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申论如何梳理材料间的逻辑关系
多同学在做题时往往会发现自身存在这样一个问题,材料中的问题、原因、影响、对策一般情况下都能找到,但是最终的答案和参考答案总是差点意思,要么是关键词没有找全,要么是要点没有找到。为何会存在这个问题呢?其实原因很简单:没有找到材料中句子之间、段落之间、要点之间甚至是材料之间的逻辑关系。可以毫不客气的讲,只要材料中的逻辑关系真正找到,再难的题目基本上都能找对找好答案。
材料中的逻辑关系主要有以下几点:总分、并列、转折、因果、递进。由于有些关系其实有相似之处,所以在这里给大家讲一下总分、并列和转折的关系。希望在以后做题中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总分关系
核心思路或技巧:重点抓“总”,看字数要求确定“分”。简单来讲就是材料中答案要点出现总分的时候很有可能都是答案,但是具体怎么写最终看字数,一般总结的句子必须得写,分写写不写看字数严不严格,严格就不写,不严格就最好加上。
如下面一段材料:目前,全省重组整合煤矿正式协议签订率达到98.5%,兼并重组主体到位率达到96%。2009年全省煤炭产量恢复到历史最高水平。一是煤炭产量逐月逐季增长,一季度月均3667万吨,二季度月均4966万吨,三季度月均5810万吨,四季度月均6000万吨以上,全年完成近6.2亿吨;二是在需求减少的情况下,煤炭行业经济效益保持稳定,对财政的贡献率继续提高;三是煤矿安全生产形式趋稳趋好。煤矿事故起数下降40%,原煤生产百万吨死亡率下降到0.328,仅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的1/3。
通过阅读材料发现材料第二句和后面的句子是总分关系。因此,第二句话即2009年全省煤炭产量恢复到历史最高水平。肯定是答案,后面写不写就看字数要求了。
二、并列关系。
材料中出现以下词语:(与此)同时、还、(以)及、并、此外、一方面……另一方面等等。句子之间是并列的关系,如果其中一条是答案要点,因为并列的缘故,另一条一般也是答案要点。
如:某报刊记者小S,就最近几年我国学术浮躁,采访了一位教育界的评论家刘某。刘某说:“近年来我国学术浮躁事件曝光日益频繁,民众对学术浮躁的质疑、举报和批评之声日益激烈。”刘某认为目前学术浮躁多样化,他举例说:“请人代劳抄袭造假是中国大专院校流行的学术造假手段。大专院校的领导干部工作繁忙,自然就请人代劳。老师请大学生代劳抄袭,成为各科专业老师、教授使用廉价劳动力的潜规则。在学校里大学生曾经帮助主管老师撰写各种各样的论文现象也时有发生。”刘某还说,拼凑编辑造假也是当今最常用的手段。
根据刚刚讲过的总分和并列的知识点,发现材料中出现三个要点:学术浮躁多样化;请人代劳抄袭造假;拼凑编辑造假。如果这道题字数不超过10个字,答案就是学术浮躁多样化。如果不超过30个字,答案应这么写:目前我国学术浮躁多样化,表现在:1.请人代劳抄袭造假;2.拼凑编辑造假。
三、转折关系。
只要材料中出现但、但是、然而、可是、不过等转折类词语时,后面出现的内容肯定是重点,而且极有可能是答案。
如:截至2009年4月,中央的4万亿元投资已经带动了地方30多万亿元的投资。从4万亿到30多万亿,这些保经济增长的投资都流向了哪些领域?资料显示,铁路、公路、航空、能源等基础设施以及医改、住房保障等民生工程都是投资的主要流向。其中惠民工程主要指配备教育、医疗、文化、体育等基本服务设施。但有专家指出,各地似乎都缺少了对城市公用事业的关注,而中国仍处在市政设施相对不足且市政设施需求迅速增长的阶段。尽管投资中有用于城市公用事业的部分,但比例很小、规模不大,尚不足以体现城市公用事业对经济增长的重要拉动作用。材料中出现但是,因此确实有关转折词语后面是重点。
相信通过以上内容,大家对材料中的逻辑关系会有所了解。
把握“段落逻辑”破解申论材料阅读难题
一、段落间关系:“并列”的思路
所谓的段落间并列,意思是说不同的段落之间共同反映某些内容,作答时应该把表示并列的不同要点都书写进去。有以下几种表现形式:
1关联词并列。即不同段落的段首处出现如“同时”“此外”“另外”“除此之外”等等表示并列的词语。
2主体并列。即不同段落的段首处出现如“网友A”“网友B”“网友C”等等人物的观点或看法。
3范畴并列。即不同段落的段首处出现如五大领域“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等领域或者城乡、国内外等范畴。通过掌握段落间并列的方法,能让我们快速的提炼出相关要点,并且不漏掉要点。
二、训练题展示
“餐厨垃圾猪”是指利用餐厨垃圾饲喂的猪。专家介绍,因为“餐厨垃圾猪”所吃的剩菜里可能含有各类病原体,病原寄生在猪的体内繁衍,猪的发病率比正规饲养的要高很多,人吃了这样的猪肉患病风险很大。天津中塘镇的养猪户告诉记者,吃泔水的猪肉肥膘厚,比一般正规化饲养的猪要大得多,能够长到400多斤。“这些猪天津本地不收,也不允许出售,我们都卖到别的地方了。”
与此同时,“餐厨垃圾猪”养殖也带来环境污染。记者发现,“餐厨垃圾猪”养殖设施非常简陋,污水和固废垃圾大都直接向外排放,给周边水土环境造成污染,有的养猪点甚至直接把猪粪露天堆积在猪舍旁边。养殖户收集饭店、宾馆的泔水时,往往会把垃圾随意丢弃在养殖点附近。
问题:请梳理段落的逻辑,并概括出段落大意。
在这道题目中,问题要求我们梳理的逻辑,全文共两段。我们可以发现第二段的段首出现“与此同时”这个表示并列的词汇,说明第二段和第一段之间是并列的逻辑。即通过关联词并列的方式,第一段和第二段共同反映某些问题;再来看第二问,概括出段落大意。我们可以发现第一段中,前面一句话介绍“餐厨垃圾猪”的定义,后面介绍专家的观点,最后用例子说明。即第一段主要内容可以概括为,餐厨垃圾猪的发病率比正规饲养的高。而第二段中,首句作为段旨句即交代出核心内容,后面给我们举例说明。第二段可概括为餐厨垃圾猪养殖带来环境污染。两段共同反映出同一个问题,即餐厨垃圾猪存在的问题,为餐厨垃圾猪的发病率比正规饲养的高;养殖带来环境污染问题。
提醒大家在以后的作答中,我们要掌握段落阅读的方法,就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把握段落间的关系,减少阅读花费的时间。
要点提取之理清段落内部的逻辑关系
在申论的材料分析过程中,我们最常用的方式就是以段为单位,逐段进行要点的提取。这个时候,我们为了更好的理解段落的主旨,可以先理清段落内部的逻辑顺序。
在这里我们要知道常见的逻辑关系主要有:“总——分——总”、“总——分”、“分——总”三种类型。而由于我们申论的答案一般是从宏观向微观写,所以,只要抓住其中“总”的部分,基本就能够从整体上把握段落的大意了。
1.概括下列材料中的主要措施
为了给社区居民提供更精细化的服务,H街道还创立了区域大数据中心。街道办事处社会服务管理指挥中心内,大屏幕上随时切换着辖区内商业街道的人流情况以及辖区内0至3岁幼儿分布、停车位使用情况等信息。依托大数据平台,辖区内“人、地、事、物”等数据都呈现在一张通过实景拍摄后制成的数字地图上,有效实现了数据的实时汇聚和动态监管。大数据就像一只“无形的手”,针对服务薄弱环节和突出问题精准发力,解决了百姓的许多难事和急事。
通过对本段材料的解读会发现,材料在一开始的时候给出了一个特有的机关——区域大数据中心。材料后面的内容对于大数据中心的工作原理作了详细的解释。由此可以判断,本段的逻辑顺序是“总——分”的顺序,抓住“总”的部分也就抓住了本段材料的主要内容,即创立区域大数据中心。
2.概括下列材料的主旨
“小微贷情系小微”,在当地一家银行,有这样一面锦旗,7个字饱含了一个企业经营者对银行有力支持小微企业发展的衷心感谢。送锦旗的纳税人老魏是县一家五金模具厂的老板。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该企业连续停业2个月,生产经营面临巨大困难。县政府组织多家金融机构主动服务受困企业,提供个性化融资支持服务。银行刘行长说:“我们积极配合县政府的行动,通过信用评价扩围、运用大数据分析技术和‘以信换贷’方式,将受惠企业范围由纳税信用A级和B级扩大至M级,推出多种个性化的信贷产品,最大限度赋能企业渡过难关。”2021年,全县共有183家小微企业获得信用贷款,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得到极大缓解。老魏的模具厂获得了银行线上发放的47.9万元低息信用贷款。“这笔贷款是旱日的甘露,我们立即用这笔贷款购买开工原材料、支付人员工资等,给我们复工复产带来莫大的信心。”老魏说。
材料在开头的部分列举了老魏曾经所面临的问题以及政府的解决办法,后半部分展开的内容是对政府措施的解释及取得的成效。按道理来说,本题的逻辑关系应该是“分——总——分”,但是我们没有这种逻辑形式,所以可以把本题的逻辑关系认定为“分——总”,总结的主旨部分为:政府主动提供个性化融资支持服务。
所以,想要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从逻辑关系入手,抓住总结的部分,不失为一个提取要点的好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