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国考行测言语易错考点
选词填空的“虚虚实实”
很多同学听到行测选词填空就头皮发麻,总觉得自己语感不好,言语不是什么神学,我们不能把正确率交给“形而上”的意念。想要做对选词填空,我们就要真正理解,这种题型的做题思路和易错点,真正做到心中有数!接下来带大家一起看看选词中的虚虚实实。
选词填空题由两部分构成,一部分是题干,另一部分是选项。想要做对答案,我们必须两手抓。
先看题干。题干中的设空处,不是随便设置的,这里重点考查的是大家对设空处含义的理解能力。我们需要通过提示信息,确定空处含义。
【例句】历史反复昭示我们,向海而兴,背海而衰,是一条_____的铁律。
我们来分析一下,空处需要填入一个词修饰铁律。铁律指确定不移的规律,所以空处要体现铁律的特点。除此之外,前文还说到,这条铁律是“历史反复昭示我们的”,空缺处也应该体现历史的特点。来看两个词:A.亘古不变、B.一成不变,你想选哪个呢?铁律有不变化的特点,而A、B都有不变化的意思,到底选哪个呢?细心的小伙伴一定会发现,亘古不变中的“亘古”指自古以来,和文段中的“历史反复昭示”对应,故我们应该选择A选项。
题干分析是让我们做到心中有方向,接下来就需要对比选项,对词语进行辨析,找到你心中的那个“它”。常见的辨析维度有:含义侧重,语义轻重,感情色彩,适用范围等。
继续分析刚才的例子。A.亘古不变、B.一成不变,这两个词有什么区别呢?首先,它们的含义侧重不同:亘古不变指从古到今,没有变化。有空间、时间上的延续不变的意思。一成不变指一经形成不在改变,有墨守成规,不知变通的意思。其次,它们的感情色彩也不一样,一成不变含贬义,而亘古不变是中性词。“历史反复昭示我们,向海而兴,背海而衰,是一条_____的铁律”,很明显,这句话没有消极语境,故B从感情色彩的维度也不能选。
你学会了么?我们来总结一下做题思路:第一步,分析题干:找提示,定空义;第二步,分析选项:辩词语,选答案。
易错点:找错提示信息,推错空处含义。
方法:结合句间关系,确定提示信息。
【例句】虽然从客观规律上看,治霾难一蹴而就,可就紧迫性而言,治霾还必须得________,抓住那些核心症结对症施治。
空处的提示信息是什么呢?
先来看两个选项,A.只争朝夕、B.根治病灶,你想选哪个?
如果你选了A,恭喜你,选对了。选择B的同学,也不是完全“凭空捏造”,还是找到了题干中的对应信息——抓住那些核心症结对症施治。但这并非空处的提示信息。“就紧迫性而言,治霾还必须得________”,“必须得”告诉我们,空处应该是“紧迫性”这个条件推出得一个结果。因此,提示信息应该是“就紧迫性而言”。“抓住那些核心症结对症施治”是具体得做法。A.只争朝夕指抓紧时间,力争在最短的时间内达到目的,对应了紧迫性。故A项才是正确答案。
通过上面的分析,相信大家对言语理解填空题目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言语理解重在理解,所以大家一定要在读懂理解的基础上去做题,千万不要主观臆断,全靠感觉。
语句排序小技巧解析
在行测考试中,言语中的排序题都会有涉及到,题量不少,且难度也不低,通常是广大考生比较头疼的题型。其实这类题目技巧性很强,只要合理运用一些小技巧,这类题目的正确率会显著提升。
第一步:首句较为特殊,通常是用来开启一个话题或是用言简意赅的话直接表明自己的观点。含有指示不明的代词的句子、含有总结词的句子、含有特殊关联词(但是、然而、而且、也等等)以及一些具体细节性描述的句子,是不应该放置于首句的。通过观察这些句子是可以排除一些错误选项的。
第二步:确定部分句子的相对位置。利用刚刚在观察时发现的特殊句子,如含代词的句子找到其指代的相关内容;含有转折或总结性的关联系找出它前面应该对应的内容。除此之外,含有重复话题的句子也应该排列的较为紧密些。
第三步:尾句不可忘。很多同学在排序时往往会忽略尾句的作用,尾句的作用通常是点名中心以及收束全文,总结性较强的句子更适合放置于尾部。
除此之外,假若考场上我们遇到的排序题难度较大,仅仅利用这些小技巧还无法解出题目,那建议大家可以先做完其他题目再来思考,以免浪费时间,扰乱了自己做题的心态。
以上总结出来的关于排序题的解题技巧,光说不够,让我们结合一道例题一起来感受一下。
【例题】
下列句子排序正确的是:
①而且它还专门针对“倒插笔”做了优化设计,大幅提高了识别的准确性
②由于采用了触摸式感应键盘,用户可以直接在 A732 的键盘区用手指进行手写
输入,而且识别率非常高
③如果你在手写模式里遇到一些笔画比较繁琐的汉字,无须切换输入模式,直接用拼音拼写即可,比如“饕餮”这样的“高难度”词汇,不需要切换输入法,便可直接按键盘进行拼音输入,一气呵成
④另外对于一些生疏的汉字它也可以比较准确地识别
⑤摩托罗拉 A732 最大的卖点就在于指书,指书两字形象地概括了 A732 这一神秘之处:通过手指来输入文字,而不像普通手写手机那样采用手写笔输入
A.⑤①③②④ B.⑤②④①③ C.⑤④②①③ D.⑤②①④③
【答案】B。解析:此题难度较大,先观察首句发现不能排除选项,接下来分析⑤句后究竟是接①、②还是④。⑤句主要说明摩托罗拉这个型号的手机最大的卖点是能够通过手指来输入文字,①句在分析优化设计的问题,②句在分析为何能够进行手指输入的原理,④句在补充针对于生疏汉字准确识别的问题。综合分析,发现②句与首句的话题一致,联系紧密,排除A、C。观察B、D两项发现唯一的差异在于④①两句的顺序。分析发现,识别生疏汉字应该是手机功能里较为基础的必备功能,而针对于“倒插笔”做的优化设计,属于对功能的进一步优化完善,所以①应该置于④后,答案选B项。
题目练完,再次为大家总结一下排序题的要点:做题记得看选项,从选项来找关联。特殊句子不适合当首句,但可以作为突破口去寻找关联语句。同样尾句加入验证,总结性的句子适宜放段尾。最后强调切忌单凭语感代入顺读,利用技巧去解题。
主旨观点题之高频词找主旨
在行测考试中,片段阅读的主旨观点题的题量占比非常大,学习掌握好主旨观点题的题型特点和做题技巧是提高分数的关键之一。今天就和大家分享一种在考试中能够快速找到主旨的方法,提高做题准确率,让我们走进高频词找主旨的方法。
运用高频词法可以帮助我们更准确的找到题干的核心论述对象,进而对重点内容进行归纳概括、同义转述,之后去选项中挑选与文段概括最为相近的答案即为正确答案。运用这一方法时要注意的是,通过高频词选择答案的时候要确定整个文段确实围绕着这个高频词展开,才能确定它是主题词,也就是说并不是所有的高频词都是主题词,要根据具体行文进行具体分析。
下面我们结合一道例题具体去应用高频词法。
【例题】法国人谈起中国人心目中的法国文学,总忍不住用一种轻蔑的口吻说:“你们喜欢《茶花女》。”在法国人眼里,喜欢大仲马还算有些品味,毕竟他有一部《基督山伯爵》,有《三个火枪手》。小仲马有什么呢?只不过写了一个交际花而已。法国文学是法国人的骄傲,在世界文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仅喜欢《茶花女》,显而易见是对法国文学的不尊重。《茶花女》在中国成为一种流行,差不多是一百多年前的事情。当时正赶上戊戌变法失败,人心沮丧,改良的路行不通,大家只好将就胡乱看小说。“茶花女”在中国本土的诞生,是生逢其时。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A.《茶花女》在中国的流行有一定的社会背景
B.对文学作品的喜好能反映出一个人的品位
C.平价文学作品要结合其诞生的时代背景
D.中国人和法国人的文学审美观存在区别
【答案】A。
【解析】纵观整个文段,我们发现有一个词反复出现,这个高频词就是茶花女,通过高频词定位主旨的方法首先我们重点关注茶花女它有可能就是本文的核心论述对象,再结合上下文句义分析,全文首先以法国人不理解中国喜欢茶花女作为引入,接下来具体分析中国为什么喜欢茶花女因为时代需要,从这个角度上讲茶花女确实就是本文的主题词概括,毕竟全文都围绕它展开所以主旨中一定包含主题词,而A项正是包含了主题词后全文重点内容的同义转述它就是正确答案,从这个角度上看B、C、D项没有主题词可直接排除,故本题答案为A。
提炼共同话题 巧解并列文段
在行测言语理解与表达部分的备考中,我们会发现片段阅读往往材料篇幅较长,很多同学对于文段内容只是匆匆看一眼,自己云里雾里,在选项中徘徊纠结,这就导致浪费了宝贵的考试时间。其实,针对于片段阅读中的主旨观点题,我们要学会利用一些关键词锁定文段的主旨。今天就带大家一起来学习如何利用并列词找到文段的主旨观点。
一、 并列关系的标志词
表示并列关系的标志词:同时、同样、相反、此外、既……也/又/还、另一方面等等;标志符号:顿号、分号;并列句式。
【示例】考100分的学生你要对他好,以后他会成为科学家;考80分的学生你要对他好,他可能和你做同事;考不及格的学生你要对他好,以后他会捐钱给学校;考试作弊的你也要对他好,他将来会成你的上司;中途退学的你也要对他好,他会成为比尔盖茨或乔布斯。
二、 提炼共同话题
如何寻找并列关系文段的主旨观点?同学们可以提炼并列的多个事实或者观点的共同话题,归纳概括全文的内容。
上述示例的文段列举了老师对待不同资质学生的态度,围绕着共同话题:老师应该要对所有学生好,一视同仁。
【例1】许多度假胜地,例如鼎鼎大名的夏威夷,完全是由火山喷发的熔岩堆积形成的,直到今天,夏威夷火山群的面积还在不断扩大。岩浆中含有大量微量元素,风化之后形成的土壤异常肥沃,造福了当地的百姓。火山岩干净且透水,火山区的水质一流,是众多天然矿泉水基地。此外,火山区还蕴藏着大量矿产,比如黄金、钻石等。在科学上,火山还是研究板块构造很好的载体,它是板块漂移学说最有力的证据之一。
这段文字主要介绍:
A.夏威夷成为旅游胜地的原因
B.火山的经济、生活与科学价值
C.板块漂移学说的研究思路
D.火山岩与土壤、水质的关系
【答案】B。解析:这段文字围绕着“火山”的话题,通过快速阅读文段,我们不难发现文段出现“此外、还、”等并列词,并列了多个事实,属于并列文段。第一句话通过夏威夷引出火山的话题,第二句话说明火山岩浆形成肥沃的土壤和干净的水质,即生活价值,第三句话说明火山还有大量矿产,即经济价值,第四句话又说明火山具有科学研究的价值。这三个不同的事实均阐述一个共同的话题:火山的价值,体现在生活、经济、科研等方面。对比选项,A项夏威夷只是例子,引出火山的话题,非重点信息;B项体现共同话题、归纳概括全文,符合文意,保留;C项只涉及科学研究的价值,片面项;D项只涉及土壤和水质一方面的内容,片面项。因此,选择B项。
【例2】李商隐说“美酒成都堪送老”,雍陶说“自到成都烧酒熟,不思身更入长安”,点名直夸成都酒好。客观来看,成都确实深受酒神的青睐:独有的弱酸性黄粘土,粘性强、保水性好,含铁、钙等金属离子少,是酿酒筑窖的最佳土壤。地下水和冰川融水形成的优质水源,浸润了美酒的灵魂,而盆地中湿润的气候,格外有利于酒窖里微生物的繁衍,为酿酒提供了得天独厚的外部环境。悠长历史,堆叠的不仅是酒窖的深、酒糟的浓、酒浆的冽,也是酿酒、沽酒、饮酒之人悠然享受生活的心态,这才使成都的酒,酝酿出至醇的香和韵。
对这段文字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A.成都美酒从唐朝开始就已经闻名天下
B.独特的地理文化条件造就了成都美酒
C.产地的生活哲学塑造了酒文化的灵魂
D.气候形成了成都市井文化中慢的特质
【答案】B。解析:文段围绕着成都美酒的话题。第一句话通过唐朝诗人李商隐和雍陶的诗句引出成都美酒的话题,紧接着从客观角度说明,成都酒好的原因:土壤好,优质水源,气候适宜。接下来又说明成都酒好与悠久历史和悠然享受生活的心态有关。文段的共同话题是“成都美酒”,文段从客观地理和历史文化两个角度分析成都酒好的原因。对比选项,A开篇通过两位唐朝诗人的诗句是为了引出成都美酒闻名天下,但是非重点信息,排除;B体现了成都美酒好的地理和文化原因,符合主旨,保留;C产地的生活哲学塑造酒文化的灵魂,只能体现历史文化对成都美酒的作用,概括不全面,排除;D气候为酿酒提供得天独厚的外部环境,而成都市井文化慢的特质是成都美酒的一个方面,而气候和慢特质两者之间没有必然联系,表述不准确,排除。因此,选择B项。