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nner_ad_1
公务员考试行测备考--言语理解与表达
2021-01-11 02:03
来源:政华教育

公务员考试行测备考--言语理解与表达

成语的积累方法

行测考试中,很多同学的选词填空正确率比较低。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大家的成语积累量比较少,不仅一般的词语没有掌握住,高频成语也没有掌握住。而这些成语的掌握是我们做对题目的第一步。关于成语积累,很多考生认为在网络上下载公务员常考的几百个成语来背就可以了,但是会发现几天过去了,我们记忆的成语依然只是以“一”开头的几个成语,后边的都没背。为什么?因为前边的背着,我们忘着,后边的成语永远都没办法开始。事实上这样的记忆方法对于我们短时间之内掌握大量的成语确实没有太大的帮助,效率极低,那成语该怎样积累呢?

一、通过做题积累成语,分层次记忆题目中的成语。题目中出现的高频成语重点记忆,其他词语根据考试中出现的频率以及难易程度等来进行记忆,不需要我们在网上盲目搜索进行记忆。

例1.怀特海说:科学研究的概率是999个想法会没有任何结果,可是,第1000个想法也许会改变世界。可见,好想法的产生不是________的。

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随心所欲      B. 轻而易举       C. 一蹴而就       D. 信手拈来

【答案解析】C。由怀特海的话可知,好想法的产生需要建立在无数没有结果的想法基础上,也就是说好想法不是突然蹦出来的,而是来源于长期不懈的努力。“随心所欲”意为随着自己心里想的意思,想要干什么就干什么。“信手拈来”多形容写作诗文时运用材料、驾驭语言随意自如。据词义排除A、D。“轻而易举”和“一蹴而就”都含有容易的意思,但“轻而易举”形容事情举手就可以办好,侧重的是事情简单;“一蹴而就”意为踏一步就成功,侧重的是时间短。由“999个”和第“1000个”的对比可知,句中侧重的是好想法的产生需要坚持,即不是“一蹴而就”的,故本题选C。

此题中“一蹴而就”是公考高频成语,被选几率非常大,“信手拈来”属于容易望文生义的词语,大家会比较容易忽略它的应用范围,就需要我们进行分层记忆。

二、在记忆时考生们可以由点到面来进行记忆。以上文的“一蹴而就”为例,在题目中出现时经常会和“轻而易举”同时出现,偶尔也会和“一朝一夕”相伴,那我们在记忆时就可以将这三个放在一起记忆,重点掌握着他们之间的区别。

例2.在金属发展史上,从陨铁的锻制到人工冶炼铁的出现,这一演进绝不是________的,而是经历了长达600年以上的________。

依次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

A.自然而然 努力                B.轻而易举 发展

C.一朝一夕 改进                D.一蹴而就 摸索

【答案解析】D。第一空,由“经历了长达600年以上”可知金属演进的过程不是短时间内可以完成的。所填词语应表示短期内可以完成。“自然而然”指某种情况是不经人力干预而形成的,与题意无关,排除A。“轻而易举”形容事情做起来很容易,毫不费力。“一朝一夕”指时间很短。“一蹴而就”形容一下子把事情办成,形容做事情既容易又快。填入符合题意。第二空中,与“改进”“发展”相比,“摸索”更能体现出从陨铁的锻制到人工冶炼铁的出现这一漫长过程中人们艰辛的探索过程,故排除B、C。故本题选D。

通过题目,仔细分析之后会发现这几个词含义侧重不同。“轻而易举”强调事情的简单;“一蹴而就”强调做事情既容易又快;“一朝一夕”指时间很短;同时它们的搭配对象也不同。“轻而易举”可以和“那么”“这么”“多么”“太”等词语搭配,表示程度或加强语意。“一蹴而就”就不可以;“一朝一夕”在应用时一般后边是需要加内容的,如“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并非一朝一夕之功”等。

 

选词填空如何备考

选词填空是行测中比较重点的题型,重点在于这种题型考查量多,同时它也是有难度的一种题型,错误率很高。而之所以错误率高,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没有对题干进行全面分析,没有找准对设空处的提示信息,而找准题干的提示信息是非常重要的,通过两道例题来感受一下。

例题1.传统高性能材料越来越依赖各类稀缺资源,人们想在自然界中找寻具有超物理特性天然材料的尝试一直________,必须另辟蹊径,探寻超越常规材料性能极限的新型材料。直到21世纪初,美国研究人员在研制“隐身衣”的实验中利用微波技术发现了超材料的________,才宣告了超材料的诞生。

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屡试不爽 乾端坤倪               B.收效甚微 蛛丝马迹

C.困难重重 奇思妙想               D.举步维艰 一鳞半爪

【答案解析】B。 第一空,由“必须另辟蹊径”可知,之前找寻具有超物理特性天然材料的尝试没有什么收获或者阻碍重重。A项“屡试不爽”指屡次试验都没有差错,与文意相悖,排除。B项“收效甚微”指付出的努力基本没什么效果,C项“困难重重”指一个困难接着一个困难,表示困难很多,D项“举步维艰”比喻办事情每向前进行一步都十分不容易,三者均符合语境,保留。第二空,由“才宣告了超材料的诞生”可知,横线处表示美国研究人员在探寻超材料上有了突破,找到了线索。B项“蛛丝马迹”比喻事情所留下的隐约可寻的痕迹和线索,符合语境,当选。C项“奇思妙想”意思是奇妙的想法,一般搭配人,不能搭配“超材料”,排除;D项“一鳞半爪”原指龙在云中,东露一鳞,西露半爪,看不到它的全貌,比喻零星片段的事物,侧重事物残缺不全,此处并非强调发现超材料的碎片,排除。故正确答案为B。

例题2.金融的本质特征之一是风险管理,金融机构控风险 ________。与此同时,民营企业也需要管理自己的风险,要对自己负责。因为,通过市场化的方案解决企业融资难未来将越发成为应对问题的主流,风险________才是市场化。这是一种挑战和约束,有利于在实体经济和金融体系之间,树立一个正向的“市场化预期”。

依次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

A.理所当然 自担                 B.势在必行 均摊

C.大势所趋 防控                 D.情有可原 规避

【答案解析】A。本题可从第二空入手,根据前文“民营企业也需要管理自己的风险,要对自己负责”可知,面对风险企业应该自己做好管理控制,自己承担风险。A项“自担”即自己承担,C项“防控”强调控制事物发展,填入文段能体现出管理风险之意,两项均保留。B项“均摊”侧重强调平均分摊,与文意不符,排除;D项“规避”侧重强调设法避开,文段并未强调要避开风险,而是面对风险要企业自我承担做好控制,排除。第一空,根据前文“金融的本质特征之一是风险管理”可知,控制风险是金融机构本应要做的事情,A项“理所当然”意为从道理上说应当这样,符合文意,当选。C项“大势所趋”指整个局势发展的趋向,文段强调的本质特征与发展趋势无关,排除。故正确答案为A。

在做选词填空题时,不要拿着选项往题干中带,而是要仔细分析材料,找准提示信息,从而进行选择。

 

逻辑填空:高频词的积累与辨析

从历年行测考情来看,逻辑填空是言语理解与表达中的重难点,基本上占言语理解部分的一半题量;出题难度偏高,除了考察对上下文整体语境的把握外,还需要能够辨别出选项里各个词汇间的差别,这就需要在备考中有一个通过常态化积累词语来扩充词汇量并且通过大量阅读来提升语感过程。各位同学想要在逻辑填空部分取得一个高分成绩,平时对于词汇的积累就显得尤为重要。

不过,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成语数量之多,实词用法之深,短短备考数月又如何穷尽?研究历年试题发现,逻辑填空部分经常会有重复出现的词汇,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高频词”。所以在积累词语的时候,把握好高频词汇,是言语备考提高效率的捷径。在积累的时候,不要盲目的死记硬背,更多的还是要理解词语的侧重点和使用语境。给大家列举一道涉及高频词常见用法的题目,帮助同学们了解基本的思路:

例1.书法与书写虽有技术层面的联系,但本质不同,不能________。书写乃中文教学中一个组成部分,而书法则是一门跨系科的艺术,涉及哲学、美学、文学和艺术。书写是一种技能,而书法则是一种精神文化的全方位探索。以写代书,书法就________为写技了。

依次填入画横线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

A.一概而论 演变                     B.相提并论 退化

C.混为一谈 降格                     D.同日而语 沦落

【答案解析】C。我们来看一下这道题第一个空所涉及到的高频词:这几个词语解释上大同小异,但在实际运用的时候侧重点却各有不同:“混为一谈”和“一概而论”都含有不加区别地一起加以谈论的意思,“一概而论”更多出现在否定句中;“同日而语”一般是指同一事物不同时间比较,“相提并论”是指不同事物比较,一般含义贬义,也就是把有差距的人或事物放在一起比较。

我们分析下第一个设空处的语境——出现了“虽然”“但是”的转折词,转折前强调“书法和书写有联系”,转折后指出“本质不同”,所以是不能理解为相同的。那么在这里使用“一概而论”“混为一谈”在语义和搭配上都是没有什么问题的,而相提并论的适用对象应该是差距比较大的人或事物之间,例如“两国的策略虽如出一辙,但它们的力量却不可相提并论”,那么说这句话的人主观上是认为两国力量差距过大是根本不能放在一起比较的。所以“相提并论”用在这里形容书法和书写明显语义搭配不当,应当排除;也没有体现不同时间书法和书写之间的比较,“同日而语”也可以排除。

分析第二个设空,书写仅是技术层面,书法还涉及精神层面,书法比书写要层次高,“演变”体现不出如果“以写带书”则书法降级了的意思,填“降格”恰当。故本题正确答案选择C选项。

平时积累词汇的同时,关注相似词汇之间的侧重点,大家在辨识出明显不符的选项之后及时排错,就可以更快速、更有针对性的选择答案了。

 

巧用转折词快速找准主旨内容

在行测考试中,经常会看到题干问我们“这段文字主要说的是?这段文字意在强调?”那这时候,我们如何快速在较长的文段中快速锁定文段主旨,那么各位同学不妨看看文段中有没有出现这类词——转折词,它能够提示我们文段重点内容是什么。比如,我们来看一下这道例题:

例题:大数据是科学决策的重要工具,是高精度对未来进行预测的手段,数据是记录人类行为的工具。靠大数据技术对未来做一个预测和参考是人类发展的成果。但是,人类的沟通和交流不该因为大数据技术而遭弃,而过于依赖大数据的预测和推理,放弃人际沟通过程,必然产生人际沟通的弱化,进而影响到人的自由意志。

这段文字旨在强调:(    )

A. 大数据是科学决策的重要工具           B. 大数据将发挥越来越重要作用

C. 大数据不应弱化人际沟通               D. 大数据影响人的自由意志

【答案解析】C。文段首先告诉我们大数据是很重要的,对于记录人类行为,人类发展都有重要意义,接着以“但是”转折,指出不能依赖大数据而放弃人际沟通过程,进而指出依赖大数据放弃人际交流过程所带来的严重危害。所以转折之后为文段重点,指出不能因为依赖大数据弱化人际沟通,影响人的自由意志。选项A只是强调大数据的重要,并未体现转折后文段重点内容,故非重点内容选项,可以排除。选项B也只是说明大数据会很重要,没体现转折后依赖大数据的危害,故非重点内容,可以排除。选项C符合重点内容的同义转述,告诉我们依赖大数据不好,所以不应依赖大数据弱化人际沟通,保留。选项D指出大数据会影响人的自由意志,看似正确,实则不然。文段只是说过于依赖大数据会影响人的自由意志,所以D项在偷换概念,表述错误,故可排除。综上,这道题选择C项。

通过这道题,各位同学要明白,公务员考试题干虽然较长,但只要抓住关键词,我们依旧可以快速准确找到文段主旨。比如“转折词”,我们就可以通过找到转折词,看转折之后是否表明作者观点来去确认文段主旨。转折之后说明作者观点的,我们就可以直接准确概括转折之后的内容,从而提高我们做题的速度和准确率。

希望各位同学能够熟练掌握这些方法,在考试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微信
QQ
公众号
微博
联系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