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nner_ad_1
2025面试高频考点
2025-02-22 08:59
来源:政华公考

2025面试高频考点

争夺哪吒故里

【新闻热点】

近日,电影《哪吒2》票房一路飘红,哪吒是何方人士的话题也引发热议。据报道,天津、安徽、四川等地相继发文,自称哪吒故里,一场“抢吒儿”大戏就此展开。

【基本表态】

哪吒乃神话人物,并无“户籍”,哪来的故里?就好比要考证孙悟空猪八戒的祖籍,岂不荒唐?

“认亲”心切,也暴露了部分地方过重的功利心。在“文旅赋能一切”的当下,各地拼命“蹭热点”“蹭名气”,无非是借机搞推广、寻找商机。

“哪吒”现象中找到文旅发展的新出路,绝不是简单地“蹭热度”“争名分”,而是需要真正将优秀传统文化与大众的时代需求结合起来,创造出新的故事与价值。

与其争夺“哪吒故里”,不如放长眼光、打开思路,以系统化思维进行全局性谋划,深度挖掘地方的特色文化资源,淬炼文旅融合的“三昧真火”。

【基本初衷】

各地之所以乐此不疲加入这场“抢吒儿”大战,无非就是想蹭一波影视IP的热度,借此进行城市文旅宣传。毕竟近年来,文化与旅游市场深度融合,高票房、高质量、备受关注的影视作品,不仅在口碑与价值层面实现双丰收,更成为撬动旅游消费市场的有力杠杆。热门影视剧取景地、动漫电影IP起源地,不仅刺激本地居民在热门景区、影院周边展开二次消费,还凭借独特魅力,吸引来自五湖四海的异地游客慕名前往打卡。

【消极影响】

1.如果仅执着于“争个名分”,急于“贴个标签”,不仅是对IP资源的一种浪费,恐难有长久的热度,对当地文旅发展的助力也相当有限。

2.一些为“蹭热度”乱编故事的现象甚至还会有东施效颦的效果,反而贻笑大方。如果由此引发口水之争,那就更没有必要了。

3.影视作品的热度终会过去,短期的流量涌入,难以维系文旅产业的长期繁荣。

【基本举措】

1.各地应转变思路借机发展文旅。借机宣传电影里的取景地有何文化背景、当地传统建筑等有何文化魅力;在科技加持下,让游客身临其境游览玉虚宫、陈塘关等电影里的场景。或者在服务质量上“打怪升级”,为游客奉上“神仙般”的服务。再进一步说,各地也应该思考,自己有无能力从“蹭热点”走向“造热点”,把本乡本土的传统故事打造成下一个文旅爆款,而不是一哄而上争抢一个“哪吒”。

2.想要接住“泼天富贵”,绝非“争个名分”“贴个标签”那么简单,最终考验的还是“内功”。尤其对于“哪吒”这样的大IP,做好文旅“后半篇文章”,重要的不是“问出处”而是“问出路”,应当关注能够把它开发、展现、活化到什么程度,如何催生新的文化产品、消费空间、体验场景等,加强对文化资源的深度挖掘、对产品服务的持续创新以及对游客体验的不断优化。只有放眼长远,秉持系统化思维,从深耕文化内涵、创新表现形式、注重用户体验、打造宜游环境等方面提升,才能笑到最后。

3.在推进文旅融合的过程中,需要不断创新表达方式。依托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技术手段,打造数字文旅新业态,正在成为旅游业态创新的重要方向。因此,各地应当顺应这股潮流,在“以数赋能”方面深耕细作,比如打造智慧博物馆、推出AR沉浸式体验项目等。

4.软环境也代表着城市的硬实力,优化城市公共服务有助于提升旅游体验。当下,“淄博烧烤”“贵州村超”的出圈都启示我们,“情绪价值”正在重塑旅游业。这些城市以诚待客、用心宠客,让天南海北的游客“宾至如归”,构建起游客与城市之间的情感联结,激起人们奔赴的欲望。

【其他案例】

有不少地方争抢“李白故里”“杜甫故里”“诸葛亮故里”。不仅如此,连传说、小说里的人物在一些地方也都成为“抢手货”,比如“梁山伯故里”“武松故里”“牛郎故里”等等。

有的争神话人物、虚拟角色,为女娲、孙悟空、孟姜女故里到底在哪儿吵得不可开交;有的争历史人物的亲属,广西灵山县曾决定成立《武则天她妈在钦州》历史文化研究所,引得全网群嘲;有的连“污点名人”的老家也要争一争,抢认的竟是秦桧、西门庆等的故乡。

【好文好句】

各地与其抱着功利心“抢哪吒”,不如怀着志向修炼“产哪吒”的功力。(过渡句)

为对抗命运、实现自我使命,哪吒喊出“若前方无路,我便踏出一条路”。地方搞文旅,与其急着和哪吒“认亲”,不如也带上这股“踏出一条路”的冲劲,找到自家文旅开发的“花路”。(结尾句)

总归一句话,地方搞文旅,抓流量更要重内功。《哪吒2》成为现象级作品,靠的是精益求精的匠心,靠的是日复一日地打磨。电影里,哪吒喊出“若前方无路,我便踏出一条路!”电影之外,各地不妨拿出“踏出一条路”的劲头,沉下心来修炼功力,为自家文旅发展开辟更广阔的“花路”。(结尾句)

【小试牛刀】

《哪吒2》成为现象级作品,不少地方又加入了争夺哪吒故里的大战。我们当地要依托这波热度发展文旅,你有何建议?请具体谈谈。

 

 

火车上的创新与灵活

(一)火车票“骨折价”

【新闻热点】

12306网站显示,从2月13日至2月19日期间,北京至牡丹江方向K4115次列车,硬座和无座票均二折优惠。如北京至哈尔滨票价低至30.5元,票源充足;兴城至葫芦岛区间,票价更是低至1.2折,1元即可。此外,多个方向的高铁列车,也放出了不同折扣的优惠票。12306客服回应称,此举是铁路部门基于春运客流波动实施的动态调价策略。

春运火车票灵活打折,并非自今日始,最早可追溯到2019年,当时主要是对部分非紧张时段、方向的旅客列车实行优惠票价。据国铁集团介绍,近几年,普速车票价低至2折,动车组低至3折。

【基本表态】

这些看似不可思议的票价,是中国铁路部门运用大数据动态分析客流量的结果。春运期间,务工人员返乡潮与返程高峰交织,铁路部门通过大数据精准预测,对热门线路加密开行,同时对客流较少的车次实施阶梯折扣。

从蒸汽机车时代的“万国机车博览会”,到高铁时代的全产业链自主创新,中国铁路发展始终与国家命运紧密相连。今天,当1元车票与复兴号并行在华夏大地上时,一张薄薄的车票不仅承载游子归家的期盼,更展现一个文明国家在效率与公平之间寻找最优解的深沉追求。这是中国式现代化的生动注脚,也是国家治理智慧的精彩演绎。

【意义价值】

1.采取优惠票价,本身也是充分发挥运力的需要。与其让座位空置,不如通过降低价格来吸引客流,从而实现收支平衡。

2.从过去“一刀切”定价,到如今“潮汐式”浮动定价,票价的变化也体现了公共服务理念的变化,要想实现现代服务业转型,首先要满足民众多元化出行的需要。

3.优惠票价不仅会降低民众出行成本,也可能引发客流方向的变化,甚至会产生其他方面的积极作用。比如在文旅方面,某个时段的票价下降了,客流是不是会上涨?这对很多致力于吸引外地游客的城市而言,其实也意味着巨大的机会。

4.这种基于算力的柔性定价策略,不仅有效避免了资源浪费,还大大降低了民众的出行成本。

5.低价车票不仅彰显了铁路部门的运营智慧,更增加了交通强国建设的新维度。

6.普惠民生,降低出行成本。这类“普惠票”让更多低收入群体能够负担得起长途返乡或返岗的交通费用,体现了铁路对民生需求的关注,尤其是短途区间的“地铁式票价”,既便利了城际通勤,又激活了区域经济流动,让铁路真正成为“人民铁路”。

7.灵活定价,释放市场化改革红利。此次返程高峰的折扣票多集中于一线城市始发的临客列车,既是对返程客流“单向性”的精准研判,也反映出铁路市场化定价的精细化程度提升。

8.服务升级,助力“流动中国”高质量发展。“1元票”背后,是铁路部门从“运力思维”向“服务思维”的转型,通过大数据分析客流规律、灵活调整运力与票价,让铁路服务更加贴近百姓真实需求。

【基本举措】

1.进一步细化政策设计、提升服务体验,让铁路这张“国家名片”为亿万旅客铺就更温暖、更高效的归家路。

2.这也提醒一些城市不妨打开思路,尝试着培育“错峰”市场,或者与铁路方面多一些沟通联系,利用好火车票灵活降价的契机,把游客吸引过来,用地方特色和活动策划打造旅游品牌,让淡季和冷门路线也“热”起来。

 

(二)列车招聘会

【新闻热点】

来自江西鹰潭市的胡大姐与德清钟管镇一家企业洽谈好后高兴地说:“这趟车坐得值了!”近日,由浙江省总工会联合中国铁路上海局集团有限公司杭州客运段主办的第五届列车企业招聘会,在广州白云开往宁波的K210次列车上如约而至。据报道,来自杭州、宁波、湖州等9家优质企业、1000多个就业岗位,供列车上求职旅客“自助”选择。设置在6号餐车的招聘会现场,人头攒动、热闹非凡,求职者穿梭于各个展位之间,与心仪企业的招聘人员交流,寻找好的工作机会。

【基本表态】

列车招聘会在招聘企业和求职旅客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让一些有需求的旅客坐着火车也能找工作,实现务工人员“出了家门上车门,下了车门进厂门”的无缝衔接。

列车上的招聘会,“走新”更“走心”。就业服务,贵在“精准送岗”。

【意义价值】

1.列车招聘会,企业和求职者可以在旅途中直接对接,提供面对面的就业服务,既节省了求职者的时间和精力,也为部分企业缓解了招工难的问题。

2.从一定意义上来说,列车招聘会不仅让供需双方的招聘过程更加高效和便捷,更是体现了铁路部门对有求职需求旅客的人文关怀和社会责任感,传递了党和政府及社会各界对求职务工人员的关怀和温暖。

3.组织有用人需求的企业“靠前招聘”,既是一种形式上的创新,体现了政府和用人单位的人文关怀和社会责任感,同时也为求职者带去多一份机会,带来多一种选择。

4.对于农民工等重点就业群体来说,他们面临的是有限的资源、人脉,就业机会相比其他群体更少。看见他们的不容易,因地制宜创新就业服务场景,将岗位往他们身边多推一步,也是一种人文关怀。

5.创新就业服务形式,实现求职者与岗位之间的精准匹配,打通就业服务的“最后一公里”,不仅能缓解“招工难”与“就业难”的结构性矛盾,更能传递出社会对劳动者的尊重与关怀。

 


微信
QQ
公众号
微博
联系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