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nner_ad_1
结构化面试:手把手教你搞定人际关系题
2025-03-16 13:15
来源:政华公考

结构化面试:手把手教你搞定人际关系题

职场人际关系要合理归因

在公考面试中,人际关系类题目一直以来是重要的测评要素,考查考生是否具备良好的人际沟通协调能力。而现实中大多数考生缺乏工作经验,往往会以学生视角看待一些矛盾问题,觉得题目中涉及的领导同事不好相处,看问题片面,答题时也会言不由衷。因此,要想真正答好人际题,有效解决人际矛盾,就需要对题目中的人际关系合理归因,真正找到问题背后的根源。今天,给大家分享两种人际关系合理归因的技巧:一是换位思考,二是工作为重。

一、换位思考

换位思考,是设身处地地为他人着想,从他人角度出发的一种处理人际关系的思考方式。在职场环境中,我们经常会跟领导、同事打交道,而在这基础之上产生的一些矛盾、问题就需要多去站在别人的角度上思考,深刻领会对方想法,才能互相包容理解,形成良好的职场人际氛围。

【例题展示】

你刚进入新单位,工作积极性很高,领导安排了一位明年就要退休的老同事指导你,老同事总是很拖沓,不想教你,你怎么办

【思考误区】

很多同学会认为老同事拖沓不想教你的原因是:

第一,老同事工作态度差,对指导工作不上心

第二,老同事快退休了,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所以不愿教你。

【解析】

作为老同事,做好传帮带是工作职责所在,作为一名合格的公职人员,不会没有最基本的职业素养,所以不会是老同事的原因那不妨换位思考下,如果你是老同事,你为什么不愿意指导这位新人,这样一来,我们思考路径也就会更加清晰。

老同事不愿意教无非是几种原因:一是自己工作态度问题,工作不积极不主动也不愿意付出二是沟通问题,作为新人在请教的时候应该语言得体,尊重前辈,如果你语言不够恰当、不尊重,自然会影响老同事对你的指导三是工作问题,老同事指导并不等于帮你解决所有问题,如果一味依靠同事,形成依赖思想,久而久之,老同事自然不愿意指导你。换位思考,多站在老同事角度去分析,题目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二、工作为重

职场人际关系经常与工作息息相关,处理好职场人际关系的目的就是为了把工作完成好。因此,我们在分析人际问题时一定不要陷入自己的主观想法之中,更多要从工作本身出发去思考。

【例题展示】

你单位现在有一个出国培训的机会,你和小张都是备选人。你认为自己业务能力更强,最适合去,但领导最终把机会给了小张,并让你在小张出国期间承担他的工作。此时,你该怎么办

【思考误区】

部分同学拿到这个题目可能会想,自己明明业务能力强,却让小张去参加培训,还让我承担他的工作,这分明就是领导对自己有意见。如果这样思考,难免陷入了先入为主的思考误区。

【解析】

首先,领导让谁参加出国培训一定是从本单位工作实际出发、深思熟虑后的安排,目的是希望下属提升能力,帮助单位开展各项业务工作,而不是任人唯亲的结果其次,作为领导都会对下属能力有清晰的认知,你认为自己业务能力强,最适合去,那只是自己的主观臆断,这侧面反映出自身过于骄傲不够谦虚的心态最后,领导让你去承担小张的工作也是从工作出发,毕竟小张出去培训,他的工作岗位还是得有人去补位,面对领导的安排,我们要积极服从。

总结一下,考生在遇到职场人际关系题目时,一定要学会换位思考、以工作为重,从题目出发做到合理归因,方能解决人际难题。

 

人际类题目如何抓住“问题性”进行有效作答

结构化面试中,经常涉及人际类题目的考察,而如何做到抓准核心问题进行作答,向考官展现自身对于工作情境中出现的各类人际矛盾的解决之道、工作瓶颈的突破方法,则是考察的重点。此类型题目辨识度较高,一般题目中会出现“我”与上级领导、同事、下属或服务对象之间的矛盾,同时也会出现因矛盾导致的后续一系列连锁反应,内容大多会涉及因人际矛盾导致的工作难以推进、服务无法继续开展等工作方面的阻碍。考官就是想通过此类题目的考察,来了解考生是否具备人与人之间沟通交流所需的情商,以及对于后续核心问题的把控与解决。

【例题展示】

为了促进地方发展、锻炼员工能力,领导派你到基层挂职一年。到基层一段时间后,你发现只让你参与调研和开会,并不安排重要的工作给你。一次,你和同事小王一起开展调研,小王认为你只是来镀金的,不认可你,基层单位领导也认为你在工作中没起到什么作用。请问你怎么办

【存在问题】

1.核心问题难把握。考生初读题目,对于题干中的问题进行全面梳理,对于问题梳理出如下几点:1仅参与调研和开会,不给我安排重要的工作;(2同事小王对我有误会;(3领导认为我在工作中不起作用。但在梳理后却没有从深层次找到三个问题之间的内在逻辑,抓不准核心问题,没有意识到正是因为“我”觉得开会调研的工作不重要,所以导致了同事和领导对我有负面评价,这三个问题之间存在一定因果关系。

2.沟通内容假大空。沟通内容空洞乏力,无法真正有效解决与同事和领导之间的矛盾。例如:向小王致歉,对自己之前的不良行为表示歉意,并承诺一定改正向领导表明自己对基层工作的重视,希望领导能够再给我一次机会等类似无意义的解决措施。

3.处理工作套路化。谈具体落实时大部分同学能够想到做好基层工作,但给出的措施大部分都是概括性作答,对策不接地气,没有实质性内容。例如:做好基层工作,提高群众满意度。

【如何展开论述并给出具体对策】

1.审问题,抓核心。表面上看是“我在挂职基层的过程中不受重视,只安排我做调研开会等不重要的工作、同事对我有误解、领导对我不满意”这三个问题待解决,在深入分析之后则会发现核心问题其实是“我对于基层工作有认知上的偏差,认为调研开会不重要”,也正是由于我对基层工作认知有偏差,可能会导致在行为上表现出对调研开会等工作的不重视,甚至是轻视,由此才引发了同事、领导对我的各种不满。所以需要首先解决核心问题,即正确认识到调研可以了解老百姓的急难愁盼、开会则是科学决策的必经之路。在纠偏自身认知之后,解决其余的两个问题。

2.提对策,有营养。结合题干中给出的背景即挂职基层过程中,将开展的此次调研工作以及题干中给出的沟通对象即同事小王和领导有效提出沟通对策。例如:一方面,放低姿态,多向基层经验丰富的小王请教,弥补自己经验不足的短板,配合小王更好地开展调研工作另一方面,向基层领导汇报调研结果,表示已经认识到自己之前的不足,自己也会从调研和开会工作做起,稳扎稳打,服务基层。注意,由于同事和领导对自己的误解并不是核心问题,所以只要表现出积极主动化解矛盾即可,表述切忌过于拖沓,造成详略不当。

3.个性化处理工作。后续对于基层挂职工作如何开展也需要结合基层工作本身的实际内容进行作答,不仅要体现出考生处理人际矛盾的情商,更多的要结合本题的核心问题进行作答,向考官展现自己对基层工作的理解。例如保持谦虚低调的工作态度,多与同事进行沟通交流,向领导做好工作汇报。做群众工作时要确保真正深入基层群众,增进了解、获取信任,对于群众的所求所盼,换位思考,在开会过程中提出有效建议,实现基层挂职的价值。

以上就是和大家分享的人际类题目如何抓住“问题性”进行有效作答,希望对大家能够有所帮助。

三步走答好面试人际关系题

面试人际关系题难不难相信在大部分考生的判断中,人际题是相较于其他题型来说较为容易上手的题型。的确,人际题的“生活化”很强,题目中的问题矛盾甚至很多考生都或多或少地接触过,所以回答起来往往有较强的“亲切感”,不畏惧自然也就能更自信地答题。

那么答好人际题难不难答案自然是肯定的,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就是认为人际题的矛盾单一而导致答题千篇一律,即答题僵化。具体表现在审题不深入:只看到情绪等表象问题内容不具体:说道歉没说怎么道歉、道歉什么,说沟通没说怎么沟通、沟通什么等情感不真挚:没有情绪表达、缺乏代入感。所以,针对这些问题原因,答人际题目如何避免僵化的方法则一目了然。

第一步:练就火眼金睛,精准审题

人际题的本质是解决问题,只不过问题的杂糅比较多,从内容上看包括情绪问题、工作问题、私人问题等,从主体上看包括与领导、同事、下属、家人、服务对象之间的问题等。如何才能练就火眼金睛,关键在于找准本质问题,如被领导批评往往是由于工作没做好同事不配合可能是确实不会做、缺乏必要沟通服务对象责怪肯定是业务没办理好……所以审好人际题就要树立一定的政府思维、服务意识,能够看到问题背后的真正原因,从而在答题思路和答题逻辑上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答出个性化,避免了“凡事先道歉”的僵化答法。

第二步:开口言必有物,内容具体

人际题虽然话题多、情节杂,但其内在逻辑总有很多相似性,很容易做到举一反三。但正是如此,也导致了很多考生模板化答题,最后变成千部一腔、千人一面。既然是解决问题就应该详细、具体地展现自己的解决方法,说白了就是内容要实。最常见的问题如进行合理分工,如果只说明“通过合理分工将工作内容进行合理规划,并做好持续跟进关注”肯定是不够的,分工的依据是什么怎么进行分工分工的具体工作内容有哪些除了分工能不能进行协作关于这些疑问的回答都是展现考生专业素养、思维逻辑的重要依据,也是避免答题僵化的法门之一。

第三步:涵养率真性情,表达真挚

人际题突出的不仅有工作上的事,还有人与人之间的事,所谓的一些“人情世故”要处理既是人际题的难点,也是拉分点。比如道歉、感谢、承诺、请教、澄清等环节都是需要充分沟通、展现个人价值观的环节,在答题过程中若是平平无奇走流程只会让答题味同嚼蜡,走进僵化的陷阱。如何逃出“陷阱”关键在于情感加成,被误会可能会委屈、道歉就应该坦诚、感谢需要由心而发、澄清也需要主动担当……看似方法简单,但情感的把握往往也是考生最难过的关。学会带入身份、善于观察情境、熟悉职场法则、多说“真心话”一定能不断掌握的。


微信
QQ
公众号
微博
联系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