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nner_ad_1
行测主旨观点题遇到对策项一定要选吗?
2025-04-12 07:05
来源:政华公考

行测主旨观点题遇到对策项一定要选吗

行测主旨观点题在备考中可谓是令很多小伙伴们“不得开心颜”了。总觉得主旨题“矫情”,选对策时,对策不对不选对策时,对策对。实际上,对主旨题而言,我们做好对行文脉络的分析才是解题的关键。遇到对策项就一定要选吗也不尽然。接下来就从难易两种情况分别感受一下:

1.当文段中并没有涉及对策所对应问题时,我们是不需要选择对策项的。

【例1】

在讨论科学与宗教作为认知方式的差异和优劣时,常常有人提出“科学不是万能的,科学也会出错”的观点。这显然很正确,但在那种讨论中,在没有人声称“科学永远正确”的情况下,主动插入这种观点,却明显是在用“所有认知方式都非完美无缺”这一事实,来故意混淆不同的认知方式。这是极具误导性的。

根据这段文字可以知道,作者想说的是:  

A.在关于认知方式的讨论中不应偏离议题

B.任何一种认知方式都不会是完美无缺的

C.生搬“科学会出错”的观点有时会混淆视听

D.科学和宗教这两种认知方式并没有优劣之分

【答案】C【解析】纵观全文,尾句“这是极具误导性的”显然是作者主观性的表述。我们就可以通过指示代词“这”顺势查找前文,也就是寻找作者认为有误导性的内容,而前文涉及误导性的内容即在讨论科学与宗教作为认知方式的差异和优劣时,生搬“科学会出错”的观点会混淆视听。同义转述的选项为C项。文段重在说明讨论中的混淆、误导现象,而非“偏离议题”,排除AB项是用来混淆不同认知方式的事实,非作者想说的D项与文段观点相悖,由“用‘所有认知方式都非完美无缺’这一事实,来故意混淆不同的认知方式”可知,科学和宗教这两种认知方式是有优劣之分的。故本题选C。

那么通过例题1,我们清楚地看到A项在尝试对文段提对策,但是文段并没有涉及相应的问题。此时,A项是对策,但我们并不需要选择A项。以上通过有无涉及问题的判定相信大家已经有所了解,其实通过“有无问题”判定是否需要选择对策项还是相对比较简单的,我们接下来将难度提升一下。

2.文段间接给出对策。这种题目中的对策项并非直接表述出来,而是以其他形式表述,比如举出具体的正确做法的示例等。

【例2】

当下,我国各类真人秀综艺栏目的发展呈现出井喷状态。然而,由于栏目扎堆,风格雷同,一部分作品缺乏质感、灵性和情怀,格调低下,大有走向“愚乐”之途的不良趋势。甚至个别栏目重形式而轻内容,重经济效益而轻社会效益,这种创作观念上的误区严重制约了栏目文化认知功能、教育功能和审美功能的发挥。在这种“泛娱乐化”的背景下,《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中国诗词大会》《朗读者》《见字如面》等文化类栏目异军突起,实现了口碑和收视率的双赢。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A综艺栏目要强调寓教于乐

B电视媒体人负有文化传承的使命担当

C以传统文化扭转泛娱乐化”现状

D综艺栏目应制作成更高层次的带有娱乐属性的文化产品

【答案】D【解析】文段首先指出当前综艺栏目存在的问题,即“格调低下”“缺乏质感、灵性和情怀”“重形式而轻内容”,然后指出《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中国诗词大会》等栏目的成功,这些成功的做法是和失败的做法相对的,所以这些栏目的特点应该是层次比较高。文段通过前后的这种对比,强调的是综艺节目应该怎么制作,也就是要按成功案例的做法来制作。D项表述与此相符。A项是部分内容,不是论述的重点。B项“电视媒体人”不是文段论述的对象。C项中的“传统文化”只是提高节目质量的一种方式,不是唯一方式。故本题选D。

 

主旨观点题里的对策句到底该不该选

公务员考试中的判断推理是考察考生逻辑思维和分析能力的重要部分。其中,主旨观点题是判断推理题型中的一种常见题型。

在这类题型中,选择正确的答案往往关键取决于是否正确理解文章的主旨或作者的观点。

然而,主旨观点题中经常会出现一种特殊选项——对策句,这些选项常常与文章的主旨或观点相关,但它们并非直接表达了作者的立场。在此背景下,本文将探讨对策句在主旨观点题中的合适性,并通过蓝狐公考解析给出详细的分析。

一、对策句的定义和特征

对策句是针对某一问题或情境提出的具体解决办法或建议。在主旨观点题中,对策句往往有以下特征:

1.出现在文章结尾的结论部分;

2.提供明确的行动指南或改进方案;

3.不涉及作者个人观点或态度。

以下是一个例子:

例题1

某篇文章的结论部分如下:

鉴于当前交通事故频发,应该采取更严格的交通管理措施,如加强摄像头监控、提高罚款金额,并加大对违法驾驶行为的打击力度。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有效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保障人民群众的安全和利益。

在以上文章中,下列哪个选项最能概括该结论的对策内容?  

A.交通事故频发              B.加强摄像头监控

C.提高罚款金额              D.保障人民群众的安全和利益

答案BC解析对策句是指出了通过加强摄像头监控、提高罚款金额等措施来解决交通事故频发问题的建议。所以答案是B和C。

从上述例题可以看出,对策句通常提供一种解决问题的方法或途径,但并未展示作者的观点或态度。

二、对策句在主旨观点题中的应用

在主旨观点题中,对策句作为一种特殊的选项,可能会导致考生的困惑。究竟该不该选对策句作为答案呢?下面通过一些例题来详细分析。

例题2

某篇文章的主旨是关于环境保护的,最后一段出现了如下结论:

针对目前环境污染问题,我们应该加大环境治理方面的投入,建立完善的环境管理体系,提高公众环保意识。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保护好我们的家园,为子孙后代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在以上文章中,下列哪个选项最能概括该结论的观点?  

A.环境污染问题                 B.加大环境治理方面的投入

C.建立完善的环境管理体系       D.保护好我们的家园,为子孙后代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答案BC解析该结论强调了加大环境治理方面的投入、建立完善的环境管理体系等措施的重要性,这些措施是为了解决环境污染问题并为子孙后代创造良好环境的手段。所以答案是B和C。

从这个例题中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对策句可以是主旨观点题的正确答案,尤其当它明确概括了文章的核心观点或提供了解决问题的具体方法时。

例题3

下面是某篇文章中的一段:

新能源汽车在减少尾气排放、降低石油依赖性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然而,目前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面临着技术瓶颈和市场需求不足等问题。应该加大技术研发投入,进一步降低价格,扩大市场推广力度。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实现新能源汽车的普及,为环境保护做出更大贡献。

在以上文章中,下列哪个选项最能概括该段落的观点?   

A.新能源汽车发展       B.技术瓶颈

C.市场需求不足         D.为环境保护做出更大贡献

答案BCD解析对策句提到了加大技术研发投入、进一步降低价格等来解决新能源汽车发展面临的技术瓶颈和市场需求不足等问题,以推动新能源汽车的普及和为环境保护做出贡献。所以答案是B、C和D。

从这个例题可以看出,对策句也可能与问题相关,但它往往作为一种方法或途径,而不是直接表达观点。

三、对策句的限制和注意事项

在判断推理题中应注意以下限制和注意事项:

1.对策句通常只涉及解决问题的方法或途径,而不是文章主旨的直接表达;

2.必须仔细阅读题目要求,判断是否要寻找作者的观点或主旨;

3.若题目需求明确为作者的观点或立场,则应选择更能概括作者意图的选项而非对策句。

确保正确理解题目的要求,并根据情景选择合适的选项,是解答判断推理题的关键。

主旨观点题中的对策句是一种常见但特殊的选项形式。对策句通常提供某种解决办法或建议,但并不直接表达作者观点。

在回答这类题时,应当结合题目要求仔细分析,判断是否需要选择对策句作为答案,还是找出最能概括主旨或观点的选项。通过充分理解文章的内容和整体逻辑,考生可以更准确地选择正确的答案。

 

行测主旨观点题何时选“对策”

对于行测言语理解与表达中的主旨观点题,很多考生心中一直存在困惑——究竟何时才能选择对策有考生认为看见对策项就秒选,也有考生认为对策项可能属于过度推断,不敢选。其实,这两种想法都未免太过武断。关于答案中的对策项一定要做到“对症下药”,下面就跟大家讨论一下哪些不能选的对策项。

主旨观点题是行测言语理解与表达考试中的必考题,相对于言语中的选词填空来说,这种题目提分快,是我们得分的法宝。尤其是刷了很多题目之后发现,有相当一部分的主旨观点题的答案是选择对策的,但是很多时候对策选项又是过度推断的选项,那么如何把握好这个度,合理地选出对策项呢,今天,小编带大家来学习一下选对策的两种情况。

一、题目的主旨句为对策句或重在对策的条件句和假设句。

【例1】外科手术和放、化疗对癌症治疗的效果可以肯定,但不满意。由于存在对自身的损伤,加剧了正不胜邪的矛盾,给癌细胞复活繁殖以可乘之机,一旦复活,卷土重来,而自身正气削弱殆尽,无力抵挡,导致复发率高,存活率低的结果。若能与中医在理、法、方、药实际内涵上切实融合,杜绝形式上的凑合,定能弥补这种不满意,使正不胜邪转化为邪不胜正,则可望获得圆满结果。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A.癌症有着复发率高、存活率低的特点

B.中医可能会对癌症的治疗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C.外科手术等西医的方法并不能从根本上治疗癌症

D.运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可能会从根本上治愈癌症

答案D【解析】文段首先介绍在癌症治疗中,外科手术和放、化疗等西医的治疗方法有局限性。接着通过一个假设句介绍了,如果西医和中医能够融合,可望获得圆满结果。本文的文段结构就是“提出问题给出对策”,重点在解决问题的对策上,也就是通过西医与中医结合治疗癌症,以此获得圆满结果。A选项介绍癌症的特点,不是重点,排除B选项只是强调中医可能会对癌症有效果,但是题干重点强调的是中西医结合,所以B不准确,排除C选项介绍西医方法有局限性,不是重点,排除D选项介绍中西医结合可治疗癌症,是文段的主旨。所以,本题选择D选项。


微信
QQ
公众号
微博
联系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