确有益肠道健康,可增加大量的有益肠道细菌”得出“对人类心脏有好处”的结论,这里有益肠道细菌和对心脏有好处之间出现概念跳跃,需要建立二者的联系。搭桥法

A项,指出每天吃核桃,可以帮助中老年人降低血压和胆固醇,与人类心脏健康无关,排除。

B项,指出充满益生菌的肠道,可以长时间保护人类心脏健康。多吃核桃可以增加大量的有益肠道细菌,而充满益生菌的肠道,可以长时间保护人类心脏健康,因此多吃核桃对人类心脏有好处,在有益肠道细菌和人类心脏健康之间建立了联系,是题干论证的前提。

C项,指出核桃可以增加肠道益生菌,降低患高血压的风险,与人类心脏健康无关,排除。

D项,指出核桃对糖尿病人的血糖控制有一定的帮助,与人类心脏健康无关,排除。

故本题选B。

【例2】为了解对学校食堂的满意度,某大学进行了一项“我最满意的食堂”评比活动。通过让学生对食堂的饭菜质量、价格、服务态度、卫生状况等10项指标进行评分来反映其对食堂的满意度,学生给每个评分指标赋以1到10分的某一个分值,然后计算出10项评分指标的平均得分,从而得出学生对食堂的满意度。

实施这一项评比活动需要假设的前提是:   

Ⅰ.对饭菜质量、服务态度等指标的评价可以用数字来表达

Ⅱ.上述10项指标对学生来说同等重要

Ⅲ.该大学的每个学生都参与了这次评比活动

A.仅ⅠB.仅Ⅱ

C.仅Ⅰ和ⅡD.Ⅰ、Ⅱ和Ⅲ

答案C【解析】由题干可知,某大学要对学校食堂的满意度进行调查,且给出了评分标准。要求选择实施这一活动的前提。题干没有明显概念跳跃,用反向验证法

Ⅰ项:若饭菜质量、服务态度等指标的评价不能用数字表达,评比活动就无法进行,Ⅰ是前提。

Ⅱ项:若10项指标对学生来说不同等重要,则最终的平均得分就不科学,也就无法评测出满意度,Ⅱ是前提。

Ⅲ项:若不是每个学生都参与了评比活动,也能得出评价结果,比如采用抽样调查进行,并不需要每个人都参加,Ⅲ不是前提。

因此Ⅰ和Ⅱ为评比活动需要假设的前提。

故本题选C。

通过这两道题的分析,想必大家也已经学会解前提型题目的方法了,概念跳跃用搭桥,反向验证找前提。


微信
QQ
公众号
微博
联系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