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nner_ad_1
申论素材积累
2025-03-13 13:11
来源:政华公考

申论素材积累

走好社区服务“惠民路”

社区是直面群众的“最后一公里”,社区服务和管理能力强了,社会治理的基础就实了。要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激活社区治理“神经末梢”,提高社会工作服务水平,多做为民利民惠民之事,把社区建设成为广大居民群众的“幸福家园”。

突出需求导向,把准“为民”脉搏。枝叶关情,念兹在兹。老旧小区加装电梯进行适老改造,打造社区食堂优化养老供给,完善便民驿站提升服务质效……新时代以来,各地社区党组织始终把增进人民福祉作为基层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精准把握百姓需求、顺应群众期盼,推动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社区党组织一头牵着党心,一头连着民心,要以“民声”定“民生”,提高广大党员干部的调查研究能力,深入农田村庄、工厂车间躬身求问,用活互联网、大数据交心互动,精准感知社情民意,真心置顶民生需求,积极响应百姓诉求,真正把工作做到群众心坎上。

聚焦急难愁盼,办好“利民”实事。百姓的“关键小事”就是社区党组织的“心头大事”,当多办顺民意、惠民生、暖民心的实事,扎实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要坚持系统谋划、重点突破,分清民生保障轻重缓急、把握民生改革先后顺序,有主次、有节奏地稳步推进居家养老、幼儿托育、就业保障等重点工作,变“难点堵点”为改革“着力点”。要真抓实干、攻坚克难,紧盯“民心工程”进度表,坚持倒排工期、挂图作战,列出时间表、画出路线图,一锤接着一锤敲、一年接着一年干,以钉钉子精神一抓到底、抓出成效。经常“回头看”“再发力”,用好为民办实事、“书记项目”等抓手,及时总结经验,定期查漏补缺,让群众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

纵横贯通发力,延伸“便民”触角。打通“最后一公里”离不开建强社区党组织这一重要抓手,只有让一根根“神经末梢”充满活力、高效运转,才能构建起更加和谐美好的社区。纵向贯通到底,严密组织体系。紧盯城市治理空白点、薄弱点,创新组织设置方式,深化党建带群建,推动支部进小区、入楼院、上网格,构建起上下贯通、执行有力的社区党组织体系。横向统筹到边,建强组织阵地。发挥好党建服务中心作用,打造街道社区、驻区单位、行业领域党建互联互动机制,既列明绿化亮化、设施修缮、普法宣传等“普遍性”党员志愿服务清单,又提供照顾高龄老人、关爱留守儿童等“订单式”专业力量陪护,推动空间融合共享、资源融合集成、功能融合增能,使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便利服务,实现社区党组织“有形覆盖”和“有效覆盖”相统一。

 

让人才与产业“双向奔赴”

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基本路径。产业蓬勃发展得益于人才生机盎然,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的推进,必须坚持将产业发展、科技创新和人才引育通盘部署、一体推进,放大产业发展与人才集聚的“互促效应”。

产业是人才集聚的重要载体,人才是产业发展的核心动能。人才的加盟助力,不仅能推动主导产业提质扩量、传统产业转型升级,还能培育壮大新兴产业,为新质生产力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智力支持。要提升人才招引精度,深入分析地方资源禀赋、产业基础以及发展规划,加强对重点产业链企业用工缺口摸排,绘制人才需求“热力图”,按图索骥、靶向引才,确保人才规模、质量、结构与产业发展同频共振。要加大人才使用力度,支持重点产业链企业实行“按薪定才”“自主评价”,聚焦关键技术攻关和重点产业项目,开展双创大赛、行业争优、业绩比拼等活动,为人才创造更多施展才华的舞台,以“人才出彩”助力“产业精彩”。

“栽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科创平台载体是集聚人才资源的重要抓手,是推动科技进步与产业创新的基础支撑。要紧扣重点产业布局和“卡脖子”难题,支持企业建设一批重点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技术创新中心等高水平研发平台及院士专家工作站、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等高层次人才载体,实现创新资源的不断集聚。要支持企业在发达地区设立人才飞地,构建“研发在外地、产业在本地”的柔性用才模式,打造以引智、研发为主的孵化中心,提升产业创新支撑力。要鼓励企业积极参与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和各级各类科技计划,引进培育高层次人才项目,推进研发平台与实体企业互联互通、与人才项目互促互进。

高校是人才培育的摇篮,人才是企业成长的基石,企业是产业发展的载体。深化产才融合发展需要政府、高校、企业等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系统推进。要深挖高校院所人才资源“富矿”,建立“政府牵线、高校接单、企业使用”的人才培养链条,鼓励产业链重点企业与对口高校院系联动开设“订单班”,探索政校企贯通培养的育才模式。统筹高校院所增设契合地方产业发展的优势特色专业,推动高校专家与企业人才双向兼职,推动产业需求侧和人才供给侧精准对接。要加强产学研用一体布局,推进高校院所、企业科研力量优化配置,建立科技成果转化交易中心和服务平台,推动更多科技成果走出实验室、走上生产线。

 

精准发力挑大梁

经济大省挑大梁,必须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推动高质量发展,必须抓住关键、精准发力。党员干部善于运用精准思维,方能准确把握挑大梁的切入点、着力点、关键点,将党建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竞争胜势,以实干实践实效绘就中国式现代化新画卷。

精准领悟,坚定扛起挑大梁的实干担当。使命呼唤担当,实干成就未来。崇尚实干、勇于担当,始终是检验党员干部思想境界的试金石,有多大担当才能干多大事业,尽多大责任才会有多大成就。深入贯彻“打头阵、勇争先、走在前、作示范”重大要求,尤其需要党员干部躬身入局、挺膺担当,始终胸怀“国之大者”,心系“省之要事”,自觉做到心中有数、脑中有策、手中有招,继续当好创新的主力军、改革的先行者、开放的排头兵。要以实干为舟、担当为帆,坚持聚焦于“先”、聚力于“干”,真抓实干抢机遇,埋头苦干促发展,科学巧干解难题。通过一锤接着一锤敲、一茬接着一茬干,共同画好奋斗“同心圆”、打造发展“聚能环”、奏响落实“最强音”,努力以“担当风采”增添“发展新貌”、以“实干本色”擦亮“发展成色”,不断汇聚高质量发展的支撑力、推动力和持续力。

精准施策,科学把握挑大梁的实践路径。高质量发展是一项长期性、系统性工程,必须正确处理战略与策略、宏观与微观、特殊与一般的关系,确保各项工作统筹协调有序推进。实践证明,只有精准落针才能万线成锦,只有精准施策才能事半功倍。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要从全周期、全流程、全要素进行统筹,坚持向“新”而行、向“高”而攀、向“质”而进,使“党建链”融入“产业链”、赋能“创新链”、衔接“人才链”,实现党建工作与经济发展深度融合、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双向奔赴,激荡起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澎湃浪潮。要聚焦重大项目、重点工作、重要任务,深入研判当前之“形”、未来之“势”,在“谋”上下足功夫,“抓”上彰显力度,加快推动创造型、引领型改革,务求拿出标志性、突破性措施,奋力谱写“强富美高”新江苏现代化建设新篇章。

精准落地,不断提升挑大梁的实际成效。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经济大省挑大梁,既是战略指引,又是实践要求,意味着谋划上“高人一筹”、节奏上“快人一拍”、成效上“优人一等”,实现既在“量的合理增长”上走在前列、更在“质的有效提升”上示范引领。要精心把握历史方位、发展区位、目标定位,既在大局下谋划、在大势中推进、在大事上作为,又制定具体的时间表、施工图、任务书,推动顶层设计与基层实践良性互动、有机结合,从而撬动更多的组合效应、叠加效应、乘数效应,快速升级“产业存量”、做优“经济增量”、增进“区域总量”。同时,要用好政绩考核“指挥棒”,坚决为敢闯善为者鼓劲、为守正创新者撑腰、为攻坚克难者护航,使上下各归其位、各得其所、各尽其能,集中精力抓要事、攻难事、成大事,做到既为一域争光、又为全局添彩。

“举目已是千山绿,宜趁东风扬帆起”。经济大省挑大梁,既是责任更是使命。广大党员干部要勇挑重担、开拓进取,始终讲实干、重实践、求实效,以高质量发展的实际成效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

 

勇挑重担向未来

广大党员干部要勇挑重担、开拓进取,以求真务实、真抓实干的作风和遵规守纪、清正廉洁的形象,团结带领人民群众不断开创经济社会发展新局面。时代充满机遇,也赋予重任,作为新时代年轻干部,应敢于挑“担子”,在锤炼自我、攀高奋进中走在前,在时代浪潮中成长为可堪大用、能抗能战的栋梁之材。

志向是奋斗的原动力,也是人生的定盘星。立志而圣则圣矣,立志而贤则贤矣。顾诵芬立逐梦蓝天之梦,攻克航空难题,助力国防升级;樊锦诗践守护敦煌之言,钻研壁画修复,传承历史瑰宝;黄文秀履脱贫攻坚之诺,以青春赴使命,用热血践初心……一代代共产党人之所以能够从胜利走向胜利,靠的就是信仰,就是忠诚,就是坚定不移的理想信念。年轻干部想要干出一番事业,就要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把“小我”融入祖国和人民的“大我”之中,在自己的岗位上主动果敢地“沉下去”,深入基层每一寸土地,书写奋斗的每一页篇章;毅然决然地“钻进去”,钻研工作每一处细节,攻克任务的每一道关卡;毫无保留地“豁出去”,奉献自己每一份力量,兑现服务的每一个承诺。

没有金刚钻不揽瓷器活,如果没有全面的本领自然也担不起事业的“重担子”。现在,刚进机关的年轻干部大都受过高等教育,思维活跃、勇于创新,但是缺少实践经验,处理事情还不够娴熟。想要快速成长其实无捷径可走,就是知艰苦、经摔打,在实干实事中增才干、补短板。年轻干部应坚持向实践学习,拜人民为师,既专攻一域、又广泛涉猎,实学求真,练真本领,把“读万卷书”与“行万里路”结合起来,不断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当树立“精品意识”,在落实中“吹毛求疵”,决不能满足于“干过了”“完成了”“交差了”,而是要多反问自己是否“出色了”“完美了”“精品了”,始终把工作当作学问来做,把工作当作事业来干,在工作实践中不断总结思考、学习提升,才能做到干就干好,干成一流。

前进道路不可能一马平川,必定会有艰难险阻,可能遇到风高浪急甚至惊涛骇浪的重大考验。我们必须正视困难,迎难而上,用行动抚平一切风浪。年轻干部作为时代先锋,必须拿出“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勇气,克服畏难心理,保持一股子“自找苦吃”的精气神,直面急难险阻,做几次“热锅上蚂蚁”,接几次“烫手山芋”,在抢险救灾、突发事件应对、社会矛盾调解、民生工程攻坚等“险担子”面前,争当越险越进的勇毅奋斗者,为党和人民守护好安全防线,成为在关键时刻能“顶得住”“靠得住”“稳得住”的干部。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对于年轻干部而言,成长绝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而是久久为功、持续用力的事。相信无论前路如何,都要有坚如磐石的理想信念、担当作为的实干本领、不惧艰难的无畏勇气,披荆斩棘、砥砺前行,以后浪之姿,创造崭新业绩。


微信
QQ
公众号
微博
联系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