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nner_ad_1
行测答题技巧
2021-01-11 02:33
来源:政华教育

行测答题技巧

行测技巧:走进直言命题矛盾关系

直言命题是行测必然性推理中一种主要命题,主要会涉及两大考点——矛盾关系和推出关系。今天就带大家一起来了解一下直言命题的矛盾关系。

首先需要知道什么是矛盾关系,即同一素材的两个命题A和B,在任何情况下都满足一真一假,则A、B具有矛盾关系。

那么在直言命题中存在哪些矛盾关系呢?

直言命题的矛盾关系主要有三组:

1、所有是←→有些非;2、所有非←→有些是;3、某个是←→某个非;

在理解矛盾关系时需要谨记存在矛盾关系的两个命题必定是一真一假的。因此,根据这一特性在矛盾关系中主要考查两种题型——知真求假,知假求真;真假话问题。下面我们通过两道例题了解一下这两种题型:

【例1】有些优秀的计算机技术专家是互联网公司的高管。

如果上述论断为真,则以下哪项一定为假?

A.所有优秀的计算机技术专家是互联网公司的高管

B.有些优秀的计算机技术专家不是互联网公司的高管

C.所有优秀的计算机技术专家都不是互联网公司的高管

D.某一位优秀的计算机技术专家不是互联网公司的高管

解析:C。根据题干可知命题形式为有些是,问有些是为真,什么必定为假,找有些是的矛盾即可,即所有非,即选项C。故选 C。

【例2】桌子上有4个杯子,每个杯子上写着一句话,第一个杯子:“所有的杯子中都有啤酒”;第二个杯子:“本杯中有可乐”;第三个杯子:“本杯中没有咖啡”;第四个杯子:“有些杯子中没有啤酒”。四句话中只有一句是真话。

据此,以下哪项一定为真?

A.所有的杯子中都有啤酒                  B.所有的杯子中都没有可乐

C.第三个杯子中有咖啡                    D.第二个杯子中有可乐

解析:C。第一个杯子和第四个杯子上写着的话互相矛盾,必定一真一假,由“只有一句是真话”可知第二个杯子和第三个杯子上的话为假话。第一个杯子和第四个杯子上的话无法确定真假。由第三个杯子的话为假,可知C项为真。

在直言命题中更为重要的题型就是真假话问题,通过上面这道题,我们可以发现在解决命题的真假话问题时,掌握三步法——1、找矛盾;2、绕开矛盾,确定其他话的真假;3、回到矛盾确定矛盾的真假。

直言命题的矛盾关系是直言命题中的一个主要知识点,希望大家可以通过做题将该知识点熟练掌握。

 

行测技巧:类比推理之“包含和组成”

类比推理是行测的重要题型,涉及10道题目加上解题难度不大,所以向来是“兵家必争之地”,不容有失。但是出题者也会利用同学们在考试时的急躁心态设置一些小陷阱,今天来聊聊其中一个高频的易错点:包含关系和组成关系。

包含关系和组成关系是类比推理中的高频考点。但是同学们在分辨这两个关系时经常会受到生活常识的干扰,容易犯错。

下面我们先一起回顾一下这两个知识点。

包含关系指的是A是B的一种,例:番茄:蔬菜 龙井茶:茶

组成关系指的是A是B的一部分,例:轮胎:汽车 心脏:身体

通过这两个句式我们就可以很好的识别出包含关系和组成关系了,千万不要让生活常识干扰了我们做题。比如:中国:黑龙江,看到这两个词,很多同学都会脱口而出,中国包含黑龙江。但是,黑龙江是中国的一部分,这两个词应该是组成关系。所以,同学们以后再遇到包含关系和组成关系时一定要擦亮眼睛了。

最后我们通过一道题目巩固一下学习成果。

例:学者:物理学家:爱因斯坦

A.世界:亚洲:印度                           B.诗歌:唐诗:格律诗

C.河流:中国河流:长江                       D.中国:中国城市:南京

解析:此题选C,易错项A。

第一步:判断题干词语间的逻辑关系。本题考查是包含关系。物理学家是学者,爱因斯坦是物理学家,题干为层层包含关系。

第二步:判断选项词语间的逻辑关系。A项,亚洲是世界的一部分,二者是组成关系,不是包含关系;印度是亚洲的一部分,二者也是组成关系,不是包含关系,与题干逻辑关系不一致,排除。但是在做题时,容易错误理解为世界包含亚洲,亚洲包含印度,这就掉入了出题者陷阱。B项,唐诗是诗歌的一种,二者是包含关系;但唐诗和格律诗是交叉关系,二者不是包含关系,与题干逻辑关系不一致,排除。C项中国河流是河流,二者是包含关系;长江是一条中国河流,二者是包含关系,与题干逻辑关系一致,当选。D项,虽然南京是一座中国城市,二者是种属关系,但中国城市是中国的组成部分,二者是组成关系,不是包含关系,与题干逻辑关系不一致,排除。

提醒同学们,包含和组成要分清,不要再让生活常识干扰我们做题了哦。

 

行测技巧:秒解相容选言命题之推理规则

在公务员考试中常常让考生头疼又常考的知识点就是我们逻辑判断中的必然性推理中的相容选言命题的推理规则,即否定式推理有效,以及另一种题型相容选言命题的矛盾命题,而这两类题目,题干往往涉及的条件信息不多,对于很多的学生来说仍然是一块容易丢分的点,但是对于这一类型的题目,其实只要学会和记住推理规则和矛盾命题即可,在做题过程中,学会运用,差不多一道题40秒左右就可以解出。所以说学好这一相容选言命题的推理规则和矛盾命题,可以和没学过的竞争对手拉开一大距离。今天就和大家分享一下具体怎么应对这一类题目,帮助广大考生轻松获得相应的分数。

首先和大家分享一下相容选言命题(p或q)的推理规则。相容选言命题是全假才假,一真则真的命题,其否定式推理有效为当相容选言命题为真时,其中一个支命题为假,另一个支命题必定为真,在这个推理规则,需要注意一个问题,我们所描述的“其中一个”、“另一个”指代的具体是哪一个支命题我们是不知道的,所以在做题的时候,题干通常会设置为p或q成立时,以下选项一定成立的是,而选项通常会设置为以下两种混淆选项:p是错误的,q是正确的/q不成立,p成立,这两种选项类型已经明确告诉我们“其中一个”、“另一个”的指代对象,这只是可能成立的两种情况,这显然是不对的,我们的正确选项应该是如果p立成立,则q成立或者如果q不成立,则p成立,这样一种假设的描述。

除此之外,相容选言命题还有另一个考点,即矛盾,p或q的矛盾为非p且非q,是转换为非,或转换为且。

具体的根据下面两个例题为大家讲解:

1.若“李宁能考上北大,或者王路能考上北大”为真,且李宁没考上北大,那么下面哪项判断为真?(   )

A.王路考上了北大                        B.王路没有考上北大

C.两人都没考上                          D.不能确定

【答案】 A。首先看到题干论述出现标志关联词“或”,并且题干当中还给我们否定了相容选言命题中的一个支命题,那么这个时候我们可考虑应用相容选言命题的推理规则否定式推理有效。结合题干“李宁能考上北大,或者王路能考上北大”为真,且第二个条件否定了“李宁能考上北大”这一支命题,则另外一个支命题“王路能考上北大”为真,因此本题选择A项。

2.4月以来,禽流感愈演愈烈,有专家指出:禽流感得以传播的原因是禽类动物的庞大数量或者人类免疫能力的下降。

如果上述为真,则以下选项必定为假的是:(   )

A.禽流感得以传播的原因是禽类动物免疫能力的下降。

B.禽流感得以传播的原因是人类免疫能力的下降。

C.禽流感得以传播的原因不是人类免疫能力的下降。

D.禽流感得以传播的原因既不是禽类动物庞大的数量,也不是人类免疫能力的下降。

【答案】D 题干是一个相容性选言命题,“是禽类动物的庞大数量或者人类免疫能力的下降”,即p或q为真,则其矛盾命题非p且非q,即“既不是禽类动物庞大的数量,也不是人类免疫能力的下降”一定为假,故选D项。

根据以上两个例题的分析,对于这两种题型我们在解题过程中利用到了相容选言命题的否定推理有效的规则和矛盾命题,那在做题的过程中,大家需要认真细心一些,如果学会和掌握好这些方法,就可轻松应对。

 

行测技巧:图形推理之相似图形

图形推理的平面图形在考查过程中,图形元素总体来说分为两类,一类是相似的元素,另一类属于相异的元素。今天我们先来说一说相似元素的图形常考的规律吧。

例1.

 

【解析】答案:A。上图所展示这道题目,从第一组内部的元素组成来看,每个图形都是由一个田字格,一个黑色▲以及一个○组成,元素构成完全一致,同样,观察第二组以及给定的选项,图形组成元素也是完全一致的,故这样的图形为高度相似的图形。从第一组来看,▲三角从图一到图二再到图三,依次在田字格里沿顺时针方向每次移动一个格;○是在田字格里沿顺时针方向每次移动两格,故第一组的变化规律属于位置的移动,根据此规律,第二组也应当是位置的移动。第二组,从·的位置来看,顺时针每次移动一个格;○每次逆时针移动一个格,故本题答案为A选项。

通过本题,我们可以看出来,当图形的组成元素完全相同的时候,我们可以优先去考虑位置的变动,这里给大家拓展常见的位置变动包括平移、旋转和翻转。

例2:

 

【解析】答案:D。本题九宫格给出的每行三个图形之间并非是完全相同的元素,但是仔细观察可以看到,每行的三个图形之间还是有一定的相似线条,故本题图形特征称为图形同中有异。观察每一行的三个图形,第一个图形和第二个图形有共同线条,但第三个图中只有二者不一样的部分,故我们可以理解为第一个图和第二图形相加,采用去同存异的原则即可得到第三个图形;再验证第二行,规律相同,所以第三行也应该符合此规律,故本题答案选D。经过这道题,我们可以看出,当图形给定的元素相似但不完全一样时,我们就可以考虑两个图形之间的叠加关系,叠加的具体规律包含:直接叠加、去同存异和去异存同。

综上所述,图形元素相同或者相似时,可以优先考虑位置关系和叠加关系来帮助解题。

 


微信
QQ
公众号
微博
联系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