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nner_ad_1
行测逻辑填空指点:语句填空如何“接”得好?
2025-03-22 10:04
来源:政华公考

行测逻辑填空指点:语句填空如何“接”得好?

公务员考试行测试卷言语理解与表达部分有一种题型,给出我们一个文段,从文段中摘除一句话,然后让我们以选择的形式将文段还原,这种题目被称作语句填空题。在考试中虽然考查数量不多,但却是逢考必出,而且难度较大。每每出现都令考生抓不住要点,总是在答题时感觉似是而非,结果一个都不对,让很多人叫苦不迭。常言道“技巧不对,功半事倍”,怎么有技巧的接好语句填空呢

一、浅析命题原理

文章写作基本有着统一的过程:首先,根据写作意图确定文章立意。其次,选择恰当材料确定文章体裁。再次,根据素材内容组织文章结构。最后,检查语句有无病句错字错误。从出题的角度看,所选摘除的语句在原文中可替代性不会过强,一句可有可无的话无助于考查考生文字阅读的能力,故而“所出之句必有来历”,在文中一定承担着不可或缺的功能。这种功能决定着它的独特性,并且一定能从文中分析得出。

二、做到对症下药

不同位置的句子在文段结构中的作用各有不同:

段首句——总领全文/引起下文

段中句——承上启下

段尾句——总结全文/总结上文

根据句子位置承担的不同功能有的放矢的分析所处位置的句意、感情倾向,对照选择。

【例】

热水和冷水混在一起会变成温水。但是,温水不会自发分成热水和冷水。热量只能从热的物体向冷的物体单向传递,这一原理称为“热力学第二定律”。如果用分子这一微观视角看这一定律,物质的温度取决于其中沿着随机方向运动的分子的速度。分子运动速度快就会变热,速度慢就会变冷。但是数量庞大的分子运动时,各个分子的运动速度不是固定的。说到底,温度只不过是以不同速度运动的分子的平均速度罢了。因此,如果能够从以各种速度运动的分子中,只筛选出运动速度快的分子,从理论上说,就应该能________________。

填入划横线处最恰当的句子是:   

A.从温水中单独提取出热水

B.从温水中自发分出冷热水

C.不使用能量就把冷水烧开

D.不通过传递就把热水变温

【答案】A【解析】确定思路:划线处位于文段尾句,起总结全文/总结上文的作用,应梳理文段全文,进行概括分析得出尾句语义。文段首先指出热水冷水可以混合成温水,但这个过程不可逆,并说明原因接着指出物质的温度取决于分子运动速度最后以“因此”总结说明,如果只筛选出运动速度快的分子,就能得到空缺处所需结果。尾句总结全文,由此可知筛选出运动快的分子,即提出热水,故应填入表示可以从温水中提取热水的句子,A项当选。B项,“自发分出冷热水”不等于提取热水,排除。C项,文段未体现“不使用能量”,排除。D项,“筛选出运动速度快的分子”意味着提取热水,而非将热水变温水,排除。故本题选A。

通过例子可以看出,语句填空的重点在于明确文段中缺少的句子所发挥的作用。在明确作用的基础上,结合文段的内容与讲述主题,从逻辑层面寻找合适的句子,就能提高正确率。

 

行测句子填空要“瞻前”又“顾后”

在行测考试中,很多同学在句子填空这种题型中丢分严重。这种题型虽然考查题量不大,但是题型的难度较大,已经成为许多同学心中的“一座大山”。但是知难而退不是好方法,迎难而上才是硬道理。今天就讲讲如何在考试中“征服”句子填空。

一、看位置

在首句:总领全文,这时大家就要通过后文的整体描述去把握填空处需填入的内容,简称为“顾后”。

在段中:承上启下,遇到这种题目,既要把握填空之前的内容,又要兼顾填空之后的内容,简称为“瞻前”“顾后”两手抓。

在尾句:总结全文,若设空处在尾句则需概括前文内容,填入总结句,简称为瞻前。

二、例题

哺乳动物繁荣多样,蝙蝠又是哺乳动物中颇为独特的一支。它们是唯一能自主飞行的哺乳动物,还具有惊人的物种多样性:蝙蝠至少有1440个物种,每5个哺乳动物物种中就有一个是蝙蝠。蝙蝠另一重要生物演化特征是它们的回声定位系统。________________,必须有特化的发声结构和高灵敏听觉感观的功能,使其在黑暗中也能“听”清楚周围的环境,寻找食物或躲避障碍。我们常常将蝙蝠与回声定位画上等号,但事实上,并非所有蝙蝠物种都具备这一能力蝙蝠动物回声定位的功能,在物种间也有差异。蝙蝠回声定位特征的出现,比先前认为的更复杂。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蝙蝠是演化过程中的巨大成功

B.回声定位是非常特殊的行为功能

C.漫长的演化赋予蝙蝠回声定位系统

D.蝙蝠的内耳有密集多变的神经纤维束

答案B【解析横线位于段中,应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前文提到“回声定位系统”的存在,后文介绍了需要有特别的结构和高灵敏听觉感观的功能,故此处应填入表示回声定位系统的特殊性的语句,B项强调了“回声定位是非常特殊的行为功能”,填入恰当,当选。A项,蝙蝠是演化过程中的巨大成功,与前后文都无关,排除。C项强调回声定位系统是经过漫长演化得来的,没有体现特殊性,与后文无关,排除。D项,主语是“内耳”,其不能作为后一句的主语,排除。故本题选B。

希望大家能牢记句子填空题的解题思路,提高做题效率。

 

行测句子填空题看准位置巧妙解题

句子填空题是行测考试中的常考题,几乎每年的国省考题中都会有1—2道句子填空题。但是,很多考生在做此类题目时,会在正确答案和干扰项之间犹豫不决,难以快速选出正确答案。那么,面对这种情况,有没有比较好的方法帮助我们排除干扰项呢?今天给大家介绍一个句子填空题的小技巧——“承上启下”,帮大家排除干扰项。

题型特征

句子填空题整体有三种考查形式:

设空处在段首、段中以及段尾。

我们今天介绍的“承上启下”主要适用于设空处在段中的形式。

设空在中间位置,说明我们所填的内容既要承接上文已有的话题,也要为下文论述的内容做铺垫。

所以,大家在做题时,可以先对上下文内容进行梳理,提炼有效信息。比如文段的主体、主体的特征等。接下来再对比各个选项,看哪个选项做到了既承上又启下,就是我们的正确答案。

例题

科学就是不断接近真理的过程,所有理解这一点的人都明白:在发展过程中不断更新知识才是科学进步的正道。然而,__________________:吸烟就从曾被医生推崇转变为被认为危害健康吃肉曾被认为是有益的,后来又被说成是有害的,后来又变成有益的,现在又变成一个个人观点问题女性应该接受乳房X光检查的年龄也提高了地球曾被认为是宇宙的中心,后来又被发现不过是宇宙边缘的一颗行星。至于我自己,现在已经不知道喝红酒对健康究竟是有益还是有害了。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这个过程有时会令人困惑和不安

B.不同知识的“有效期”是不同的

C.自然科学的前沿理论淘汰起来比社会科学更快

D.人们总是固执地认为头脑中的某些知识是正确的

答案A【解析】设空处在段中,需结合前后文内容进行分析,即空缺处要承上启下。前文首先介绍更新知识是好事,紧接着出现转折关联词“然而”,可知前后语义相反,故横线处应体现“更新知识”也会带来一定的消极的影响,由横线后的冒号可知,后文是对横线处内容的进一步解释说明,分析文意可知,后文通过“吸烟、吃肉、喝红酒的利弊”等例子介绍人们在更新知识的过程中,由于接受的知识不断产生变化而感到疑惑和不知所措,尤其是最后一句话“至于我自己,现在已经不知道喝红酒对健康究竟是有益还是有害了。”凸显了这种迷惑不解。A项中,“这个过程”指代前文中“更新知识”的过程,且“令人困惑和不安”能够体现出在更新知识的过程中给人们带来的不好的影响,当选。B项“‘有效期’是不同的”、D项“人们总是固执地认为……”与后文例子无法构成对应,排除。C项“自然科学的前沿理论淘汰起来比社会科学更快”在文段中均没有体现,无中生有,排除。故正确答案为A。

通过以上分析,相信大家对句子填空题之段中设空的解题技巧有了一定的了解,根据设空处的位置,我们可以初步确定句子在段落中的作用,之后结合作用,进一步寻找上下文提示信息,根据文段信息得出空意。希望大家能够通过题目练习熟练运用到解题中,找到言语理解的正确解题思路

 


微信
QQ
公众号
微博
联系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