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nner_ad_1
申论范文
2025-02-04 03:06
来源:政华公考

申论范文

共绘城市基层治理幸福图景

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作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城市治理是一项系统性、复杂性工程,必须树牢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集中精力抓关键、靶向发力解难题,通过延伸组织触角、提升服务质效、健全机制保障等方式,共绘城市基层治理“幸福图景”。

健全组织体系,在筑牢堡垒中提升引领力。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只有坚持和加强党对城市基层治理的全面领导,推动组织体系和治理体系有机衔接、融合发力,方能以强大组织力开创治理新局面。纵向到底建轴,抓实基层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全面推行“镇(街道)党(工)委—村(社区)党组织—网格党支部—微网格党小组”四级组织架构,将组织网格嵌入基层治理前线、融入群众生活日常。横向多边协同,科学厘清村(社区)的权责范围和职能界限,落实“大党委”机制,打破地域、领域和条块限制,建立住建、城管、公安、司法等部门联席会议制度,定期协商解决矛盾问题,推动资源向基层汇聚、力量向基层下沉。协同共建互联,引导村(社区)与挂钩单位、驻区高校、社会组织签订共建协议,明确具体职责任务、服务事项,加快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城市基层治理新格局。

锻造善治队伍,在培优育强中提升服务力。事业成败,关键在人。基层干部作为服务群众的“桥梁纽带”、贯彻落实的“骨干力量”,其能力素质直接关系到城市基层治理的整体水平。加强教育培训,按照“缺什么补什么”原则,围绕政治理论、纠纷调解、服务群众等内容,采用“点单+派单”“必修+选修”方式,组织“两委”干部、网格员、党员志愿者等常态化开展培训,全面提高专业能力水平。注重实践锻炼,全面推行“党员联户”机制,按照“双向选择、力所能及、便于服务”原则,制定在职党员联系一般住户、“两委”党员联系务工住户、领导干部联系病灾和困难住户的帮扶机制,做到提户知人、提人知事、提事知情。凝聚先锋力量,通过设立“党员先锋岗”、认领“党员责任区”等方式,组织退休党员、新兴领域党员等进网入格,常态化收集社情民意,积极参与红色代办、志愿服务等工作,更好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夯实制度根基,在常态长效中提升保障力。小智治事,大智治制。城市基层治理涉及领域多、涵盖范围广、标准要求高,必须树立长远眼光、坚持系统思维,推动“治理体系”转化为“体系治理”。定期协商议事,健全“周五说事”“周日议事”机制,整合人大“码上办”、政协“码上议”等资源,结合线下反映强烈的事项、线上平台分派的问题,引导居民群众敞开说事、商量办事、大胆评事,实现“小事不出格、大事及时理”。打造服务阵地,统筹推进党群服务中心标准化建设,重点突出政治引领、便民服务、经济发展三大功能,持续优化红色影院、假期托管、廉政教育等“N”项特色项目,推动大门常开、活动常办、群众常来。强化激励支持,优化完善全科受理、全能服务等制度,实行岗位职责、居民满意度“双评价”,对表现优异、成绩突出、群众公认的基层干部,优先推荐作为上级“两代表一委员”“两优一先”、劳动模范人选,让城市基层治理有“奔头”、增“盼头”。

把根须扎在基层土壤里

“要眼睛向下、脚步向下,经常扑下身子、沉到一线”。习近平总书记的谆谆教诲为年轻干部的成长指明了前进方向,成长不仅限于“向上”,“向下”的努力同样至关重要。胡杨树根系发达,扎根在10米以下的沙层里,被誉为“大漠的脊梁”。年轻干部亦要如这胡杨一般,不断向下扎根,汲取土壤中的“养分”,努力成长为人民群众坚强的“脊梁”。

把理想信念的根须扎在为民服务的土壤里。习近平总书记在梁家河村的七年知青时光,与老百姓同吃同住同劳动,与父老乡亲们一起面对风吹雨淋,把无悔的青春刻写在为人民的奉献中。年轻干部当以总书记一心为民的初心情怀为学习榜样,坚定为民服务的理想信念,不断深入基层、贴近群众,直观地了解人民群众的需求和期望,在实践中修正和完善自己的信念体系,使之更加符合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和人民群众的期待。要切实增强理论信仰,将为民服务的理想信念作为安身立命之本,深入学习党的最新政策和创新理论,不断吸收新鲜的精神养分,无论何时何地都要把群众的问题放在心尖上,以真心体察民情,以行动诠释真情,以真知实学提升为民服务成效。

把干事创业的根须扎在勤学苦练的土壤里。“多经事方能成大事,犯其难方能图其远”。年轻干部在面对各种纷繁复杂的诱惑中,很容易迷失本心,如果不逼自己一把,可能会在安逸中虚度青春,导致的结果往往是:盘点一年,忙忙碌碌,乏善可陈。基层是人民群众生活的最前沿,也是干事创业最直接的受益者,年轻干部要融入基层、扎根一线,在这广阔的基层舞台中苦练干事创业的本领,通过深入学习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以及各类法规条例并开展典型案例分析和实战演练,以改革思路推动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要坚持把勤学苦练“内化为一种信念,外化为一种追求”,在学习中深刻领悟“我们党之所以伟大,不在于不犯错误,而在于从不讳疾忌医,敢于直面问题,勇于自我革命”的伟大精神内涵,在干事创业时不断革新自己,充分发扬自我革命精神,“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的铿锵誓言,化为“踔厉奋发、勇毅前行”的豪迈之姿。

把探索创新的根须扎在实事求是的土壤里。思路清方法明,问题自然能迎刃而解,思路和方法来之不易,只有花大精力去思考、研究才能确定下来。面对基层工作中各项难啃的“硬骨头”,年轻干部要找准问题的根源,不断学习先进经验,顺应实践发展,不硬守“死规矩”,惯用“老方法”,因循“旧传统”,打破古板、顽固的思想,创新思维解决问题,放开双手攻克难关,破除旧制打开新思路。要加强与人民群众的交流和互动,深刻地理解经济社会发展的多样性和复杂性,珍惜和尊重不同的社会群体,掌握基层的真实情况和内在规律,将探索创新的思维深深植根于基层实践之中,为推动基层工作高质量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

 

千山已过尽 异日将好景

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历史就像一面镜子,动照世事。历史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形成、发展及其盛衰兴亡的真实记录,凝结着前人的各种知识,经验和智慧。每次浏览党史,无不为那些革命英雄感慨万分。在那艰苦的混乱岁月中,正因为有他们的砥砺前行,留下了一串串红色的足印,我们不断寻觅这些足印前进着。可见,我们唯有学习党的百年历史,学习中华民族的千年历史,才能迎来胜利的曙光。

学习党史,铸就信仰之魂。纵观整个中国近代史,在这片饱受苦难的土地上,从农民起义、洋务运动、维新运动、十四年抗战、三年内战,但历史选择了中国共产党,事实也证明了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救中国。在那个动乱的年代里,老一辈革命家运筹帷幄,在无数个不眠夜的灯光下统领大军为百姓作战。工农红军不断在全国范围内扩大,涌现出万千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他们抛头颅洒热血,不顾一切只为革命的胜利。广西兴安曾有句民谣:“三年不饮湘江水,十年不食湘江鱼”,湘江战役是中央红军长征路上的第一场大战,冲破了敌人精心设置的第四道封锁线,彻底粉碎了敌人妄图全歼中央红军于湘江边的阴谋。因此,我们唯有学习党史,学习红色故事,才能铸就信仰之魂。

学习党史,夯实思想之基。习近平总书记在广西考察时第一站来到了湘江战役纪念馆,目的是在全党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之际,缅怀革命先烈,延续共产党人精神血脉,坚定理想信念,砥砺革命意志。革命理想高于天,理想信念之火一经点燃就会产生巨大的精神力量。红军将士视死如归、向死而生、一往无前、敢于压倒一切困难而不被任何困难所压倒的崇高精神,永远值得我们铭记和发扬。在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新长征路上,我们要抱定必胜信念,朝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奋勇前进,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贡献出自己的力量。

学习党史,担当为民之责。习近平总书记在建党一百周年大会上说:“未来属于青年,希望寄予青年。一百年前,一群新青年高举马克思主义思想火炬,在风雨如晦的中国苦苦探寻民族复兴的前途。一百年来,在中国共产党的旗帜下,一代代中国青年把青春奋斗融入党和人民事业,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先锋力量。新时代的中国青年要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不负时代,不负韶华,不负党和人民的殷切期望”。革命理想高于天,我作为新一代青年,要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把青春奋斗融入党和人民事业,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先锋力量。

我们正处在前所未有的伟大时代,做着前无古人的伟大事业,乘历史大势而上,走人间正道致远。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人民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中国人自古追寻的“汔可小康”梦想已然变成现实,孜孜以求的民族复兴梦想已是看得见桅杆尖头的航船。

 

让劳碌的快乐填满青春的底色

人最宝贵的东西是生命,生命属于人只有一次。一个人的生命是应该这样度过的,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他不会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碌碌无为而羞耻。诠释了人生的追求。不可否认,如今的青年,有成长的烦恼,有工作的焦虑,有现实的压力,面临着一张新的人生答卷。可人的一生只有一次,我们应该把人生志向转化为奋斗动力,身体力行,实干奋进,勤于思考、执着创新,在劳碌中感受快乐,创造出无限的可能。

实干奋进的劳碌带来充实的快乐。随着享乐主义等思潮的涌动,缺乏人生的具体目标规划,对待工作和生活浑浑噩噩,对生活的不满,却又不愿拼搏只愿享受。这种得过且过,碎片式的生活,把舒适留给了身体,把痛苦推给了心灵,让灵魂干瘪、人生无序,碌碌而无为。古有司马迁数十年如一日笔耕不辍,书写史学巨著今天“奋斗是青春最亮丽的底色”习总书记这句话,不仅寄托着一个大国领袖对青年群体的殷切期盼,更引领着广大青年在奋斗中释放青春激情、追逐青春理想,激励着他们做追梦者、当圆梦人。因此,通古贯今,我们当下应紧紧跟随时代的脚步,坚持“水滴石穿、绳锯木断”持之以恒的奋斗品质,挑灯夜战,披荆斩棘,让奋斗礼赞时间,以梦为马,不负韶华。

勤于思考的劳碌带来智慧的快乐。从假学术假论文到综艺节目照搬山寨,再到创业的项目盲目复制,这背后暴露了当前社会所普遍存在的跟风、浮躁问题,也凸显了思考能力不足、急功近利等社会症结。从某种意义上说,勤于思考是一种艺术,是一种习惯,更是一种智慧。不去思考必须思考的问题,会变得狭隘封闭,心灵和心灵会被蚕食,会在碎片化的生活中,在原地踏步中越来越忙碌。而只有勤于思考,才能分清事情主次轻重,节省精力,改善效率,从繁忙中解脱自己,挣脱思维的禁锢因此,别让脑袋停止思考,要有“吾日三省吾身”的思考精神,这样必能“守一方水土,创一片天地”,收获智慧快乐生活、拥抱美丽梦想。

执着创新的劳碌带来蜕变的快乐。当前新常态发展背景下,许多老字号企业,营销思维老旧,固守传统模式,产品难以满足消费者不断改善的审美需求。而老字号品牌是时代的情怀,传承固然重要,但是墨守陈规,故步自封是走不出日薄西山的颓势。老字号要长久发展,既要心怀过去,也要活在当下,开拓创新。云南白药,立足传统工艺结合时代需求,深挖品牌价值,延伸产业链条,成功扩大品牌文化内涵,激活自身智慧发展因子。同样,华为自主创新,海思芯片从默默无闻的“备胎”,一夜之间成为街知巷闻的技术,完成了“科技史上最为悲壮的长征”。这正是劳碌中的创新,才让我们与时代同行。大浪淘沙,是金子终归会被留下,站在时代潮头,不论是国家还是民族,不论是企业还是个人,我们都必须执着创新,这样个人梦、民族梦,中国梦都不再遥远。

少年之人如朝阳、如乳虎、如春前之草、如长江之初发源。在这大好的年华,大好的时代,不仅要有岸芷町蓝、山为傲骨、水作柔情的诗与远方,还需风雨兼程,勤思多想,勇于创新,行一段锦绣前程,在劳碌中体验幸福,在劳碌中收获快乐。方能让人生的底色足够闪亮,青春的意义不会褪色,让我们在追逐梦想的道路上书写自己人生的华彩乐章。


微信
QQ
公众号
微博
联系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