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nner_ad_1
行测判断推理——逻辑论证之加强论证
2025-04-13 06:35
来源:政华公考

行测判断推理——逻辑论证之加强论证

论证题型(逻辑论证)

逻辑论证题需选择绝对的选项,而不是模糊的选项,不能用言语的思维做判断题,逻辑论证题需选择表意明确、表述绝对的选项。

1.论证题最核心的是证明论点成立/不成立,所以论点是非常重要的内容,一定要找到。

2.出题人在出题时,有的文段特别长,目的是浪费考生的时间,文段中存在一些废话,所以要能够知道哪些是废话可以略读。一般情况下,下定义(如文段讨论的是“乌龟”,题干说明“乌龟是……爬行动物”)、提问题、说背景/现象、转折词前(转折之后是重点)都可以略读。

3.论证的选项比较:表意明确>主观臆想、绝对>可能。

4.涉及理解的题目会比较难。

5.如果在论证中遇到“应……、应当……”,则它是错误选项的概率特别大,这是对策类选项。

6.如果不好判断论点和论据话题是否一致,可以将论点和论据概括为2-3个词,看词语意思是否一样。

7.选择时范围大的优于范围小的。

8.多个选项都包含关键词,考搭桥的方向,从论据搭到论点;论点具有因果关系时,才考虑因果类论证。

 

论证基础知识

1.论点:观点、态度、结论。

2.论据:证明论点成立的原因、例子。

3.论证:论点与论据之间的联系。

 

找论点

1.结合提问方式:如问“削弱反对者的观点”,则论点就是反对者说的那句话,问谁找谁。

2.典型提示词:因此、所以、……认为、……表明、由此推出、据此可知等表述结论的词语,后面一般引导论点。

3.首尾句原则:提问方式很正常,没有关键词时,看首尾句是否有总结性的话。

 

找论据

1.典型提示词:“由于、因为、理由是、根据”等后面一般是原因,即论据。

2.就近原则:如果论点前面是“因此、由此”等,前面大概率是论据;文段有论据,那么它一般与论点紧挨着。

3.常见形式:原因、例子、数据、调查、实验等,是考试中论据常见的五种形式,其中数据经常与其他四种形式结合在一起出现。

 

加强题型

题型判定:题干出现“加强、支持、证明、假设、前提、不能支持”说明是加强题。

1.问“加强、支持、证明”的提问方式最常见。

2.问“假设、前提”优先考虑搭桥。

3.问“不能支持”不能直接找削弱项,因为无关项也不能支持,故不能用削弱思维解题,如果选项同时出现削弱项和无关项,需要选择削弱项,但是一般不会同时出现。

一、加强之补充论据:力度不是最强,但是题目最多。

论据有五种形式,即原因、例子、数据、调查、实验等。而补充论据只有解释和举例,因为数据一般都是包含在其他四种形式中,调查和实验很少出现在选项中,故基本上都是以解释和举例的形式呈现。在力度上解释选项>举例选项,因为解释是原理上的研究,具有普适性,而举例是个例。

选项特征:

1.解释——说明论点成立的原因。

2.举例——证明论点成立的例子。

题干特征:

1.只有论点,无论据:如论点为“***很帅”,加强论点是“是,你、说得对”,但是命题人不会出这样的选项,因为太直白、直接,不会有人做错,故需要补充论据,即“五官标致、清秀”。

2.论点、论据话题一致:

①论点与论据的关键词一致。

②论点与论据的关键词不完全一致,但是联系紧密,即论据在解释论点。

注意:权威专家说不一定对,“小报新闻”不一定错。

二、加强之搭桥:搭桥的力度最强,即搭桥>补充论据。

论点、论据的话题并不完全相同,加强优先考虑搭桥,即使通过题干分析不出考查搭桥,结合选项也能分析出考查搭桥。

选项特征:

搭桥是建立论点和论据之间的联系,使论点与论据之间产生必然联系,所以形象化的把论证称为“桥”。

与解释原因的区别:解释原因要解释论点成立的原因,搭桥是搭论点和论据的联系。

题干特征:

1.提问方式为前提、假设、加强论证时,优先考虑搭桥。

2.论点、论据话题不一致。

搭桥方式:去同存异,去掉相同的关键词,保留不同的关键词,并且建立联系。

“搭桥”需要注意:优先论据推论点;能翻译的尽量翻译。

三、加强之必要条件:必要条件和搭桥的力度相等。

“前提、假设、加强论证”,且无搭桥项时,优先考虑必要条件。问“前提、假设”时,本来问的就是必要条件,但搭桥在考试中出的多,因此优先考虑搭桥,搭桥本身就是一种必要条件,二者力度相同,二者不会同时出现。若没有搭桥项,则只能找措施可行的必要条件项。

选项特征:选项为论点成立的必要条件(没它不行),题干多是措施,选项多为可行。

题干特征:提问方式为前提、假设、加强论证,且无搭桥项。

涉及翻译推理的内容,谁是必要条件谁放在箭头后。“A是B的必要条件”,翻译为“B→A”,逆否等价为“-A→-B”,表达的意思为当“A”不成立时,“B”一定不成立,因此“A”是前提,前提条件具有的特征为“没它不行”,即少了这个条件论点一定不成立。

特殊问法:不能加强。

“不能加强”时,最终选择出的正确答案有可能为无关项,也有可能为削弱项,因此不能按照削弱的思路解题,需按照排除加强项的思路解题。

 

小结

加强方式:补充论据(解释原因、举例子)、搭桥、必要条件。

力度比较:搭桥=必要条件>解释原因>举例子。问“前提/假设”时,优先考虑搭桥,其次考虑必要条件,因为搭桥就是一种必要条件,但搭桥考得多,因此优先考虑。

1)看清问法:“加强/支持”,即为加强题目;问“前提/假设”,优先考虑搭桥,其次考虑必要条件。

2)找到论点、论据:找论据对于解题有帮助,论据和论点之间的关系联系得是否紧密直接影响了一道题目在选项设置中的易错点,因此需在找到论点之后,再找一下是否有论据、哪句话是论据,若将论点、论据的关系分析清楚,捋顺论点、论据的关系,则无需分析选项,即可大概知道题目会设置什么答案,因此在做题的过程中,千万不能省略找论据的过程。

3)预设加强方式:论点、论据话题一致/紧密相连时,加强考虑补充论据;论点、论据话题不一致/关键词明显不同时,加强考虑搭桥;用思维理解可能会认为论点、论据之间有一点关系,但关键词确实完全不同,关键词有明显区别时,加强需在不同的关键词之间建立联系,即搭桥。预设好加强方式后,再分析选项就会目的性很强,不容易被无关项干扰。

4)对比择优:在论证题中,比较才是王道,即“表意明确>主观臆想、绝对>可能”。

总结:

1.力度比较:搭桥=必要条件>补充论据(解释原因>举例子)。

2.问“前提/假设”时,加强优先考虑搭桥,其次考虑必要条件。

3.题干中只有论点、无论据,加强优先考虑补充论据。

论证中的典型错误项:完全无关;不明确选项;主体不一致;主体一致,但话题不同;“专家”表示……;“可能”(前四种选项一定错,后两种选项对的可能性较低)

做逻辑判断题时需注意:

1.大众思维:做题的过程中不能过于钻牛角尖,需按照大众思维解题,不能思考的过于偏激,需关注一些词汇的描述,不能将一些词汇的含义过度引申。

2.比较才是王道:在真正考试的过程中,很多选项都会产生纠结,纠结时需学会比较,比较有两点,一是比较力度,即“搭桥=必要条件>解释原因>举例”,二是“表意明确>主观臆想、绝对>可能”,即优选表述最明白、绝对、直接的选项。


微信
QQ
公众号
微博
联系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