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nner_ad_1
申论归纳概括答题技巧
2025-03-20 06:08
来源:政华公考

申论归纳概括答题技巧

归纳概括题是申论考试中最稳定且考察频率极高的题型。在申论考试中,我们可以将归纳概括理解为依据题目的要求,提炼资料要点或各类信息,并进行全面、准确、简洁、有条理地表达

下面拿几招教你轻松找全、找准要点。

一、仔细审题问什么答什么

通过审题明确题型、作答对象、限定词、问数、材料范围、字数、特殊要求

1.题型:概括/概述/总结/归纳/归纳概括明确的作答对象即为归纳概括

2.作答对象:常规问题、原因、影响、措施特殊变化、新变化、差异、具体表现、特点

【一、概括问题】

(一)问法:概括问题、缺失、不足、弊端、困境等。

(二)技巧:1.锁定转折关联词,转折之后是问题;

2.锁定问题词,材料中凡是消极、不好的表述即问题;

3.通过对策反推问题。

示例:梳理当前农村学前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材料:农村地区学前教育资源严重不足,连片特困地区入园率普遍在50%以下,不少贫困县仅30-40%。据有关调查显示,在我国欠发达地区,农村4、5岁幼儿入园率仅为30%,大部分幼儿还主要靠祖辈看管,隔代教养成为主要形式。相当一部分农村学前儿童家长的价值取向和家教观念不能与时俱进,与现代学前教育理念脱节,家庭和幼儿园缺乏有效交流和沟通,进一步拉大了城乡学前教育的差距。

答案呈现:学前教育资源匮乏,幼儿入园率低,家长学前教育理念落后,家校缺乏沟通,拉大学前教育城乡差距。

【二、概括原因】

(一)问法:概括原因、理由等。

(二)技巧:1.通过因果关联词直接概括原因;

2.通过分析材料之间的因果关系找原因。

示例:牢骚和抱怨产生的主要原因。

材料:随着竞争压力的增大“牢骚族”的数目也变得异常庞大。智联招聘2009年的一项关于职场人抱怨状况的调查显示:近9成职场人每天都会发出抱怨。其中65.7%的人每天抱怨1-5次13.8%的人每天抱怨6-10次4.8%的人每天抱怨20次以上只有11.2%的人表示自己“从来不抱怨”;希望通过抱怨解决问题的比例为36.2%;74.7%的职场人表示自己抱怨主要是为了发泄内心的苦闷给自己找个逃避的借口。

答案呈现:竞争压力增大,希望通过抱怨解决问题、发泄内心的苦闷给自己找个逃避的借口。

【三、概括措施】

(一)问法:概括措施、举措、方法、做法等。

(二)技巧:通过对策词即动词+宾语的表述找到措施。

示例:概括L省在人才的政治引领方面的主要举措。

材料:L省始终坚持党管人才这一根本原则,着力构建权责明确、务实管用的组织架构。

坚持一把手抓、抓一把手,省委书记批示要求“认真落实党的知识分子政策,加强政治引领”,各级党委(党组)都把加强对人才的政治引领作为“书记项目”。2018年,L省调整了机构布局,进一步整合了人才工作的相关力量,明确了对人才的政治引领职能职责。

答案呈现:坚持党管人才;构建权责明确、务实管用的组织架构;坚持一把手抓、抓一把手;调整机构布局,整合力量,明确职能职责。

【四、概括影响】

(一)问法:积极影响:意义、效果、作用;消极影响:危害、后果、影响。

(二)技巧:1.通过影响词概括影响。如:有利于、提升了、促进了、盘活了、不利于、导致了、危害了等;

2.分析材料反推。

示例:谈谈家风建设在当前的现实意义。

材料:除了“全家腐”,其他犯罪型家庭和濒临解体型家庭同样存在家风教育失败的问题,从而产生许多“边缘少年”“问题少年”和“人格缺陷儿童”。

答案呈现:可以避免犯罪型家庭和濒临解体型家庭,减少边缘少年、问题少年、人格缺陷儿童的产生。

3.限定词:对作答对象的修饰年轻人热衷整形的原因

4.问数着重关注并列连词如和、及、并题干中有并列连词说明不只一问考生需仔细审题

5.范围题干中直接给出了材料范围,可以直接使用。如没有明确指出材料范围,需要考生根据题干要求去判定资料范围,这就要求考生要审清题意,从问题出发,寻找与问题相关的材料范围。

6.字数归纳概括题目常见字数为200-300字同学们作答字数需符合题干要求200字内对要点的提炼需高度概括300字可适当展开要点

7.特殊要求归纳概括题常规要求为全面、准确、有条理全面即找点要齐全、不遗漏要点准确即要点的表达要准确、尽量使用原文表达有条理是指答案呈现的过程中要分条罗列要点但考生也需要关注是否有分类合理等特殊要求如有考生需按照要求作答

二、找点问什么找什么

运用阅读方法,回到材料中寻找与作答对象相关的所有要点。

申论答题一般都是围绕四大要素作答:问题、原因、影响、做法

三、要点加工规范表述

1语言加工:简洁规范删掉无实际意义的修饰词尽量使用原文

2内容加工—合并同类项

【例1】为进一步提高M市公共自行车管理服务水平,中心拟广泛听取社会各方面的意见。请你根据材料3中网友的评论,概括本市公共自行车使用和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35分

要求:准确,扼要,分条列项。字数在250字以内。

【分类:公共自行车使用方面公共自行车管理方面】

材料暗示

【例1】简要概括导致慢就业的原因。

材料: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院长杨伟国认为:“导致慢就业的原因有很多,既有就业形势的影响,也有青年一代就业观念的变化。我觉得任何一个人都有选择的权利,只要是自己的选择,就不必过于紧张。”

【分类:就业形势就业观念】

同义法:意思相近或语意色彩相近的要点合并

同范围:五大领域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三大产业一产、二产、三产

同主体:个人—家庭—学校/企业—社会—国家

3逻辑加工:归纳概括题目的最终答案呈现是总分格式,也就是去使用“总括句+具体表述”的形式,在考试过程中,总括句的书写既能体现逻辑思维,又是展现概括能力的好机会,一定要引起高度重视。

总括句的写法主要包括以下三种:

①直接转述题干内容,抄写关键词句

②把要点的分类写到总括句,体现材料逻辑

③从材料中提炼概括总括句,常依靠首段、尾段、中心段内容书写

整合要点、书写答案将加工好的要点按照材料顺序呈现即可

四、快速准确作答技巧

精准呈现答案信息点

01摘抄关键词

有的阅卷标准中明确规定了赋分关键词,考生必须严格按照这些关键词作答才能得分。有一些归纳概括题的“给定资料”属于专家、媒体、学者和政府官员的观点型资料,或者政府报告、文件等政策、理论型资料,语言表达规范,这些资料中的关键词经过直接摘抄或者稍加整理就可以成为答案。对于这些词,考生在答题过程中需要重点把握。

02提炼关键词

有些题目,不能通过摘抄关键词提取资料中的有效信息点,这时就需要对资料中的各要素进行抽象、概括,用规范的词语表达出来。在考试中,需要考生提炼关键词的资料主要有以下两类:

1事例、现象类资料:这类资料或生动形象地叙述发生的事情,或细致入微地描绘某个现象,但都缺少对事件或现象的分析、评论,考生无法从资料的语言表达中找出语言规范、能够表达出资料主旨的词句。

2数据统计类资料:资料中包含了大量的统计数据,但是没有高度抽象概括的词和分析性的话语,无法直接找出这些数据想要得出的结论和想要论证的观点。

答案加工要符合标准

归纳概括题属于综合应用能力考试中的客观类题目,许多考生在归纳概括题上得分不高的主要原因在于不了解“按点给分”的阅卷规则,导致与阅卷规则中设置的得分点擦肩而过,因此答案加工要符合以下标准:

01全面

全面包括两个层面的含义:一是考生答案的得分点要全,写出全部关键点。二是考生们应注意归纳概括的本质是对资料进行概述,因此,资料涉及的重点要素不能遗漏。

02准确

在归纳概括题的作答要求中往往有“准确”这一字眼,即要求考生在作答时一定要紧紧围绕资料,做到:

第一,准确理解给定资料的含义,切忌断章取义,曲解资料;

第二,准确提炼资料中所包含的观点,切忌泛泛而谈,无法触及资料要点;

第三,用准确、规范、严谨的语言表述出来,这也是最重要的一点。

03条理

首先要说明一点,并不是只要有序数词“1.2.3.”或“第一,第二,第三,”就是有条理了。有条理不仅仅是逻辑上的条理性,更是内容上的条理性。至于分条分点,需要在这种逻辑条理性的基础上,对资料的关键词进行分类整合。考生很有可能只是完成“列点”的要求,而“有条理”还是没有涉及,如果不加注意就会直接影响得分。

04其他要求

1字数限制

归纳概括题的作答要求中通常明确了字数限制,这就增加了概括的难度,导致考生出现语言不精练,超出字数或者为“节约字数”而漏掉得分点的情况,从而得分较低。

2错别字和笔误

答案中出现错别字或者笔误是答案失分的因素之一,从阅卷规则来看,一般错别字3个字扣1分,有时甚至直接不给分。这就提醒考生,在答题时要做到认真细致、书写规范,尽量避免错别字和笔误。

总之,对于考试中的归纳概括题而言,要点的寻找至关重要。相信借助上面几个步骤,大家一定能够找准找全要点,轻轻松松得高分


微信
QQ
公众号
微博
联系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