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nner_ad_1
申论干货丨申论归纳概括技巧指导!
2025-02-28 10:02
来源:政华公考

申论干货丨申论归纳概括技巧指导!

申论归纳概括:探寻满分技巧之归纳概括

在申论考试中,归纳概括能力属于较重要的一种能力,也是最基础的一类题型,甚至会渗透到其他题型中进行测查。面对这种测查情况,就要求学生必须要掌握好寻找要点的能力,才能更好的应对各考试情况。下面拿几招教你轻松找全、找准要点。

一、仔细审题问什么答什么

通过审题明确题型、作答对象、限定词、问数、材料范围、字数、特殊要求

1.题型:概括/概述/总结/归纳/归纳概括明确的作答对象即为归纳概括

2.作答对象:常规问题、原因、影响、对策特殊变化、新变化、差异、具体表现、特点

3.限定词:对作答对象的修饰:年轻人热衷整形的原因

4.问数:着重关注并列连词如:和、及、并……题干中有并列连词说明不止一问考生需仔细审题

5.范围:题干中直接给出了材料范围,可以直接使用。如没有明确指出材料范围,需要考生根据题干要求去判定资料范围,这就要求考生要审清题意,从问题出发,寻找与问题相关的材料范围。

6.字数:归纳概括题目常见字数为200-300字同学们作答字数需符合题干要求200字内对要点的提炼需高度概括300字可适当展开要点

7.特殊要求:归纳概括题:常规要求为全面、准确、有条理全面即找点要齐全、不遗漏要点准确即要点的表达要准确、尽量使用原文表达有条理是指答案呈现的过程中要分条罗列要点但考生也需要关注是否有分类合理等特殊要求如有考生需按照要求作答

找点问什么找什么

运用阅读方法,回到材料中寻找与作答对象相关的所有要点。

申论答题一般都是围绕四大要素作答:问题、原因、影响、做法

要点加工规范表述

1语言加工:简洁规范删掉无实际意义的修饰词尽量使用原文

2内容加工—合并同类项

题干提示

【例1】为进一步提高M市公共自行车管理服务水平,中心拟广泛听取社会各方面的意见。请你根据材料3中网友的评论,概括本市公共自行车使用和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35分要求:准确,扼要,分条列项。字数在250字以内。

【分类:公共自行车使用方面公共自行车管理方面】

材料暗示

【例1】简要概括导致慢就业的原因。

材料: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院长杨伟国认为:“导致慢就业的原因有很多,既有就业形势的影响,也有青年一代就业观念的变化。我觉得任何一个人都有选择的权利,只要是自己的选择,就不必过于紧张。”

【分类:就业形势就业观念】

同义法:意思相近或语意色彩相近的要点合并

同范围:五大领域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三大产业一产、二产、三产

同主体:个人—家庭—学校/企业—社会—国家

3逻辑加工:归纳概括题目的最终答案呈现是总分格式,也就是去使用“总括句+具体表述”的形式,在考试过程中,总括句的书写既能体现逻辑思维,又是展现概括能力的好机会,一定要引起高度重视。

总括句的写法主要包括以下三种:

①直接转述题干内容,抄写关键词句

②把要点的分类写到总括句,体现材料逻辑

③从材料中提炼概括总括句,常依靠首段、尾段、中心段内容书写

整合要点、书写答案:将加工好的要点按照材料顺序呈现即可

总之,对于考试中的归纳概括题而言,要点的寻找至关重要。相信借助上面几个步骤,大家一定能够找准找全要点,轻轻松松得高分

 

申论归纳概括提升小技巧!

随着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不断提升,政府对于治理人才的需求也有了新要求,最直观反映在考试当中的,即为公务员考试中考察的新趋势和新要求。就拿申论考试中的归纳概括题型来说,在以往考试中,考生往往只需正确抄下材料中的相关表达即可;而随着考试趋势的不断变化,在现在的考试中,考生除了要会抄写材料,还需要结合材料进行综合概括。综合概括能力的掌握也成为考试中的重点和难点,接下来就与各位考生分享一些综合概括的经验和技巧。

一、材料口语化概括

在申论材料中,往往以案例型和观点型材料居多,而其材料往往以“口语化表达”特点显著,考生在答题时很难直接去抄写材料,所以就需要对材料进行综合概括,主要方法为将口语化表达转化为书面化表达,这就需要考生通过日常做题和热点学习,积累相关高档词汇,灵活运用在归纳概括中。举例如下:

1.材料中出现“道路,垃圾桶,房屋,马路”等相关词汇,可统一用“基础设施”概括

2.材料中出现“种植农作物,开工厂,办民宿”等相关词汇,可统一用“就业创业”或“产业发展”概括

3.材料中出现“工作人员年龄大,工资待遇低,工作忙”等相关词汇,可统一用“工作人员队伍结构”概括

二、现状转换概括

在归纳概括题型考察中,结合目前考试趋势,题干中的概括对象多以“做法”为主。但是在阅读材料过程中,我们会发现除了一些直接表达作答的句子之外,还有很多表达的现状的句子,即:题干中要求找寻“做法”,材料中却给出“现状”。其实,这就是目前在考试中经常出现的一种考察方式,那到底面对这种情况,考生又应如何应对呢?答题技巧为:在“现状描述”前加上动词引导即可,将“现状”转化为“做法”表达。例如材料中说到“目前,国际秀场已竣工,即将迎来‘首秀’。”,将现状转化为做法可表达为“建设国际秀场”。

三、主体转换概括

同样,还是在归纳概括“做法”中,可能会出现题干要求概括A的做法,材料中却会出现B的做法。如果考生在阅读材料中不够仔细,往往会被误认为该句子没有答案要点,最后导致漏点的情况。那么,在了解了这一考点之后,考生又该如何应对呢?答题技巧为:首先仔细阅读表达B做法的句子,其次找寻句子中隐含的A做法内容,最后规范表达在答案要点中。例如材料中说到“22岁的小温大学毕业后到社区工作,听完老马的宣讲后,坚持来‘老马工作室’实习”,该句子体现为“小温”的做法,题干要求找“老马”的做法,发现该句中与老马有关内容为“听完老马的宣讲后”,最终转化为老马的做法“开展宣讲活动”。


微信
QQ
公众号
微博
联系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