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申论归纳概括答题技巧
归纳概括题是申论考试中最稳定且考察频率极高的题型。在申论考试中,我们可以将归纳概括理解为依据题目的要求,提炼资料要点或各类信息,并进行全面、准确、简洁、有条理地表达
下面拿几招教你轻松找全、找准要点。
一、仔细审题,问什么答什么
通过审题明确题型、作答对象、限定词、问数、材料范围、字数、特殊要求
1.题型:概括/概述/总结/归纳/归纳概括明确的作答对象即为归纳概括
2.作答对象:常规(问题、原因、影响、措施)特殊(变化、新变化、差异、具体表现、特点)
【一、概括问题】
(一)问法:概括问题、缺失、不足、弊端、困境等。
(二)技巧:1.锁定转折关联词,转折之后是问题;
2.锁定问题词,材料中凡是消极、不好的表述即问题;
3.通过对策反推问题。
示例:梳理当前农村学前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材料:农村地区学前教育资源严重不足,连片特困地区入园率普遍在50%以下,不少贫困县仅30-40%。据有关调查显示,在我国欠发达地区,农村4、5岁幼儿入园率仅为30%,大部分幼儿还主要靠祖辈看管,隔代教养成为主要形式。相当一部分农村学前儿童家长的价值取向和家教观念不能与时俱进,与现代学前教育理念脱节,家庭和幼儿园缺乏有效交流和沟通,进一步拉大了城乡学前教育的差距。
答案呈现:学前教育资源匮乏,幼儿入园率低,家长学前教育理念落后,家校缺乏沟通,拉大学前教育城乡差距。
【二、概括原因】
(一)问法:概括原因、理由等。
(二)技巧:1.通过因果关联词直接概括原因;
2.通过分析材料之间的因果关系找原因。
示例:牢骚和抱怨产生的主要原因。
材料:随着竞争压力的增大,“牢骚族”的数目也变得异常庞大。智联招聘2009年的一项关于职场人抱怨状况的调查显示:近9成职场人每天都会发出抱怨。其中,65.7%的人每天抱怨1-5次,13.8%的人每天抱怨6-10次,4.8%的人每天抱怨20次以上,只有11.2%的人表示自己“从来不抱怨”;希望通过抱怨解决问题的比例为36.2%;74.7%的职场人表示自己抱怨主要是为了发泄内心的苦闷,给自己找个逃避的借口。
答案呈现:竞争压力增大,希望通过抱怨解决问题、发泄内心的苦闷,给自己找个逃避的借口。
【三、概括措施】
(一)问法:概括措施、举措、方法、做法等。
(二)技巧:通过对策词即动词+宾语的表述找到措施。
示例:概括L省在人才的政治引领方面的主要举措。
材料:L省始终坚持党管人才这一根本原则,着力构建权责明确、务实管用的组织架构。
坚持一把手抓、抓一把手,省委书记批示要求“认真落实党的知识分子政策,加强政治引领”,各级党委(党组)都把加强对人才的政治引领作为“书记项目”。2018年,L省调整了机构布局,进一步整合了人才工作的相关力量,明确了对人才的政治引领职能职责。
答案呈现:坚持党管人才;构建权责明确、务实管用的组织架构;坚持一把手抓、抓一把手;调整机构布局,整合力量,明确职能职责。
【四、概括影响】
(一)问法:积极影响:意义、效果、作用;消极影响:危害、后果、影响。
(二)技巧:1.通过影响词概括影响。如:有利于、提升了、促进了、盘活了、不利于、导致了、危害了等;
2.分析材料反推。
示例:谈谈家风建设在当前的现实意义。
材料:除了“全家腐”,其他犯罪型家庭和濒临解体型家庭同样存在家风教育失败的问题,从而产生许多“边缘少年”“问题少年”和“人格缺陷儿童”。
答案呈现:可以避免犯罪型家庭和濒临解体型家庭,减少边缘少年、问题少年、人格缺陷儿童的产生。
3.限定词:对作答对象的修饰,如:年轻人热衷整形的原因。
4.问数:着重关注并列连词如:和、及、并,题干中有并列连词,说明不只一问,考生需仔细审题。
5.范围:题干中直接给出了材料范围,可以直接使用。如没有明确指出材料范围,需要考生根据题干要求去判定资料范围,这就要求考生要审清题意,从问题出发,寻找与问题相关的材料范围。
6.字数:归纳概括题目常见字数为200-300字,同学们作答字数需符合题干要求;200字内对要点的提炼需高度概括;300字可适当展开要点。
7.特殊要求:归纳概括题:常规要求为全面、准确、有条理,全面即找点要齐全、不遗漏要点;准确即要点的表达要准确、尽量使用原文表达;有条理是指答案呈现的过程中要分条罗列要点!但考生也需要关注是否有分类合理等特殊要求;如有考生需按照要求作答。
二、找点,问什么找什么
运用阅读方法,回到材料中寻找与作答对象相关的所有要点。
申论答题一般都是围绕四大要素作答:问题、原因、影响、做法。
三、要点加工,规范表述
1)语言加工:简洁规范(删掉无实际意义的修饰词)尽量使用原文
2)内容加工—合并同类项
【例1】为进一步提高M市公共自行车管理服务水平,中心拟广泛听取社会各方面的意见。请你根据材料3中网友的评论,概括本市公共自行车使用和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35分)
要求:准确,扼要,分条列项。字数在250字以内。
【分类:公共自行车使用方面;公共自行车管理方面】
材料暗示
【例1】简要概括导致慢就业的原因。
材料: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院长杨伟国认为:“导致慢就业的原因有很多,既有就业形势的影响,也有青年一代就业观念的变化。我觉得任何一个人都有选择的权利,只要是自己的选择,就不必过于紧张。”
【分类:就业形势;就业观念】
同义法:意思相近或语意色彩相近的要点合并
同范围:五大领域(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三大产业(一产、二产、三产)
同主体:个人—家庭—学校/企业—社会—国家
3)逻辑加工:归纳概括题目的最终答案呈现是总分格式,也就是去使用“总括句+具体表述”的形式,在考试过程中,总括句的书写既能体现逻辑思维,又是展现概括能力的好机会,一定要引起高度重视。
总括句的写法主要包括以下三种:
①直接转述题干内容,抄写关键词句
②把要点的分类写到总括句,体现材料逻辑
③从材料中提炼概括总括句,常依靠首段、尾段、中心段内容书写
(四)整合要点、书写答案:将加工好的要点按照材料顺序呈现即可。
四、快速准确作答技巧
精准呈现答案信息点
01摘抄关键词
有的阅卷标准中明确规定了赋分关键词,考生必须严格按照这些关键词作答才能得分。有一些归纳概括题的“给定资料”属于专家、媒体、学者和政府官员的观点型资料,或者政府报告、文件等政策、理论型资料,语言表达规范,这些资料中的关键词经过直接摘抄或者稍加整理就可以成为答案。对于这些词,考生在答题过程中需要重点把握。
02提炼关键词
有些题目,不能通过摘抄关键词提取资料中的有效信息点,这时就需要对资料中的各要素进行抽象、概括,用规范的词语表达出来。在考试中,需要考生提炼关键词的资料主要有以下两类:
(1)事例、现象类资料:这类资料或生动形象地叙述发生的事情,或细致入微地描绘某个现象,但都缺少对事件或现象的分析、评论,考生无法从资料的语言表达中找出语言规范、能够表达出资料主旨的词句。
(2)数据统计类资料:资料中包含了大量的统计数据,但是没有高度抽象概括的词和分析性的话语,无法直接找出这些数据想要得出的结论和想要论证的观点。
答案加工要符合标准
归纳概括题属于综合应用能力考试中的客观类题目,许多考生在归纳概括题上得分不高的主要原因在于不了解“按点给分”的阅卷规则,导致与阅卷规则中设置的得分点擦肩而过,因此答案加工要符合以下标准:
01全面
全面包括两个层面的含义:一是考生答案的得分点要全,写出全部关键点。二是考生们应注意归纳概括的本质是对资料进行概述,因此,资料涉及的重点要素不能遗漏。
02准确
在归纳概括题的作答要求中往往有“准确”这一字眼,即要求考生在作答时一定要紧紧围绕资料,做到:
第一,准确理解给定资料的含义,切忌断章取义,曲解资料;
第二,准确提炼资料中所包含的观点,切忌泛泛而谈,无法触及资料要点;
第三,用准确、规范、严谨的语言表述出来,这也是最重要的一点。
03条理
首先要说明一点,并不是只要有序数词“1.2.3.”或“第一,第二,第三,”就是有条理了。有条理不仅仅是逻辑上的条理性,更是内容上的条理性。至于分条分点,需要在这种逻辑条理性的基础上,对资料的关键词进行分类整合。考生很有可能只是完成“列点”的要求,而“有条理”还是没有涉及,如果不加注意就会直接影响得分。
04其他要求
(1)字数限制
归纳概括题的作答要求中通常明确了字数限制,这就增加了概括的难度,导致考生出现语言不精练,超出字数或者为“节约字数”而漏掉得分点的情况,从而得分较低。
(2)错别字和笔误
答案中出现错别字或者笔误是答案失分的因素之一,从阅卷规则来看,一般错别字3个字扣1分,有时甚至直接不给分。这就提醒考生,在答题时要做到认真细致、书写规范,尽量避免错别字和笔误。
总之,对于考试中的归纳概括题而言,要点的寻找至关重要。相信借助上面几个步骤,大家一定能够找准找全要点,轻轻松松得高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